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节日:跳花节(中国传统节日)
- 格式:docx
- 大小:24.64 KB
- 文档页数:3
苗族最有名的传统节日苗族节日二:赠带节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
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
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
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
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苗族节日三:羊马节流行于秀山县龙池、石堤一带。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
届时,人们杀猪宰羊,请客送礼,隆重庆祝节日。
苗族节日四:赶秋节流传在天秀山县。
每年秋天开始时举行。
届时,人们将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参加和观看荡秋千、舞狮、耍龙灯、爬刀梯等活动。
至于抓帮节的由来,据说是古时候一个聪明的小伙子,为了给百姓寻找心爱的姑娘,把一个一人的秋千改造成了八人的秋千,吸引远近的人来荡秋千。
在秋千上,他终于找到了他心爱的女孩。
从那以后,每年秋天,人们都会聚在一起荡秋千。
一年又一年,变成了秋冲。
苗族节日五:苗年苗年,苗语称“能酿”,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不甚统一,在融水苗族中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为除夕,次日起为过年,过这一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广。
苗年的民俗活动很丰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芦笙踩堂,走寨结同年。
芦笙踩堂在本寨芦笙堂举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参加。
先由小芦笙手吹出一阵短促的笙曲,接着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娘们则穿着百鸟衣,戴着银首饰,银花冠翩翩起舞,银佩的脆响和着笙歌,交织成节日动人的旋律。
走寨结同年也是苗年期间重要的民俗活动。
每到苗年。
寨与寨之间便互为客主,互结同年。
全村男女几十人或上百人,带上芦笙,穿上节日盛装,敲锣打鼓到同年村进行联欢活动。
进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则带领全村男女出村迎接。
然后在芦笙堂再次吹奏芦笙及踩堂作为进村仪式,主人也以吹芦笙踩堂还礼。
礼毕邀客人至各家款待。
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芦笙踩堂,进行芦笙比赛,晚上演苗戏,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间进行“坐妹”对歌的社交活动,追寻自己的意中人,通宵达旦。
苗年期间,除上述活动外。
苗族人民还举行斗牛、斗马、斗鸟、射击、爬竿等传统体育比赛活动。
苗族跳坡节是怎样的节日?跳坡节历史简介跳坡节是苗族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其由来有多种说法,在隆林民间大致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相传大约600?800年前苗家祖先“杨搂”(杨老郎),率众家族从中原到贵州,跨越红河到达现今隆林县境内定居,由于当时圩场少,杨搂老人便创办了圩场给人们做生意。
但逢过年过节青年人无处玩乐,“杨搂”又才创办坡场供大家相互来往,结交朋友,进行娱乐。
另一种说法是:自从中原浪迹到隆林县境内定居,因苗家人大都居住在山坡上,吃在山坡上,乐在山坡上,与山坡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每年春节便三五成群在这个坡或那个丫口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跳坡的习俗。
后来,有些向世人施行善心以求得祖宗赐给贵子的人家才把“坡”搬到平地上来,所以现在才在平地“跳坡”。
民间能创办坡场的人大都是无女无儿或是有女无儿的人家。
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所以各地苗族不断组织新坡场。
在坡场的中心树立一根笔直,高两丈多的木杆就是坡场的标志。
再一种说法是:跳坡节是古代苗族聚会议事活动的演变。
最初跳坡节其功能并非单纯娱乐,更重要还在于聚族商议决定族人命运的大事,而决定族人命运的事情多为战争和迁徙。
因此,自发或有组织地集中各支系,联络各村寨族人,以求共同行动,不仅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也是很必要的事情。
在苗族的诸多节日中,有的是农事,有的是家庭(宗族)节日,这些节日规模较小,影响较小,唯独跳坡节是大规模、大容量、区域性的节日,影响大。
现在无论是哪个坡场,从四面八方来“赶坡”的人,有的是跨区域、远距离的,甚至是背着行李,带着盘餐费用,不辞辛劳而来的,这种现象在其他民族中是少有的,其情景实在感人。
如果古代不存在过族人为了共同利益或行动,从各路汇合一起的情景,恐怕不会有沿袭至今的跳坡节,也不会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从象征意义上看,现在坡场中的“坡父”(苗语txivtoj)、“坡母”(苗语niamtoj)指古代主持族人聚会议事的首领,爬坡杆比赛即为古代族人选拔勇士的活动。
