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款智能无人战斗车——以色列“守护者”
- 格式:docx
- 大小:14.33 KB
- 文档页数:1
“赫尔姆斯(Hermes)”系列无人系统由以色列埃尔比特(Elbit)公司开发,该公司是以色列首屈一指的防务电子企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由于以色列军方一系列无人机表现出色,当时以银箭公司也试图进入这一领域,但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在1997年时试图合并该公司,但未果,之后便将目光转向埃尔比特公司。
1995年巴黎国际航展时,埃尔比特公司就展出了其第一次开发的无人系统“赫尔姆斯450”,紧接着陆续开发出“750”、“1500”、微型的“180”以及后来出现的“900”等飞行器,其中“赫尔姆斯180”用于支援旅或师一级地面部队、“赫尔姆斯450”则用于师或军一级地面部队、而后来开发的“赫尔姆斯900”(与1500相似)则属于战略级无人系统。
“赫尔姆斯1500”飞行器则是唯一一个超过1000kg的战略级无人系统。
“赫尔姆斯450”飞行器也是以国内民航部门认证的第一种无人飞行器,据报道称,以空军部队自1997年起就配备了该型飞行器(也有资料称于2000或2002年开始配备),当时为保密的需要该飞行器也被匿称为“Zik”,估计以军装备数量约在70~120(150)架之间。
2008年初,公司公布为该机型更新马力更大(69马力)引擎的升级计划。
在通常人眼中,“赫尔姆斯450”飞行器常被视作重型的长航时战术无人飞行器,而不是战略用途的中空长航时飞行器。
2007年9月,埃尔比特公司称全球各国军方装备的“赫尔姆斯450”飞行器已累计飞行了6.5万小时,采用该飞行器的国家包括博蒋瓦纳、克罗地亚、格鲁吉亚、墨西哥、新加坡(2007年采购1套系统12架飞行器)、英国(在其“守望者”无人系统开发项目下采购了54架“赫尔姆斯450B”型飞行器)。
英国在开发“守望者(WatckKeeper)”系统时曾预计用该飞行器取代军方目前使用的“赫尔姆斯450”,但前者迟迟未能交付,故目前部署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的英国第32皇家炮兵团中至少还使用着10余架“赫尔姆斯450”;至于格鲁吉亚于2000年后采购了数量不详的该型飞行器,但在2008年的俄格冲突中,至少4架飞行器被击落(其中至少有1架被俄军米格-29战机击落);也有消息称,南非和阿根廷也采购了“赫尔姆斯1500”型飞行器。
Sparrow以色列“麻雀”(Sparrow)无人机Sub-tactica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ub-Tac UAV's) provides: - Cost- effective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ISR) capabilities.- Situational awareness.- Force protection and security.- Remote warfare operations.子战术无人机(Sub-Tac UAV's)提供:- 成本-有效的情报能力。
- 侦测和搜索(ISR)能力。
- 环境察觉。
- 武力保护和安全。
- 遥控战斗操作。
The emerging capabilities of Sub-Tac UAV system solution provide a new dimension to airborne multi-mission. The overall advantages of current technology are leveraged to provide a fully operational and affordable system, capable of meeting complex mission objective.子战术无人机(UAV)系统呈现的能力提供一种新的规格去多任务飞行。
目前的全部技术优势是杠杆作用去提供一个完全操作和可负担的系统,能够汇合复杂任务目的。
The Sparrow is a retrievable, modestly sized UAV, equipped with an Electro-optical,day/night, stabilized payload. It's advanced avionics provide a fully manual to fully autonomous flight, combined with surveillance and recognition capabilities.“麻雀”无人机是可回收,适中尺寸无人机(UAV),装备一套光电昼/夜固定负载。
以色列无人侦察机主要生产商是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马拉特子公司和“银箭”公司。
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研制了“先锋”(1986年起在美国陆军中使用)、“侦察兵”(从1986年开始装备以国防军)、“巡逻兵”、“搜索者”、“视眼”等无人机。
