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用“xx”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同志们:

xx年是xx市改革、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新闻工作者任务繁重而艰巨。刚才,xx同志作了很好讲话,会议表彰了一批新闻宣传队伍的佼佼者,xx就如何搞好宣传工作作了很好的讲座,我认为,这次会议紧凑有效,希望在座的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学习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如何贯彻中央“宣传思想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指示精神、搞好今年我市新闻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xx”,是用“xx”重要思想统揽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xx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xxxx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切实把“xx”要求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力倡导“xx”,积极鼓励"xx",努力实践“xx”,使“xx”要宣传思想战线蔚然成风。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交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

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新闻宣传,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想在实践“xxx”、搞好“xx”方面当然应该旗帜鲜明,走在前头。作为我们党xx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xx”重要思想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的新要求,它的活的灵魂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无疑,“xx”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和国家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必然是新时期新闻宣传的指导思想。要让“xx”重要思想真正深入人主,大量的工作应该放在基层,只有基层广大干部群众都理解和把握了“xx”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xx”重要思想才能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而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好地宣传下去,又要把来自基层、群众的呼声客观地反映上来,唯一做好的就是必须坚持“xx”。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身体力行“xxxx”重要思想不是一句空话。可见,坚持“xx”重要思想统揽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

新闻宣传工作如何搞好“xx”?概括起来就是:要始终

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有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过来,这方面的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以说都是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了解、调查、采访后报道出来的,还有我们围绕“xxxx”开展的各项工作,对取得的各项经济建设成就等的生动报道,无不是我们“xx”的产物。今后,我们应该一如既往、更加深入地坚持“xx”,搞好“xx”,这点,绝不能含糊。

二、坚持“xx”,是增强新闻宣传党性原则,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有力武器

党的xx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新闻宣传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就是要代表党和政府反映党和政府的声音,始终不忘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同时,这个党性原则要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根本利益,也就是说,我们新闻工作者要研究人民群众的情绪,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坚持“xx”,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作为党的

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有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现在有一种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那就是我们的新闻报道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我们编辑、记者费了很大力气采写的新闻作品,却很少有人喜欢看,或很少有人在意。我看这样的新闻报道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因而也就谈不上“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了,就“耳目”功能来说,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脱离了基层,很多事情既看不到也听不到,就很难做到“耳聪目明”。所以,衡量新闻宣传是否正确、是否得法,是否有效,主要看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对人民群众有用没有用。实事求是地分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每时每刻都会关注一些共同的领域、共同的问题,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了“口头舆论场”,那些相对集中的社会话题就成为一段时间街头巷议的焦点。尽管口头舆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有时难免会有片面性和夸大渲染的地方,但却具有“无处不在、无处不及”的特点。人们总是在各领域追踪刚刚出现的、关系他们自身利害的重大问题和重要社会事件,因而口头舆论具有敏锐性和及时性。中央要求主流媒体“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是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研究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研究人民群众对中央

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究竟抱个什么态度,以便从中触摸到社会跳动的脉搏。现在的问题是,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我们对人民群众的“口头舆论”不够重视,了解得也不多。在一些问题上,我们想说的事情人民群众不太感兴趣;人民群众育切感受到因而议论的事情,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又很少见到,或者虽有报道,但与人民群众关心的程度相差甚远。这就使得在某些时候、在某些问题上,主流媒体没有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一些模糊的认识,主流媒体没有及时给予解释和疏导;对一段时间出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错讹流言、传闻,主流媒体没有及时予以澄清。多年的实践经验揭示了一条规律: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越大,吸引力和感染力就越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小,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越小,吸引力和感染力就越差。如果两个舆论场根本不能吻合,那么,主流媒体就有丧失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的危险。

为了及时了解舆情,我们要做好的也就是始终不渝地坚持“xx”。如果我们的舆论既符合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符合客观实际,那么我们也不能毫无愧疚地说,我们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做到了党中央满意、实际工作者满意、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很好地把“我们想说的”和“群众想听的”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三、坚持“xx”,是提高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者思想、业务素质的根本保证

新闻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处在火热生活中的广大人民群众是新闻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相当的政治高度和业务高度,认真负责地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可以说,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政治上是成熟的,在业务上是过得硬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变革的社会中不断出现的新局面、新事物、新矛盾,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们一定要克服满足的思想、自大的思想和麻痹的思想,加强学习,努力实践,与时俱进。要做到这一点,我认识就必须坚持“三贴近”,因为它是提高我们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者思想、业务素质的根本保证。

第一,“xx”是检验新闻工作者作品有无生命力的试金石。近年来,有的新闻工作者足不出户或全凭材料、会议报告来写新闻、搞报道,发出的消息大家不愿意看,有的甚至根本就是胡言乱语、颠倒黑白,群众十分反感,我们也不断地收到群众的来信来电。这样一来,因为这些虚假报道的恶劣影响,祸及了我们党的舆论的权威性,使部分读者、观众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和不信任感,于是才出现了上级有关政策“有一半没有传到群众耳朵去(不愿听或不愿看),传到的有一半不被理解,理解的有一半没有落实”的怪现象,长此

以往,我们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远,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相反,如果我们的作品做到了“xx”,是真正地既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意志,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那么这样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就有生命力。譬如xx报道,持续时间之长,播出量之在,影响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原因就是他们特别注意了小组讨论报道引领舆论、各地动态反应报道既讲数量又讲质量、及时采访境外媒体展示开明开放、注重专题和外宣节目的深度与特色等几方面,从而贴近了人民群众的心理,大家也就十分地关注和在意。这样的报道模式和内容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也是富有生命力的。

第二,“xx”是搞好新闻工作者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助推器。我们有的新闻工作者注重纯新闻理论的探讨,谈起来滔滔不绝,写起来洋洋洒洒,而一旦放之实践,便捉襟见肘,总有种对不上号的感觉,这也是我们一些作品之无味,让人生厌的根由。可以说,这种现象对党的新闻事业也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必须改变,改变的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xx”。只要我们贴近了实际、贴近了群众和生活,我们马上就能发觉自己有鱼之入水、久旱遇雨的鲜活和畅快感,我们的理论也就能得到实践的检验,搞好与实践的结合,并且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丰富、发展和完善。当然这样的结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xx”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第三,“xx”是联系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铁桥梁。新

闻的价值到底有多大?我想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但社会上把我们记者喻成“无冕之王”,这起码说明记者本身这个称谓是很了不起的,是让人羡慕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有的记者飘飘然了,高高在上了,总是认为“没有我去不了的地方,只有我不想去的地方”。于是,他们离党和政府的要求越来越远,离广大人民群众和火热的生活越来越远,这种现象也是不正常的。其实,通过我们记者主持公道,反映民情,解决困难见诸报端、电视的事例也是不少的,象邵云环和话可虎夫妇,白岩松、水均益、莉倩等等记者,都可说是我们记者中的佼佼者,是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好记者,我想正是有了象他们这样负责任、高素质、讲正气的人,也才有了“记者是社会的良心”一说,这句话实则更包含了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鞭策。“xx”不是一句空话,它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也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与实际、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土壤和桥梁。无论怎样,一旦我们脱离了实际和群众,我们的新闻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同志们,新闻工作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牢牢树立以“xx”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大局观点,始终坚持“xx”,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日益深化的改革和不断变革的社会实际,在未来的工作中,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思维

推进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的大发展,为我州的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最终实现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