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的布局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2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书法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法章法,篇章布局之法。
古⼈云:“积点以成字。
积字以成篇。
”在⼀幅作品中,字与字并不是⽆关的堆砌,⽽是⽣机联属、息息相关的;⾏与⾏也不是机械排列,⽽是顾盼映带、⾎脉贯通的。
因此积字成篇,就要懂得篇章布局,这就叫章法。
掌握章法,是学习书法的⼀个重要内容,是书法作品创作的前提之⼀。
下⾯,我们综合古⼈作品,归纳出以下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法。
⼀、构思谋篇写⽂章要讲究动笔前的“谋篇”,绘画要事先“构图”。
书法创作前也必须事先进⾏“构思谋篇”。
古⼈说:“意在笔中,笔居⼼后,皆须存⽤笔法,有难书之字,预于⼼中布置,然后下笔,⾃然容易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法,任笔所成。
”所以动笔前,要依据所要书写的内容进⾏⼀番考虑,⽐如位置的安排,留天地的多少,字多⼤为好,⾏距⼤约以多少为宜,有没有难以书写的字,等等。
这样下笔后就不⾄于“临时⽆法,任笔所成”了。
初学者在进⾏构思谋篇时,不妨先⽤⼩纸布置⼀下,犹如作画先构草图⼀样。
遇有不妥当的地⽅,加以调整修改,⼤局基本确定后再下笔。
⼆、⾸字领篇孙过庭《书谱》中说:“⼀点成⼀字之规,⼀字乃终篇之准。
”就是说在布局时,要在通篇之⾸,⽴⼀字为通篇之主,它的轻重疏密、体势意态直接管领了通篇的字体风格、变换起伏、字势斜正及形体⼤⼩等。
所以第⼀个字有很⼤的制约⼒,书写时必须考虑到整篇字的许多变化,认真定夺这个字,不可不假思索,随意下笔,影响整篇字的布局。
因此,章法布局的第⼆个原则是⾸字领篇原则。
学书者只要反复实践摸索,便能谙熟此道。
三、⾏⽓贯通通篇字与字之间妙在互相承应。
如果点画皆有意,字字尽有情,息息相关.⾎脉相通,互相管带,这就可谓上下相承、⾏⽓贯通。
唐代孙敬⽞说:“字体各有管束,⼀字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管两⾏,两⾏管三⾏,如此管⼀纸。
”古⼈还说:“真(即楷书)则字终意不终,草则⾏尽势不尽,其得书之趣矣。
”可见,⾏⽓贯通原则是章法布局所不可缺少的。
书法布局章法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
经营位置“意匠惨淡经营中”,的确如此,章法布局包括一点一画、结字、行气、全篇布白、落款钤印以及装裱。
点画、结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局部,然而“一点或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它要与整篇相配合,可从以下九个方面认识。
一、定主宾之序书法创作当先从主体(正文的文字内容)入手,主位既定,宾从就可以围绕主体生发,或藏或露,或即或离,目的总在丰富其空间,充实其层次,如众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体形象愈见突出愈完美。
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不是书艺作品最重要的方面。
但写什么内容需要作者认真选择,作品之内容有时能说明作者的思想感情、修养水平。
内容佳就给作品增加了一层意趣,文情并茂,千古如新。
传世的古代法书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赤壁赋》等。
这些文字在文学上已是不朽之作,况又是出自一流书家自撰自书,那怎么不珍如拱璧呢?对书家来讲能自撰诗文是一个重要的能力,不可忽视。
从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来讲,可以分为五类:即古代诗歌、文言文、新诗、白话文、“小数字”等。
另外在文字内容的选择时,最好要与其书体风格相协调,水乳交融,体现意境。
若“小数字”中的“虎”、“龙”为主者,宜将“虎”、“龙”之说明为宾。
总之,一幅之中必须有主有宾,齿序分明,才能集中丰富,统一而有变化。
二、掌均变之衡端庄持重,为人之一美,也是作品之一美。
如果一味求奇,失去安详稳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所以书法之章法不可以不求平衡。
然寻常之平易得,艺术之衡难求。
譬如一个在平地行走,是平衡的,但太一般了,几乎不构成什么美感。
杂技演员在钢丝上行走,摇摇晃晃地前进,就构成一种美感,大家乐意看,因为他本是难平衡的,而通过技巧驾驭,平衡了,就产生了美。
可知只有在机变中寻求平衡,在不平衡当中求出平衡,才是构成美感的、具备艺术价值的平衡,所以书法的章法,先须求变,而后求均;先须求奇,而后求稳,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寻常的现象转换成艺术审美形象。
四字斗方的书写布局
四字斗方是常用的书法作品布局形式,常见的用法是字从上向下写,行从右向左书写,落款和印章放在左中或偏下,印章大小不超过落款字大小即可。
这种形式的又有如下几种:1、四个字紧密集中在中部;2、中间留空四个字散开在四角;3、四个字匀称分布,落款简洁;
