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00.98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产业转移一.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答案:(1)科技水平(2)市场需求(3)市场、劳动力素质(4)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5)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6)原料、燃料(7)信息的通达性二、经济全球化与发生的前提条件1.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等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技术与信息在各国间的广泛迅速传播,以及通过深化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提高生产经营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倚赖程度日益增强的经济发展趋势。
其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2.前提条件:国家之间(8) (贸易壁垒)被打破;现代化的(9) (交通运输)、(10) (通信)技术和手段的提高和支持。
三.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11) (原生产国)转移到(12)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现象,可分为(13)(区域)产业转移和(14) (国际)产业转移。
2.产业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14) (很小)。
而劳动力的(15)(数量)、素质和(16) (价格)差异较大,这就使得产品生产在不同区域,其成本差异较大;一些以劳动力为主导的产业往往会向具有(17) (丰富)、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进行转移。
内部交易成本:企业在与有(18) (工业联系)的企业、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19) (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所投入的资金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来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市场因素:企业生产地的市场趋于(20) (饱和),或者本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或者为了避开国家之间的(21) (贸易壁垒),企业就往往选择迁移到市场广阔的地区或国家进行投资建厂。
4.产业转移规律1.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影响产业转移得区位因素一、典题示例典例1。
(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就是为了()A。
提高附加值ﻩ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ﻩD。
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与总部迁入上海,主要就是因为上海ﻩ()A、基础设施好ﻩB。
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ﻩD。
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瞧,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ﻩ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解法指导]读:从材料中获取M公司得发展过程。
提:读图获取以下信息: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就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司就是自己设计服装;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1998年,研发中心由温州迁入上海;2005年,总部由温州迁入上海,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由材料中“加盟”“专卖”“研发”等信息可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
调:根据材料所示内容调取如下知识:影响产业转移得因素;研发中心与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与大量得高端人才。
答案:(1)A(2)D(3)A[考法指导]二、方法讲解根据产业转移得目得确定影响产业转移得区位因素产业转移得目得就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得产业部门得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与转出地得区位条件,具体思路就是:三、跟踪训练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得某产业最有可能就是 ()A.电子元件生产B.汽车生产研发业C.宇航业D。
加工制造业答案:D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迁往日本,然后由日本迁往亚洲“四小龙”地区,然后迁往我国得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迁往我国得中西部地区。
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及案例分析劳动力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共同构成企业的生产成本,市场为企业提供销售收入,收入减去支出就是企业的利润,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需要不断地变化区位来寻找“成本最低,市场最大”的区位。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此外,还有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其他因素。
一、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因素特点如下:劳动力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性很小;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产业转移或企业迁移受诸多因素影响,成本只是其中之一。
即便从成本角度而言,企业成本又包括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中,除劳动力成本外,还有水、电、资源、土地等诸多成本。
因此,劳动力价格上涨并不是影响产业转移或企业迁移的决定因素,甚至有可能不是主要因素。
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不仅要分产业来看,还要看该企业在产业中的层次与状况。
如深圳富士康,它处于信息产业中的加工装配环节,是高科技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这类企业,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会很大;即便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企业也不会仅因为劳动力价格而进行迁移。
2005年开始对广东东莞的一项跟踪调研显示,除了劳动力成本,企业还很看重迁移中的沉没成本。
比如一个企业在东莞经营了10年,人脉、渠道等各环节经营得很顺畅。
经营这些网络资源付出的成本,无法随企业转移,到了新的地方还要重新建立。
当一个企业算账,发现迁移成本比劳动力成本上涨还要大,便不会转移;此外,产业转移,尤其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出口加工型产业的转移,还受到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影响。
例如东莞的高埗镇,全世界1/5的NIKE鞋都在此生产。
随着当地劳动力价格上涨,这些产能是否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不是当地企业说了算,要看NIKE公司的订单怎么下。
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一、典题示例典例1、(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就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ﻩ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与总部迁入上海,主要就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ﻩ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瞧,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ﻩ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ﻩD、增强国际影响[解法指导]读:从材料中获取M公司的发展过程。
