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2第六章 化学反应和能量精练(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52.50 KB
- 文档页数:9
一、选择题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 + 3H2 (g)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g),当反应达到限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2、H2完全转化为NH3B.此时反应已停止C.生成2mol 氨气的同时,同时生成3mol H2D.氮气、氢气、氨气的浓度相等2.可逆反应3H2+N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3.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过图甲实验产生气泡的快慢能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B.用图乙装置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可测定反应产生相同气体体积所需的时间C.图乙实验中,如t s内针筒收集到V mL气体,则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tmL/sD.为检查图乙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推进一定距离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4.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不考虑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的影响),你认为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选项A B C D 电极材料Zn Fe Cu Al电极材料Cu Zn Ag Sn电解质溶液CuCl2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NaOH溶液5.反应2NO2(g)O2(g)+2NO(g),一定条件下,将N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气体密度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O2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2molNO2的同时生成2molNO6.在2A(s)+B(g) ⇌ 3C(g)+4D(g)反应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s)B.v(B)=0.2 mol/(L•s)C.v(C)=18 mol/(L•min)D.v(D)=0.6 mol/(L•s)7.富硼渣中含有镁硼酸盐(2MgO·B2O3)、镁硅酸盐(2MgO·SiO2)及少量Al2O3、FeO等杂质。
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对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6A+3DB.反应进行到1s时,υ(A)=υ(D)C.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D.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s)−12.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4A(s )+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的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①在2min内,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1mol•L﹣1•min﹣1②反应的过程中,只增加A的量,反应速率不变③2分钟内,D的物质的量增加0.2 mol④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A.①②B.③C.①D.②④3.已知:①S(g) +O2(g)= SO2(g) △H1②S(s)+O2(g)=SO2(g) △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全部为热能B.相同条件下,1 mol S(s) 比l mol S(g) 燃烧更剧烈C.两个过程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表示,△H1<△H2<0D.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都比生成物的总键能小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6v正(O2)=5v逆(H2O)B.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逆(H2O)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5.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通过外电路从a极流向b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D.每转移0.2 mol电子,在负极上消耗标况下1.12 L的O26.一定温度下,100mL2mol·L-1硫酸溶液和过量的锌粉反应,为了减慢该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
新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2HI(g)H2(g)+I2(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2)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3)c(HI)= c(I2)(4)反应速率υ(H2)=υ(I2)=0.5υ(HI)(5)c(H2)∶c(I2)∶c(HI)=2∶1∶1(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8)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A.(1)(2)(5)(9)(10)B.(2)(6)(9)C.(6)(7)(10)D.全部【答案】B【详解】(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等,反应达不到平衡状态,故(1)错误;(2)反应过程中有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2)正确;(3)c(HI)= c(I2) 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3)错误;(4)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反应速率始终满足υ(H2)=υ(I2)=0.5υ(HI)中,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4)错误;(5)c(H2)∶c(I2)∶c(HI)=2∶1∶1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5)错误;(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量不变,说明是平衡状态,故正确;(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7)错误;(8)混合气体的质量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始终不变,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8)错误;(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说明不变,是平衡状态,故(9)正确;(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合气体的质量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始终不变,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10)错误;故答案为B。
一、选择题1.Mg-AgCl 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 Mg =Mg 2++ 2Ag+2Cl -。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Mg 为电池的正极 B .负极反应为AgCl+e -=Ag+Cl - C .Cl -移向负极D .电流由镁电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2.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从铜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锌电极B .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C .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是2Cu 2e Cu +-+=D .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仍会偏转,铜电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3.在2A+B3C+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 (A)=0.5mol/(L·s)B .v (B)=0.3mol/(L·s)C .v (C)=0.8mol/(L·s)D .v (D)=1mol/(L·s) 4.5.6 g 铁粉与100 mL 1mol/L 的稀盐酸反应时,为了使反应平缓进行且不改变H 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NaOH 溶液 ②改用200mL 0.5mol/L 的盐酸 ③加NaCl 溶液 ④CuSO 4固体 ⑤加CH 3COONa 固体 ⑥加NH 4Cl 固体 A .②③⑤B .②⑤⑥C .①②⑥D .①②⑤5.100mL6mol•L -1的硫酸和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可向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A .碳酸钠固体 B .加CH 3COONa 固体C .水D .硫酸锌溶液6.足量的铁粉和适量的盐酸反应,向其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时,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产生H 2的总量的是①锌粉 ②浓盐酸 ③石墨粉 ④醋酸钠 ⑤硫酸铜 ⑥硝酸 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①③⑥D .