4、四个字大小不同,追求变化;
5、四个字笔画粗细拉开差距;
6、根据字词的笔画特点随心中意境发挥等等。
有些人喜欢创新,把四字书法落款写在中间,这样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四个字的顺序排列不对的话,就会让人有凌乱的感觉了。
落款本是在正文写完之后的一种附属部分,所以最好在最后一个字之后写,并且最好按照正文的顺序;因此落款写在中间的四个字的书法布局应该是:右上第一个字,右下第二个字,左下第三个字,左上第四个字,这种样式叫回文,起源于印章的文字布局。
如下图:四字斗方章法布局另一种常见方式:右上第一个字,右下第二个字,左上第三个字,左下第四个字,回到中间再竖向落款。
正文行从右向左竖向书写,但是落款又由左下最后一字向中间返回竖向书写,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四字斗方布局形式!如下图:
四字斗方落款尽量简约,甚至可以不落款,款文内容可以是时间,可以是名字,形式上大小要小于正文,大约有正文的四分之一就可以了;印章只盖个名字的印章落款如果有了名字也可以只盖个姓章,但是闲章就不要盖了。
书法艺术贵在创新,通过各种书展可以看到人们都在努力革新,不想落于俗套,但是在革新的路上,希望仍能看到真实美的内涵,而不是肤浅的丑化。
四字斗方书法因为可以以成语做正文的原因,特别招人喜爱,如果能够再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去表现,就更完美了。
以上也只是个人看法,不妥之处愿与大家深入交流探讨;期待大家留言交流!。
书法作品格式和布局书法作品格式和布局书法作品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绘画不同,书法作品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格式和布局规范,以表达出优美的艺术效果和思想内涵。
本文将从书法作品格式和布局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书法作品的基本规范。
一、书法作品的格式书法作品的格式指书写内容的排列形式和结构方式。
正确的格式既能凸显书法作品的意境,也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书法作品的格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纸张大小和长度书法作品的常见纸张有宣纸、桑皮纸、绢纸等,在书写之前,应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选用合适的纸张。
在书写过程中,书法作品长度的合理安排也很重要,硬笔书法一般为纵向排列,其长度一般约为20厘米;而毛笔书法长度通常较为自由,可以根据作品内容和形式来决定。
(二)标题与正文书法作品的格式中,书写的内容通常分为标题和正文两部分。
书法作品的标题应该简洁明了,一般位于作品的上方。
正文的书写应该尽量凸显作品的主题和主旨,每行字数最好在8-12个之间,行间距要适中,不能太过拥挤或过于松散,以确保视觉效果的舒适度。
(三)确定书写方向书法作品须要遵循其特定的书写方向,也就是笔画的方向,这是书法作品形态美的基础之一。
在中华文化中,书写方向一般分为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等。
各种书写方向各有各的特殊之处,需要根据作品主题和书法类型的特点进行选择,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四)书法作品的组成形式在确定书写方向之后,书法作品的组成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一般分为律呼、行书、草书、隶书等,每种书风结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境界气韵也都各有不同。
因此,书法作品的组成形式是书法艺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优秀的组成形式可以使作品表现出更加深刻的内涵和韵味。
二、书法作品的布局书法作品的布局即是将字体排列好,形成一个艺术性强的排版形式和方式。
书法作品布局的好坏关系到作品的美感和观赏度,布局要合理,字体要美观大方。
以下是书法作品布局的几个要素:(一)字体大小书法作品的字体大小应该根据作品的情感表达,采用相应大小的字体。
书法作品布局,记住这10条!书法艺术的美说白了就是章法美,即我们写了一幅字,使人看了感到舒服,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性中含有法度。
字好写,章法难图,这是书者在探索道路上,普遍感觉到的。
什么是章法?章法在书法来说,就是处理好黑白关系。
字本身的黑白,字与字之间的黑白,行与行之间的黑白,整篇的黑白。
章法也存在着层次。
我将它分为三个层次,当然三个层次有联系也有区别。
一是毛笔字的章法;二是书法的章法,主要是指脱化与笔墨方面;三是书法艺术创作的章法,也就是在书法章法的基础上给予生命的章法。
要求书者将黑与白、虚与实、密与疏、干与湿、连与断、纵与横、正与偏、主与次的矛盾,组织得协调统一就够了。
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即“变化而统一”、“对比而调和”、“参差而均衡”。
