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选择与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5
性别对辨别反应时的影响张聪丽(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心理系心理一班,************)摘要:以75名心理系学生为被试,探讨性别因素对辨别反应时的影响。
采用测量辨别反应时的实验测试被试的反应时。
研究结果发现男生和女生的辨别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辨别反应时要优于男生。
即性别对辨别反应时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辨别反应时;性别;影响一.实验背景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时,要求被试只对其中的一个刺激作出反应,对其它刺激不做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的刺激呈现到被试作出辨别反应的时间间隔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
Donders称之为C反应时。
本实验是通过呈现的不同特征的视觉刺激,测量视觉辨别反应时。
二.实验目的1.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特征视觉刺激的辨别反应时,学习测定辨别反应时的方法,并且分析性别是否会对辨别反应时产生显著性影响。
2.学习和掌握个体信息加工中的辨别加工过程。
三.实验方法1.被试75名心理系学生,36个男生,39个女生,视觉或矫正视力正常,颜色知觉正常。
2.实验仪器与材料2.1 实验仪器:计算机、辨别反应时实验设计程序。
2.2 实验材料:不同颜色实心圆,分别为红色和绿色。
3.实验设计本实验自变量为性别,为2*1实验设计4.实验程序与实验过程4.1 在计算机的实验心理学系统中选择“辨别反应时”实验,然后进入实验设计主界面。
4.2 阅读指导语,本实验指导语为:下面是一个反应速度实验。
请你注意屏幕中央,实验开始时,屏幕会出现两种不同颜色实心圆,要求你看到绿圆按绿键,看到红圆不作反应。
但是不可以在圆还没呈现时抢按反应键,否则结果无效。
如果反应错了,请立即纠正。
明白上述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
4.3 被试按照指导语开始实验,对红色和绿色圆分别进行反应,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
以看见绿圆反应的有效次数的时间均值为被试的辨别反应时。
结果中给出辨别反应时和错误次数两个指标。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一、【目的】了解刺激-反应的过程和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实验原理,比较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差异。
二、【实验仪器】EP202/203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仪三、【实验内容】1、简单反应时实验程序原理: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又称A反应时。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2、选择反应时实验程序原理: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四、【实验结果】(ms)(ms)被试1185.03615.13被试2232.47653.03被试3171.83519.83被试4227.97484.97平均时204.325568.24间颜色红绿蓝黄总平均时间被试1780.97549.03515.2615.33615.13被试2673.13643.27598.43691.87653.03被试3814.63433.13430.37419.87519.83被试4629.57414.13475.03449.5484.97平均时724.575509.89504.7575544.1425568.24间下面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相关t检验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ρ=0H1:ρ≠0ɑ=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相关性简单反应选择反应简单反应Pearson 相关性1.151显著性(双侧).849 N443.确定P值和判断结果ν=2,查t值表,t0.05/2,2=0.950,本例的|tr|=0.151<t0.05/2,2,P>0.05,按ɑ=0.05的水准,不拒绝H0,尚不能认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之间没有相关性。
反应时研究实验报告摘要(1)目的:本实验采用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提出的“减数法”对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进行测量,并由三种反应时得到基线时间、辨别时间、选择时间。
(2)方法:首先出现简单反应(A反应),要求被试对屏幕出现的绿色圆点进行反应;接下来是选择反应(B反应),对红点、绿点都要进行反应;最后是辨别反应(C反应),屏幕上会出现红点和绿点,但只对绿点做出反应。
(3)结果:①简单反应时显著快于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p=.000);②被试男女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上无显著性差异,女生在辨别反应时上显著高于男生(p=.004);③选择时间男女呈显著性差异,女生选择时间显著低于男生(p=.016);④小组与总体数据无显著性差异;⑤选择反应时和选择时间均与划消实验的工作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4)结论:简单反应时显著快于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男生视觉的辨别能力强于女生;女生按键的敏捷度强于男生;选择时间在划消实验的结果中起到重要作用,选择时间越快则效率自然较高。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1.引言简介: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
反应时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传统课题。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反应时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中常被定为必测项目。
反应时的测量为推测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