苗族花山节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目录一、方案概述...............................................31.1 活动背景...............................................3 1.2 活动目的...............................................41.3 活动意义...............................................4二、活动筹备...............................................5三、活动内容...............................................63.1 志愿者招募与培训.......................................7 3.1.1 招募流程.............................................8 3.1.2 培训内容.............................................9 3.2 活动现场布置..........................................10 3.2.1 场地规划............................................12 3.2.2 物资准备............................................13 3.2.3 安全措施............................................13 3.3 活动流程..............................................14 3.3.1 开幕式..............................................15 3.3.2 花山节庆典活动......................................17 3.3.3 文化展示............................................18 3.3.4 互动体验............................................19四、志愿者服务............................................214.1 志愿者职责............................................22 4.1.1 导览讲解............................................23 4.1.2 安全巡逻............................................24 4.1.3 物资管理............................................25 4.1.4 应急处理............................................26 4.2 志愿者权益............................................27 4.2.1 薪酬福利............................................28 4.2.2 荣誉证书............................................294.2.3 继续教育............................................29五、宣传推广..............................................305.1 宣传渠道..............................................31 5.1.1 传统媒体............................................32 5.1.2 社交媒体............................................33 5.1.3 校园媒体............................................34 5.2 宣传内容..............................................35 5.2.1 活动介绍............................................37 5.2.2 志愿者招募..........................................375.2.3 活动亮点............................................38六、活动评估..............................................396.1 评估方法..............................................406.1.2 活动现场观察........................................426.1.3 数据分析............................................436.2 评估报告..............................................446.2.1 活动总结............................................466.2.2 改进建议............................................476.2.3 经验分享............................................48一、方案概述苗族花山节是我国苗族地区传统而盛大的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0道中国少数民族节日知识选择题和答案1. 那达慕大会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B)A. 维吾尔族B. 蒙古族C. 朝鲜族D. 傣族**答案解析: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2.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A)A. 傣族B. 壮族C. 苗族D. 黎族**答案解析: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3. 火把节是哪些民族的传统节日?(C)A. 藏族、蒙古族B. 维吾尔族、朝鲜族C. 彝族、白族D. 傣族、哈尼族**答案解析: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4. 古尔邦节是哪个宗教的节日?(B)A. 佛教B. 伊斯兰教C. 基督教D. 道教**答案解析: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