章法,首先要求气韵贯通。
什么是“气”与“韵”?“气”:是性格、骨气、自然大气,我们自己的浩然之气。
“韵”:是带着节奏,也就是墨划与空白都存在节奏而后生韵。
如画,画一段,空一段,没有画的空白处还有画,这就有了韵味。
气韵的锤炼很难,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1、要想气韵贯通,先要熟记内容。
2、贯气的办法,蘸一次墨要多写几个字,以求连贯,上一字结束,要立即做下一字的承接。
如果笔中无墨另行蘸墨时,或以空中复笔,继续写来,或将下一字第一笔落墨。
3、一个篇章若不是一笔书,字又多,可以分组完成之,但要注意折搭关系。
分组或以墨尽而成之。
字少的篇章,从落笔顺势而下,一气呵成。
4、要干湿相对,不能干对干,湿对湿;要大小相对,不能以大对大,或以小对小。
5、行距要疏密一致,初学章法时,不要时疏时密。
6、落款要与正文相协调,使人有整章感。
7、如果是草书,横不宜平,竖不宜太直,重复的字要变化。
8、写字要有胆略,胆略是搞好章法一个重要因素。
下笔畏缩,行笔害越“雷池”,有碍贯通。
胆略何处来?从熟练技巧来,从学识来,从人的气质来。
没有胆略则少奇险与奇趣,因而要求要注意读书做学问。
要读的书一是书法理论,二是古典诗词与文章,三是广读博取。
书法章法布局详细图解说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在书法中,章法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整篇作品的结构和美感。
下面将详细图解说明书法章法布局。
一、章法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字形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它是书法作品的基础,也是书法艺术的核心。
章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篇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1. 章法的分类章法可以分为横排、竖排、斜排三种。
其中,横排是指字体横向排列,竖排是指字体纵向排列,斜排是指字体呈斜向排列。
2. 章法的要求(1)整齐划一:章法要求字体整齐划一,字形大小一致,间距适当,不得出现歪斜、偏倚、重叠等情况。
(2)平衡协调:章法要求整篇作品的字体分布均衡协调,不得出现左右倾斜、上下不平衡等情况。
(3)节奏韵律:章法要求整篇作品的字体排列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妙的音乐感。
二、布局布局是指书法作品中各个字体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它是章法的延伸和发展,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布局的分类布局可以分为正中、偏中、左偏、右偏、上偏、下偏六种。
其中,正中是指字体居中排列,偏中是指字体偏向中心排列,左偏是指字体向左偏移排列,右偏是指字体向右偏移排列,上偏是指字体向上偏移排列,下偏是指字体向下偏移排列。
2. 布局的要求(1)整体协调:布局要求整篇作品的字体位置和大小关系协调一致,不得出现突兀、不协调的情况。
(2)重点突出:布局要求整篇作品的重点突出,让人一眼看出主题和重点。
(3)空间利用:布局要求合理利用空间,让整篇作品显得宽敞、舒适。
以上就是书法章法布局的详细图解说明。
在书法创作中,章法布局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整篇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因此,我们在书法创作中要认真对待章法布局,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创作出更加优美、精湛的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
一、尺寸
书法作品一般以尺寸来判断作品的气势和风格,常见的尺寸有中堂、条幅、对联等。
一般来说,中堂的尺寸较大,如五尺整张、六尺整张等,条幅则较窄,通常为四尺整张。
对联则是一对相对的条幅,尺寸相对较小。
二、布局
布局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字距、行距、天头、地脚等。
字距指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行距指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天头指作品上方的空白区域,地脚指作品下方的空白区域。
布局要讲究协调和美观,字距和行距要适中,不可过密或过疏。
天头和地脚也要适当留白,不可过满或过窄。
三、落款
落款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作者姓名、创作时间、地点等。
落款的位置一般在作品的左下方或右下方,字体要比正文小一些。
如果作品较长,也可以在尾部加盖印章。
四、印章
印章是书法作品的点睛之笔,通常用于证明作者身份和作品真伪。
印章一般分为名章和闲章两类,名章通常是作者姓名的印章,闲章则是一些寓意吉祥或表达个人志趣的印章。
印章的字体和大小也要与作品整体协调,不可过大或过小。
