寻常疣和扁平疣的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17.11 KB
- 文档页数:4
疣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疣概述疣(verruca,wart)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疣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等。
大多数常见的疣可自行消失,如果疣持续生长或有不适感可通过外用或内服药物、手术治疗,辅以物理治疗如冷冻、激光、电灼、微波等。
英文名称:verruca、wart。
其它名称:瘊子。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来说不具有遗传性。
发病部位:皮肤。
常见症状:皮肤疣状赘生物。
主要病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醋酸白试验、病理学检查、HPV-DNA检测。
重要提醒:疣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日常生活中避免剧烈搔抓以免自身传播。
临床分类:1、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部位分型(1)寻常疣: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手部多见,手外伤或在水中长期浸泡是常见的诱因。
此外,寻常疣有一些特殊类型,如甲周疣、甲下疣、丝状疣、指状疣。
(2)跖疣:可以发生在脚底的任何部位,但是脚部受压部位多发,特别是距骨(脚踝关节处)的中部。
外伤、摩擦、足部多汗等是其促发因素。
(3)扁平疣:主要见于青少年,因此又称青年扁平疣。
常发生在面部、手背和前臂(肘部至腕部)等部位。
(4)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主要发生在性活跃人群,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本类型有单独的具体的描述,因此只在类型有所体现。
2、根据感染状态及有无临床表现分型(1)临床型:可用肉眼观察到疣状赘生物。
(2)亚临床型:肉眼不能发现皮肤黏膜存在异常,醋酸白试验阳性。
(3)潜伏感染:皮肤外观正常,但可检测到HPV或HPV DNA,是疣复发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二、疣的发病特点三、疣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HPV有100多种,其中近80种与人类疾病相关【1】。
寻常疣最佳治疗方法寻常疣,又称皮肤疣、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
这种疾病通常在皮肤或黏膜上形成小颗粒状的疣状病变,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因此,寻常疣的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佳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寻常疣。
首先,局部治疗是治疗寻常疣的常见方法之一。
可以使用一些局部药物,如水杨酸、酒精等,来直接涂抹在疣上,以达到灼烧、脱落的效果。
这种方法需要持续一段时间,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局部药物治疗疣病时,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避免药物的过度使用,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其次,冷冻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寻常疣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液氮等低温物质来冷冻疣病组织,使其坏死脱落。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在医院或诊所进行,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冷冻疗法的优点是疗程短,疗效快,但也有可能会引起疼痛和不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患者和医生充分沟通,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另外,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治疗寻常疣的方法。
对于一些顽固的、难以治愈的疣病,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切除疣病组织或者激光治疗,这需要在专业医院进行。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疗效确切,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最后,免疫疗法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帮助机体清除病毒,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专业医院进行,需要医生的精准操作和指导。
