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总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祝福张锦秋院士
- 格式:pdf
- 大小:237.68 KB
- 文档页数:2
厚积才能薄发——建筑学院土木沙龙之“古韵唐风,金秋筑语”之心得体会昨天,观摩聆听张锦秋院士的建筑学院土木沙龙之“古韵唐风,金秋建语”讲座,张院士神采飞扬,听者亦有心得。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张锦秋院士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就是由她的作品集所制作的视频,一个个鲜活的建筑让我对张锦秋院士还未见面,就生出了一丝崇敬之情。
在视频展示的建筑中,当然也包过张院士的代表作,也就陕西历史博物馆。
后来得知这是她来到西安之后接受的第一项重大任务。
在70年代,周恩来就曾建议,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可以在大雁塔附近建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当时这个任务交了西北设计院,张锦秋被委任为项目的负责人。
当时的任务书上只说明了一句话:博物馆建筑本身,应该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建成后,它果然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同时,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
视频仅仅长达几分钟,然而在视频中闪过的一个个或辉煌,或古韵的建筑让我记忆犹新,映像最深的,还是张院士在与施工人员交流时所流露出的坚定执着的神情,这让这个早已过花甲的女建筑师显得熠熠生辉,整个人都生动起来,我想,作为一个建筑师,要的,正是这样一份对建筑的执着与热情。
随后,在大家的期待与掌声中,张院士登上了讲坐台,本以为身为院士的她应该是骄傲的,甚至可能是傲慢的。
然后,却不是,张院士给人的感觉是和蔼的,谦虚的。
她先简单提了一下她对我们哈工大建筑学院以及校设计院的看法,并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然后用她略显苍老却依旧中气十足的嗓音开始了正式的讲座。
首先,像提及哲学都要谈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样,张院士提出了建筑的基本问题。
即”建筑是什么?”张院士认为“1.建筑是百姓生存的基本空间。
2.建筑是执政者的历史舞台。
3、建筑是石头的书。
4、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建筑是执政者的历史舞台”,张院士列举了萧何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的未央宫,并引用了“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宫室)壮丽,无以重威,以及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帝京篇》“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遇见张锦秋高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增广贤文》【doi】10.3969/j.issn.1673-1093.2019.01.002新年至,南天春意浓,北国正冰封。
但无论是一碧千里的广袤大地,还是川流不息的都市街头,都洒下过建筑女性的汗水和足迹。
我们的社会,赋予了女性更多的责任,而“女性”一词,从来都昭示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智慧的风采。
2019,《建筑设计管理》隆重推出“媖娴武略”栏目,行业优秀从业女性为座上宾。
栏目初心不在于宣传她们地位几何、头衔几何,而在于挖掘优秀的过程中,发现她们的奉献几何、感悟几何,给更多的同行人以启示和鼓舞,为我们这个行业谱一首别样的歌。
2019年的刊载量,刊不下行业的欣欣向荣和业界精英,但栏目持续,创刊36载的《建筑设计管理》期待您的同行!2019年第1期 251974年,一个寻常不过的日子,带领知青上山下乡的她骑着自行车从附近的村公所赶回陕西三原县西阳公社农场,一辆卡车驶来,撞倒了她——膝盖受伤。
张锦秋回到西安养伤。
①早年,四川荣县地区,张姓和黄姓两家交好,妻子同时怀孕,张家添丁,黄家弄瓦,两个孩子青梅竹马。
可张家逐渐败落,日渐兴旺的黄家想要悔婚。
黄家女儿非常仗义,坚决嫁到张家。
这位仗义的女子,便是张锦秋的祖母,嫁过来后在当地兴办女子中学,祖父任教员。
可祖父祖母相继于中年去世,留下张锦秋的父亲,带着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顶门立户。
1936年,流淌着这个家族正直、坚韧血液的张锦秋出生于成都,出生的第二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父亲所在的四川省公路局疏散到农村办公,家人一同从成都市内搬到了郊区犀浦。
房子左边翠绿的竹林,右边幽美的小溪,院子周围的一圈竹篱,一望无际的富庶稻田,让张锦秋的幼年少了些战乱的回忆,多了几许田园的宁静。
在这样的美好中,张锦秋开启了人生的旅程。
“张锦秋是大家闺秀,她很会做事,很会说话,很会做人,这个是她家庭教养所形成的,不是后天看几本书学到的......为什么张锦秋的建筑很有文采,看了以后很典雅,这就是深层次审美意识。
建筑师中的女神们专题推送(六)——张锦秋张锦秋,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1936年10月生于成都。
1954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1961-1966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
1966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1987年至今担任院总建筑师。
张锦秋院士是当代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多年来始终坚持建筑传统与现代结合之路,融城市规划、建筑、园林于一体,以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为城市保护和特色彰显,为中国建筑文化复兴和现代转型作出了卓越的探索;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系列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注重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文关系的和谐建筑理论。
她系统、全面地研究了中国传统建筑理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和而不同”的建筑观、“和谐建筑”的创作观,指出“中国建筑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是我国独特的优势,既需要薪火相传、守住灵魂,也需要与时俱进、奋发创新。
要使中国建筑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与当代文化相和谐,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能够体现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和方案。