五、内容
内容是书法作品的灵魂,好的内容能够让作品更具艺术价值。
内容可以是诗词、名言警句、碑文等,要选择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内容的字体也要与整体协调,不可过于复杂或简单。
六、字体
字体是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常见的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等,要根据内容和个人风格选择合适的字体。
同时,字体的书写也要规范、端正、有力,能够表现出作者的功力和艺术修养。
书法章法布局的名词解释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书法的实践中,章法布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章法布局指的是字画排布的方式和规律,它以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方式,展现了书法作品的整体美感和艺术意境。
它包括了几个重要的要素,如字的大小、位置、形态等,在书法创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字的大小字的大小在章法布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篇书法作品中,字体的大小分布与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在中国传统书法中,通常会遵循“中、大、小”的原则。
中字通常位于整幅作品的中心,是整体布局的核心;大字则处于整体布局的上部或下部,起到衬托中字的作用;小字则适当分布在作品的边缘,用于填充空白,增加整体视觉的层次感。
通过这种字体大小的分布和平衡,书法作品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二、字的位置字的位置在章法布局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布局中,字的位置要考虑到整个画面的协调和平衡。
一般来说,字体要偏向中央,使整幅作品更具视觉重心;同时还要根据画面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安排字的位置。
例如,在作品较长的情况下,可以将字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通过调整每部分字的位置,使得整体布局更加饱满和谐。
三、字的形态字的形态是指字体的外形和结构。
中国传统书法中常用的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等。
在章法布局中,字的形态要与作品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以达到美感的统一。
楷书通常用于正式的场合,所以在章法布局中,楷字的形态要庄重、严肃;行书以流畅自由为特点,所以在布局中可以倾向于表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而草书则更加潇洒奔放,因此,在章法布局中,草字的形态可以更具变化和创新。
通过合理运用不同字体的形态,书法作品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个性和艺术品味。
综上所述,书法章法布局是一门高度艺术化的学问,它关乎字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等多个要素的有机组合。
通过合理运用章法布局,书法作品才能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了解章法布局的原理和技巧,将有助于提高书法水平,创作出更具艺术价值的作品。
书法布局有讲究书法布局由于书写内容的不同,字数的多少不等,又由于书写篇幅的不同,纸(或其它)有大有小,有竖有横,因此,书法作品的布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变化无穷的。
这里我们选出几种常见的布局形式介绍如下:中堂也叫做整纸直幅。
它是书法作品中篇幅较大的一种。
用整张宣纸(不裁)竖着书写。
中堂的尺寸大小,一般有:六尺整纸中堂(六尺长,三尺宽)五尺整纸(五尺长,二尺半宽)四尺整纸(四尺长,二尺宽)还有一种“小中堂”为三尺长,一尺半宽。
再小的就是四尺宣纸,横三开,装裱好也是中堂的形式。
条幅也叫做立幅、直幅、立轴等。
也是竖着书写的书法作品,但是它比中堂要窄,通常用整张宣纸直着对开(竖裁一半),或比一半稍宽一点,一般尺寸为:六尺条幅(六尺长,一尺半左右宽)五尺条幅(五尺长,一尺二寸五左右宽)四尺条幅(四尺长,一尺宽)三尺条幅(三尺长,一尺宽屏条它和条幅一样,形式也是竖而窄长的。
可以说是条幅的组合,以四条或八条(或再多至十条、十二条、十六条等)合为一堂,一堂为一整体,书画皆宜。
在书写屏条时,一定要注意其整体的艺术效果,要求和谐统一。
尺寸与条幅大致相同。
横幅也叫做横披。
它与条幅相反,条幅是竖的,而横幅是横的。
用纸横着书写,各种书体都行。
横额也可叫做匾额。
与上面的横幅相近,也是横着书写,就是字数少,一般多是三四个字,挂在书房或厅堂。
对联通常也称做“对子”。
上下两联为一副。
左边是上联,右边是下联。
对联的文句讲究对仗,书写时也应注意其形式的对称美。