免疫疗法的优点是对机体的损伤较小,但疗效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综上所述,针对寻常疣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方法,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寻常疣,早日康复。
长瘊子怎么回事平时所说的瘊子它的真正学名是什么呢?长瘊子怎么办?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什么是瘊子。
一、瘊子的简介瘊子专业上叫做“寻常疣”(是民间对丝状疣、跖疣、指状疣、扁平疣、尖锐湿疣的统称)中医称“千日疮”俗称“刺瘊”、“瘊子”等,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好发于面部及手背。
初期在正常的皮肤上,出现针头大小的丘疹,逐渐发展成黄豆大小,甚至更大的刺状突起;边界清楚,表面粗糙干燥,呈乳头样增生,高低不平,强行剥离易出血;数目不定,初起时为一个,因自身,接种以后逐渐增加为数个甚至数十个之多,正常肤色质地较硬。
而西医认为寻常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
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所致(亦有自身接触),外伤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二、瘊子的病因介绍致病菌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2、3、4、7、27、28、29)。
皮肤和黏膜的损伤、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是感染本病的直接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经伤口进入暴露的基底细胞。
可以分裂的基底层细胞是病毒DNA的贮存处,带有病毒DNA的上皮细胞可以不出现任何临床表现而呈潜伏状态。
发病时,病损处皮肤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和过度角化,伴有角化不全现象。
三、瘊子的疾病分类开花瘊子又称跖疣。
长于足跖、足跟下面。
凹陷表层有时长有一层淡黄色粉末,将黄粉刮净,破开表层即露出许多黑刺,时间长久,则表层逐渐硬化,内部病变即向四面扩展变为“刺毒”,原来的小凹陷即已长平,患部表层呈紫黑色。
有的疣长在足的侧面和上面,患部多突出表皮。
跖疣表面似硬垫,片开孥露出褐色刺,如果时间长久,褐色刺即伸出表层,形似开花馒头,俗称“开花瘊子”,长在足两侧和足背。
肉瘊子也是足部的寻常疣。
呈一圆丘状,表层淡黄色、褐色等。
多长在足掌下面。
粉瘊子即传染性软疣。
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
初患病时,患部突起呈一圆丘状,表层中间有一个小凹陷,内部有一个硬质的白色锥状物,锥内有乳状臭液,久之患部逐渐扩展,病变表层中间小凹陷生有黄色粉末,多半很小。
脖子上的“小肉疙瘩”到底是什么不知道从哪一天起,脖子上突然长了“小肉疙瘩”,起初只是小小的一颗,不痛不痒。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肉疙瘩”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长越多,密密麻麻。
有人说这是皮肤衰老的表现;也有人说它是感染了HPV 病毒导致的,甚至可能会传染……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尤其是中老年女性。
这些“小肉疙瘩”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找”上自己,到底能不能抠?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三种“小肉疙瘩”。
皮赘脖子上长“小肉疙瘩”,比较常见的是长在颈部的软纤维瘤,也称为皮赘。
通常随着年龄增长、皮肤松弛或者由于局部肥胖、摩擦,导致真皮中的疏松结缔组织增生,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形成脖颈部有蒂的小皮赘。
可以是单发,但经常是多发的小皮赘,属于良性结缔组织增生,一般没有危害,也没有传染性,无需处理。
当然,如果数量过多可能会影响外观,可以采取物理疗法,比如冷冻、激光等方法祛除。
丝状疣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跟皮赘很相似的“小肉疙瘩”——丝状疣。
两者虽然相似,但又有所区别,如果两者对比,发现“小肉疙瘩”的长度超过了5 毫米,并且形状是细长的,那么就很可能是丝状疣。
丝状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所致的良性赘生物,好发于颈部、额头、眼睑(即眼皮)等处,表现为肤色或淡褐色的细长丝状突起,常伴有顶端角化,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
这种病多发于肥胖、孕期、哺乳期以及抵抗力下降的人群。
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熬夜多、心情焦虑、休息不当,也容易感染丝状疣。
如何正确治疗丝状疣呢?部分小的丝状疣常常在免疫力提高的情况下可以自然消退。
当外用药物的疗效不佳时,物理治疗如二氧化碳激光、电灼、冷冻是最快捷、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丝状疣,平时应做好预防:注重个人卫生,避免使用公共洗漱用品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调畅情志,避免熬夜、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病毒的侵袭;尽量减少对疣体的刺激,避免搔抓及佩戴项链,减少衣领摩擦等。
