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类责任宣言-InterActionCouncil
- 格式:pdf
- 大小:241.43 KB
- 文档页数:3
人体基因编辑的多维度治理——以《民法典》第1009条的解释为出发点石佳友 刘忠炫*内容摘要 人体基因编辑是科学和伦理交织的产物,涉及不同面向的权益保护与伦理冲突问题,规范基因编辑技术是贯彻风险预防原则的题中之义。
针对人体基因编辑,我国民法典构建起以总则编为宏观原则统筹、人格权编为中观准则指引、侵权责任编为微观损害救济的综合性规制体系。
《民法典》第1009条确立的一般行为准则,第1008条设立的临床试验要求,与其他特别法规定共同形成规范人体基因编辑的具体规则架构。
治理框架下,传统行政规制模式的制度效能有限,应当构建多元化的协同规范体系,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完善伦理审查机制,提升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 民法典 基因编辑 规范解释 治理伦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科技创新和人类文明既相互依存又呈现出明显的张力:一方面,通信、生物、新能源等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性变革方式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科技发展本身可能带来诸多风险以及非理性后果,容易模糊目的和手段的边界,导致人的客体化、工具化、边缘化等人格尊严危机,进而威胁人的主体性。
〔1〕2018年11月发生的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就是前述张力的典型例证。
事件发生后,舆论哗然,权威机构对该做法给人类可能造成的后果表示极度…*……石佳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忠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为2019年度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立法研究”课题(项目号:19SFB2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韩大元:《当代科技发展的宪法界限》,载《法治现代化研究》2018年第5期。
171担忧,〔2〕《自然》杂志更是以“CRISPR〔3〕 rogue”(CRISPR流氓)指称该事件的始作俑者。
〔4〕2019年12月30日,“基因编辑婴儿”案一审公开宣判,3名被告人因共同非法实施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和生殖医疗活动,构成非法行医罪,分别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联 合 国A/RES/59/280大 会Distr.: General23 March 2005第五十九届会议议程项目 15004-49305大会决议[根据第六委员会的报告(A/59/516/Add.1)通过]59/280. 联合国关于人的克隆的宣言 大会,回顾其1998年12月9日第53/152号决议,其中大会认可《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1核可本决议所附《联合国关于人的克隆的宣言》。
2005年3月8日第82次全体会议 附件联合国关于人的克隆的宣言大会,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1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记录,第二十九届会议,1997年10月21日至11月12日,巴黎》,第1卷,《决议》,第16号决议。
A/RES/59/2802回顾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1997年11月11日通过的《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1 特别是其中第11条指出,诸如人的生殖性克隆等违背人类尊严的做法,是不应容许的,又回顾其1998年12月9日第53/152号决议,其中认可《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认识到迅速发展的生命科学的某些应用,可能引起人类尊严、人权和个人基本自由方面的伦理问题,重申生命科学的应用应当旨在设法减少痛苦,以及增强个人乃至全人类的健康,强调应当以保障对人权的尊重和造福全人类的方式来促进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进展,注意到人的克隆可能对所涉及的人产生医学、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严重危险,也认识到必须防止对妇女的剥削,深信必须紧急防止人的克隆可能对人类尊严造成的危险,郑重宣告如下:(a) 会员国应当考虑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在应用生命科学方面充分保护人的生命;(b) 会员国应当考虑禁止违背人类尊严和对人的生命的保护的一切形式的人的克隆;(c) 会员国还应当考虑采取必要措施,禁止应用可能违背人类尊严的遗传工程技术;(d) 会员国应当考虑采取措施防止在应用生命科学方面剥削妇女;(e) 会员国应当考虑毫不延迟地通过并实施国内立法以落实上文(a)段至(d)段;(f) 会员国也应当考虑在为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医学研究筹措资金时考虑到尤其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毒/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等紧迫的全球性问题。
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的实践机遇目录一、内容描述 (1)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与重要性 (2)三、国际传播的现状与挑战 (3)四、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的实践机遇 (4)1. 全球化的背景与机遇 (5)2. 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推动 (7)3. 信息技术的革命与创新应用的影响 (8)五、实践案例分析 (9)1. 国际组织在共同价值传播中的角色与实践 (10)2. 媒体与信息传播技术的贡献与挑战分析 (12)3.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案例研究 (13)六、面对实践机遇的策略建议与实施路径 (14)1. 深入挖掘共同价值的传播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 (15)2.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软实力与话语权影响力研究 (17)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国际传播体系研究路径分析 (18)七、结论与展望 (19)一、内容描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指在不同文化、民族和国家背景下,人们普遍认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这些共同价值包括尊重生命、维护和平、促进公平正义、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实践机遇。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传播共同价值,各国人民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从而消除误解和偏见,增进友谊和信任。