提:读图获取以下信息: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就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司就是自己设计服装;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1998年,研发中心由温州迁入上海;2005年,总部由温州迁入上海,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
由材料中“加盟”“专卖”“研发”等信息可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
调:根据材料所示内容调取如下知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研发中心与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与大量的高端人才。
答案:(1)A(2)D(3)A[考法指导]二、方法讲解根据产业转移的目的确定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目的就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与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就是:三、跟踪训练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就是ﻩ()A、电子元件生产B.汽车生产研发业C、宇航业D.加工制造业答案:D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迁往日本,然后由日本迁往亚洲“四小龙”地区,然后迁往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迁往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聚焦考纲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主干体系命题之源1、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1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些资金,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要改善投资环境以降低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企业因为所生产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市场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一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国外往往受到限制;企业为了摆脱诸多限制,就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办厂;4影响企业跨国转移产业的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是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和合作;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合作;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由转移国际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家或地区;3、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发达国家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要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生产营销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就业机会先国外转移,较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发展中国家就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组织产品加工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4、产业转移的总体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一般方向是为发达国家转移到欠发达国家;热点关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珠三角产业转移与升级;;;中国产业梯度转移“民工潮”成“民工荒”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某种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玩具制造B.钢铁工业C.石油化工业D.制糖工业2该产业部门属于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C.资金密集型工业D.资源密集型工业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交通运输B.劳动力价格C.原料D.市场2、纺织和服装工业的跨国生产一般先向工资较低的邻近国家转移;根据下表资料判断美国的纺织服装业应先向哪个国家转移每小时工人工资国家20美元以上日本、丹麦、瑞士、比利时14~18美元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色列2美元以下捷克、埃及、匈牙利、印度、叙利亚、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A、日本B、加拿大C、墨西哥D、印度下图为某国一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该公司某种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决定在中国北京投资建厂;分析回答10—11题;3、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可能是A、自行车厂B、汽车制造厂C、彩色电视机厂D、手表厂4、选择在中国北京建厂的原因是①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②水源、动力充足③劳动力价廉质优④市场前景广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中不包括:A、市场B、劳动力C、环境污染D、内部交易成本6、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下列的举措中哪个不是发展中国家当地提供的A、劳动力B、基础设施C、技术设备D、服务7、在青岛市黄岛经济开发区建有许多跨国公司的出口加工区,这些出口加工企业的兴建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A、劳动力因素B、内部交易成本因素C、国际经济形势变化D、市场因素8、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使内部交易成本A、提高B、降低C、不变D、难以确定根据典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可把产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读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回答9、甲代表产业发展阶段中的A、开发期B、增长期C、成熟期D、衰退期10、产品销售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衰退期B、成熟期C、增长期D、开发期11、产业转移可促进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经济水平较低,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应发展处于甲阶段的产业B、发达国家应重点发展处于甲阶段的产业C、处于甲阶段的产业应完全由发达国家来完成D、发展中国家应大力发展处于丁阶段的产业二、综合题12、图13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简图”,图14是两个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3图141填写图13中两个地区主要城市名称:甲;乙;丙;丁;2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提高,促进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3读图1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4图15是珠江三角洲三个代表“城市的工业结构图”;图15图中反映了该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采取哪些对策。
核心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1.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2)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区位选择时要考虑两方面。