皮肤科实习医生对疣的治疗的总结与心得体会皮肤科是医学中一个专注于皮肤疾病的领域,疣作为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对其的治疗一直是皮肤科医生关注的重点。
作为一名皮肤科实习医生,我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关于疣的治疗经验,以及一些有关疣的心得体会。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从实习中所获得的关于疣治疗的总结和心得。
一、疣的简介疣,也称为寻常疣、尖锐湿疣或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疣通常呈现为皮肤上的小而粗糙的颗粒状疹子,多呈圆锥形或圆顶形。
疣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因此在治疗中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二、疣的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初期、轻微的疣,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外用药物、物理疗法以及免疫调节治疗。
(1)局部外用药物局部外用药物是对疣进行治疗的常见方法之一。
具体常用的药物包括外用酸类药物如水杨酸、水杨酸乙醇溶液等,通过使皮肤角质层松弛,促进疣的脱落。
此外,还有抗病毒药物如曲安奈德软膏,可抑制人乳头瘤病毒的复制。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利用物理手段来破坏疣组织,包括冷冻疗法、电灼疗法和激光疗法。
冷冻疗法通过低温冷冻破坏疣组织,电灼疗法则是利用电流烧灼疣,激光疗法则利用激光能量精确切割或破坏疣组织。
这些物理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来抑制人乳头瘤病毒的活动。
例如,利用外源性免疫增强剂如蛹虫草多肽来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抵抗力,阻止疣的复发。
2.手术治疗方法对于顽固、复发性或病情较重的疣,手术治疗是常见选择之一。
手术治疗包括手术切除、电切术和激光手术等。
(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通过手术切除破坏的组织,彻底清除疣。
这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较大、较深或病变严重的疣。
(2)电切术电切术是通过高频电流切除疣,具有较好的创面止血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特殊部位如生殖器疣等,可以减少创面出血及感染。
疣的诊治常规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疾病。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外伤常为重要因素。
(一)寻常疣【主诉】患者自觉症状轻微,无身体不适。
【临床特点】1.临床症状(1)初起为小丘疹,逐渐增大呈黄豆大小或更大。
表面角化粗糙,坚硬,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
(2)皮损好发于手背、手指及足缘等处。
发生于甲周者称甲周疣。
在甲床者称甲下疣。
2.误诊分析诊断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疣状痣:始自幼年,常排列成线状,与神经走行一致,表面光滑或粗糙,呈刺状隆起,色淡褐或灰黄,无自觉症状。
(2)疣状结核:为不规则的疣状斑块,四周有暗红色浸润,组织病理学检查有特异性结核性肉芽肿。
【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角化亢进,棘层肥厚,呈乳头瘤状增生。
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层内可见空泡化细胞。
该细胞核小而圆,嗜碱性,周围似一狭窄的晕。
表皮要延长,而疣周围的表皮突向中心弯曲呈抱球状,真皮乳头上延,血管扩张。
【治疗要点】1.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为局部祛除疣体。
2.具体治疗方法疣数目少时首选冷冻或激光治疗;数目多时可内服免疫调节剂。
(1)局部治疗1)液氮冷冻治疗。
用消毒棉签蘸液氮后直接压迫皮损处,每次20~30秒,重复2~3次,待其结痂脱落。
2)微波、电离子及激光治疗。
3)局部外用药如2%~4%甲醛溶液、5%氟尿咯唳软膏、10%水杨酸软膏、水晶膏等。
(2)全身治疗:疗效常不肯定,对严重多发病例,可作为辅助疗法。
1)左旋咪嗖,每日150mg,分3次口服,服3日停11日,连用3个月。
2)柴胡注射液每次2ml,每日1次,肌内注射,10~20次为〜疗程。
冷冻治疗后常引起水疱及血疱,疱小时无须处理,形成大疱或疼痛者可抽疱后加压包扎,局部治疗后,避免接触水,以防感染。
局部治疗后,及时复诊,发现皮损未完全脱落,行连续治疗。
(二)跖疣跖疣是发生在足底部的寻常疣。
因部位角质层较厚,受到挤压,故临床表现不同于寻常疣。
【主诉】患者自觉皮损触痛。
寻常疣的最佳去除方法寻常疣,又称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常见皮肤病。
它通常出现在手部、足部、膝盖、肘部和脸部等皮肤暴露的部位。
寻常疣通常呈现为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的小颗粒状疣,有时会出现疼痛或瘙痒的症状。
对于患有寻常疣的人来说,去除疣体是一个常见的需求。