**5. 三月三是哪些民族的节日?(C)A. 汉族、蒙古族B. 维吾尔族、朝鲜族C. 壮族、侗族D. 傣族、黎族**答案解析:三月三是壮族、侗族等民族的节日。
**6. 抹黑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A)A. 锡伯族B. 达斡尔族C. 鄂温克族D. 鄂伦春族**答案解析:抹黑节是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7. 盘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C)A. 高山族B. 黎族C. 瑶族D. 畲族**答案解析:盘王节是瑶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
**8. 芦笙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A)A. 苗族B. 布依族C. 侗族D. 水族**答案解析: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9. 花儿会是哪个民族的节日?(B)A. 满族B. 回族C. 土家族D. 羌族**答案解析:花儿会是回族的传统节日。
**10. 阔时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C)A. 汉族B. 蒙古族C. 傈僳族D. 纳西族**答案解析: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11. 刀杆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A)A. 傈僳族B. 纳西族C. 景颇族D. 普米族**答案解析:刀杆节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
**12. 目瑙纵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C)A. 傣族B. 壮族C. 景颇族D. 哈尼族**答案解析: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的传统节日。
苗族民间故事传说_苗族民间故事二则关于苗族的传说故事:苗族姊妹箫的传说在高空飞翔的老鹰,叫的声音,又响亮又好听,活象小后生们吹妹妹箫。
听老辈人讲,老鹰还真有一支妹妹箫呢,是我们苗家一个小姑娘送给它的——从前有家两弟兄,哥叫古力希,弟叫古力羊。
他们是寡崽,讨人家的几亩田种,天天去早来晚,没黑没白地累劳;他们为了回到家就能吃上饭,常常是早上把饭蒸好,饿了就回来扒一碗。
可是,一连有好几天回来,蒸好的饭都不晓得被谁偷吃了,还把屎屙在甑子里。
他们空着肚子去做活路,心头冒火得很!一天,古力希对弟弟说:“羊,明天你一个人去犁田,我在家头看看,兴许能把贼抓住。
”第二天早晨,鸡一叫两弟兄就起来了。
蒸好饭,古力羊便吆起牛去犁田,古力希爬上楼,把楼梯也拉上去,自己钻进囤箩底下躲了起来。
过了杆把烟时候,响起了“沙沙沙”的风声,大门口出现了一个大野猪。
它的脚杆活象碓杆,眼睛象灯笼,嘴巴起了老茧,耳朵象小簸箕,搧一下满院坝落叶乱飞。
那野猪因年长日久,已经成了精了。
野猪精四面看看不见人,便拱开门吃完那甑饭,把屎屙在甑子头,然后又驾起一阵风走了。
古力希待弟弟回来后,就把自己看到的情况讲给他听,弟兄两人商量了个治服野猪精的办法。
他们房后有座竹林,连岭接山看不到边,象一个绿色的大湖,棵棵竹子有碗口粗。
他们挑老的砍了一大堆,当夜把竹子划成了蔑片才睡下。
第二天,古力羊照旧去犁田,古力希动手编一个大猪匝笼。
到快要编好的时候,野猪精来了。
野猪精鬼头鬼脑地看了半天,不晓得古力希编的是哪样,心头夹疑,就问道:“大哥,你编的这是哪样?”古力希说:“编猪匝笼呢。
”“哟,咱个编这样兀大八大的呢?”古力希叹口气说:“唉!对门寨杨老板家的大猪前两天歇食了,带话来叫我编个猪匝笼,明天帮他抬到场上去卖呢。
”“哦。
你不晓得那猪有好大,编去晓得合适不合适呢?”“我见过那猪,正好有你大呢,装得下你就装得下它了。
”这时候手头的活路已做归一,古力希满脸笑咪咪。
他客客气气地对野猪精说:“抵罗(朋友)唷,得请你进去试试喽,要是不合适我还得重新编一个。
中山大学博雅教育计划实践课程之民风民俗调研苗族情人节——贵州省大方县苗族跳花节调研摘要:大方县苗族跳花节,也称跳花坡、赶花山等,是大方县苗族人民的一个重要传统群众文化活动节日,县内各地举办的时间、地点不一致,从农历正月初一到七月十三,有二三十处“跳花”。
尽管时间地点不同,表演方式却大同小异。
跳花节是大方苗族同胞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也是具有独特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欢庆节日。
因此每年在苗族同胞聚居的各个乡镇都会举行跳花节,除了欢庆丰收和便于青年男女交友求偶,也是一种群众性社交娱乐,同时更是以文化活动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贵州省大方县;苗族传统节日;跳花。
一、节日介绍(一)跳花节起源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燕楼的地方,住着一位善种黄瓜的富有的苗族老人,叫央鲁。
如果有人偷吃了他的黄瓜他就会对天诅咒,每一句诅咒都会应验。
央鲁有两个貌美的女儿:悠和样。
悠和样都同时爱上了有名的猎手祝迪郎。
有一天央鲁出门了,祝迪郎和悠、样在树林里倾诉心曲,祝迪郎感到口干舌燥,可是附近没有河,也没有水井。
年幼的样和悠便偷了父亲的黄瓜给祝迪郎解渴。
当央鲁发现黄瓜被偷了之后,样和悠没有坦白,央鲁气愤之下便诅咒偷了黄瓜的人被老虎吃掉。
第二天样和悠坦白了,央鲁无奈之下在河的中间建造了一所石房,不过虎还是冲了进去,吃了悠,祝迪郎及时赶到救了昏迷的样。
为了报仇他追着虎翻了99座山,当他回来的时候发现央鲁正月初八在天顶山开了一个跳花场找女婿,祝迪郎最终和样喜结良缘。
从此,正月初八便成了苗族的跳花节,年年到这一天,苗家人都要到花场上来,看后生、姑娘们跳芦笙,希望他们找到意中人,一直流传到现在。
(二)跳花节过程简介先选定一块地势开阔,便于众人观看的场地作为花坡(或叫花场),场中央耸立一根花树——缸钵口粗的直杉木,高10余米。
花树接近顶端处架绑一根约长丈余的横梁,横梁两头各吊一个小花箩,箩内装粑粑饼饼之类食品。
花树顶端系上丈余长的一疋红。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介绍苗族文化,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引言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区。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东方的古老民族”。
苗族文化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国民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苗族文化的世界,领略其独特的风采。
二、苗族的历史渊源苗族历史悠久,起源说法不一。
据《苗族古歌》记载,苗族起源于中原,后因战乱南迁至南方。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经历了多次迁徙,形成了今天的地域分布。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传承脉络清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苗族的服饰文化苗族服饰是我国民族服饰中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刺绣、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苗族服饰分为男装和女装,男女服饰各有特色。