对联包括:堂联(裱好后挂在厅堂,也有的分开配在一幅画的两边),楹联(用木板复制成瓦形,相对在厅堂前的柱子上,也叫“抱柱对”)、硬对(木板复制的,一般为楠木,刻字后涂上石绿色)、门对(刻在大门上,两扇门各一联,左上右下)、春联(过春节时,贴在门框上,一般常用红纸书写,其宽窄、长短要根据门框而定)。
册页与斗方这两种都是一尺左右的小品。
册页有“横册”、“竖册”,大小不等。
每集八页、十二页、十六页以至再多数十页,装裱而成,一折一折的用手翻着看。
楷书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方法楷书作为我国书法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章法布局是一项关键的技艺。
合理的章法布局可以使字体更加协调美观,凸显书法作品的艺术感和气势。
本文将介绍楷书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楷书章法。
一、楷书章法布局的原则1. 一字一格原则楷书一字一格是指每一个字的字形都应在一个规定的格子中书写。
这是楷书章法布局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字体整齐划一的重要手段。
2. 上下对称原则楷书章法布局中,上下对称原则是指每一行字的上下两边应该保持左右对称,营造平衡和谐的视觉效果。
上下对称可以通过字形的对称,如左右部分、上下部分的结构对称来实现。
3. 左右平衡原则楷书章法布局中,左右平衡原则是指每一行字的左右两边应该保持平衡,字形在形状、大小和位置上要相对和谐一致。
左右平衡可以通过调整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来实现,使得整体的布局更加美观。
4. 空白分隔原则楷书章法布局中,空白分隔原则是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使整体的布局更加舒适自然。
过于紧凑的字体排列会使文字显得拥挤,影响字体的艺术效果和观赏感。
5. 主次分明原则楷书章法布局中,主次分明原则是指要合理区分字体的主次,突出重点。
在排列布局时,应将主要内容置于中央位置,次要内容放置于字体的边缘或次要位置。
这样能使整个作品更有层次感和主题感。
二、楷书章法布局的方法1. 中心对称法中心对称法是楷书章法布局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文字的中心位置放置于整个作品的中央,左右两边对称分布。
这种布局方式能够给人以稳定、平衡的感觉,常用于写作标题、做书法作品封面等。
2. 左右分布法左右分布法是楷书章法布局中常见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文字集中在左边或右边,使排列整齐、有序,给人以朴素、稳重的感觉。
这种布局方式常用于写作长文、文章开头等。
3. 上下分布法上下分布法是楷书章法布局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文字分布在上方和下方,使整个作品具有动感和流动感,常用于做诗词书法作品、楹联等。
毛笔书法的的布局书法作品由正文、落款及印章三部分构成,将其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总体的安排,即为布局。
1、四周留空行间透气书写内容不可写满整张面,四周适当留出一定空白,形成白色边框,作品便形成整体。
同时字与字之间也应适当留空,其字距小于行距,行距小于边框,以显空灵。
书法作品按传统习惯为纵行排列,从上到下,从右至左书写。
首行不需空格,首字应顶格写;末行不宜写满,末字下应留有适当空白。
作品一般不用标点,繁体字与简化字不要混合使用。
2、首尾呼应字守中线一幅作品的正文中第一个字与最后一个字,即首字与末字,应略大或略重于其他字。
首字领篇,末字收势,极为重要。
同时,每个字的中心位置都应在每一格的中心线上,这样才能做到“横成排、竖成行”,作品才能更加整齐。
3、大小相宜轻重适度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其一定的大小、轻重及形状,不可强求完全相同,但应做到整幅作品中没有“特别突出、极其显眼”(即特大、特小、特轻、特重)的字,尤其是楷书,做到大小相宜,轻重适度,整体协调。
4、字体一致格调统一作品正文中所有的字都应是一种相同的字体。
也就是“颜体”作品中都是颜体字,决不可以将“柳、欧、赵”等字体中的字进行拼凑。
书写中,其用笔、结构的方法完全一致,达到格调的统一。
在此基础上,又须做到形态各异,轻重有别,大小相间。
尤其一幅作品内相同的偏旁部首,相同的字,应注竟变化,以避免雷同。
5、字大款小字印相映一幅书法作品,落款的字应小于正文中的字,楷书作品可用楷书或行书字来落款,特别是用行书落款,还可求得变化的效果。
印章多用名章及启首章。
姓名章与款字大小相适,一般略小于款字,钤盖于落款的下面,若用两方,则两方印章之间空一方印章的位置。
启首章形式多样,可大可小,一般钤盖于正文首字的右边。
书法作品的形式与布局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八个字的书法作品格式
对于八个字的书法作品,常见的格式有:
1. 横幅:这是最常见的格式,字从左到右横向排列。
2. 竖幅:字从上到下竖向排列。
3. 斗方:作品呈正方形,通常上下左右留白。
4. 扇面:常用于书写诗歌或短句,可以根据扇面的形状来安排字的位置,使之与形状相呼应。