但是,如何选择最佳的去除方法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常见的去除方法。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去除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冷冻疗法、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通过手术将疣体切除,但手术切除可能会留下疤痕。
冷冻疗法则是通过冷冻剂将疣体冷冻,从而使其脱落,但治疗过程可能需要多次重复。
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外用药物,如水杨酸、激素药膏等,但疗效较慢。
激光治疗则是利用激光照射疣体,破坏疣体组织,但治疗过程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最佳的去除方法。
针对寻常疣的去除,最佳的方法应该是选择对皮肤伤害较小、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
在这方面,冷冻疗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冷冻疗法通过冷冻剂将疣体冷冻,从而使其脱落,治疗过程虽然可能需要多次重复,但是对皮肤的伤害较小,治疗效果也较好。
此外,冷冻疗法也适用于各种部位的寻常疣,包括手部、足部、膝盖、肘部和脸部等皮肤暴露的部位。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针对寻常疣的最佳去除方法,应该选择对皮肤伤害较小、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
在这方面,冷冻疗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通过冷冻剂将疣体冷冻,从而使其脱落,对皮肤的伤害较小,治疗效果也较好。
因此,如果您正在寻找寻常疣的最佳去除方法,不妨考虑一下冷冻疗法。
当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最好还是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扁平疣的治疗有内用药和外用药,此外随着现代化医疗水平的进步,治疗这种疾病的方式和方法也在增多,但是具体的治疗措施选择还是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此外还应该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说了这么多,扁平疣的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都有哪些呢?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1、系统治疗1中医:根据分型辨证施治。
2西医:抑制病毒繁殖,调节机体免疫力:泛昔洛韦、多抗甲素片、左旋咪唑、干扰素等。
2、局部治疗1局部外用药:如:0.1%维甲酸软膏、鸦胆子仁、搽肽丁氨,少量的PXP元素疣邦或5-氟尿嘧啶软膏、疣必治、阿昔洛韦软膏、板兰根注射液外涂等,治疗方法较多,有时效果并不明显。
2物理疗法:液氮冷冻、CO2激光、微波、光动力、电离子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可外,每日2-3次,后者容易造成色素沉着,对颜面部的扁平疣一般不宜使用,可选用,最好轻擦皮损处呈红色再涂效果显著。
3 外用生物制剂,免疫调节剂等,此外,个别医院采用自体疣免疫疗法,这种治疗法缺乏大样本临床资料,对免疫低下的扁平疣患者安全性没有得到证实,有可能造成全身泛发以及手术造成其它感染,因此要谨慎使用!以上就是专家对扁平疣这种疾病治疗方式的阐述,希望您看完之后,还是咨询相关的专家进行治疗扁平疣,此外现代化社会食疗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如果您的疾病允许的话,可以在营养师的建议下进行食疗。
扁平疣是由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皮肤擦伤或搔抓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扁平疣的治疗时间较久,因此,患者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肯定有效.如果单用中医或西医方法没有治疗好,不妨试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另外,不要搔抓,不要用力搓擦,以免疣扩散增多.本次先谈谈西医的治疗方法:1)口服药物:抗病毒药物:病毒灵,每次口服日2次,疗程同前.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口服左旋咪唑50毫克,每日3次,服3日停11日.其他:每次服维生素A2.5万单位,每日3次.口服溶菌霉,每次5~7片,每日3次.口服乌洛托品,每次0.3~0.5克,每日3次. 2)注射药物:维生素B12:每次100毫克,每日1次肌注,30天一个疗程.转移因子:皮下注射,每次2毫升,每周2次,30天一个疗程.聚肌胞:肌注,每次2毫克,3日1次,30日2次,每次2毫升,注射两个星期为一个疗程,同时用板蓝根30克,煎水熏洗疣发处皮肤,每日2-3次. 3)局部外用药物疗法:可以去疣.亦可用0.1%维甲酸软膏外涂,或外搽50%雷锁辛溶液,每日2次,直到其消退.如使用上述药膏外涂后,局部皮肤有轻度发红或炎症,不需停药,因为轻度炎症可以促进扁平疣的消退. 4)扁平疣(皮肤性病科) 概述扁平疣和寻常疣一样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皮肤上突出的病变.