1. 男装:苗族男装以短衣、长裤为主,色彩以黑色、蓝色为主,简洁大方。
衣领、袖口、裤脚等部位常常绣有精美的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2. 女装:苗族女装以宽大的上衣、绣花裙和精美的银饰为特色。
上衣领口、袖口、襟前等部位绣有精美的图案,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绣花裙以红色、蓝色、绿色等为主,裙子上绣有各种图案,如花鸟、鱼虫等,形象生动。
四、苗族的银饰文化苗族银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寓意而著称。
苗族银饰主要包括银饰、银链、银耳环、银戒指等,种类繁多,工艺精湛。
1. 银饰:苗族银饰以银片、银丝为原料,经过锤打、焊接、雕刻等工艺制成。
银饰造型多样,有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等,佩戴在身上,彰显苗族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2. 银链:苗族银链以银丝编织而成,形状各异,如梅花、菊花等。
银链佩戴在身上,既有装饰作用,又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五、苗族的饮食文化苗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苗族饮食以酸、辣、香、鲜为特点,注重色、香、味、形的搭配。
贵州千户苗寨的传统节庆活动有哪些贵州千户苗寨,那是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地方,承载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传统节庆活动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苗族的新年——苗年,是千户苗寨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
通常在农历十月举行,持续数天甚至十几天。
在苗年期间,整个苗寨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家家户户都会打扫房屋,准备丰盛的食物,如糯米饭、熏肉、酸汤鱼等。
妇女们会精心梳妆,穿上华丽的苗族传统服饰,佩戴精美的银饰。
男人们则忙着杀猪宰羊,为节日增添喜庆。
芦笙舞是苗年中不可或缺的表演。
芦笙手们吹奏着悠扬的芦笙曲,舞者们跟着节奏翩翩起舞。
他们的动作整齐有力,充满了节奏感,展现出苗族人民的团结和活力。
此外,还有斗牛、斗鸡等精彩的比赛活动。
斗牛场上,两头强壮的水牛激烈碰撞,引得观众们阵阵欢呼。
斗鸡比赛中,两只公鸡斗志昂扬,互不相让,场面十分激烈。
牯藏节也是千户苗寨的一大盛事。
这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每十三年举行一次。
在牯藏节期间,苗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他们会宰杀牯牛,供奉祖先,祈求祖先的庇佑和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仪式庄严肃穆,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除了苗年和牯藏节,姊妹节也是千户苗寨的特色节日之一。
姊妹节通常在农历三月十五举行,被誉为“东方最古老的情人节”。
在这一天,苗族姑娘们会精心打扮,穿上漂亮的新衣,佩戴着银饰,和姐妹们一起相聚。
她们会一起唱歌、跳舞、吃姊妹饭。
姊妹饭是用糯米和各种食材制作而成,色彩斑斓,寓意着美好的祝福。
在千户苗寨,还有一些与农事相关的节日,比如爬坡节。
爬坡节一般在农历三月或四月举行,是苗族青年男女们交友和择偶的好机会。
青年们会相聚在山坡上,唱歌、跳舞、对歌,展现自己的才艺和魅力。
此外,跳花节也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跳花节通常在农历正月或二月举行,人们会在一个开阔的场地中央竖起花杆,花杆上装饰着鲜花和彩旗。
苗族人民围绕着花杆跳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这些传统节庆活动不仅是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增进民族团结、加强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平台。
贵州苗族跳花节作文600字这在二十年里,我一直都在浙江省那边打工,对贵州老家的人和事,提及总是难以拾怀。
就拿老家南开苗族跳花节来说吧,那就是难忘的一件事。
南开苗族跳花节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据当地文化部门统计,在2016年,参加人数竟然高达10万人次。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小花苗小伙和姑娘们都来三口塘花场谈情说爱、唱歌跳舞,跳花节吸引了不少国内游客观光采风,甚至还有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外游客慕名而来。
南开苗族跳花节真正的兴旺在八十年代初期,那个时候经济条件自然没现在好,车辆自然没现在多,可那个时候的人游玩的兴致却很高。
一到跳花节这天,南开花场附近群众便步行一二十里山路四面八方赶来,还有周边威宁、赫章、纳雍等地区的苗族同胞们更是辛苦,由于走路要走整整一天,往往前一天就整装出发,在跳花节前一天到三口塘的苗族亲戚家先休息,等着第二天参加跳花节活动。
南开跳花场处于乌蒙山南麓崇山峻岭之中,距六盘水市中心区约42公里。
南开苗族跳花节定于农历二月十五日,传说是古代苗家南迁时突破敌人重围而分别出走的日子,具有特殊纪念意义;还有就是苗族跳花节花场旧称跳花坡,始何年何月待考证,只知清代是在离南开三口塘三十多公里的月照乡凉水井,后辗转迁至离三口塘二十多公里大海坝、发那寨、新房、毛拜田等地。
后来在1952年3月,根据南开一带小花苗支系各寨子苗族人民的意愿,新政府确定跳花节在南开三口塘举行至今。
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农村劳动力多数在家种地,很少出去打工,那几年的南开苗族跳花节特别热闹,每年一到跳花节,三口塘周围的菜地里、林子里、寨子头,到处都有苗族同胞们穿着节日盛装,远远望去,就像一丛丛映山红在开放。