我们应该充满自信地创造出…源于自己而属于世界‟的新的建筑文化。
”她的设计思想闪烁着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呈现出科技创新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浸透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彰显着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代表了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创作的主流价值取向。
原哈佛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现哈佛大学授予杰出贡献教授彼得•罗(Peter G. Rowe)称赞她为中国第三代建筑师的领头人。
城市的灵魂在于文化,文化的载体在于建筑,建筑的魅力在于特色。
张锦秋院士就是这一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她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保护和弘扬西安的古城风貌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锦秋院士创作出了大量具有和谐之美的城市建筑,陕西历史博物馆、黄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园、延安革命纪念馆、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以及世园会长安塔等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而又恢弘精湛的建筑作品,开创了“延续盛唐文化、重振东方之都”的中国建筑唐韵新风,受到了各界广泛认同,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工程院“装配式建筑与可持续发展”院士中建行暨中建七局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在郑州隆重召开本刊编辑部;无【期刊名称】《安装》【年(卷),期】2017(0)12【摘要】本刊讯11月14日,中国工程院“装配式建筑与可持续发展”院士中建行暨中建七局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在郑州隆重召开。
中国工程院叶可明院士、崔俊芝院士、肖绪文院士,中国工程院三局副局长高战军,中建股份总工程师毛志兵、科技部总经理蒋立红,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巩魁生,中建七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颖,中建七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方胜利,中建七局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焦安亮,中国建筑业协会秘书长吴涛,中国安装协会副秘书长唐忠赤,中建七局首席专家王五奇,及全国建筑行业专家200余人参加会议。
【总页数】1页(P22-22)【关键词】中国工程院;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院士;郑州;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作者】本刊编辑部;无【作者单位】不详;科技推广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3【相关文献】1.产学研合作攻难关助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2018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联盟暨中建PPEFF体系示范工程观摩会在武汉召开 [J], 中国装配式科技创新联盟2.中建七局:科技创新助力装配式建筑施工 [J], 魏光威3.践行十九大精神,坚持科技创新,开创装饰行业发展新局面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八届二次理事、常务理事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海南博鳌隆重召开 [J], 华敬友4.创新、发展、共赢——2011中国智能建筑可持续发展交流会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J], 奚丽君5.科技引领变革创新驱动发展——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畜科杯"第二届天府畜牧兽医科技奖颁奖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 [J], 曾宪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建筑学会“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座谈会在人大会堂召开佚名【期刊名称】《科技与生活》【年(卷),期】2012(000)008【摘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中国建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近日,中国建筑学会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座谈会。
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原建设部部长叶如棠,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车书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国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建筑文化学者徐宗威,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裁丁建,宁夏回乡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杰煌,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王振军等嘉宾出席该座谈会。
【总页数】1页(P4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9【相关文献】1.中餐繁荣,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国侨办2017中餐繁荣计划座谈会在京召开[J], ;2.中国建筑学会在京召开学会及直属分会所属杂志和网刊座谈会 [J],3.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今年我省2000万元支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J], 李见新4.发展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在京隆重举行 [J],5.发展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 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宏扬文化传统拓展城市特色:访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建筑大