表面多扁平光滑,无明显不适,扁平疣是带有传染性的一种皮肤病,它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染,还可以通过物体接触传染,这就是这种疾病的可怕之处,它的出现,不仅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同时对患者的外观影响也比较大,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需要了解扁平疣的病因有哪些?好发于青少年面部、手背等处.常呈慢性病变过程,属良性疾病.可以治愈,无严重危害. 临床表现1.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2.皮损为帽针状至绿豆或稍大的扁平光滑丘疹,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质硬,正常皮色或淡褐色.3.主要侵犯青少年,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 诊断依据1.好发于青少年颜面、手背及前臂;2.皮损为正常皮色或浅褐色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3.可因搔抓而自体接种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 治疗原则 1.聚肌胞、板兰根肌注或内服左旋咪唑,乌洛托品等;2.液氮冷冻或镭射治疗;3.外用鸦担子仁、疣必治等. 用药原则 1.对皮损数目少的扁平疣,以外用药治疗为主.2.对泛发性扁平疣,可给予免疫治疗. 辅助检查 1.对单纯扁平疣患者以检查框限“A”为主;2.对泛发性扁平疣患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 疗效评价1.治愈:皮损完全消退;2.好转:皮损部分消退,无新发皮损;3.未愈:皮损无消退,或有新发皮损. 专家提示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慢性良性疾病.疣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因此要注意避免接触患疣的病人,对已患疣的患者,应避免搔抓,以免引起自体接种. 给你介绍几则成功治愈“扁平疣”的秘方:1)每次用马齿苋20克(鲜品40克),板蓝根15克.煎汤一碗内服,并留少量外涂,一日2次,连用10天.可除疣. 2)取食醋200毫升.加热浓缩至100毫升,外用于皮损,每日2次,30天为1疗程.杀虫去疣.外用主治扁平疣.如加入木香液制剂,疗效又可提高.食醋每家皆备,用方简便,无毒无害,局部短暂发红不适,病人能够耐受. 3)用青壳鸭蛋7只.浸泡米醋中5--7天后,每日煮食(生食更好)1只.4--5天患部皮肤潮红,连续食用至痊愈. 4)取绿豆、薏苡仁等量.先将绿豆水煮,沸后煮片刻,将薏苡仁倒入同煮为粥.每晚睡前食用. 5)用薏米仁50克.煮粥,加白糖15克食之.每日1-2次.可长期食用.瘊子一般是指寻常疣,扁平疣即扁瘊,均为乳头瘤病毒感染,建议冻治疗扁平疣的饮食1、扁平疣患者不要酗酒,不要空腹喝酒,空腹喝酒更容易吸收乙醛。
寻常疣和扁平疣的区别
寻常疣和扁平疣是常见的疾病,寻常疣经常会发生在手指,手背等逐步边缘地带,一般在发病的阶段会表现出皮肤呈大面积亏损,扁平疣则是会出现在很多青少年的身上,成年人也比较常见,会导致皮肤表面出现一些椭圆形扁豆大小的凹凸部分。
★寻常疣症状体征1.好发部位 多见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
亦可发生于身体表面的任何部位,甚至鼻孔、舌面、耳道内、唇内侧、睑缘,广泛者可累及四肢大部分。
2.临床症状
(1)一般表现:病变初期,表现为硬固、突出皮面的小丘疹,呈灰黄、灰白、黄褐或淡黄色,表面粗糙角化。
数目不定。
初起多为1个,以后可增多至数个或数十个不等。
随病程进展,皮损可增大呈斑片状(图1)。
(2)甲周疣和甲下疣:发生在指(趾)甲周或甲下的寻常疣称为甲周疣(periungual wart)或甲下疣(subungual wart)。
其根部常位于甲廓内,表现为单纯性角化,待侵及皮肤时,才出现典型的赘疣状损害。
若向甲下蔓延、使甲掀起,破坏甲的生长,易致裂口、疼痛及继发感染。
(3)特殊类型
丝状疣(verruea filiformis):好发于眼睑、颈、颏部等处,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长度一般不超过1 cm左右,正常皮色或棕灰色。
一般无自觉症状。
★扁平疣症状体征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亦常见于成人。
常对称性发于颜面(颊、颞、额、颏部)、手背及前臂等部。
表现为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帽针头至扁豆大小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散在或密集,亦可融合成小片状,可因抓痕呈串珠样排列(同形反应)(图1~3)。
无自觉症状,常在消退前出现瘙痒。
病程缓慢,可持续3~4年不愈,有自限性,1~2
年可自愈。
★用药治疗对数目较多,经久不愈者可口服乌罗托品,0.3~0.6g/次,3次/d,或氧化镁,0.5g/次,3次/d,可试用α、γ-干扰素、聚肌胞、土贝母等肌肉注射。
局部可外用0.5%酞丁安擦剂、干扰素α-2b涂膜剂、1%喷昔洛韦霜、0.025%维A酸(维甲酸)霜等。
颜面部慎用激光、冷冻治疗,也不用腐蚀性强的药物,以防色沉斑、瘢痕形成,影响美容。
手背部可选用各种物理疗法(同寻常疣)。
★中医疗法:参照寻常疣。
局部治疗:中医外治可用紫蓝方(见寻常疣全身疗法)酒浸外搽或用雄黄解毒散15g加入百部酒60m1外用。
亦可用黑色拔膏棍,加温外贴,5~6天换1次,或用鸦胆子仁捣碎外敷(注意保护周围皮肤),亦可用木贼、香附、板蓝根、山豆根各30g,煎水泡洗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