跳花场内,苗族小伙和苗族姑娘围着花树跳起欢快的芦笙舞;跳花坡上,游客人头攒动,一片人山人海。
我那个时候已中学毕业,在南开小学里当代课教师,那一年跳花节正好是星期六,学校没上课。
在跳花节头一天作文课上,我还特意给布置了作文题,要求每个学生以南开苗族跳花节写一篇作文。
跳花节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跳花节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传承民族文化,共庆跳花佳节二、活动目的本次跳花节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苗族传统文化,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具体地点]五、活动主体全体社区居民六、活动内容及安排(一)活动筹备阶段1. 成立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和执行。
2. 确定活动预算:根据活动需求,制定合理的预算,并确保资金到位。
3. 宣传推广:通过社区公告、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活动信息,吸引居民参与。
4. 物资准备:购买活动所需的道具、奖品、食品等物资。
5. 场地布置:对活动场地进行精心布置,营造节日氛围。
(二)活动当天流程1. 开场仪式: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邀请领导致辞。
2. 文艺表演:安排苗族歌舞、芦笙演奏等节目,展示苗族传统文化魅力。
3. 跳花比赛:组织居民进行跳花比赛,评选出优胜者并颁发奖品。
4. 传统手工艺展示:邀请苗族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让居民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 美食品尝:准备苗族特色美食,如酸汤鱼、五彩糯米饭等,让居民品尝地道的苗族美食。
6. 互动游戏:设置苗族传统游戏,如投壶、踢毽子等,增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活动后续阶段2. 感谢参与:向参与活动的居民、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发放感谢函或小礼品。
4. 后续活动:根据居民反馈和需求,策划后续相关活动,持续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七、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文艺表演费用:[X]元3. 活动道具和奖品购买费用:[X]元4. 美食制作和供应费用:[X]元5. 宣传推广费用:[X]元八、注意事项1. 安全保障:活动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确保场地安全,配备必要的医疗急救设备和人员。
2. 食品卫生:确保美食供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提供清洁的餐具和饮用水。
3. 人员组织:明确活动筹备小组成员和志愿者的职责分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花山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苗族花山节,流行于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的传统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踩花山”,是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间进行,主要活动内容有倒爬花杆、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
2014年11月11日,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申报的苗族花山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X-146。
中文名苗族花山节节日时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节日类型传统节日流行地区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节日起源祭祀节日活动打“芦笙架”,跳狮子舞,斗牛节日意义纪念苗族首领蚩尤,庆贺苗族人民重建新生活遗产编号X-146 历史渊源:苗族先民部落遭到外族部落的入侵,苗族民众在首领蚩尤的带领下奋起反抗,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被迫四处流落。
为了招集自己的民众,苗族首领蚩尤在山上竖起花杆,让芦笙手吹响芦笙。
苗族民众听到熟悉的笙声后,纷纷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花杆下,开始重新生活。
从此,苗族人民每年都会举行“花山节”,以纪念苗族首领蚩尤,庆贺苗族人民重建新生活。
民俗内容:主要活动苗族花山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举行。
届时,来自四面八方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涌入花山场。
围绕“花杆”跳三步舞、蹬脚舞,打“芦笙架”,跳狮子舞,斗牛等,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青年男女对唱山歌,倾吐钟情,一旦相爱,即互赠信物,直至缘定终身。
[5]活动流程苗族斗牛斗牛,是苗族花山节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它体现苗族人民崇尚坚强有力和健壮体魄,寄托着苗族同胞对来年风调雨顺、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期盼。
苗族爬花杆踩花山”先要立花杆,无杆则不成花山。
花杆是用一棵直的杉树做成的,高约30米,刮去树皮,修去枝叉,仅留丛青翠的树冠,然后立埋于选好的花山场中心,在距杆顶二三左右的地方,挂上红、黄、蓝、白四色长幅彩旗以及象征喜庆和奖励爬杆优胜者的芦笙、猪头和几斤白酒等。
苗族对歌花山节上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那就是苗族男女青年的对歌。
苗族跳花节的来由华塔小学杨朝文很久很久以前,黄河东岸的蚩尤部落里有一位苗家老人,名叫蚩林,是一名芦笙将(即吹芦笙很好的苗家艺人)。