5. 对联:上下两句相对的句子,每句七个字,左右两侧书写。
6. 中堂:比较庄重的格式,通常与对联配套使用,整体布局对称。
7. 条屏:可以书写一整篇内容,如诗歌、文章等。
8. 册页:将文字分页书写于册页上,常用于书写诗文或短句。
选择哪种格式取决于你想要表达的内容和你想要呈现的效果。
在创作书法作品时,考虑字的大小、间距、行距、墨色深浅等因素,以及你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氛围,都是很重要的。
章法,篇章布局之法。
一幅书法作品无论长短大小,都应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既要考虑字与字、行与行以及通篇的相互关系,又要考虑到幅式、题款、用印等的相互配合。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分行布白:再好的书法作品,也是由一笔一画构成的,所谓:集画成字,集字成行,集行成幅。
布白是研究字体结构组织的方法。
布乃分布,白是空白。
留白太多,字就稀疏散漫,太少则拥挤促迫,乱则失控,匀则平板失势。
如何因势布局,就要看作者布白的技巧了。
它应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1.因纸定字或因字定纸指根据书写内容来选择纸张或根据纸张大小来选择内容,即看字纸何者为先,纸大字小白压黑,有空旷凋零之感,纸小字大而多则拥挤充塞。
好的作品在字纸关系上应黑白相映,虚实相生,疏密相称。
2.格式适当字数较多的横幅或立幅,不应四角齐平,可以实三虚一,即左下角空出几个字,其它三角可满而实,以虚实相生,黑白相间。
左下角空字多少无定规,但篆、楷、隶等较规则字体最后一行不宜只写一个字,否则太显孤单,所谓单字不成行。
3.首字管领唐代孙过庭言: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首字有通领全篇的作用。
一般来说,标准字体求匀,而行书、草书第一字应粗壮凝重,尾字也相应厚重,以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4.四边留白,行间透气在纸上写一幅字,不能安排得顶天立地,拥塞不堪,应四边留白,宽窄适度,行间透气,不犯不离。
在书写之前,先将纸的四边折出,在折框内安排书写内容,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边白,行间也要留出相应的空隙。
5.行列有序,行气贯通可分为有行有列、有行无列两类:有行有列适应于篆、隶、楷,讲究横有行,竖有列,每行每列字的中心都应相对并处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布字歪斜,偏离中心线,就会产生左右摇摆、黑白失调的感觉。
由于字体的关系,一般要求楷字行列相等,篆书行宽列窄,隶书行窄列宽。
有行无列一般适应于行、草二体,但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无行无列,也应行气贯通,浑然天成,不宜故作参差错落,曲折蛇行,使全篇行气割裂,杂乱无章。
书法作品的布局卫民路小学朱贺贺 2015.04.22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
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宝藏,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的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独特艺术。
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欣赏和创作书法作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时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
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
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
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
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
象所赠对象的姓名,称呼这样的内容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
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
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
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是创作书法作品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创作书法作品,一要练得一手好字,这是书法作品创作的基础;二要懂得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这是书法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练一手好字,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但章法布局知识却可以现学现用,立杆见影。