②④⑤7.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 4 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 +,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 2+O 2=H 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通过外电路从a极流向b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D.每转移0.2 mol电子,在负极上消耗标况下1.12 L的O28.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原理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实验内容及记录如下: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溶液紫色褪去所需时间/min 0.6 mol·L﹣1H2C2O4溶液H2O3 mol·L﹣1H2SO4溶液0.05 mol·L﹣1KMnO4溶液1 3.0 2.0 2.0 3.0 1.52 2.0a 2.0 3.0 2.73 1.0 4.0 2.0b 3.9A.a=3.0,b=3.0B.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H2C2O4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实验1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2C2O4)=0.15mol·L﹣1·min﹣1。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2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高纯硅晶体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B .稀土永磁材料是电子通讯技术中的重要材料,稀土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 .生活中制作油条的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烧碱D .干电池低汞化、无汞化,有利于减少废电池造成的土壤污染2.对于反应Fe(s)+H 2SO 4(aq)=FeSO 4(aq)+H 2(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判断该反应过程是否放热 B .改变Fe 的表面积会改变反应的速率 C .通常用H 2体积的变化情况表示该反应的速率 D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正极材料应为铁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浓硫酸的稀释B .Na 与水反应C .22Ba(OH)8H O ⋅与4NH Cl 反应D .C 与2CO 反应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目的或结论 A 将少量Zn 片放入3FeCl 溶液中证明Zn 的金属性比Fe 强 B 将点燃的镁条置于盛有2CO 集气瓶中,瓶内壁有黑色固体生成镁的还原性比碳强C向2FeCl 溶液(含少量2FeBr 杂质),加入适量氯水,再加4CCl 萃取分液除去2FeCl 溶液中的2FeBrD向-135mL 0.1mol L FeCl ⋅溶液中加入5滴同浓度的KI 溶液,再加入几滴KSCN 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3FeCl 与KI 的反应是可逆反应A .AB .BC .CD .D5.目前认为酸催化乙烯水合制乙醇的反应机理及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第②、②步反应均释放能量B .该反应进程中有二个过渡态C .酸催化剂能同时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D .总反应速率由第②步反应决定6.常采用三元催化器处理汽车尾气中NO x ,CO 和碳氢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其简易工作原理如图。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一、单选题1.番茄电池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电池工作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番茄内阳离子向Fe片移动B.Zn片质量减少C.Fe片极发生氧化反应D.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3.实验室用蓄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Pb+SO42-=PbSO4+2e-,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今若制得0.05mol Cl2,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A.0.025mol B.0.050mol C.0.10mol D.0.20mol4.手持技术的氧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测定O2含量,如图为某种氧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示意图。
已知在测定O2含量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一定时间内,若通过传感器的待测气体为a L(标准状况),某电极增重了b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t上发生氧化反应B.P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Pb+2OH-+2e-=Pb(OH)2C.反应过程中转移OH-的物质的量为0.25b molD.待测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7ba5.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产生Ca(OH)2,溶液呈碱性。
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初凝时间。
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中电流方向由Cu经导线到Ag2OB.测量原理示意图中,Ag2O为负极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2O+H2OD.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6.辛烷(C8H18)是汽油的重要成分,其与O2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曲线b代表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B.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表示辛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8H18(l)+25/2O2(g)=8CO2(g)+9H2O(g) ΔH=-5152.6kJ/molD.反应a、b的活化能不同7.某同学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时,将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③,并按下表中物质的量进行实验,记录下的时间数据如表。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题)1.在某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的浓度在10s内从0.8mol·L-1变为0.2mol·L-1,则在这10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0.02mol·L-1B.0.02mol·L-1·s-1C.0.06mol·L-1·s-1D.0.06mol·L-1·min-1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冰融化成水①胆矾受热分解①三氧化硫溶于水①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①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①石灰石高温分解①CO2+C 高温2CO①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3.由下列实验中的操作及现象,不能够推出相关结论的是A.A B.B C.C D.D4.将镁片、铝片用导线连接并插入NaOH溶液中,关于该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该装置使用的铝片不需要处理表面的氧化膜C.电子由镁片向铝片移动D.NaOH溶液更换为任何电解质溶液,铝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5.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3C(g)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AB .BC .CD .D6.下列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 .()22Ba OH 8H O ⋅与4NH Cl 晶体的反应 C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D .Na 与2H O 反应7.已知某反应为放热反应,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 .已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能是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C .可能是一个燃烧反应D .一定是在常温就能发生的反应8.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市售暖贴的发热原理是利用原电池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B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利用了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C .减少燃煤的使用改用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 .明矾能用于净水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吸热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放热反应的活化能B .用NaOH 溶液滴定盐酸,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pH=7C .向NaOH 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小D .用23Na CO 溶液处理水垢中4CaSO 的离子方程式:2233Ca CO CaCO +-+=↓ 10.SO 2既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又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可生产SO 3并进而制得硫酸等,其反应原理为:2SO 2(g)+O 2(g)=2SO 3(g) ΔH=-196.6 kJ·mol -1。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100kPa 时,12g 石墨转化为12g 金刚石要吸收能量。