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5)效应器作出反应的时间。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
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
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一,简单反应时(RTA)方法与程序: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
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引言:选择反应指的是面对不同的刺激或情境,个体所做出的对应反应。
选择反应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者通过实验来探究人们在面对不同选择时的决策和反应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选择反应实验,探索个体在面对不同选择时的反应和决策过程。
实验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控制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示性选择反应,第二部分是非指示性选择反应。
第一部分:在该部分,每位参与者需要面对一系列刺激,在一定时间内做出选择。
实验者根据每位参与者的选择情况,记录下他们在每个选择上的反应时间和选择结果。
实验者同时观察参与者在做出选择时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以获得更多有关参与者选择过程的信息。
第二部分:在该部分,参与者需要回想并描述第一部分中的选择过程。
实验者倾听并记录下每位参与者的描述。
实验结果:经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参与者在第一部分的反应时间普遍较快,选择结果集中在某一特定选项上。
此外,实验者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在面对某些刺激时,个体的面部表情明显变化,说明情绪对选择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在第二部分的描述中,参与者普遍表达了对选择的头脑活动的理解和思考过程。
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选择时,个体会根据不同的情景和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不同个体在选择反应上存在差异,有的人更加冲动和敏感,有的人更加理智和深思熟虑。
选择反应过程可能受到情绪、经验和个体差异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此外,通过对第二部分的描述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参与者在做出选择时考虑的因素有多种多样。
结论:选择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从反应时间、选择结果和口头描述等多个角度对选择反应进行了研究。
通过本实验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选择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减法反应时实验报告(教育科学学院 105班沈茜 10153116 第6组)摘要减法反应时是一种用减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部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是方法。
实验包括简单反应A,选择反应B,辨别反应C这三种反应。
通过红绿黄灯的反应时实验可以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计算出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比较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简单反应时显小于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小于选择反应时。
实验结果符合唐德斯提出的减数法法则。
且被试的反应时存在个体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辨别反应选择反应反应时1、引言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ies),是指个体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是时距。
在这段时间内有机体的效应器并没有做出明显的反应。
反应时间包括刺激作用于感受器,神经的传导,大脑的加工活动及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做出反应等所耗费的时间,其中以大脑加工耗时最长。
反应时的研究并非始于心理学,其最早开始于天文学。
1796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长马斯基林在使用“眼耳”法观察星体经过望远镜中的铜线时发现其助手比他观察时间慢约半分钟。
1823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和天文学家阿格兰德对此现象加以认真研究,确定了人差方程式。
1850年赫尔姆霍茨成功地测定了蛙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约为26米/秒。
而将反应时正式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是唐德斯。
他意识到可以利用反应时来测量各种心理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发展了三种反应时任务,后人将它们成为唐德斯反应时ABC。
减法反应时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种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咋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着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唐得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第一类反应称A反应,又称简单反应。
A反应一般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如被试对一个灯亮,作一个按键的反应。
A反应是最简单的反应,也是复杂反应的成分或基本因素。
