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之计在于勤》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勤训《恒斋文集》【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
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
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阅读训练】
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名句欣赏
名句: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解释:对于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和睦,对于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勤奋。
出处:佚名《增广贤文·上集》
原文(节选):
闹里挣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的意思
应该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释义:一年的计划在春天就应该做好,一天的计划清晨就要做好,一个家庭得以维持长久的关键是和睦,一个人一生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劳。
出处:《增广贤文》
作者:佚名(清·周希陶修订)
创作年代:明代
赏析:这句话每一句话都点明了一个主旨,即要我们把握好每年和每日的时间,早做计划早做打算;维持好家庭的和睦,坚持勤劳的好习惯。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本是一句农业谚语,指春耕播种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换言之,一年有好的开端使大家对一年的工作充满憧憬与期待,从新起点上找到新动力而为之付出百倍的辛劳。
一年之计在于春4句诗的意思
原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意思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间是春天,一天中最关键的时间是在黎明;一个家庭最宝贵的东西是和睦,一个人要成功最重要的东西是勤奋。
释义:善于把握关键时间,抓住关键的东西,好好把握,好好珍惜,才能成功。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谚语,出自:《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一生之计在于勤作文规划一生的道路,离不开勤奋求学这一基石。
然而,仅仅学习而不勤奋,又怎能体会到学习的真谛呢?因此,勤奋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勤奋,才能为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每个人都能勤奋学习,那么国家的繁荣昌盛也就指日可待了。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的求学之旅,尤其是青年时期最为关键。
在这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的发展才能更加顺利。
如果没有勤奋的灌溉,怎能期待收获丰硕的成果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将在社会中施展才华,为国家服务。
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所学为支撑,以所志为动力。
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在未来的事业中全心投入,成就永恒;在改革中消除弊端,造福众生。
这些都是勤奋学习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始终如一的勤奋,将使我们在事业上事半功倍,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也为家庭和国家带来利益。
反之,如果我们在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工作上半途而废,那么不仅个人的计划会落空,如果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甚至可能因为怠惰而一事无成。
如果以懒惰的态度对待学习,其后果不仅仅是个人的失败,更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忘雪耻的志向。
勤奋可以弥补才能的不足,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教诲。
只有通过不懈的学习,我们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韩愈以勤奋著称,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古代的先贤们则以懒惰为戒,告诫世人。
无论是映雪读书还是画地识字,他们的勤奋精神和成功经历都值得我们学习。
因此,勤奋不仅是检验个人品质的标准,也是衡量事业成就的关键。
无论是对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长,勤奋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这样看来,我们怎能忽视勤奋这一品质呢?这篇文章写于1914年春天,是周恩来年仅16岁时的作品。
文章以“勤”为核心议题,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证,阐述了勤奋学习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论点,强调勤奋学习的必要性;其次通过正反对比,揭示勤学与否对未来的深远影响;最后引用古人的教诲和事例,强调勤奋学习对当前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生之计在于勤》翻译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言虽近而旨则远。
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愉衣,玩日愒岁。
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见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力行。
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
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忘,物情也。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贤不若彼者乎?译文:谋生的原则,没有比勤更重要的了。
因此邵子说:一天的作为决定于早晨,一年的作为取决于春天,一生的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勤劳。
说法虽然浅显而道理却很深远。
可惜人的一般情况是,喜欢闲散而厌恶辛劳,希望能吃好穿好,整天整年的游玩荒废年月。
用这种态度去务农,就不能彻底耕种,把杂草除尽;用这种态度去当工匠,就不能每日工作有进展;用这种态度去当商人,就不能抓住时机追逐利润;用这种态度当读书人,就不能专心行事。
白白地活在世上只知道吃喝休息,就是一个蛀虫!这天地变化,每天更新才不显得衰老,因此门轴因为经常转动而不生蛀虫,水因为流动不会腐臭,做人实在是不能够长期苟且偷闲。
人的心灵、行为,什么东西不是这样的呢?劳苦才能思考,逸豫就会忘记自己的本分,事物都是这样的。