“搜索者”无人机已在以军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斯里兰卡、泰国、台湾等)部队中使用,到1998年7月,装备量已达到100多架无人机,20个地面指挥站。
1998年7月,马拉特子公司向以军前沿部队提供了第一套移动式地面指挥站,“搜索者”无人机发射升空后,能在后方固定指挥站和移动指挥站控制下飞抵空中侦察区域,首次保障低级部队全体人员实现了对无人机所获取情报的直接控制,对实时高效搜集情报保障战斗需要及时评估敌方遭受打击后的损失情况等非常重要。
建立在“视眼”近距无人机基础上的空中侦察系统,由3架无人机、M113型战车或HMMWV型多用途高机动轮式车、车载控制站、战斗班组(4人)组成,无人机作战半径50公里,续航时间4小时,能向前沿梯队部队提供全天24小时实时视频情报保障。
“银箭”公司研制的基于“微小-V”型近距无人机的空中侦察系统,由运输车、地面指挥站、地面数据处理终端、辅助设备、弹簧式发射装置、战斗班组(2人)组成,无人机长2.75米,翼展3.65米,最大起飞重量45千克,有效载荷8.2千克,动力装置为两台发动机,作战半径50公里,留空时间5小时,可完全自动飞行。
苍鹭无人机以色列“苍鹭”无人机是一种可以远距离飞行的无人机,拥有捕食者一样的眼睛。
有效负荷为1吨,可飞抵伊朗核设施上空。
在验收仪式上亮相的“苍鹭”机鼻下方“长”着一个荚状物,里面装有传感器,能够在日间或夜间对移动目标进行高清晰跟踪。
操作员介绍了“苍鹭”TP和有人驾驶飞机如何在执行任务时相互合作。
简单地说,就是“苍鹭”提供信息,有人驾驶飞机负责投放制导导弹。
高空飞行时,“苍鹭”TP可能负责在打击前提供有关目标的信息,窃听敌方的电子通讯,并在袭击之后传回有关战斗损毁评估的信息。
无人机作者:方颖来源:《现代世界警察》2016年第02期“9·11事件”后,追杀本·拉登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
拉登死去的消息震惊世界的同时,用于追捕拉登的“掠夺者”号无人机以其强大的情报搜集功能也吸引了众多眼球。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行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的简称,也叫“遥控飞行器”或者“雄峰”。
这种飞行器上没有驾驶舱,主要通过地面飞行员的遥控装置、自动车载计算机或其他车辆对其进行控制。
与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具因其积小、质量轻、成本低、操作简单、使用灵活、准确性高、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受到各国的青睐,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军事、航空、农业、消防、执法等多个领域。
无人机的发展简史我们今天看到的无人驾驶飞机不是凭空出世,而是经过时代变迁、技术革新、不断发展演变的结果,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期雏形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无人机最初的构想源于士兵的打靶训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代顿—赖特航空公司设计了一个无人驾驶的空中鱼雷并预设了爆炸时间。
1916年,阿奇博尔德·蒙哥马利·洛发明的“空中目标”是对动力无人机的最早尝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遥控飞机取得初步进展,尤其是斯佩里研发的自动飞机,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机从此诞生。
第二阶段是技术改进时期。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复用无人机“蜂王”的出现,改变了此前无人机一次性使用的状况,进一步推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无人机发展鼎盛时期。
二战后,随着技术的进步、装备的升级,无人机迎来其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无人机在侦查战斗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国开始陆续生产无人机,用于局部战争时空中防守和空中袭击等若干军事任务中。
以色列研发的“塔迪兰獒”无人机,于1973年首飞,被视为第一个现代战场的无人机。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和海军大量使用“火蜂”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
