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造字法
- 格式:ppt
- 大小:351.50 KB
- 文档页数:36
汉字的六种造字法
中国文字造字的六种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字并不完全是象形文字,可以说是发端于象形,而真正占据主流的是形声字,在《说文解字》中约占80%,在《康熙字典》中约占90%。
形声字一半表音、一半表意。
1、象形法:象形法是将字的某个部件、字素的形状想象成生活中物体的形状例如:大、人、田、火、日、山、水、鸟、象、石、龟、鱼
2、指事法: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
例如:
刀上加点就是刃
上与下,以一条横线为分界点,在加上指示“卜”,在上方的就变“上”,在下方的就为“下”。
3、会意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其意义合在一歧异,表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例如:
从:两个人跟随着,就有顺从的意思
比:两个紧挨着
朋:两串贝,
4、形声法: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也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
例如:
左形右声:铜、材、偏、骑
形占一角:栽、载、裁
内形外声:闻、辫、
外形内声:固、庭、圆、裹
右形左声:攻、颈、故、歌
声占一角:甸、恐、醛
下形上声:架、慈、赏、烈
上形下声:爸、芳、宵、崖
5、转注法: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
转注字必须是一对或是一组
例如:老——考
6、假借法:借用同意字表示新的意思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假也是借的意思汝,本来是水名,将之借为第二人称代词,即你的意思。
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
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是:
1. 象形造字:通过对物象的形态进行简化和抽象,来表达其含义。
例如,“日”字是太阳的形象,表示太阳;“木”字是树木的形象,表示树木。
2. 指事造字:通过用简单的符号代表某个具体的事物或概念,来表示相关的意义。
例如,“上”字中的“一”代表方向的上方,“下”字中的“一”代表方向的下方。
3. 形声造字:通过将一个表示意义的部首与一个表示音义的部分组合在一起,来构成一个新的字。
其中一个部首表示意义,另一个部分表示读音。
例如,“觉”字中的“角”部表示牛角的意义,部分“矞”表示读音。
4. 转注造字:通过对已有的汉字进行发音变化,来创造新的字形和意义。
例如,“福”字是由旧字“祀”转变而来,原字是指祭拜神灵,因为祭祀神灵能带来幸福,所以意义发展为幸福。
汉子的造字方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六种:
1. 象形造字法:通过对物象外形的直接描绘来构成字。
例如,古代的“日”字就是太阳的形象;“山”字则是山的形象。
2. 指事造字法:通过对事物的指称或指示来构成字。
例如,“上”字表示向上的方向,“下”字表示向下的方向。
3. 形声造字法:通过将一个与发音无关的部分(形旁)与一个与发音有关的部分(声旁)组合而成。
形旁往往暗示字的意思,而声旁表示字的发音。
例如,“江”字的形旁是水,而声旁是將,表示水流向將去的地方。
4. 假借造字法:即借用一个已有字的形状,但是发音与原字不同,用来表示新的意义。
例如,“气”字最初是指空气,后来也借来表示“脸色”,并且发音也变化为“qi”。
5. 转注造字法:通过改造一个已有字的部分或全形,使之演变成新的字形和意义。
例如,古代的“面”字最初是个人的面部轮廓图案,后来演变成表示一张带有面具的脸,并且衍生出“表面”、“面对”等意义。
6. 声旁转注造字法:通过改造一个已有字的声旁部分,使之演变成新的字形和
意义。
例如,“布”字最初是表示用来铺盖的织物,后来加入了“巾”声旁,演变成表示通过布巾进行事物覆盖的意思。
汉字六种造字方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仓颉造字法。
1. 象形:根据事物的形状或特征来描绘字形,使字形看上去与实际物体类似。
例如,“山”字的形状像山石,“水”字的形状像水流。
2. 指事:用具体的手势或指向事物的方式来表示字义。
例如,“上”字用手指向上方,“下”字用手指向下方。
3. 会意:将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象形或指事字合并在一起,通过组合表示新的含义。
例如,“众”字由“人”和“口”组成,表示人多的意思。
4. 形声:将一个字的字形部分表示意义,另一个部分表示音值。
字形部分通常与字义相关,音值部分通常与发音相关。
例如,“买”字,右边的“”部分表示义,左边的“”部分表示音。
5. 转注:用一个与原字有关联的新字作为草书中的代用字。
例如,“阜(山)”字的手写草书形式是“山”形,而现代常用的字形则用“阝山土”。
6. 仓颉造字法:这是一个古代闻名的汉字创制方法,以仓颉为创字者。
根据传说,仓颉观察天地万物,将观察所得的形象创造为汉字。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创造
最初的汉字。
第二十四讲汉字的造字法主讲饶祖天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使用人口最多的,唯一的表意系统的文字。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汉字记录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历经五千多年,魅力依旧,在21 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展现出迷人的风采,为人类文化作出重要的贡献。
汉字,一般认为产生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
大汶口文化的陶文已有形音义三种成分,是汉字产生的雏形。
后来,汉字形体经甲骨文、金文、篆文,至隶书而成熟、定型。
世界上文字产生较早的还有: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前3500 年,由于古希腊、古罗马对古埃及的征服,古埃及文字被废除,一部分变为拼音文字。
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字,产生于公元前五千年,称楔形文字,以后也消亡了。