他有一个儿子叫蚩尤杨龙,正直弱冠之年,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是天底下从不多见的帅哥。
蚩尤杨龙在他父亲的培养之下,也成为了一名吹芦笙的好手。
部落举行的大小活动都要请他去组织吹芦笙。
黄河西岸炎黄部落里有一个名叫炎黄大富的财主,生有一女,名叫炎黄阿兰,年方二九,聪慧善良,天上丽质,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特别是她的歌声和舞蹈非常好,是人世间绝无仅有的美女。
那些年代,蚩尤部落和炎黄部落,为了争夺地盘,连年战争,两个部落之间的人情非常淡薄。
在一个艳阳高照,河风清爽的中午,炎黄阿兰背着一箩筐衣服到黄河边上洗。
她先选好一块平整被河水冲洗干净的大鹅卵石,把衣物小心地放在上面,然后,对着清清的河水照一照自己的影子,优柔地柳动一下婀娜的腰姿,脸上露出美丽的笑容;脱下了秀花鞋,找上花裤脚,把一双白嫩修长的小腿伸进清亮的浅水里,半俯着身子用脚踩着洗着衣物。
随着踩衣物的节凑,嘴里哼着动听的山歌:隔河望见枇杷黄,枇杷脚下好歇凉。
人生难遇一知己,好比嫩芽逢秋霜。
山间兰花正开放,不见蜂蝶心好慌。
河中打渔是好手,晓得那个是我郎。
在哗哗的风浪声,不时的放大些声音,害怕被河上打渔的人听见,又降低了音量,时高时低、断断续续地哼着,唱着。
天有不测风云,天色突变,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
阿兰在慌乱中,收拾衣物,不料刚洗干净晾在河岸的万年青林蓬上的心爱的滚边上衣被大风吹落掉到离她不远的河水上,在她伸手刚好够得着那件衣服的时候,脚一踩滑,跌进了河里,她拼命的往岸上靠,可越靠偏越往河中间去。
这一场景被正在黄河对岸收网的蚩尤杨龙看见了,说时迟那时快,小伙子划船像箭一般划了过来救下了阿兰。
阿兰死里逃生,对蚩尤杨龙万般感激。
阿兰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并准备第二天,要亲自登门感谢蚩尤杨龙。
可是,当父亲知道女儿的救命恩人是黄河对岸的仇家时,就打住了。
中秋节的少数民族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开花。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赏月、品尝月饼、举行家庭聚会等。
然而,中秋节不仅仅是汉族人民的节日,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来说,它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各自独特的庆祝方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秋节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庆祝形式和文化内涵。
一、苗族的中秋节庆祝活动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在他们的传统文化中,中秋节被称为“跳花节”。
在这一天,人们穿上传统的苗族服饰,载歌载舞,欢庆佳节。
他们会举行歌舞比赛、投壶比赛等传统活动,同时也会制作一种叫做“花饼”的特色食品,与亲友共同品尝。
二、藏族的中秋节庆祝形式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中秋节庆祝方式。
在中秋节这天,藏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
他们会点燃篝火,围坐在篝火旁,一边歌唱、跳舞,一边品尝美食。
此外,藏族人民还会进行援助活动,向有困难的人们伸出援手,表达对社会团结和友爱的追求。
三、朝鲜族的中秋节庆祝仪式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在朝鲜族的传统文化中,中秋节被称为“泼水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
他们会将粄饭、鸡蛋、苹果等食物打破,用泼水的形式互相洒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同时,朝鲜族人民还会通过舞蹈、歌曲等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傣族的中秋节传统习俗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广西等地。
在中秋节这天,傣族人民会进行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他们会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比赛,参赛的船队会竞速划船,以展示团结协作的精神。
此外,傣族还有一项独特的庆祝仪式,即“摔柚子”活动。
他们会将柚子从高处摔下,相信摔碎的柚子能带来好运和丰收之年。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仅在汉族人民中有着丰富的庆祝形式和文化内涵,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来说,同样也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苗族节日:花山节(中国传统节日)花山节简述也称“踩花山”、“跳花”等。
苗族传统节日。
流行于贵州南部和中西部以及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
各地节期不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间举行。
节日期间,苗族人民盛装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青年男女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男青年还进行爬杆、赛马、斗牛、射箭等比赛。
人数多时达几万人。
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一带苗族的传统佳节,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举行。
云南永善县的马楠山一带,云、贵、川三省毗邻,苗族同胞集中,人们跨省前来参加,人数常达数万人,规模盛大,万众欢腾。
屏边苗族自治县举行的花山节规模也很大,文山、马关、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赶去参加。
花山节标志花山节的重要标志是花杆,一般要选择高大挺直,滑溜的青松或松柏做成。