测量反应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二、实验对象和方法 1、实验对象:性别男,年龄33岁,身体健康,无严重视觉疾病。 2、实验方法:PsyKey®心理教学系统。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a反应时)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按绿键反应。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最后以有效的结果均值为其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b反应时)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本实验只测量视觉选择反应时。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红键反应,看到绿圆,按绿键反应。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内。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建议错误次数大于7次的数据不予采用)。 辨别反应时(c反应时)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其中的一个刺激作出固定的反应,其它刺激呈现时均不反应。本程序只测量视觉辩别反应时。刺激有二个,分别为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见到绿圆按绿键反应,见到红圆不反应。如被试见到红圆反应为错误。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以看见绿圆反应的有效次数的时间均值为被试的辨别反应时。结果中给出辨别反应时和错误次数两个指标。 三、实验结果 反应时间(ms) 错误次数(次) 简单反应时(a) 285 0 选择反应时(b) 316 2 辨别反应时(c) 332 6 四、讨论分析 1、反应时: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5)效应器作出反应的时间。 简单反应时:又称a反应时,指的是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 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指的是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辨别反应时:又称c反应时,指的是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其中的一个刺激作出固定的反应,其它刺激呈现时均不反应。 根据结果比较表来看,三种反应时的长短比较为:简单反应时难度逐渐增加。 2、反应时与刺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被试做选择时,受到仪器本身的影响。本仪器设有一个启始位, 需要被试一直按着。作选择反应时时,是每一个按钮都按, 而辨别反应时只有在特定的刺激出现时才按按钮,因此会导致被试在头脑里多一步决定是否放开启始位的步骤,于是延长了被试做出反应的时间。 3、与被试的机体状态有关: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练习等。 4、个体差异:不但被试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被试,在相同的环境下,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的一些变化,而其反应时也会不同。因此不同专项运动员的反应时测试结果均有差异。 5、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可能消除随机误差。 五、小结 1、同一个体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时存在明显差异。 2、同一个体对不同模式的反应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3、 随着实验难度的增加,被试的反应时间也随着增长:同一被试对三种刺激的反应时的长短比较为:简单反应时 4、个体对刺激的反应时受诸多因素影响。
第1篇引言反应时实验作为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自19世纪末以来在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反应时实验通过测量个体从接受刺激到产生反应的时间,来揭示个体心理活动的过程和特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反应时实验的研究,探讨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反应时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心理活动对反应时的影响。
一、反应时实验的起源与发展1. 反应时实验的起源反应时实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在研究视觉和听觉反应时间时,发现了反应时间的分离现象。
他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证明了视觉反应时间和听觉反应时间之间存在差异。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反应时实验奠定了基础。
2. 反应时实验的发展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反应时实验得到了不断发展。
在20世纪,反应时实验方法逐渐完善,实验设备也逐渐先进。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反应时实验的精确度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反应时实验的基本原理反应时实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个体在特定心理活动中的反应时间,来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常设置以下三个阶段:1. 刺激呈现阶段:向被试呈现特定的刺激,如视觉、听觉或触觉刺激。
2. 刺激加工阶段:被试对刺激进行处理,如识别、判断或决策。
3. 反应阶段:被试对刺激做出反应,如按键、回答问题等。
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产生的时间间隔。
通过测量反应时间,研究者可以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特点。
三、反应时实验的应用领域反应时实验在心理学、神经科学、教育学、临床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主要应用领域:1. 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如注意、记忆、决策等。
2. 神经科学: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如神经传递、神经元活动等。
3. 教育学:研究教学效果,如学习策略、教学方式等。
4. 临床医学:评估患者认知能力,如神经心理评估、精神疾病诊断等。