①考虑污染类型⎩⎪⎨⎪⎧大气污染: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盛行风 向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源污染:远离水源地和城市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②考虑污染程度⎩⎪⎨⎪⎧无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区轻度污染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近郊严重污染工业应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地方2.工业区位选择 (1)五种导向型工业类型导向类型 工业特点工业布局原则 典例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接近原料产地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工业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接近消费市场啤酒、家具制造业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电解铝工业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对某种工业区位的选择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只有一个,即主导因素。
②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③不同地域,由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2)工厂区位选择的一般思路方法技巧1.运用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合理的工业布局(1)在河流上游、靠近水源、水质较好的地区可布局自来水厂。
(2)在城区可布局无污染、规模小的工厂,如食品厂等。
(3)在煤、铁资源丰富地区,可布局钢铁工业,同时应考虑盛行风向、交通等因素。
(4)在棉花产区或市场广阔地区,可布局纺织工业。
(5)在甘蔗、甜菜产区可布局制糖工业。
(6)在钢铁厂附近可布局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等工业联系较密切的部门。
(7)在动力基地附近可布局耗能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同时为综合利用废气可布局硫酸厂;在火电厂附近为利用粉煤灰可布局水泥厂、建筑材料厂等。
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8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8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8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考点8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区域产业转移发生于国家内部,主要是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另外还有的是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如广东将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向粤北、粤西、粤南地区转移,就是为了使广东省整体经济均衡发展。
2。
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可分析如下:3.产业转移的规律(1)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劳动密集型产→错误!→错误!业和轻工业(2)产业转移的方向:\x(发达国家或地区)→错误!具体原因分析如下: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2.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3。
劳动指向型工业转移的特点劳动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丰富的劳动力,因此工人的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也较大,致使工业区位也随着发生变化,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少,数量较多的地区。
产业区位因素及变化趋势产业区位因素及变化趋势一、引言产业区位是指企业在选址时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资源供给、市场需求等。
合理的产业区位选择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区位因素也日益成为企业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
本文将围绕产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展开讨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二、产业区位因素(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产业区位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合理的地理位置可以带来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资源供给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在地理位置选择上,企业应考虑到距离市场的距离、交通便利程度、资源状况等。
例如,苹果公司在美国加州硅谷的选址就考虑到了这些因素,使得其能够更好地与市场接轨,获取丰富的人才和资源。
(二)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产业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提供更快速和便捷的物流、运输和通信服务,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交通条件选择上,企业应考虑到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交通工具的运输能力和效率等。
例如,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快速的物流和交通服务。
(三)资源供给资源供给是产业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充足的资源供给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资源供给主要包括土地、人力资源、能源等。
在资源供给选择上,企业应考虑到资源的丰富程度、可持续性和价格等。
例如,许多企业选择在中国与全球供应链紧密相连的长三角地区设立生产基地,以利用当地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
(四)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产业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合适的市场需求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
在市场需求选择上,企业应考虑到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和市场竞争程度等。
例如,许多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设立在消费市场较为活跃的城市,以便更好地获得市场需求的反馈和扩大市场份额。
中学地理寒假学问点复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如:劳动密集型产业)
转移缘由:1、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淌性小2、不同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大。
考虑工业的目的:具有足够、高素养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转移缘由: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高,内部交易成本也高。
考虑工业的目的:推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供应大量廉价优质劳动力、完善基础设施、供应便捷服务和实惠条件)以削减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如:汽车企业)
转移缘由: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市场满意不了自身的发展须要;加之由于政治文化、经济以及国家政策(如:设置关税壁垒)的不同,导致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受到限制,而企业为了避开这一限制,就干脆到市场广袤的地方投资设厂。
20世纪90年头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20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
除以上三点之外:国际经济形势的改变、国家政策的调整、原产地用地惊慌、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峻等也是影响产业转移的因
素。
1.产业转移的分析思路(1)分析转入区和转出区的地区差异。
要明确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属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或者一个是发达地区,一个是欠发达地区。
地区差异不同,则分析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角度不同。
(2)把握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和便宜的地价占领市场。
②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达国家技术、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