先把它削去枝叶剥去皮,扎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和彩旗,装饰得五彩缤纷。
大家推举一位"良心好"的人当"花杆头",他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太阳出山前把花杆栽好。
花山节活动花山节这天,苗族同胞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而来,人们身着色彩艳丽的苗装,花山场上人山人海,群情沸腾。
当"花杆头"向前来参加节庆的人们敬酒、祝福后,便宣布"花山节"开始。
顿时,花山场上锣鼓齐鸣,鞭炮喧天,鲜花彩旗迎风招展。
人们围着花杆,踏着芦箪、唢呐、胡琴等乐器的节拍翩翩起舞。
有的跳蹬脚舞、三步舞;有的打芦笙架(吹芦笙对调);有的跳狮子舞。
狮子舞跳得好的,有资格爬上花杆顶端,取下两瓶好酒和一个猪头作奖品。
花山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马、武术表演、斗牛比赛,优胜者披红挂彩。
十分荣耀,还会得到一定数额的奖品或奖金。
花山节也是苗族青年寻偶恋爱的佳节,男女通过在一起对歌、跳舞、得以相见到认识、了解。
贵州传统节⽇习俗贵州传统节⽇习俗 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
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挺普遍,⽽习俗可⼤可⼩,可普遍也可特殊细⼩。
下⾯和⼩编⼀起来看贵州传统节⽇习俗,希望有所帮助! ⼀、民族节⽇ (1)跳地戏 活动时间:农历正⽉⼗五 活动地点:花溪⼤寨 活动介绍:每年的农历正⽉⼗五这天,贵阳附近的布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聚集于花溪⼤寨,带上⾯具,边跳边唱。
内容集话剧、歌舞、舞剧为⼀体。
其取材基本上都是中国古代征战及忠义故事,并糅进神话传奇,杂以乡间吉语。
(2)三⽉三 活动时间:农历三⽉初三 活动地点:乌当区新堡乡 活动介绍:⼜叫“地蚕会”,是布依族的传统节⽇。
原为祭祀地蚕,将炒熟的⽟⽶抛散在⼭坡上并唱⼭歌,以祈求庄稼丰收。
现在的“地蚕会”已演变成为“三⽉三”歌节。
节⽇期间,贵阳及邻县的布依族群众便云集乌当区新堡乡,赛歌、吹⽊叶,男⼥结伴戏⽔等。
(3)四⽉⼋ 活动时间:农历四⽉初⼋ 活动地点:市中⼼喷⽔池⼀带 活动介绍:每年农历四⽉初⼋,贵阳市及其附近的苗、布依、侗、壮、⽔、仡佬、汉族群众,⾝着民族盛装,云集贵阳市中⼼喷⽔池⼀带,吹芦笙、箫笛、唱⼭歌、跳苗家舞蹈,纪念古代民族英雄“祝狄”。
(4)六⽉六 活动时间:农历六⽉初六 活动地点:花溪河畔 活动介绍:“六⽉六”是贵阳布依族祭社神、⼭神的重要节⽇。
这⼀天,贵阳市及邻县的布依族男⼥⽼少皆⾝穿盛装,聚集于花溪河畔,举⾏歌舞表演以庆祝这⼀传统节⽇。
此外还有唢呐、铜⿎、礼仪表演,刷把舞等民族节⽬。
⼆、旅游节⽇ (1)乌当永乐桃花节 活动时间:4⽉ 活动地点: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 活动内容:民族歌舞表演、赏桃花、“农家乐”体验等。
(2)修⽂县⾕堡乡梨花节 活动时间:4⽉ 活动地点:贵阳市修⽂县⾕堡乡折溪村 活动内容:开幕式、赏花乐、农家乐、参观农家庭园经济。
(3)贵阳⽩云国际风筝节 活动时间:4⽉30⽇——5⽉7⽇ 活动地点:贵阳市⽩云区 活动内容:举办“放飞⽩云”开幕式及⽂艺演出、旅游美⾷节、啤酒节、民族民间艺术展演、花卉展、风筝⽐赛、“国际奥委会主席杯”百城市⾃⾏车总决赛、全国农民象棋邀请赛等。
苗族跳花节作文400字英文回答:The Miao Jumping Flower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celebrated by the Miao ethnic group in China. Itis a grand event that showcases the unique culture and traditions of the Miao people. During this festival, young men and women gather together to perform traditional dances and songs, while wearing colorful traditional costumes.The festival is called "Jumping Flower" because 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the event is the jumping competition. Participants jump over a bonfire that is covered with flowers and leaves. It is believed that by successfully jumping over the fire, one can bring good luck and blessings for the coming year.Apart from the jumping competition, the festival also includes various other activities such as bullfighting, horse racing, and singing competitions. These activitiesnot only entertain the participants but also serve as a way to preserve and pass down the Miao culture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The Miao Jumping Flower Festival is not only a celebration of the Miao people's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a time for the community to come together and strengthen their bonds. It is a time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reunite, share meals, and enjoy each other's company. It is a joyous occasion filled with laughter, music, and dancing.中文回答:苗族跳花节是中国苗族民族庆祝的传统节日。
跳花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苗族传统节日跳花节,是贵州、云南、四川的苗族的传统节日。