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应对。
全人类共同价值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和有效。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联合国各⼤委员会联合国⼤会主要委员会·联合国⼤会第⼀委员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第⼀委员会处理裁军、威胁和平的国际挑战等国际安全事务,并应对国际安全制度中的挑战。
第⼀委员会在《联合国宪章》以及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授权范围内处理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遵循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合作原则、管理裁军问题和军备管制的原则,并提倡通过减少军备促进和平稳定的合作⽅式。
第⼀委员会与联合国裁军委员会、⽇内⽡裁军谈判会议密切合作,是联合国⼤会唯⼀⼀个有权获得逐字记录报道的主要委员会。
·联合国⼤会第⼆委员会·联合国⼤会第三委员会·联合国⼤会第四委员会·联合国⼤会第五委员会·联合国⼤会第六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作⼈员养恤⾦联合委员会·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执⾏委员会·联合国⼉童基⾦会执⾏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基⾦执⾏委员会·世界粮⾷计划署执⾏委员会理事会·⼈权理事会联合国⼈权理事会(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是联合国⼤会的下属机构,总部设在瑞⼠的⽇内⽡。
其⽬标是致⼒于维护各国⼈权免于侵害。
⼈权理事会由四⼗七个成员组成,成员任期三年,在连续两任后不能连任。
2006年3⽉15⽇,第60届联合国⼤会以170票赞成、4票反对、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项决议,决定设⽴共有47个席位的⼈权理事会,以取代总部设在瑞⼠⽇内⽡的⼈权委员会。
美国、以⾊列、马绍尔群岛和帕劳投了反对票,委内瑞拉、伊朗和⽩俄罗斯在表决中弃权。
联⼤共有191个成员国,但7个成员国因拖⽋联合国会费被取消了表决权,另有⼏个成员国未参加投票。
·联合国⼤学理事会·联合国环境⽅案理事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简称 UNEP)成⽴于1972年,总部设在肯尼亚⾸都内罗毕,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将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机构之⼀。
我们都是地球上的客人对气候正义的全球基督徒愿景我们都是地球上的客人对气候正义的全球基督徒愿景克里斯托弗司徒博(Christoph Stückelberger) 全球伦理网中国基督徒系列 2全球伦理网中国基督徒系列丛书编辑:克里斯托弗司徒博教授,全球伦理网执行董事及瑞士巴塞尔大学伦理学教授。
崔万田,博士,教授,沈阳辽宁大学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同时也是沈阳/北京/波士顿的企业家。
全球伦理网中国基督徒系列2克里斯托弗司徒博(Christoph Stückelberger)我们都是地球上的客人!对气候正义的全球基督徒愿景日内瓦: 全球伦理网,2014ISBN 978-2-88931-033-3 (在线版本)ISBN 978-2-88931-034-0 (印刷版本)© 2015 全球伦理网译者:曹静编辑管理:伊尼亚斯哈茨 (Ignace Haaz)全球伦理网总部150 route de Ferney1211 Geneva 2, Switzerland网址: 邮箱: infoweb@2015年所有关于本文本的网络链接已受验证。
本书可免费下载,印刷版本可从/publications出版物订购。
同时提供英文版。
©版权是共同创作版权2.5。
意思是:授予下载和打印电子版本权利,在以下在三种情况下可免费分发和传播:1)署名:用户必须如上所述,归类书目数据,必须清楚标明该作品的许可条款; 2)非商业化。
用户不得将本作品用于商业目的或出售3)保留原著。
用户不得修改,转换或者加工本作品。
本规定不可影响或限制作者的精神权利。
全球伦理网有权免除这些条件,尤其是在其他大洲和不同语言版本的印刷和出售。
目录导言 (7)1 欢迎成为地球上的客人!生态神学、生态灵性和生态伦理 (9)1.1关于人在地球上的角色的主要观念 (9)1.2欢迎成为地球上的客人 (10)1.3从股东到“看守者” (15)1.4看守五层保护“皮肤” (19)2 处境的和全球的环境伦理:宗教中的观点212.1 宗教中关于看守地球的观点 (21)2.2全球的和处境的视域 (23)3 气候正义 (27)3.1痛心疾首的道德问题 (27)3.2从气候变化到气候正义 (28)3.3基本价值:正义 (29)3.4气候正义的某些伦理准则 (33)3.5威胁还是机遇? (39)4 太晚了还是希望犹在? (43)4.1上帝的给予和圣约的应许 (43)4.2受托资源的良好管理 (47)结语 (49)导言在世界范围内,我们都面临着引发严重健康危险的空气污染、作为气候变化结果之一的毁灭性风暴、水污染与河流枯竭、大型城市的巨量垃圾、森林滥伐与增长的荒漠、作为有限且不可再生之化石能源标志的石油峰值,以及从未见过的特大洪灾。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全文)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科学技术•【公布日期】2024.07.04•【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正文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全文)2024年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全文如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我们深感人工智能对世界的深远影响和巨大潜力,认识到人工智能正在引领一场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我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安全和伦理方面。
我们强调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必要性,同时确保其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人类社会发展。
我们相信,只有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努力下,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
一、促进人工智能发展我们愿积极推进研发,释放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农业、工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应用潜力。
鼓励创新思维,支持跨学科研究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向善发展。