中美洲的墨西哥一带的玛雅文字,产生于公元前后,消亡于16 世纪。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智慧的结晶。
汉字对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邻国的文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在机算机、网络时代,汉字已能输入计算机,成为现代化的文化工具和载体,成为我们记录、传播文明的重要工具。
我们学好汉字,就能掌握启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汉字的构字规则是怎样的呢?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许慎《说文解字》中“六书”的名称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六书”,现在通行的名称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中,真正的造字法是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而转注,假借并未造出新字,只算“用字法”。
一、象形《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ji é)诎(qu ),日月是也。
”根据实物的形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象形是汉字造字之基础。
汉字的造字从图画开始。
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的。
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有364 个。
如:日、月、车,牛、虎、犬、止、目、人、女、行、贝、鼎、皿眉、高、夕,自,齿,瓜、羊、舟。
汉字造字六种方法一、偏旁组合法偏旁组合法是一种常见的汉字造字方法,即通过将不同的偏旁部首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汉字。
比如,将“木”和“火”这两个偏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灭”这个汉字。
这种方法可以扩展汉字的形式和意义,丰富了汉字的表达能力。
二、象形演变法象形演变法是一种将事物形态直接描绘成字形的方法。
通过对事物形态的观察和抽象,可以将其形状和特征转化为相应的汉字。
比如,将太阳的形状简化为“日”,就形成了表示“太阳”的汉字。
这种方法直观生动,能够准确地表达事物的形态和特征。
三、声旁合成法声旁合成法是一种利用声符和旁符相结合的方法。
声符通常是用来表示汉字的发音,旁符则用来表示汉字的意义。
通过将不同的声符和旁符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新的汉字。
比如,将表示“水”的声符“氵”和表示“力量”的旁符“力”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表示“浩”的汉字。
这种方法既能表达汉字的发音,又能表达汉字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新意造字法新意造字法是一种创造性的汉字造字方法,即通过赋予汉字新的意义和形式。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创造新的专用汉字,以满足特定领域的需求。
比如,在计算机领域,人们创造了表示“互联网”的汉字“网”,表示“电子邮件”的汉字“邮”,以及表示“搜索引擎”的汉字“搜”等。
五、意合法意合法是一种将不同的意符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汉字的方法。
通过将不同的意符进行组合,可以形成具有新意的汉字。
比如,将表示“人”的意符“亻”和表示“大”的意符“太”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表示“夫”的汉字。
这种方法能够表达汉字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扩展汉字的形式。
六、形声相生法形声相生法是一种将形符和声符相结合的造字方法。
形符通常用来表示汉字的意义,声符则用来表示汉字的发音。
通过将不同的形符和声符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新的汉字。
比如,将表示“心”的形符“忄”和表示“音”的声符“音”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表示“恩”的汉字。
这种方法既能表达汉字的意义,又能表达汉字的发音,具有较高的表达能力。
造字方法有哪些
一、部件法:根据汉字的基本笔画或结构特征,将汉字的构成部件拆解出来,通过组合、排列、变形、增删等操作,创造和组合成新的字形。
二、看字法:以汉字的外形形状或者内部构造为出发点,观察形状特征,然后去联想、组合,创造新的字形。
三、变形法:通过对已有汉字的基本结构进行增删、仿形、转位、移动等操作,创造出全新的字形。
四、拆字法:将已有汉字进行部首拆解,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字形。
五、造字法:根据特定的主题或概念,创造和设计新的字形。
六、象形法:通过模仿或简化事物的形象、特点,将其转化为字形。
七、谐音法:根据汉字读音的谐音效果,创造出新的字形。
八、合体法:将两个或多个汉字的部分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字形。
九、游戏法:通过创造新的字形,增加汉字的趣味性,让人们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更加享受。
十、历史法:根据历史典故、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元素,设计新的字形。
十一、结构法:对汉字的笔画结构进行变化和组合,形成全新的字形。
汉字造字法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 《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前“四书”称为造字法,后“二书”称为用字法。
1•象形这种造字法是运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将物体的外貌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 屈”是也。