在该条件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转化为化学变化,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 .等质量的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金刚石释放的热量大C .1molC(石墨)比1molC(金刚石)的总键能大D .1molC(金刚石)比1molC(石墨)的总能量低2.NH 3是制造氮肥和硝酸的原料。
工业上可通过合成氨反应223N 3H 2NH +制取氨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关于合成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用如图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B .反应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 .断裂H−H 键会放出能量D .形成N−H 键会吸收能量3.已知223N 3H 2NH +为放热反应,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常温下一定能快速进行B .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变化无关C .21mol N 与足量2H 反应可生成32mol NHD .21mol N 和23mol H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32mol NH 的能量4.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已知2C(s)+2O 2(g)=2CO 2(g) ΔH=a ;2C(s)+O 2(g)=2CO(g) ΔH=b ,则a>bB .已知2H 2(g)+O 2(g)=2H 2O(g) ΔH=-483.6kJ·mol -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1C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57.3kJ·mol -1,则含4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D .已知P(白磷,s)=P(红磷,s) Δ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了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猛烈,能蚀五金。
2021春化学(2019)人教必修第二册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含答案(新教材)必须第二册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1、对于10% H2O2的分解反应,下列措施能减慢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加入MnO2B.加水稀释C.加热D.加入30% H2O22、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放出x kJ的能量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3、如图所示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烧杯中所盛液体都是稀硫酸)()4、三峡工程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 820万千瓦,这给中国电网带来历史性变革,有利于全国电力联网和西电东输工程。
目前占我国发电总量比例最大的是()A.水电(水力发电) B.火电(火力发电)C.核电(核能发电)D.风电(风力发电)5、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B.每生成1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AgCl 是还原产物6、反应4A (s )+5B (g )4C (g )+6D (g )在10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D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分钟时v (B )=0.001 5 mol·L -1·s -1 B.半分钟内v (A )=0.001 0 mol·L -1·s -1 C.半分钟内v (C )=0.001 0 mol·L -1·s -1 D.半分钟内v (D )=0.045 mol·L -1·s -17、CO 和H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乙醇:2CO (g )+4H 2(g )CH 3CH 2OH(g )+H 2O (g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最大限度的是( )A.CO 全部转化为乙醇B.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零C.CO 和H 2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乙醇D.反应体系中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8、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为吸热反应的是( ) A .CaO +H 2O===Ca(OH)2 B .C +H 2O=====高温CO +H 2 C .Zn +2H +===Zn 2++H 2↑D .2NaOH +H 2SO 4===Na 2SO 4+2H 2O9、如图为某原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片作负极B .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C .电子由铜棒流出D .锌片上发生还原反应10、由A 、B 两种金属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A 是正极,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A 的金属性强于BB.A 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C.电子不断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11、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第六章 综合素养测评(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报道,人类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 2O=====激光2H 2↑+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B .氢气是一次能源C .使用氢气作燃料将会增加温室效应D .在这一反应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电池负极被氧化B .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C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均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而改变D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只要条件不改变,各物质的浓度就不再改变 3.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 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稀硫酸B .b 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C .a 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稀硫酸D .b 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4.如图所示为800℃时A 、B 、C 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A(g)⇌2B(g)+C(g)B .前2minA 的分解速率为0.1mol·L -1·min -1C .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D .2min 时,A 、B 、C 的浓度之比为2∶3∶15.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6.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7.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8.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1.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C…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CO→CO 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CO 2→CaCO 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CO 2 ⇌ H 2CO 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答案】C 【详解】A . C 和CO 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 错误;B . “CO→CO 2”的反应可以是222CO O 2CO 点燃,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2CO+CuOCu+CO 高温,也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 错误;C . 