四、反应时实验的局限性尽管反应时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1.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受实验条件、被试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关于简单和选择反应时的实验报告【最新资料】关于简单和选择反应时的实验报告1 引言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通常,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两类。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Hirsch, A.)在1861-1865 年间测量了视听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ms,声为140ms,触觉为140ms,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选择反应时指的是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不同的反应,但哪一次出现哪个刺激事先是不知道的。
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个刺激,又要根据出现的刺激选择事先规定的反应。
这种反应时更能体现人的智力和能力。
在选择反应时中,选择数越多,则选择反应时越长,选择任务愈复杂,则反应时也愈长。
2 实验目的(1)学习视觉与听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与计算,并比较对声和对光这两种刺激的反应时的差别。
(2)学习测定视觉选择反应时的方法,了解选择反应时的特点及其与简单反应时的区别。
3实验方法3.1被试教育系08应用心理学61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39人,有两人数据不完整;年龄在20岁到24岁之间,听觉正常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色觉正常,分成3-4人一组进行3.2器材声光反应时仪(BD-?-501);反应时测定仪(BD-?-51) 计时计数器单元手键一个3.3实验步骤3.3.1光简单反应时实验1.接上电源,将刺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反应时输出”插口,反应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侧面板左下方“手键”插口。
实验一声简单反应时三试验程序1、接上电源,将刺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反应时输出”插口,反应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面板左下方“手键”插口。
2、开启计时计数器单元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0。
3、“工作方式选择”为“反应时”,按下“声、光”选择键,即选择声刺激,同时调节左侧音量调节旋钮,使音量适宜。
(若室内试验人数较多可选择耳机,当耳机插头插入扬声器左下角插孔时,扬声器自动断开)。
4、要求被试将左手的食指放在红键上方做按键状。
5、指导语:“这是一次反应时间测量实验,当你听到‘预备’口令后,若再听到刺激声,就迅速按手键,要求又快又准。
不需提前按键。
如果提前按键,则会有一个声音提示,那么这一组反应时测量作废,重新开一组。
若刺激声呈现4秒钟你仍未反映,此组测量也作废,并重新开一组。
”6、主试把“测试、学习”键拨到“测试”一侧,同时按下“简单反应时”键。
先练习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为20次,其中有两次侦察实验。
7、练习结束后,“简单反应时”指示灯灭。
主试先按“复位”键,使计时计数器清零,再按“简单反应时”键,指示灯亮,正式试验单元启动。
每个单元结束后,按“打印”键,打印本单元结果。
若重新开始另一个单元,则需按“简单反应时”键,指示灯亮,新一单元启动。
每个被试连续完成3个单元。
8、更换被试重复上面的实验。
四结果1234、通过T检验,被试的反应时在p<0.0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5、数据结果分析1)被试一的反应时随着实验的进行总体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表现出练习效应的效果。
且每单元的标准差也呈现减小的趋势,离散程度越来越小,反应时越来越稳定。
2)被试二的反应时没有随着实验的不断进行呈现下降趋势,而是在第二单元中突然上升,随后在第三单元的实验中有稍微的下降。
而且被试二每单元的标准差也呈上升趋势,离散程度越来越大。
其中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间上下波动突然上升,第三单元比第二单元的离散程度稍微大一些。
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张平 10应心A班 1050101039 1. 引言反应时(response latencies),是指个体从刺激发出到开始反应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首先由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注意,经由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经过加工,再从大脑传递给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反应。
其中由三部分时间组成:感觉神经传递时间、大脑加工时间、效应器反应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需时间最长。
反应时可以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两类。
简单反应时是指指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间隔。
又称A反应时。
例如要求被试一见到仪器呈现红色信号光就立刻按键。
两者之间是固定不变的。
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在1861~1865年间测量了视觉和听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毫秒,声为140毫秒,触觉为140毫秒,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
这种反应时更能体现人的智力和能力。
在选择反应时中,选择数越多,则选择反应时越长,选择任务越复杂,则反应时越长。
所以,本实验目的是(:1)学习视觉与听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与计算,并比较对声和对光这两种刺激的反应时的(2差别:)学习测定视觉选择反应时的方法,了解选择反应时的特点及其与简单反应时的区别。
2. 方法2.1 被试五十一名2.2 程序简单反应时测定装置、选择反应时测定装置。
2.3程序简单反应时部分1)预备实验:(1)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拨动信号发生开关,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练习操作,刺激呈现器放在离被试1米处,被试以右手食指按在反应键任一孔上,主试按“启动”键。