有的在正月“跳新年花”,有的在二三月间“跳桃李花”,有的在五月“跳端午花”;有的在六七月间“跳稻米花”。
2008年6月7日,跳花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1 节庆简介2 节日活动3 节日来源4 分布范围5 民俗文化6 传承意义节庆简介跳花节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
跳花的场地叫“花场”,是片平坦的山坡,中间低,四周高,形同一座“露天体育场”。
“花场”中央竖着一根用杉木做成的“花杆”。
它是由德高望重的“寨老”在爆竹声中立起的。
立杆的时候,老人们走在前面,芦笙手跟随其后,围着“花杆”转几圈,杆在热烈气氛中树起。
“花杆”上系着几匹红绸子——这便是全场瞩目的“花”。
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现仍有24处固定跳花坡。
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如是未找到对象女子可请兄弟代替,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
男子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
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动。
每个花坡跳花日期为三天。
第一天栽花树,苗家人遥见花树而作准备,次日清晨空寨前往;第三日,跳花结束,客人就近处苗寨食宿,饮酒吹笙弄弦欢乐,通霄达旦。
花树由寨老送至长期不生育者家中,不生育者见之大喜,宴请宾客。
男女青年借此择偶,老人吹笙奏笛,以庆丰年。
如今跳花节已成各族人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届时,安顺城内,邻近各寨蜂拥而至。
节日活动“四月八”,是苗族人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
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凤凰县民族风情浓郁,每年农历四月八这天,该县苗族群众都要身着民族盛装,唱着山歌,跳着苗家舞蹈,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
如今,凤凰的“四月八”已成为凤凰县及其附近苗、土家族、汉族等各民族共同狂欢的节日,成为苗族同胞们最盛大的祭祖节、英雄节和联欢节,蕴涵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苗族节日:跳花节(中国传统节日)
概述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
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
“跳花”一词仍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
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现仍有24处固定跳花坡。
活动过程
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如是未找到对象女子可请兄弟代替,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
男子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
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动。
每个花坡跳花日期为三天。
第一天栽花树,苗家人遥见花树而作准备,次日清晨空寨前往;第三日,跳花结束,客人就近处苗寨食宿,饮酒吹笙
弄弦欢乐,通宵达旦。
花树由寨老送至长期不生育者家中,不生育者见之大喜,宴请宾客。
男女青年借此择偶,老人吹笙奏笛,以庆丰年。
如今跳花节已成各族人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届时,安顺城内,邻近各寨蜂拥而至。
跳花节的起源地——安顺
安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因其显要的地理位置素有“滇喉黔腹”之称,且“商业之盛,甲于全省”,自古为黔中重镇。
今天,又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成为贵州西线旅游中心。
安顺周围,高密度地聚集了四个国家级风景区,两个省级风景区及众多的景区景点。
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品位之高世所罕见。
安顺市以西45公里,是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天然大盆景”天星桥及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十八飞瀑”瀑布群;以南27公里,有“地下漓江”龙宫和“世外桃源”漩塘;以东65公里,有“高原明珠”红枫湖;以北125公里,有“地下天宫”织金洞,“高原花海”百里杜鹃。
安顺旅游资源分布广而又相对集中连片,组台极佳,山、水、洞、瀑、石、林、泉都有着绝对的原始性,不断的开发建设,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充分体现出自然景观的原始美、形态美、艺术美和社会美。
安顺市是古夜郎国的中心地带。
久远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
永久的印记。
震惊世界考古学界的“亚洲文明之灯”普定穿洞古人类遗址、中国八大神秘文字之一的“千古之谜”红崖天书,以石雕建筑群称于世的安顺府文庙,以及百余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摹崖石刻、古岩画等构成众多的人文景观。
安顺居住着苗、布依、仡佬等多种少数民族,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
石头村落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民族节日多姿多彩,民族头饰服饰。
手工制品情妙绝伦,屯堡地戏古朴粗扩……浓郁的民俗民风,充满了异域情调。
安顺属中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4-160C,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适宜旅游,是避寒避署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