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 正确;D .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CO 2 ⇌ H 2CO 3”的反应不可用酚酞试剂验证,故D 错误; 故选C 。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锈蚀 B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 .Na +、Mg 2+、Cl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 .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答案】D 【详解】A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在铝制品表明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 错误;B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B 错误;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例如铁离子等,C错误;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D正确;答案选D。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 2(g)+3Y2(g)2Z(g),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6.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于我国煤和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C.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D.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或与水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 B.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 C.浓硫酸加入水中 D.硝酸铵晶体加入水中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的是( )①地热能 ②煤 ③天然气 ④太阳能 ⑤生物质能 ⑥石油 ⑦风能 ⑧氢能 A.②⑤⑦⑧ B.①④⑤⑦⑧ C.③⑤⑦⑧ D.②③⑥⑦⑧ 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B.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C.4NH Cl 与()22Ba OH 8H O ⋅反应 D.灼热的炭与2CO 的反应 5、下列装置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A. ①③⑤B. ②④⑥C.①⑤⑥D. ②③④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②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③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放热反应不加热就会发生④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状态、质量有关 A.①② B.② C.①③ D.②④7、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
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
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总反应为222Cu Ag O Cu O 2Ag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22Ag O-2e 2H O 2Ag 2OH −−++=B.2 mol Cu 与1 mol 2Ag O 具有的总能量低于1 mol 2Cu O 与2 mol Ag 的总能量C.电池工作时,OH −向2Ag O /Ag 电极移动D.水泥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导致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引起电动势变化8、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N 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_A.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是放热过程B.可逆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没有热量变化C.在常温下可以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故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有热量的变化,B错误;常温下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错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有关,物质变化越多,能量变化越多,D错误。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只有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⑤,吸热反应为②④,液态水汽化是吸热过程,浓硫酸稀释是放热过程,二者均为物理变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虽然存在能量变化,但不是化学变化,A正确,B错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有多种,除热能外,还有光能、电能等,C错误;由图像知,该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过程中放出了能量,D错误。
4.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已于2016年6月25日首飞。
火箭所需要的巨大能量由特制的燃料来提供,有关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燃烧过程均是放热的B.需要点燃才能发生的燃烧过程是吸热的C.所有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均会发生化学键的断裂D.燃烧后产物的总能量一定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是否需要点燃无关。
对于放热反应,产物的总能量一定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燃烧是化学变化,一定会发生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是( )。
A.水电站B.核电站C.氢氧燃料电池D.地热电站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有能量的变化B.物质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C.化学反应的引发是否需要加热与反应吸热、放热无关D.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3.在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
A.Zn-2e-=Zn2+B.Cu-2e-=Cu2+C.2H++2e-=H2↑D.Cu2++2e-=Cu4.已知X+Y=M+N是放热反应。
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该反应能放出能量,故不必加热就能发生5.质量相同的氢气,分别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在以下两种情况下:①生成液态水;②生成水蒸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放出的热量多B.反应②放出的热量多C.①和②放出的热量一样多D.无法比较2个反应放出的热量6.下列环境条件中造成埋在地下的铸铁(含碳和铁)管道,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受到腐蚀最严重的是( )。
A.在干燥致密的土壤中B.在潮湿致密的土壤中C.在潮湿的酸性土壤中D.在干燥疏松的土壤中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8.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不影响产生氢气速率的是( )。
A.盐酸的浓度B.铝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D.加入少量固体硫酸钠9.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限度都是相同的B.可逆反应达到限度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时间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即停止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B.食物放在冰箱中可以减缓变质的速率C.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D.2 mol SO2与1 mol O2混合一定能生成2 mol SO311.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锌片极为Zn+2OH--2e-=ZnO+H2O;石墨极为O2+2H2O+4e-=4OH-。
据此判断锌片是( )。
A.正极,被还原B.正极,被氧化C.负极,被还原D.负极,被氧化1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B.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C.X、Y、Z的浓度相等D.X、Y、Z的分子个数比为3∶1∶2高温13.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CO 22CO,可使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有( )。