关于饮用水源的保护专业:心理学年级:10级姓名:张汉军学号:118582010058摘要:饮用水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
对其进行保护既是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和生存权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环境改善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重要物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由于世界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增长速度惊人,加上用水的浪费和饮用水源污染,使优质饮用水源日益短缺。
关键词:饮用水源;饮用水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法1正文一、我国饮用水源的基本情况虽然我国加强了对饮用水源的保护,但从总体来说,我国饮用水源仍存在很多问题:(一)饮用水源匮乏。
我国是一个水源严重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是世界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
虽然我国水源总量为2.8亿立方米,列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特别是水源的分布不均匀,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夏季水多,冬季水少。
且各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水源的丰富程度有很大差别,不少地区因缺水引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争水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此外,地表水的严重不足,使人们过度依赖地下水的开采和使用,全国约有2/3的城市和部分农田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和灌溉用水,无序和缺乏规划管理的地下饮用水源过度开采,从而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而且,过度开采地下水也会引起地表下沉、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环境问题。
(二)饮用水源污染严重多年来,我国饮用水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
从地表水源质量现状来看,我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未经加工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医院污水等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和化合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大量排入江河,造成内陆水域污染,对居民生活用水带来严重影响。
而根据水利部的调研结果,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领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
减法反应时实验报告梁振宇14心本2 2014704217摘要反应时分为三类: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本实验通过测定A反应、B反应和C反应的反应时,求出被试的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
结果发现:(1)辨别时间显著小于选择时间;(2)被试的辨别时间标准差为0.05793,选择时间标准差为0.03812.关键词减法反应时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1、引言反应时间指的是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
反应并不能在给予刺激的提示就发生。
刺激的呈现引起一种过程的开始,此过程在机体内部进行潜伏的,直到词过程到达肌肉这一效应器时,才产生一种外显的、对环境的效应。
因而,反应时间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
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包含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多耗费的时间最多。
减法反应时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哥各个成分,然后分析加工的过程。
它是由唐德斯首先提出来的,故又称唐德斯减数法。
在这种实验中,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心理过程,该过程即所要测量的心理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异即为此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他将反应时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第一类反应称为A反应,又称简单反应时,作为基本时间;第二类反应称为B反应,又称选择反应时,是复杂反应的一种。
该反应不仅需要区分信号,还要选择反应,因此它包括刺激辨认的心理过程和反应的选择;第三类反应称为C反应,又称辨别反应时,它与B反应有共同点(两个以上刺激),又有区别,即B反应既有刺激的辨认,又有反应的选择,而C反应只有刺激的辨认。
根据减数法则分析A、B、C三种反应,C减A得出辨别时间,B减C得出选择时间,从而得出B类反应时间最长,C类次之,A类最短。
唐德斯的减数法在19世纪60年代大20世纪60年代在实验心理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他的三成分说曾广泛应用到很多领域。
今天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现象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
实验心理学实验实验名称:注意和反应时:反应时A B C班级13应用心理(1)班姓名王璐学号2013326670020实验日期2014年11月24号指导教师严璘璘一、问题(1分)人在简单反应、选择反应和辨别反应中的反应时有明显差异吗?二、假设(1分)假设一:H0:如果在三中不同的反应模式下,被试的反应时无明显差异,那么人在简单反应、选择反应和辨别反应中的反应时没有差异。
H1:如果在三中不同的反应模式下,被试的反应时有明显差异,那么人在简单反应、选择反应和辨别反应中的反应时有差异。
三、预期(1分)在三中不同的反应模式下,被试的反应时有明显差异,那么人在简单反应、选择反应和辨别反应中的反应时有差异,而且猜测选择反应时会明显大于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四、方法(5分)1、被试:(性别、年龄、人数等相关信息,1分)(1)被试为:浙江理工大学13应用心理学班,一共40人,29名女生,11名男生。