无人战斗车:外军UGV无人地面车辆发展分析无人地面车辆(UGV,亦称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受控或自主完成复杂地形机动、辅助或取代人类完成特定作战,保障任务的无人驾驶地面机动平台,是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高度复合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传统作战行动在陆战场上的延伸。
发展背景无人地面车辆在近期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未爆弹药处理、预警侦察,安全巡逻、战场救护、简易爆炸装置探测、探扫雷、城区辅助作战和后勤保障等很多战术作战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节省了人力,减少了伤亡。
各国从实战使用中充分认识到,在未来地面作战中,无人地面车辆将成为信息化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提高战术精确打击能力的有力保证,尤其是在战术预警侦察方面,灵活机动,不怕牺牲的无人地面车辆能够深入危险地域和侦察盲区实施侦察,将逐渐成为地面战场战术信息获取和发布的重要装备。
航空航天预警侦察虽然可以在战略层次为军队制定作战计划提供支持,但却难以满足地面作战的战术需要,而无人地面车辆则可在战术层次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更为详尽的战场信息,成为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未来作战需求的牵引下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世界各主要国家目前都在大力开展相关技术攻关,使无人地面车辆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 E( D# Z" N, {: ?发展和应用现状美国(1)未来战斗系统无人地面车辆x美国陆军研制的无人地面车辆主要是属于未来战斗系统(FCS)的多功能通用,后勤机器人车辆(MULE,亦译为“骡子”)和小型机器人车辆。
用于支援地面,空降突击作战的“骡子”的主体部分是2.5吨重的通用作战平台,平台上安装了用于进行徒步作战的中央控制装置和用于半自动作战和随从作战的自主导航系统。
“骡子”的6×6轮式通用作战平台的每一个轮子都装备有独立的铰接式悬挂装置,使其能跨越障碍物,并能在瓦砾和其他复杂地形中穿行。
自主导航系统能够对平台周边环境进行自动探测,对行走路线进行实时计划,根据复杂地形的特点对车辆进行控制,具备在较少人员直接干预下完成多种作战任务的自主作战能力。
战场上的钢铁战士——搭载武器的地面无人作战系统作者:杨洋,等来源:《轻兵器》 2013年第15期□杨洋杨浩敏近年来,无人装备技术发展强劲。
无人作战系统在近期的世界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爆炸装置探测、未爆弹药处理、预警侦察、安全巡逻、后勤保障和城区辅助作战等多方面战术作战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节省了人力,减少了伤亡。
当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零伤亡”需求指引下,携带武器的无人作战系统受到更多关注,一些较成熟的系统开始逐步进入各国军队装备序列。
由于现有的地面无人作战系统以中小型为主,所以搭载的武器以各类轻武器居多,其中绝大多数搭载的是机枪,少数可搭载火箭筒、榴弹发射器、大口径狙击步枪等。
可以预见,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战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搭载轻型武器的小型无人作战系统和搭载重武器、有良好防护能力的大中型地面无人作战系统将是主要发展方向。
国外地面无人作战系统一览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开发搭载轻武器的地面无人作战系统,有的已装备部队投入使用。
“SWORDS” 无人作战系统“SWORDS”无人作战系统是美国福斯特-米勒公司为适应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作战需求而开发的,其在公司“魔爪”排爆机器人的基础上研制而成,采用与“魔爪”相同的地面机动平台,其上携带M240或M249机枪等作战载荷,亦可换装AT4 84mm火箭筒、M72轻型反坦克武器系统、M203榴弹发射器、M82狙击步枪等其他武器,另外还有4个白光/夜视摄像头等光学侦察设备。
其质量约36kg,高0.9m,可以8.4km/h的时速持续行走约32km,续航时间1 ~ 4 小时,操控终端质量13.6kg,有效控制距离1 000m。
由于该系统自身携带有武器,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其必须由人通过无线或光纤遥控装置才能完成移动、监视、瞄准和射击等所有动作。