共同关注和缓解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引导和促进人工智能赋能人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倡导开放与共享的精神,推动全球人工智能研究资源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合作平台,促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公平分配,避免技术壁垒,共同提升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
以高水平数据安全保障高质量数据发展,推动数据的依法有序自由流动,反对歧视性、排他性的数据训练,合作打造高质量数据集,为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更多养料。
建立合作机制,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率先在制造、物流、采矿等领域加速智能化,同步推进相关技术、标准的共用共享。
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加强教育培训与人才交流合作,提高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素养与技能水平。
呼吁各国秉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确保各国在开发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
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不得不相互合作共同采取行动。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表明,由于气候变暖问题的全球性和严重性,世界各国应当对环境问题承担共同责任,以及由于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和能力优势,其应当承担与发展中国家有所区别的责任。
该原则随着国际气候立法的发展得以确立和适用,然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该原则在将来也许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
[关键词]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共同责任区别责任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人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新千年最具深刻意义的事件:我们与地球息息相关,患难与共。
我们必须护理好地球,否则我们只有死亡。
”1地球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气候状况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由于地球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都不可能仅影响一隅之地,气候问题的全球性决定了世界各国必须携起手来共同解决;气候变化的国际立法也逐步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该原则体现了世界各国对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视以及对国家责任分配的主张,尽管从提出到正式确立再到实际适用这一原则并非一帆风顺,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依然且应当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贯彻实行。
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概述(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历史发展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早在20世纪60-70年代的一些国际法文件中就有所体现,只是这些早期的文件并未使用“共同与区别责任”这一术语。
在这段时期,该原则还处于萌芽状态,各类国际法文件更多的是强调“共同责任”,例如1959年《南极条约》的序言指出:“承认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对象。
”再如,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序言指出:“确认为了和平目的发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这两份条约中的“全人类的利益”和“共同利益”均隐含了共同责任的意蕴。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与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类似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1991年, 国际国书馆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FLA)于莫斯科召开年会, 要求公共图书馆常务委员会修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它的目标, 1994年十月29日PGI Council Meeting 批准由IFLA公共图书馆组提出的草案; 早先, 1949年该宣言首度问世, 1972年修订一次。
自由、繁荣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发展是人类根本价值的体现。
人类根本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智者在社会中行使民主权利和发挥积极作用能力的提高。
人们对社会以及民主发展的建设性参与,取决于人们所受良好教育和存取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的自由开放程度。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本宣言宣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坚信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找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资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建议各国和各地政府支持并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户迅速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
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
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
各年龄群体的图书馆用户必须能够找到与其需求相关的资料。
公共图书馆必须藏有并提供包括各种合适的载体和现代技术以及传统的书刊资料。
重要的是馆藏和图书馆服务是否具有高质量,是否确实满足地方需求、适合地方条件。
馆藏资料必须反映当前趋势和社会发展过程,以及记载人类活动和想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