一、章法布局的含义及作用要认识章法布局,必须知道书法与书写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书写是内容的简单抄写,讲求单个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
它只是写字的基本要求,也是写成篇字或创作书法作品的基础。
而书法则讲求通过内容、字体、笔法、结构、布局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气势、意境等,让人欣赏、玩味,进而给欣赏者带来美感。
所以,书法作品要借助于章法布局这一艺术表现手段去丰富、强化内容所要表现的思想和感情,并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的整体安排。
具体包括如何确定幅式,如何安排书写的位置,如何留边,如何排行,如何安排字与字、行与行、文与款之间的空间位置,如何协调文字与空白的比例关系和蔬密变化,以求得奇妙、协调的艺术效果。
章法布局是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只有讲究章法布局,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书法作品。
如果没有好的章法布局,那么,尽管内容好,单个字写得也不错,却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书法作品。
很多人写字很有基础,甚至写得很好,但却创作不出成功的书法作品,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懂得章法布局的知识和技能。
二、章法布局要领书法作品无论楷、行、隶、篆各体,都须讲究章法布局,尤其是行、草书表现得最为强烈和充分。
但章法布局的妙处变化万端,不象结体那样容易把握,古人学习章法布局只能从碑帖和书法作品中去玩味、领会其中的隐微。
现总结前人的经验,就一般规律而言章法布局的要领是:(一)意在笔先。
即在书写之前,先在心中筹划。
写什么内容?是诗还是文?写什么书体?是楷书还是行书?横写还是竖写?如何落款?如何用印?形成什么样的格调和意境?做到心中有数。
(二)量纸定字。
即动笔之前,在纸上筹划。
根据要写的内容,纸幅的大小,字数的多少,字体形态,行列安排,落款格式及配印等,在纸上作好恰当地安排。
一般先留出天头、地脚、左右边(天宽地窄,左右等齐)。
如写楷书、隶书、篆书,应先计算好字数(包括落款),折好框格。
如写行书、草书,只折竖线(或横线)即可。
横写时,开头可空一、二格,最后横行不宜写尽,要有空脚。
竖写式开头不需留空格,但要留下脚,好落边款和盖印。
初学者可象画草图一样,先用稿纸布置一下,遇有不妥之处,再予以调整修改,待布局格式基本定下后再进行书写,决不可信手落笔,造成问题才引起注意。
(三)首字领篇。
开篇首字要认真斟酌后再下笔,写得大一些,粗重、饱满一些。
因为首字首笔有很大的制约力,写下首字后就要据其风格来考虑整篇字的许多变化。
如大小疏密、体式意态及浓淡枯涩等。
所以唐代孙过庭《书谱》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清代戈守智云:“首写一字其字势便能管束到底”。
这表明,书法作品的第一个字作用很重要,它对全篇起到管束和制约作用,基本上确定了全篇字的字体、笔态、形体等,起到统领的作用。
所以,对每幅作品的首字,必先酝酿成熟再下笔书写。
在写行、草书时,第一个字一般要写得大一些,粗重一些,饱满一些。
(四)行气贯通。
即整篇作品要气势连贯,一气呵成,格调统一,笔意笔势连贯,前后呼应。
每行字的大小、肥瘦、长短、宽窄、疏密、向背、承接、俯仰、顾盼,都应搭配得当,不堆砌,不支离,自然流畅,气势优美。
(五)终篇收势。
即整篇字的最后收束要完满,特别是最后一行要收得恰当合适。
一方面应尽量避免只留一个字,显得孤立、悬吊;另一方面也应避免通行到底,显得拥塞、过紧。
末行在三分之二处结束为最好。
全篇最后一个字可根据整幅的形势,或长收、重收,或大收、平收并加重笔意(一般亦应如首字,写得大些、粗壮些),留住行气,以免飘忽。
但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还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避让补救。
如果前行有渗化或枯笔,后行就要枯湿照应,避免头重脚轻或前紧后松。
三、落款及用印(一)怎样落款落款又叫题款,是正文以外的交待性文字。
它虽在作品中处于“配角”地位,但可对正文起说明、发挥、补救、点睛的作用。
所以,初学者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
落款有单款和双款之分。
单款是指落上书写者的姓名(或字、号)、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及地点等。
位置在正文之后。
双款是将书者和受书者的姓名都写上。
受书者姓名叫“上款”,书者姓名叫“下款”。
有时上、下款连在一起写,写在正文末尾,受书者姓名(上款)在前,书者姓名(下款)在后;有时分开写,上款在正文前,下款在正文后(对联上款在上联右上方,下款在下联左下方)。