年龄分布:a、19岁22人次b、20岁14人次c、21岁4人次(2)被试不分组,被试依次进行A-简单反应,B-选择反应,C—辨别反应。
2、变量(1分)2.1自变量:反应条件2.2因变量:被试的反应时2.3控制变量:1)实验环境2)被试离刺激的距离3)每次刺激的大小4)被试的疲劳度3、实验设计(1分)单因素重复测量法(三个水平)4、背景和目的反应时是实验心理学最普遍的因变量之一,也是实验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
唐德斯(Donders)创立了反应时ABC范式,而认知心理学将其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和应用到了大量的研究领域之中。
反应时A,简单反应时,通常认为包括刺激感觉、神经传导和反应执行三个成分。
反应时B,选择反应时,通常认为比反应时A多了刺激辨别和反应选择的两个阶段。
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通常认为比反应时A多了刺激辨别的成分,但比反应时B少了反应选择的成分。
精确控制和测量时间的仪器,可以帮助我们在百分之一秒的精度上测量上述三类反应时的数量。
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个体做出明显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它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1、学习和掌握测定反应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2、了解不同刺激类型和个体差异对反应时的影响。
3、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加深对反应时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反应时的测定基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关系。
当刺激呈现给被试时,神经系统会进行信息处理和传递,最终导致肌肉的动作反应。
反应时主要包括感觉器官接受刺激的时间、神经传导的时间以及大脑加工和做出决策的时间等。
根据刺激的类型,反应时可以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是指对单一刺激做出的简单、固定的反应所需的时间;复杂反应时则是在需要对多个刺激进行辨别、选择或判断的情况下所测量的时间。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计算机及反应时测定软件。
2、耳机。
四、实验步骤1、被试准备被试坐在计算机前,调整座椅和显示器的位置,使其感到舒适。
被试戴上耳机,听从主试的指导。
2、实验参数设置主试在计算机上打开反应时测定软件,设置实验参数,如刺激类型(声音、视觉等)、刺激强度、刺激间隔等。
3、简单反应时测定(1)被试被告知当听到特定的声音(如高音)时,要尽快按下指定的按键。
(2)主试启动实验,软件会随机呈现声音刺激,被试做出反应,计算机自动记录反应时。
(3)每种刺激进行多次测试,以获取较为稳定的数据。
4、复杂反应时测定(1)被试被告知当看到红色圆形时按一个键,看到蓝色方形时按另一个键。
(2)主试启动实验,软件随机呈现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刺激,被试做出相应反应,计算机记录反应时。
(3)同样进行多次测试。
5、数据记录与整理实验结束后,主试将计算机记录的反应时数据导出,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1、简单反应时不同被试对声音刺激的简单反应时存在一定的差异。
平均反应时约为_____毫秒,个体之间的反应时范围在_____毫秒至_____毫秒之间。
2、复杂反应时在复杂反应时的测试中,平均反应时约为_____毫秒,个体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范围在_____毫秒至_____毫秒之间。
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应时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名称:心理学实验室指导老师:刘洋班级:心理11-3班姓名:张碧学号:110724318 摘要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
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
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一.简单反应时(rta)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
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
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
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按绿键反应。
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
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
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
最后以有效的结果均值为其简单反应时。
二.选择反应时(rtb)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本实验只测量视觉选择反应时。
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
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红键反应,看到绿圆,按绿键反应。
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内。
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建议错误次数大于7次的数据不予采用)。
三.辨别反应时(rtc)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其中的一个刺激作出固定的反应,其它刺激呈现时均不反应。
本程序只测量视觉辩别反应时。
刺激有二个,分别为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见到绿圆按绿键反应,见到红圆不反应。
简单选择反应时_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简单选择反应时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人类在面对简单选择任务时的反应时间,以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和决策制定机制。
二、实验原理选择反应时(choice reaction time,CRT)是一种认知心理学中的基本实验范式,用于测量个体在面对两个或多个选项时的决策速度。