大禹这样的圣人尚且珍惜每寸光阴,陶侃这样的贤人尚且珍惜每一分,何况我们这些贤能不如大禹、陶侃的人呢?字解释:治生:谋生邵子:即邵雍,宋朝人岁:年无如:可惜恶:厌恶逸:安适愒:荒废易耨:把杂草除尽功:效果士:读书人笃:专心行:实行户枢不蠹:门轴因经常转动而不生蛀虫徒然:白白地、浪费蠹:蛀虫化:变化敝:旧物:人陶侃:东晋政治家,他认为要爱惜每一寸光阴彼:他们曰:说句子翻译:莫尚乎勤:没有比勤更重要的了。
言虽近而旨则远:说法虽然浅显而道理却很深远。
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用这种态度去当商人,就不能抓住时机追逐利润。
一生之计在于勤篇1“一生之计在于勤”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小山村里住着一对父子,父亲年事已高,儿子仍年轻力盛。
但是老父亲本着“靠山吃山”的原理,带着儿子辛勤地耕种一个果园,每年的收入还不错。
有一天,老父亲突感不适后,就不能去果园劳作。
他叫儿子独自一人去果园,锄草,施肥,但儿子偷懒,去到那里睡大觉。
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老父亲拖着虚弱的身体去果园,看到果树没有原来长得茂盛了,所以老父亲只好带病劳作。
因为老父亲带病劳作,一日,老父亲感到自己的日子已不多了,心想:自己的儿子没有那么勤劳,我死后,没有人在儿子的身边督促他,果园肯定会变成荒芜,我要想办法教儿子自己辛勤劳作。
于是,他叫儿子来到床前,吃力地对儿子说:“只要你翻遍园中的土地,肯定能找到金子。
”说完,老父亲就撒手人寰了。
儿子料理完老父亲的后事后,心里想:“老父亲对我说果园里有金子,我得要赶紧挖找。
儿子来到果园,手里拿着铲子,从头开始,一铲一铲地把那泥土翻过来,就在儿子翻土找金子的同时,那些草被儿子翻过来埋在果树底下当作肥料,果树又能吸收营养了。
儿子翻呀铲呀,把整个果园的泥土翻了一遍,回头看看,还是没有找到金子。
累得满头大汗的儿子一屁股坐在地上,怅然不知所措。
秋天来了,儿子又来到果园。
抬头一望,发现那些葡萄一串串熟透地在那里;苹果大得像婴儿般的个头,熟透像个小孩的脸,红扑扑的。
儿子看到那些成熟的果子,恍然大悟:原来老父亲说的金子是这些,我明白了,以后一定要勤劳工作,才能得到更多的“金子”!篇2欲筹一生之计划,舍求学其无从。
然学而不勤,则又何贵乎学?是故求学贵勤。
勤则一生之计定矣;人人能勤,则一国之事定矣。
夫人之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
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俟乎将来。
无勤持扶灌注之,安能得良好之结果哉!及乎长也,作事于社会,服役于国家,又必赖之以为砥柱,倚之为天堑,方能以其所学供之于世,以其所志,献之于身。
兴一业也,则精神贯注,功存万世;除一弊也,则利放群生,是皆勤而好学之良好效果也。
古诗说勤翻译赏析
文言文《说勤》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言虽近,而旨则远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翻译】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
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
”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古诗勤训翻译赏析文言文《勤训》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偷衣,玩日憩岁。
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立行;徒然食息于天地间,是一蠹耳!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
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忘,物之情也。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贤不若彼者乎?【注释】1治生之道:谋生的正确方法。
道,这里指正确的方法。
2莫:没有哪一种东西。
3尚:看重。
4故:所以,因此5乎: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的意思。
6邵子:邵雍,宋代学者。
7计:计划,打算。
8岁:年。
9近:浅近。
10而:转折连词,然而。
11旨:意义,用意。
12食:接受,享用。
13效:显示。
14徒然:白白的,徒劳的。
15新:更新。
16敝:坏,破旧。
17大禹:夏代开国的君主。
18之:表示代词,意思是“这样的”。
19圣:指智慧,才能,道德修养几方面都无与伦比。
20且:尚且。
21寸阴:日影移动一寸,比喻极短的时间。
阴,日影。
22陶侃:晋朝人。
曾说:“大禹惜寸阴,吾人当惜分阴。
”23况:何况。
24彼者:那些人。
25惜:珍惜。
【翻译】谋生的正确方法,莫过于勤快了,因此邵雍说:“一天的计划在于早晨的决定,一年的计划在于春天的决定,一生的计划在于勤劳的决定。
”这些话虽然说的浅显,但意义却很深远!无奈一般人的习性,厌恶劳苦而喜好安乐,只顾眼前吃得好、穿得好,玩掉时间,荒废岁月,让他去当农夫,却不能把土耕深把草除尽;让他去做工人,却不能计算日期来求工作的成效;让他去做商人,却不能把握时机而追求利润;让他去当读书人OrG/b/20511,却不能坚定志向努力实践。
白白生活在人间,好像一只蛀虫罢了!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是天天更新就不会败坏。
一生之计在于勤》
朱自清先生说春天一切都是新的,并且引用了谚语“一年之际在于春”来鼓励我们。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应该不辜负春的期望,勤奋学习,打好自己的人生基础。
因此,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
第一、知道时间的紧迫性。
本学期只有21周时间,本周已是第4周。
再加上几个节假日,时间将一晃而过。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早起一分钟,晚睡一分钟,白天不浪费任何一分钟。
人勤春早,同学们,惜时为金,加油啊!
第二、做到计划的科学性。
时间越紧越要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节奏。
学习越紧张越要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
每个同学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一张日程表,科学的分配各门学科的时间,会学习、会健体、会玩耍、会休息,玩时尽兴地玩,学时专心地学,做到紧张而有秩序,热情而有理智。
第三、养成学习的自觉性。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要自觉的提高对学习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上课要自觉的认真听讲,课后要按时保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和任务,还要尽力投入到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去。
同学们,春天来了。
在这希望的季节里,我们也对新学期充满向往,对新的学习任务充满信心。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我们要
播下理想,播下道德,播下智慧,播下友爱,以便在秋天时收获希望,收获习惯,收获成绩,收获快乐。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学习,我们才会享受到收获的幸福。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拥抱春天,珍惜春天,拼搏春天,共同创造实小灿烂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