馈赠某人的,上款常用“××先生(老师、同志)雅正(教正、斧正、正之、嘱书、惠存、存念)”等。
一般只写名不写姓,以示尊敬和亲近。
多数作品一般只有单款。
落款应根据所留地方而灵活变化,或增或减。
应注意五点:(1)字大款小。
落款的字应比正文的字小些。
(2)高低适中。
落款高低部位要适中,上部应比正文略低一些,下部要短于正文,不要与正文底部平齐,更不能超出正文。
总体说宁高不要低。
(3)距离恰当。
款文与正文的距离同正文本身行距相当,不要把款文与正文的距离拉得太开或靠得过紧。
太开,会产生松散隔裂的感觉;太近会显得局促闷塞。
(4)字古款今。
落款的字从汉字发展上讲,要比主体的字时代近一些。
一般说,篆、隶书落款可用楷、行、草书;楷书落款可用行、草书;行书落款可用草书、行书。
(5)留有印位。
落款应给盖印留有一定地方。
盖印后不应低于正文。
(二)怎样用印印章是书法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白纸、黑字、红印,色彩对比强烈。
它不但具有装饰和衬托作用,而且能起到调节疏密,补救虚实,消除平板,稳定平衡等重要作用。
此外,图章本身有多种形状,有粗细巧拙等多种风格,与墨字配合,可以丰富书法作品的形式。
印若用得好,会给书法作品锦上添花。
印的字体以篆为主。
分阴文(白字)和阳文(红字),有的印章上兼用阴文和阳文。
一般一方印上用一体。
两块印用在一幅作品上,也是一阴文、一阳文的参差错开,以变化为丰富。
印的形状有方、长方、圆、长圆、椭圆和不规则的自然形状(随形章)。
印章分“名章”和“闲章”两类。
名章即作者的姓名、笔名、字号等,又称“名号印”。
一般盖在下款的下面或左侧,可盖一方,也可盖一对,一方白文,一方朱文。
或一为姓名印,一为字号印;或一印有姓无名,一印有名无姓。
不可两方都有姓氏。
闲章内容多为格言、警句、年代、个人主张、一句话、两句诗等。
如“变则生新”、“学海无涯”、“师古不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
闲章不“闲”,它与正文有着内容上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书者的思想、情操、人格和艺术见解,也为读者理解书法作品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盖在右上角起首处正文第一、二字之间稍偏右处的,叫“起首章”,也叫“引首章”。
盖在作品右下角略高处(有时也盖在上方左右角),叫“压角章”或“押角印”。
原则是占“角”。
押角印与名号印不要盖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盖在正文右边中部的叫“腰章”。
用印要注意:(1)大小相宜。
作品小,印要小而精巧,作品大,印可稍大。
(2)不可过多。
一幅作品一二方印即可。
一般说来,“印不过三”是一个规则,再多则喧宾夺主。
(3)印位恰当。
盖印上方必须低于正文,下方必须高于正文。
用印只有得当,才能使作品锦上添花。
若用印不当,会破坏作品的艺术美感。
四、书法传统幅式及纸面的虚实处理书法空间书法的传统幅式很多,如立轴、中堂、横幅、长卷、对联、条屏、扇面、斗方、匾额等。
各种幅式的章法处理或多或少有些差异。
(一)立轴(附条屏、中堂)立轴因为是直立式的,下部装有轴杆、轴头,故称“立轴”。
立轴的长度大于宽度,一般较狭长。
常挂于书房内或客厅的侧面壁上。
立轴的直长形制与传统的的书写形式较吻合。
一行之内字数较多,一幅之内换行较少,这就更便于行气贯通。
所以成为明、清以来最主要的书写幅式。
立轴形制与悬挂位置决定了它可以表现古拙、奔放、宁静等各种格调和情趣。
立轴的重复出现便可构成四条屏(或六条屏)。
四条屏或以篆、隶、楷、草四体书写四篇文字内容,构成有区别又合一的整体;或以一种书体连续书写四篇文字内容,形成能分能合格局;或以一种书体、一篇文字内容连续分写在四条直长幅式上,构成不可分的整体。
四条屏旧时常挂于客厅侧壁,类似于梅、兰、竹、菊四条屏。
中堂旧时多挂于客厅正壁中央,故名“中堂”。
其幅式与立轴相似,但形制较宽大,尤其横向要比立轴宽些,使之与宽大的客厅相协调。
其章法与立轴相近,但它形制宽大、开阔,更适合表现恢弘的气势和苍茫的意向。
(二)横幅(附长卷、匾额)横幅的宽度大于高度。
通常悬挂于书桌或沙发上方的墙上。
横幅换行较多,书写时要注意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另外,每行尾部可略有参差,但不可太悬殊。
横幅的形制更适宜表现雅致的意趣。
虽难于造成滚滚而下的磅礴气势,却可形成波澜起伏的风情。
横幅几倍地延长,便是长卷。
长卷可书写长篇大论,也可断续地书写多篇诗文。
长卷一般不悬挂,古人多置于案上随时把玩、展读。
匾额也取横式,在名胜、古迹、纪念馆多见。
它需经书写和刻制两道手续,旧时称为“榜书”。
正文一般仅几个字,从右到左排列(新式也有从左至右排列的),款文较简单,以免喧宾夺主。
由于匾额悬挂于高处,书写更注意大效果,故应写得较大、较厚重,远观要庄重、显眼。
(三)对联对联分为上下联,两边正文字数相等。
通常各为一行,书写对仗工整的诗句或文句。
款文如是单款,一般写在下联正文左侧;如是双款,通常将上款写于上联正文右侧,下款写于下联正文左侧,上款位置略高于下款。
对联还有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当正文内容字数多时,可分行书写。
上联行次自左至右,下联行次自右至左,起首均不留空格,左右合抱,结成“龙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