美国陆军最早于2005年3月开始将其部署于伊拉克战场。
“MAARS” 无人作战系统“MAARS”是福斯特-米勒公司继上述“SWORDS”之后开发的一款模块化无人作战系统。
无人战斗车:外军UGV无人地面车辆发展分析无人地面车辆(UGV,亦称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受控或自主完成复杂地形机动、辅助或取代人类完成特定作战,保障任务的无人驾驶地面机动平台,是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高度复合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传统作战行动在陆战场上的延伸。
发展背景无人地面车辆在近期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未爆弹药处理、预警侦察,安全巡逻、战场救护、简易爆炸装置探测、探扫雷、城区辅助作战和后勤保障等很多战术作战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节省了人力,减少了伤亡。
各国从实战使用中充分认识到,在未来地面作战中,无人地面车辆将成为信息化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提高战术精确打击能力的有力保证,尤其是在战术预警侦察方面,灵活机动,不怕牺牲的无人地面车辆能够深入危险地域和侦察盲区实施侦察,将逐渐成为地面战场战术信息获取和发布的重要装备。
航空航天预警侦察虽然可以在战略层次为军队制定作战计划提供支持,但却难以满足地面作战的战术需要,而无人地面车辆则可在战术层次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更为详尽的战场信息,成为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未来作战需求的牵引下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世界各主要国家目前都在大力开展相关技术攻关,使无人地面车辆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 E( D# Z" N, {: ?发展和应用现状美国(1)未来战斗系统无人地面车辆x美国陆军研制的无人地面车辆主要是属于未来战斗系统(FCS)的多功能通用,后勤机器人车辆(MULE,亦译为“骡子”)和小型机器人车辆。
用于支援地面,空降突击作战的“骡子”的主体部分是2.5吨重的通用作战平台,平台上安装了用于进行徒步作战的中央控制装置和用于半自动作战和随从作战的自主导航系统。
“骡子”的6×6轮式通用作战平台的每一个轮子都装备有独立的铰接式悬挂装置,使其能跨越障碍物,并能在瓦砾和其他复杂地形中穿行。
自主导航系统能够对平台周边环境进行自动探测,对行走路线进行实时计划,根据复杂地形的特点对车辆进行控制,具备在较少人员直接干预下完成多种作战任务的自主作战能力。
管窥外军典型无人化作战装备杨振华 冷 沙2020年5月27日,据全球国防安全军工业新闻网消息,爱沙尼亚的米尔雷姆机器人公司试图通过开发用于机械化单位的新型无人跟踪IFV (步兵战车),将其称为Type-X机器人战斗车(RCV),来彻底改变全球国防工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化作战成为未来战争不可逆转的趋势。
经过多年探索,无人作战装备和系统开始陆续走上战场。
无人化作战立足信息化,关联智能化,已成为未来军队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在该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力争抢占该领域制高点,形成压倒性优势。
各国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无人化作战装备。
机器人战车势头强劲机器人战车可以分为3种:轻型(RCV-L)、中型(RCV-M)和重型(RCV-H)。
RCV-L是全重约7吨的轻型平台,它携带一套完整探测系统和轻武器,可以引导其他平台精确打击。
RCV-L拥有较强的传感器配置,并可以搭载反坦克导弹或者轻型低后坐力武器。
由于其重量轻,可使用直升机或运输机运输并快速部署到战场上。
低廉的造价使其被定义为战争中的可消费品。
RCV-M是重量约10~20吨的中型平台,配备中口径机关炮和反坦克导弹,中口径火炮或者大口径低后坐力武器,可由C-130运输机运输和部署到战场上。
RCV-H是重量在20~30吨之间的重型平台,它可以搭载大口径直瞄火炮或者其他武器,具有很强的火力和战场生存能力。
但是RCV-H 难以运输,一架C-17运输机只可以空运两辆RCV-H战车。
目前世界各国在机器人战车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发展相对成熟。
美国黑骑士无人战车由BAE系统公司研发,配备的武器是一门25毫米的机关炮和一挺7.62毫米的机枪。
此车的最大航速可以达到77千米/小时,具备良好的机动能力,能伴随主战坦克进行作战。