注意分析产业转移原因时要结合转出区、转入区、工业本身特点三方面去分析。
③明确分析影响产业转移区位因素的思路:分析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找出主导因素→对比分析产业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综合分析,确定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3)把握转移方向规律。
①资源密集型(如钢铁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向原料地转移,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
②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劳动力工资较少、数量较多的地区。
③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
(4)分析转移影响。
产业转移的影响从产业结构、区域合作、就业、环境变化等方面分析,注意区域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区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国际产业园建设与产业转移国际产业园建分析思路与方法设相关问题建设条件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劳动力、技术、政策入驻产业从产业园性质分析,如高新技术产业园,入驻产业应当为高新技术产业;从产业园设置目的分析;从产业园附近的资源优势分析建设措施加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廉价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维护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等建设意义从互惠互利、共赢的角度分析;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等方面分析(2021·浙江1月卷)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
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发展状况部分数据。
据此完成(1)~(2)题。
第69课产业转移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以及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和承接区的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备知识梳理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概况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_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
②方向:通常是由相对_的区域向_区域转移。
③分类:国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④目的:降低_,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知识链接]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3.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_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_与合作。
(3)改变_的空间分布。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向劳动力数量多、工资较低的地区转移。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感悟:3.中国产业转移路线[方法技巧]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1)要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去”,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2)要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出区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区,二是经济发达的转出区和经济落后的承接区。
(3)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导因素因产业类型而异。
[典例][2022·湖南卷]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司在全球分布广泛,中小型企业是海外投资的主体。
据此完成(1)~(2)题。
(1)截至2018年底,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司近半数分布在欧盟国家。
这些企业在欧盟国家投资主要考虑当地()①原材料丰富②市场开放③经济发达④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中小型企业在海外投资的优势有()①大多为民营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强②研发资金雄厚,创新能力较强③更好服务小市场,满足多样化需求④管理人员较少,管理成本较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题能力培养]第(1)题:第(2)题:[答案](1)(2)[2024·福建宁德市质检]近年来,国内医药产业总体呈现出稳步上行的发展趋势。
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一、典题示例典例1.(2018全国卷5)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关闭Ii稚生产厂总部山汩州总人上誨在浙江温州i⅛Γ≈4i i I∣N ⅞IIlIil ■* 4 IIli I I--- --- • -------- « --------- • ------- ■------- « --------- V-…«------------- « ---------- •------- • -------- -5 ∣9⅛(> I 卿T IWft ∣W⅛ 2005 2006 20)7 200H 年: ≡ ≈多家牛卜厂加需幵谁第一家辛实店fiffiS f l⅛ιιι⅛州Wm啊冷齟盖全国迁入上海(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 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⑵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 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 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解法指导]读:从材料中获取M公司的发展过程。
提:读图获取以下信息: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司是自己设计服装;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1998年,研发中心由温州迁入上海;2005年,总部由温州迁入上海,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
由材料中加盟”专卖”研发”等信息可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
调:根据材料所示内容调取如下知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和大量的高端人才。
答案:(1)A (2)D (3)A[考法指导]、二、方法讲解根据产业转移的目的确定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丽甘响应叩部门的区位I轉杞⅛⅛ST⅛Sλ—'T研比分怖产⅛部门转人敢和转出地的区侑焉件________ _____ 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烷合分析*縄宦出常晌产业样就的IX位网囂I三、跟踪训练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1~2题。
⅛R∣啟黄H和亚洲⅛UE⅛R转移.R- '⅛7Φi⅛ H木向中国 "四小龙”同时有向越南* 向ll∙H j∕⅛r vι f?詔中国HiJfti Γ.i⅛tA⅛Λ∣⅛ 业第移⅛⅛V地区洲胞fC艮J a阿耒转禅的和揺励坡,江二角刑地e⅛ 棘何爭国家区.环制海賓範产业祐⅛κ^⅛产移业秤摂1.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A. 电子元件生产B. 汽车生产研发业C. 宇航业D. 加工制造业答案:D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迁往日本,然后由日本迁往亚洲四小龙地区,然后迁往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迁往我国的中西部地区2•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主要原因是()A. 内部交易成本低B. 劳动力成本低C. 原料、资金丰富D. 市场环境好答案:B解析: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
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链示意图,完成3~5题。