如旧、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 造型。
/厲B ¥ V 為0用加月 雨 口 牛 羊 车 舟 泉 瓜古象形字有的像事物的整体轮廓,如“车、舟”等;有的像事物的特征部分, 如“牛”像牛角上弯,“羊”像羊角下弯;有的除具体的事物外还有必要的附带部分,如“瓜”的瓜蔓。
大部分的古代象形字从现行汉 字看不出原物的样子了,如“牛、马、家、鱼”等。
后起字中也有象形字口 “丫、凹、凸、伞”等。
象形这种造字法接近画图,但复杂的事物、抽象的概念无法象形,所以单靠这种方法造的字极少,但 它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2•指事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
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
DQ三省* * ©0上下三本末朱甘刃指事字可分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的指事字,如用三条线表示“三”,用弧向上和向下的两条长弧线(或长横线)为基准,上边和下边各加一短线表示。
“上”和“下”。
另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如“本”原义是树根,在“木”下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根的所在;“末”原义是树梢,在“木”上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梢的所在;“朱”原义是赤心树,“木”中加一个点,表示赤心的所在;“口”内有一个点,表示含着甜的东西,有甘甜义;“刃”是“刀”上加一个点,表示刀刃的所在。
现行的指事字,基本上是从古代的指事字演变来的。
有些古代的指事字,在现行汉字中还可以看做指事字已不能看出其指事的意图,如“甘、朱、末”等;又如“寸”,古文字原义为手的“又”字加一短横,表示寸口的所在,本是指事字,现在也很难看做指事字了。
汉字的四大造字法形声、象形、会意、指事一、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
例如:(1)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破 .(2)右形左声:攻颈削瓢放鹉雌故 .(3)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字 .(4)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膏凳赏 .(5)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裹衷 .(6)内形外声:闷问闻辫(7)形在一角:裁载栽(8)声在一角:醛渠. 形声字二、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
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
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
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译。
后来经过法国人的译解,才辩认这种文字。
中国纳西族所采用的东巴文和水族的水书,是现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
山,日,月,人、目、口、鼻、手、鸟、雨、鱼、龟、马、牛、羊、鼠、虎、象三、会意字:是利用已有的字组合成新字,构成新字的两个(或几个)部分凭借着意义上的关联,共同提示该字所代表的意义。
比如(1)“驭”就是利用已有的“马”和“又(手)”字会意而成的,表示驾驶马车。
(2)析甲骨文从木从斤。
斤为斧的象形。
本义是破木,即劈开木头。
(3)伐甲骨文从戈从人,表以戈刃砍人的头。
本义是砍杀。
《说文》据小篆释形为“从人持戈”,非是。
(4)及甲骨文从人从又,表一只手把前边的人抓住。
本义是赶上逮住。
(5)光甲骨文从火在人上,表人头顶上有火光照耀。
本义是光辉。
(6)只甲骨文从又持隹,表捕鸟在手。
本义是猎得禽兽。
为后世获字初文。
《说文》释义为“鸟一枚也”,是后起义。
(7)秉甲骨文、金文从又持禾。
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
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
一、象形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
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
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
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
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事法。
二、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
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
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
但这种方法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为符号的点、横等跟其他笔画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几个图画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即会意法。
三、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汉字发展到这一步,还不能满足表示的需要。
因为有些意思画三四个图还不能解决问题。
要是画五六个或七八个图才能解决问题,那就不像一个字,倒像是一幅年画了。
要是真的这样,那今天我们写起来多麻烦啊,写一篇短短的文章,就等于编一本厚厚的连环画了。
我们的祖先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想到了文字是记录说话的,说话跟声音有关,那么文字是不是可以把声音记下来呢?于是就又发明了形声字。
四、形声法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
因为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