师张锦秋
李沉
【期刊名称】《建筑创作》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张锦秋是我国当代著名女建筑师。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她在建筑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古都西安及其它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设计了一大批具有特征的现代化建筑。
近年来,她关注建筑文化积极倡导城市设计新理念并在实践与理论上对表达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设计作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追求。
【总页数】3页(P103-105)
【作者】李沉
【作者单位】<建筑创作>杂志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心夺造化回阳春——访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 [J], 王庆
2.魏敦山的微笑——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魏敦山 [J], 禾木
3.圆中国梦想·扬中元精神——访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黄锡璆 [J],
4.梁思成的女弟子:女建筑大师张锦秋 [J], 商子雍
5.立足自己——访第三届梁思成奖获得者、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程泰宁先生[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听张锦秋院士讲座心得报告张锦秋,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1962—1964被选为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
1966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
其间,主持设计了许多有影响的工程项目。
多年来,她的设计思想始终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溶为一体。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从对张锦秋院士的介绍中我们就了解到张锦秋院士对建筑的一些理解。
梁思成对中国传统建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从师于梁思成的张锦秋院士在对建筑的理解设计中非常注重建筑的和谐,以及现代建筑与传统思想建筑的结合。
体现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和谐有序的变化。
所以在做建筑以及其他的设计时结合处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在讲座的开始张锦秋院士播放了有关自己作品的视频,大慈恩寺玄奘法师纪念院、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三唐工程、大唐芙蓉园等。
我们可以体会到作品中的文化气息。
注意到一个个作品的的开始时间到结束的时间,相比我们自己在做模型的时候,体会一个个作品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瞻仰这些作品的时候,思考自己刚刚接触建筑学的肤浅,体会在以后探索建筑的时候要付出的努力,激励自己不在把年青的时间过得如此放荡。
而后,张锦秋院士走上讲台播放ppt。
第一张ppt打出四个“建筑是”:建筑是百姓生存的基本空间,建筑是执政者的历史舞台,建筑是石头的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很想知道建筑是执政者的历史舞台表达的是什么。
才疏学浅的我不能把这些理论理解得很深。
但在这几句话里除了平常讲的建筑的经济、美观、实用、坚固以及建筑的艺术气息。
从建筑是百姓生存的基本空间,觉得建筑在张锦秋看来是个朴实的艺术品。
接下来张锦秋讲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动向。
她指出: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即是物质财富又是精神财富的建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国际化与地域化的冲撞与融合和强势文化与劣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各地域文化有自己的特色,不同地域之间随历史的发展会出现自然的交流和融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听学术报告总结(创新学分专用)学号:姓名:特殊评语:听张锦秋院士讲座感言——和谐建筑“对张先生,我非常尊重,不仅是因为她的为人和品格,还因为她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在建筑领域的突出贡献。
张先生设计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宏大、壮观、中国气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参加陕西代表团审议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这样评价张锦秋。
张锦秋,2010年度陕西科技最高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国家特批一级注册建筑师、亚太经合组织建筑师、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何梁何利奖基金科技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
一个建筑师的最高理想,就是当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时,即会联想到某个相关建筑作品,或者会联想到一座城市。
而当人们谈起一座城市的时候,怎么也不能忽略他的名字,这个人就和这个城市已经魂脉相承了。
像西班牙的安东尼奥•高迪之于巴塞罗那城,德国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之于魏玛城那样。
古城西安,曾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3100年的城龄。
历史上,和这座城市牵连在一起的名字总是那么熠熠生辉,时光越千年,今天的西安总是让人会想起张锦秋,陕西历史博物馆、钟鼓楼广场、大唐芙蓉园、世园会长安塔……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脉动,都倾注着她的血汗,她用自己的传承与创新,为这座城市的一个个新地标,镌刻下民族建筑的魂脉。
正如张锦秋院士所言,建筑是百姓生存的基本空间,我们从古代有住在树上,有住在窠里面,有住在穴里面,后来中国有了四合院,后来逐渐的现在的筒子房、宿舍楼,逐渐的有了居住小区,住宅里面又分了什么高层住宅,多层住宅,还有什么连排式别墅等等,不管从古到今,最基本的始终人们是要满足人们居住的要求,生存的空间,这是最起码的,对老百姓来说。