本实验基于这一原理,通过测量被试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时间,来分析其在面对简单选择时的行为表现。
三、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本实验需要一台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用于呈现刺激并记录被试者的反应时间。
2.实验步骤(1)准备阶段:首先向被试者介绍实验流程和规则,确保其了解任务要求。
(2)刺激呈现阶段: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两个刺激项(例如,两个不同的颜色或形状),要求被试者根据事先设定的规则选择其中一项。
(3)反应阶段:在被试者看到刺激项后,他们需要尽快地通过按键选择其中一项。
一旦被试者做出选择,计算机将记录其反应时间。
(4)数据收集阶段:重复以上步骤多次,以收集足够的数据用于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间。
此外,随着实验轮次的增加,被试者的反应时间逐渐下降,这表明他们逐渐熟悉了实验任务。
五、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本实验中,被试者在面对简单选择任务时,反应时间较短,表明他们能够快速地做出决策。
2.选择1的反应时间快于选择2的反应时间,这可能是因为选择1的刺激项在某种程度上更具优势或吸引力,使得被试者更容易做出选择。
3.随着实验轮次的增加,被试者的反应时间逐渐下降,这表明他们逐渐熟悉了实验任务和刺激项,这与人类的认知过程和决策制定机制相符。
4.本实验对于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决策制定机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同时,也为选择反应时实验在认知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证支持。
六、讨论与展望尽管本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1.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选择1的反应时间快于选择2的反应时间。
简单、选择与辨别反应时姓名(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上海,201418)摘要本实验选取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共12名本科学生,应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以直径为100像素的4种颜色(红、黄、绿、蓝)的圆为材料,分别测量了两名被试的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实验发现:(1)简单、辨别与选择反应时均无男女性别差异;(2)简单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1 导言反应时,指的是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到有机体开始反应所需的时间。
反应并不能在给予刺激的同时就发生,而有一个发动的过程,该过程在机体内部进行时是潜伏的,直至到达肌肉这一效应器时,才产生一种外显的,对环境的效应。
因而,反应时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
对反应时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学家Bessel,他提出的著名的“人差方程”,反映了个体在观察天体时稳定的反应时差异。
而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正式将反应时引入心理学领域,以期利用对反应时的测量揭示任务中的心理加工过程。
为研究任务加工过程,唐德斯(1868)区分了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这两种不同的反应时,并设计了两类相应的任务——简单反应时任务和选择反应时任务。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此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任务中,被试预先知道只有一种刺激会出现,也知道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对应反应,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单向链接非常明确。
简单反应时具有通道依赖性,比如,听觉简单反应时就明显短于视觉简单反应时。
从对各通道简单反应时的测量数据来看,时至今日,较为公认的听觉通道的反应时为120~182ms,视觉通道为150~225ms。
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极大,但是无论个体具有多高的素质,经过多久的训练,反应时都不会永无止境的下降,而是会遭遇“生物墙”。
这道无法逾越的绝对界限源于反应潜伏期中各阶段所需的加工时间的限制,是人类能力的极限。
简单、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
摘要:
实验通过测定被试视听觉反应时,学习如何利用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仪
来测定选择、简单反应时。简单反应时实验中包括色光刺激和声音刺激,让被试
一看到色光或一听到声音就立刻按下相应的按下相应的按钮。两种刺激每种分别
呈现2个10次,一种刺激呈现20次,整个实验呈现光和声的刺激共40次,按
照光—声—声—光的顺序排列。选择反应时实验中存在3种不同的颜色刺激(红、
绿、黄)随机出现,让被试在看到颜色的瞬间判断并按下相应颜色的反应键,一
名被试在整个实验中一共需要判断30次。结果发现:简单反应时较选择反应时
时间短;不同被试的简单或选择反应时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色光的简单反应时
短于声音的简单反应时;不同色光对于同一被试的选择反应时在0.05水平上不
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
1 前言
反应时是指从接受刺激到做出回答所需要的时间,即S-R的时间间隔,也称
反应潜伏期。简单反应时是指一个刺激出现,被试从感知刺激到做出反映所持续
的时间间隔。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时,要求被试对不同的
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映。这种从选择不同刺激到做出相应反映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
选择反应时。反应时的概念最早是由天文学家提出的。关于他的研究也是从天文
学家开始,继而以生物学家的研究和心理学家多方面地探讨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发展了三种反应时任务:A反应时任务,既简单反应时,
在这类反应时任务重,单独呈现一个刺激,观测者立即做出反应,此时只有一个