战车的感知和控制模块包括高灵敏度的摄像机、激光雷达(LADAR)、热成像相机和GPS。
依靠先进的传感器设备,战车具备完全的无人驾驶能力。
俄罗斯天王星-9无人地面作战车武器系统有4个9M120-1攻击反坦克导弹发射器,每侧各2个,炮塔包括1个30毫米2A72自动火炮用于防御地面和低空飞行的空中目标,以及1个卡拉什尼科夫PKT/PKTM 7.62毫米同轴机枪用于对抗地面轻型装甲目标;还配备6个93毫米口径火箭推进什米尔-M反应火焰喷射器,在炮塔两侧各3个。
绝以色列军用无人机发展概览翼展26米,与波音737客机相当,装备一台1200马力(约895千瓦)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4650千克,常规有效载荷1000千克,最大升限超过12000米,最大飞行速度234千米/时,“苍鹭”TP 无人机翼展与波音737客机相当“赫尔墨斯”900海事巡逻无人机对力量可连续飞行20小时以上,能够执行远距离飞行任务,作战半径覆盖波斯湾、伊朗等地区。
“苍鹭”TP 无人机配备有遥控和自动驾驶系统,可搭载数百千克的传感器,包括光电侦察设备和合成孔径对地成绝对力量2016.4 AVIATION WORLD 53像雷达,还配置了多种电子信号侦测天线,能够执行情报监视目标定位侦察(ISTAR)、电子干扰、导弹武器中继制导或通信中继等任务。
“苍鹭”无人机2007年下半年米/时,续航时间2小时。
经过多年发展,该机型已经形成了小型无人机家族,是以军目前主要的服役型号,也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实战运用的迷你无人机。
2008年,以色列国防军与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签订5000万美元的合同,生产100架“云雀”I 长航时无人机(I-LE),2011年“云雀”I-LE 装由一个高级地面控制站操控,具有自动跟踪和机动探测能力,2架无人机可相距40“赫尔墨斯”900海事巡逻无人机赫尔墨斯”900无人机在2015年巴黎航展期间试飞副本“云雀”I 长航时无人机以军士兵发射“云雀”I-LEX 无人机“苍鹭”TP 无人机机身下方安装的M-19HD 多传感器系统绝对力量54 AVIATION WORLD 2016.4Malat 分部也启动了迷你无人机研发的评估计划,认为当前和未来10年内无人机的作战需求仍将稳步增加,因此公司决定以开发完全新型的无人系统和升级现有平台两种方案,满足以色列国防军对小型无“黑豹”(Panther)小型无人机是以色列公开的另一种垂直起降型无人机。
该机装备3台电动机,一台位于机身尾部提供升力,两台位于机翼根部,小型燃料电池提供动力,发动机、螺旋桨连同翼根部“赫尔墨斯”900由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研发“黑豹”小型无人机可连续飞行6小时“黑豹”小型无人机参加2013年AUSR 航展UVi s i o n 公司推出的新型勇士30巡飞弹药发射车以色列“勇士30”巡飞弹药绝对力量2016.4 AVIATION WORLD 55杀无人机“哈洛普”(Harop)。
智能武器▶第一款智能无人战斗车——以色列“守护者”
原创2017-06-15支点支点军事
在以色列边境加沙地带巡逻的“守护者”无人车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控的自主式无人车,它在运行参数设定后展示了高度的自控能力。
向操作人员提供了中断函数,使其能够在任何时间改变无人车的任务参数。
“守护者”无人车装备了昼/夜态势感知摄像机,使得远程操作人员能够监视车辆周围发生的事件。
这些摄像机包括行驶用摄像机、可提供360°态势感知和障碍探测的外围摄像机和使用三维建模软件的避障用摄像机。
该车典型子系统包括红外摄像机、电子战系统、简易爆炸装置干扰机和光电载荷。
该车在未来还能够装备武器系统。
该车也有一个音频连接和两个数据通道,使其可成为宽带通信网络的一部分,用作一个通信和数据中继站。
“守护者”旨在减少军方人员伤亡损失,执行某些枯燥的任务。
正如广泛服役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空军中的“大黄蜂”无人驾驶飞机一样,“守护者”也由位于远离前线阵地的控制室操控。
它随车携带摄像机、夜视仪和感应器,同时也配有机关枪等武器。
它可以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沿着隔离带巡逻,还可以独自穿越城市。
此外,“守护者”还能识别各种交通道路标志。
以色列“守护者”无人车
与人类不同,“守护者”决不会在危险战区巡逻时开小差儿,或者在站岗时打瞌睡。
来自研发该款战车的公司代表说:“那些在不对称冲突中遭受过重大伤亡损失的部队代表们对这一新款战车非常感兴趣。
”此外,这款新型战车非常易于操控,该代表称任何一个玩过游戏机的孩子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操纵这款战车。
一辆“守护者”的造价约为60万美元。
根据所安装设备的不同,战车的价格可以达到几百万美元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