fiff⅛制蜃个球比的竞节地诫性的克F3. 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生产环节是()A.软件设计B.知识产权C.整件组装D.售后服务答案:C解析: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生产环节一定是技术含量低,利润低的曲线最低点部位,为制造环节。
4. 影响计算机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高素质的人才B.丰富的资源和能源C.广阔的市场D.良好的服务答案:C解析:发达国家和地区计算机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的主要是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其主要考虑的是大量廉价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
5. 为更好地提高我国的计算机产品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A. 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B. 提咼服务质量,树立品牌C. 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D. 降低工人的工资,降低成本答案:A解析:计算机制造业技术要求较高,我国计算机产业起步较迟、发展较慢,主要参与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所以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的计算机产品国际竞争力。
(2019高三五省优创名校联考节选)读我国长江经济带茶园面积(左图)和茶叶产量(右图)空间格局变化图,完成6~7题。
6.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的转移方向大致是()A.西南B.西北C.东北D.东南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1984~2014 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由湖北、浙江、安徽等地向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转移,故茶叶生产重心的转移方向大致是向西南方向。
7.1984~2014 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转移的原因有( )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②国家政策导向③西部生态环境良好④ 西部生产成本低于东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1984~2014 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转移的原因有国家政策鼓励西部发展茶叶等优势农产品,西部生态环境良好且西部生产成本低于东部;东部自然条件优越不是茶叶重心转移的原因。
2017 年7 月11 日,我国某汽车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建设的汽车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该基地集整车设计与组装、部分核心零部件和配套零部件生产为一体,并配套有汽车职业技术学校等其他设施,为一集群式汽车产业基地。
核心员工全部来自国内,其他员工在当地城市跨用。
其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市场。
据此完成8~9 题。
8. 该汽车企业在印度尼西亚建厂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组装成本B. 开拓国际市场C. 提高研发水平D. 利用便利交通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汽车企业在印度尼西亚建设的基地集整车设计与组装、部分核心零部件及配套零部件于一体,并建设有职业技术学校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地区,所以该汽车企业在印度尼西亚建厂的主要目的是开拓国际市场。
9. 爪哇岛吸引我国汽车企业在岛上建厂的主要优势是()A.市场B.交通C.科技D.矿产答案:B解析:爪哇岛为岛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的港口,交通运输条件便利;该地市场狭小;核心员工来自国内,说明当地科技欠发达;汽车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小。
故选B项。
江苏是我国工业大省,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要素地区差异显著。
近年来,江苏形成了大规模的省内产业转移。
下图为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2题。
10. 导致南京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价格升高B.能源资源短缺C.消费市场萎缩D.环境污染加剧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I 类产业为皮革制鞋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南京等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工资水平高,而苏北的徐州经济欠发达,工人工资水平低,生产成本低。
11. 与连云港相比,南通承接苏州产业转移的优势是( )A.位置优越B. 土地廉价C.交通便利D.市场广阔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与连云港相比,南通距苏州近,位置较优越。
12. 推测下列四地中工业基础最好的是( )A.盐城B.淮安C.连云港D.徐州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类产业和皿类产业均由苏南转入徐州,说明徐州的工业基础比苏北地区其他城市好。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三省市发展应各有侧重, 北京市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图 1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图材料二3年后,在北京工作、天津出差、河北生活的三栖时光,不再只是浪费在路上。
可以基本实现京津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地区相邻城市“.5小时轨道交通图”。
图2为京津冀“小时轨道交通图”。
(1) 简述京、津将河北作为其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原因。
(2) 许多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了北京,试分析原因。
(3) “1、时轨道交通圈”的形成对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意义。
答案:(1)紧邻京津,距离近;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较低;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
(2) 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社会协作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
(3) 经济意义: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增加区域内短途旅游业的收入;加强区域内各城市的联系,增加商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疏散大城市的人口,缓解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促进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形成城市群;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解析:(1)京、津将河北作为其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原因可从两地发展工业不同的区位优势方面来分析;与京、津相比,河北劳动力价格、地价较低,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成本低;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发展资源导向型工业和制造业条件好;另外河北距京、津地区近,产业转移成本低。
(2)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了北京,原因是北京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社会协作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适宜建总部和研发中心。
(3)经济意义:“1 小时轨道交通图” 的形成主要是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可促进区域内人员的流动,带动短途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其收入;加强区域内各城市的联系,增加商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疏散大城市的人口,缓解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促进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形成城市群;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