刺激一种反应;简单反应时为包含在更复杂的反应中的认知操作提供了一个基
线;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分别被称为B任务和C任务。在选择反应时实验
中,给被试呈现几种不同的刺激,要求被试做出几种相应的反应。在B任务中,
刺激和反应都在一个以上,每一个刺激都有其对应的唯一反应。一个反应包括发
生于简单反应中的基线反应,还包括刺激确认和反应选择的认知操作。
反应时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对反应时的研究显得
越来越重要。
本实验尝试用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仪,对15名被试进行简单、选择反应
时测定,学习掌握测定选择、简单反应时的方法。
2 方法
2. 1 被试
09学前教育班选择15名学生,15名均为女生
2. 2 实验设计
对被试进行听觉和视觉反应时测定可能引起疲劳或练习误差,对色光刺激
和声音刺激的出现顺序也可能导致时间误差。为了消除以上误差,实验中采取
15名被试交替进行顺序为视—听—听—视的测定。每种刺激一次呈现10次,1
名被试共要进行40次测定。
2. 3 仪器
JGW-B1心理试验台反应时单元 耳机 记录纸 笔
2. 4 实验程序
2.4.1 简单反应时实验程序
主试连通主机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调试仪器至测试简单反应时状态,并插
上耳机。选择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先呈现色光再呈现声音。被试面对显示器坐下,
并将优势手的手指放在按键上,准备开始测试。主试给出指导语。主试口头提示
被试开始实验,按复位键启动,被试对灯亮进行反应,每次反应后显示器会出现
该次的反应时,主试尽快记录每一次的反应时。如果被试提前作了反应,必须记
录错误次数。换一名被试进行色光简单反应时测定,重复以上程序。对色光反应
时测试后,进行声音反应时测定,程序同上,主试给出指导语并进行测试之后更
换被试,进行第二次测试。
2.4.2 选择反应时实验程序
主试连通主机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调试仪器至测试选择反应时状态,测试
次数选为30次。让被试面对显示器坐下,熟悉反应键3种颜色按键位置,手握
反应键,准备开始测试。主试给出指导语之后口头提示被试开始实验,按复位键
启动,被视对不同颜色进行反应,每次反应后显示器都会即时显示该次所用的反
应时,主试尽快记录每一次亮灯的颜色以及被试的反应时,在30次结束后记录
被试的错误次数。然后换一名被试重复以上程序。
3 结果
3. 1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表1为简单反应时,表2为选择反应时)
表1简单反应时数据记录
刺激 色光 声音
数据 平均数 方差 平均数 方差
被试 176.52 252.0832 169.3633 440.6267
表2 选择反应时数据记录
红 绿 黄
被试一 平均数 445.6933 496.82 486.4667
方差
29861.6 18735.93 32084.34
从表1可知,被试的色光反应时和声音反应时存在差异,且色光反应时长于
声音反应时。从表2可知,被试对红光的反应时短于绿光和黄光的反应时,也可
以说明前面简单反应时对红光的练习促进了被试对红光的反应,出现了练习效
应。
3. 2 由图一可知,被试在前十次实验中,平均反应时均大于后十次平均反应
时,这说明了被试在一次次实验中得到练习,出现了练习效应。
被试前后十次平均视觉反应时比较图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2345678910
实验次数
平
均
反
应
时
被试前十次平均视觉反
应时
被试后十次平均视觉反
应时
图一、被试前后十次平均视觉反应时比较折线图
3. 3 对被试的色光简单反应时数据前10次与后10次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
验,得到差异性不显著的结果。即本实验中被试不存在练习误差。
被试 平均数 标准差 标准误 t 自由度 双尾t检验
前10次-后10次 -14.4350 65.22104 14.58387 -.990 19 .035
3.4对被试色光和声音反应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看出,虽然色光和声音反
应时平均数差异,但在95%置信区间内,P<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二 色光、声音反应时配对样本T检验
3. 4 对被试反应3种颜色的反应时进行方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对于色光的选择放应
时不同颜色在0.05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二 被试在选择不同颜色的反应时方差分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Sig.
组间
126083.613 2 63041.807 2.344 .097
组内
1.202E7 447 26893.958
总变异
1.215E7 449
4 讨论
4.1 视觉与听觉的简单反应时之间存在差异,听觉简单反应时要长于视觉简单
反应时。可能的原因是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要慢,所以被试真正接受
到刺激的时间色光刺激要比声音刺激更早。查资料可以得出原因是:光直接射到
视网膜上,但视网膜的感官细胞不能由光刺激直接引起兴奋,要经过光化学反应
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视觉对光的反应时间要长于听觉对声
音的反应时间。
4.2 简单反应时普遍比选择反应时时间长,可能的原因是:简单反应时只存在
一种刺激,被试也只需要做出一种反应;选择反应时存在多种刺激需要被试根据
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所以被试所需要的判断时间就更长些。
4.3 被试对不同色光的反应时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是被试对不同颜色的偏好
程度或者不同颜色色光对于视网膜的刺激或辨别难易度存在差异。
5 结论
(1)简单反应时较选择反应时时间短。
(2)色光的简单反应时短于声音的简单反应时。
(3)被试在视觉反应时实验中,存在练习效应。
(4)不同色光对于被试的选择反应时在0.05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6 参考文献
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65—167
舒华 张学明 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人民教育出版社
Paired Samples Test
Paired Differences
t df Sig. (2-tailed)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 Lower Upper
Pair 1 色光反应时 - 声音反应时 7.153 25.097 1.449 4.302 10.005 4.937 299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