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恒容条件下通入CO2④增加碳的量 ⑤降低压强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D .②③④14.可逆反应:2SO 2+O 22SO 3,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标志是( )。
①消耗2 mol SO 2的同时消耗2 mol SO 3 ②SO 2、O 2与S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③反应混合物中,SO 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A .①②B .①③C .只有③D .只有①15.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S 2O 3+H 2SO 4=Na 2SO 4+SO 2↑+S ↓+H 2O ,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实验 反应温度/ºC Na 2S 2O 3溶液稀H 2SO 4H 2OV /mLc /(mol·L -1)V /mL c /(mol·L -1)V /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3550.250.210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16.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____________能量(填“吸收”或“释放”,下同),形成化学键要____________能量。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____________。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____________反应。
17.纯净的锌与稀H 2SO 4反应制氢气,反应速率较小。
为了增大反应速率,可以向稀硫酸中加入少量某盐,该盐是____________,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最近科学家研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在二氧化钛(TiO 2)表面作用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2H 2O 2TiO 激光 2H 2↑+O 2↑。
制得的氢气可用供燃料电池使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太阳光分解海水时,实现了____________能转变为____________能。
生成的氢气用于燃料电池时,实现了____________能转变为____________能。
分解海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某种氢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电池工作时两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A极:2H2+2O2--4e-=2H2O;B极:O2+4e-=2O2-则A极是电池的________极,发生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子从该极________(填“流入”或“流出”)电池。
19.(12分)把足量的Zn粉加入到50 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总体积为____________。
(2)放出一半气体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___。
(3)设O C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1,CB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2,则v1_____(填“>”、“<”或“=”)v2。
(4)所用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20.甲、乙两位同学为验证Mg和Al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完成下列空白。
(1)装置甲中正极材料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装置乙中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
(2)甲、乙两位同学均认为“如果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_____活动性更强。
(3)由此实验,你认为下列结论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利用原电池原理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强C.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D.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氢氧燃料电池是氢气、氧气在电池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
考查知识点: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D解析: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化学反应的引发是否需要加热与反应吸、放热无关,如煤的燃烧,燃烧前需要加热,一旦开始燃烧就放热了;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是无需加热引发。
考查知识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C解析:在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Zn-2e-=Zn2+;铜为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被还原:2H++2e-=H2↑。
考查知识点:原电池反应原理4.C解析:X+Y=M+N是放热反应,即: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而反应放出能量,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考查知识点:放热反应、吸热反应5.A解析:水蒸气液化需要放出热量,因此,质量相同的氢气,分别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
考查知识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6.C解析:发生原电池反应,需要电极:碳为正极、铁为负极;需要电解质溶液:潮湿的酸性土壤提供了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铁失电子,氢离子在碳上得电子。
考查知识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电池原理7.C解析:A中两个电极活动性相同,不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两极的活动性不同;B无法形成闭合回路;D中的酒精不是电解质,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考查知识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8.D解析: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盐酸的浓度、铝条的表面积(与酸接触的面积)、溶液的温度,只有加入少量固体硫酸钠不会影响产生氢气的速率。
考查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9.B解析:每个化学反应所达到的限度是不同的,但是可逆反应一旦达到限度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反应的时间无关,在达到限度时,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并未停止。
考查知识点:化学反应的限度10.B解析: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食物放在冰箱中,是通过降低温度减缓变质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是指1 s 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为0.8 mol·L-1;2 mol SO2与1 mol O2混合生成的SO3小于2 mol,因为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考查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11.D解析:在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发生的是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反应,正极则是得到电子被还原的反应。
根据已知的两个电极反应可推知,Zn失去电子被氧化。
考查知识点:原电池反应中的判断12.A解析:“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体现可逆反应,生成X为逆反应,消耗Y为正反应,且变化比为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也体现出可逆反应,但变化比不等于方程式计量数之比;达到反应的限度时,X、Y、Z的浓度不一定相等,X、Y、Z的分子个数比也不一定为3∶1∶2。
考查知识点:化学反应的限度13.C解析: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均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改变固体的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降低压强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考查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4.B解析:①中消耗SO2代表正反应,消耗SO3代表逆反应,且变化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因此可以表示达到反应限度;反应混合物中,SO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是达到反应限度的标志。
考查知识点:化学反应的限度15.D解析:本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
C、D两个选项中的实验温度高于A、B,因此速率较大;而C、D中D所选用的反应物浓度大,化学反应速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