建筑是执政者的历史舞台,这个不管你怎么说,它客观上就是,咱们说罗马时期,罗马的大教堂怎么怎么样,法国巴黎,路易十四怎么样,路易十六怎么样,拿坡仑怎么样,你说中国长安刘邦怎么样,唐代,跟执政者是密不可分的,是历史舞台,至于说这些执政者在这些历史舞台上他的角色是优秀的、卓越的还是平庸的还是腐朽的,那是历史的评价,但是总之他在舞台上表演。
凤凰卫视节目预告:张锦秋院士解读建筑作品,敬请大家收看!2017-11-21赵阳中建西北院首播时间:11.22(周三)下午7:55(圣殿)11.23(周四)下午7:55(长安塔)11.24(周五)下午7:55(大唐芙蓉园)重播时间:11.23(周四)早上9:35,下午4:05(圣殿)11.24(周五)早上9:35,下午4:05(长安塔)11.25(周六)早上9:35,下午4:05(大唐芙蓉园)张锦秋简介:张锦秋,女,教授级高级建筑师,1936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
1954—1960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61—1966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
1966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现任院总建筑师。
四十多年来,她的设计思想始终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多项获国家级金、银、铜奖。
鉴于张锦秋的学术贡献,1991年获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1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4年获西安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201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获201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
2015年获国际编号为210232小行星命名为“张锦秋星”。
圣殿简介:黄帝陵祭祀大殿项目是为适应新时代的祭祀要求而建设的,其设计特点可概括为:山水形胜,一脉相承,天园地方,大象无形。
为了创造出宏伟、庄严、古朴的氛围,突出圣地感,工程建设从宏观上处理好与环境山川的关系,格局上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风格上与祖国建筑传统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新时代气息。
祭祀大殿名为轩辕殿,由36根园形石柱围合成40米×40米的方形空间,柱间无墙,上覆巨型覆斗屋顶。
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整个轩辕殿形象地反映出“天圆地方”的理念,溶入在山川环抱之中的气势引发人们“大象无形”的体验。
2013年2月4日,受中建总公司易军董事长、官庆总经理的委托,中建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建设计集团总经理毛志兵和中建设计集团执行总经理周文连代表总公司专程前往中建西北院,看望慰问了西北院总建筑师、中建设计集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向张总表示新春的祝福,祝张总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蛇年大吉。
毛总一行在西北院领导班子熊中元、王振海、曲宏光、曾凡生、王军和赵政的陪同下,前往张总办公室,同张总亲切交谈,并亲手递上了易军董事长和官庆总经理共同签名的慰问贺卡,感谢张总为中国建筑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交谈中,毛总简要介绍了2012年度中建总公司的经营业绩及各项经济指标,以及在世界五百强和中国百强企业的排名情况,张总非常高兴。
在毛总谈到大师级人才队伍建设、中建总公司“五化战略”中的标准化、国际化等战略思路,以及在某些板块可以深度挖掘利润空间时,张总深受鼓舞,坚信总公司的发展将会更好!
毛志兵看望张大师
张总感谢毛总和周总代表总公司在百忙之中,专程前来看望,并祝中建总公司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好。
(中建西北院李杰
)
2013年1月8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勘协王素卿理事长,王树平、沈小克副理事长出席,各分会、各分支机构负责人、协会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王子牛秘书长结合各分会的工作,全面总结了中勘协2012年工作。
他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成功举办了京交会和创新大会;二是创新、改革、开展了各项活动;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反映会员诉求;四是发挥评优的引导作用;五是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六是整合宣传力量,做好协会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
王素卿理事长对协会及各分支、分会2012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2013年的工作做了安排。
王理事长提出按十八大的会议精神,今年不开大会,中勘协和各分会要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推动创新,抓好典型,推出一批创新型勘察设计企业;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对会员单位反映强烈的设计收费问题,注册人员出卖证书,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以及行业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进行调研,拿出有深度、有案例的调查报告向主管部门反映;三是注重质量,要全方位、全过程地保证勘察设计质量;四是文化建设,要拿出抓生产经营的能力、精力和魄力来抓文化建设,搞好宣传工作,协会要成立宣传指导委员会,建成一个通讯员队伍;五是协会自身建设,要用科学发展观和创新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协会自身建设。
与会者认真讨论了王素卿理事长的讲话和王子牛秘书长的工作报告,并对协会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中勘协栗元珍副秘书长、建筑设计分会秘书长陈轸出席了会议。
(张力)
协会工作
▲2013年第2期总第192期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作会在京召开
行业信息
▲
中建总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祝福张锦秋院士
4
2013年第2期
中建总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祝福张锦秋院士
作者:李杰
作者单位:中建西北院
刊名:
建筑设计管理
英文刊名:Architectural Design Management
年,卷(期):2013(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zsjgl20130200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