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共2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29
《中国经济:适应与增长》笔记⼀、引⾔有关“中国经济未来会怎样?” 这个主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本书,⼀本是另⼀本是对于张五常和钱颖⼀两位华⼈经济学家,如何具体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制度转型,你应当有了基本了解。
那么,站在中国之外,从全球经济的⼤视⾓来看,中国经济究竟实现了哪些突破,还⾯临什么挑战?除了看华⼈经济学家的分析,我们也有必要听听国际经济学界的有关研究。
同时,中国过去40多年来的改⾰开放,并不是孤⽴存在的。
我们不能想当然地以为,中国经济的⼀切增长都是从1978年开始的。
我们也需要了解1949年到改⾰开放期间,中国经济的情况。
基于外部视⾓和整体分析,我对⽐了很多著作,最终选择了这本经济学教科书,《中国经济:适应与增长》(第2版)。
这本教科书的中⽂版出版于2019年,之前在2006年还出过英⽂第1版,都⼴受欢迎。
作者是美国加州⼤学圣迭⼽分校的巴⾥·诺顿教授,他长期专注于中国经济研究,编辑出版过很多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论⽂和专著。
0x1:我为什么选择这本书?这本教科书很厚,中⽂版62万字,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专门作序推荐,认为极有价值。
仔细读完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是本书内容的完整性。
全书共分为七篇、21章,脉络清晰、主体突出⾸先,作者⽤⼀篇、6章的⼩篇幅,概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和1949年之前的经济遗产,并对1949年⾄今的中国经济发展进⾏了概述。
接着,作者⽤五篇、14章的较长篇幅,分别从增长与发展模式、农村经济、城市经济、中国与世界经济、宏观经济与⾦融,这五个主要⽅⾯,对中国经济展开了全景式分析。
这也是全书的主体部分。
最后,作者从环境与可持续增长的⾓度,展望了中国未来。
作者提醒,在环境没有进⼀步恶化之前,中国有机会改进决策争取更好的发展。
因此吴敬琏先⽣说,这本著作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做出了“全⾯⽽不乏深刻见解的解读,为理解这些问题提供了⾃⼰的独特视⾓和见解”。
钱颖⼀教授认为,这本书是关于中国经济⽅⽅⾯⾯的20篇述论的⽂集,每⼀篇可以单独阅读,合起来就是关于中国经济的完整概括。
国开《中国经济史-0028》期末机考学习
资料
本文档旨在为国开《中国经济史-0028》期末机考提供研究资料。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点和复建议:
1. 中国古代经济
- 研究中国古代经济的方法和资料来源;
- 考察经济制度、商业活动和农业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2. 中国近代经济
- 了解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时期划分和主要事件;
- 考察近代中国的产业结构、城市发展和商业特点;
- 理解近代中国的农业问题和人口发展。
3. 中国现代经济
- 研究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政策;
-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
- 了解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发展差距问题。
4. 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关系
- 理解中国经济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 掌握中国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特点。
为有效复,请参考以下研究方法:
- 阅读教材和相关的学术论文,理解重点概念和理论;- 复历年试题,了解题型和考察重点;
- 制作思维导图和笔记,整理知识框架和关键信息;
- 参加讨论和辅导班,与他人交流研究经验和难点解答。
祝您期末考试顺利!。
第1篇一、导言近代经济历史,是指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末,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和发展的历史。
这一时期,世界各国经历了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及从封闭自守到开放融合的过程。
以下是关于近代经济历史的部分笔记摘抄。
二、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兴起1. 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起源于18世纪末的英国,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市场需求的扩大、资本积累的增加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
2. 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3. 资本主义兴起: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资本家通过投资和经营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4. 英国工业化: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其工业化进程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扩张1. 殖民扩张:为了获取原材料和市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建立了全球性的殖民体系。
2. 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国家倡导自由贸易,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 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扩张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经济相互依存。
4. 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扩张促进了全球化进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四、两次世界大战与经济格局的变化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但也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重组。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后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大阵营。
3. 经济格局变化: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者,苏联成为社会主义世界的领导者。
五、战后经济发展与全球化1. 战后重建:战后,各国致力于经济重建,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经济全球化: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经济相互依存。
3. 新兴市场国家崛起:战后,新兴市场国家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
4.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绪论 封建经济危机表现:1传统农业失去了独⽴发展的可能2农业和农村中落后的经济关系没有发⽣根本改变3传统农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恶化,农村经济陷⼊停滞和萎缩状态。
新民主主义纲领:政治上,建⽴⽆产阶级领导下的⼈民民主专政共和国;经济上,关键产业国有化;⽂化上,实⾏⼈民⼤众的反帝反封建⽂化。
新中国经济构成:1国有经济是领导2个体经济向集体经济转化3独⽴⼩⼯商业者和中⼩资本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针:发展⽣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地改⾰: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核⼼内容,战胜国民党的根本原因。
chapter 1,鸦⽚战争前中国经济 鸦⽚战争前中国经济状况:1传统农业⼗分发达2⼯商业和对外贸易活跃 中国封建经济特点:是典型的⾃然经济结构。
1明显的⾃给性和封闭性2突出的离散性3显著的稳定性4典型的同构性。
中国封建经济关系:1封建⼟地所有制(地主,国家,⾃耕农)2封建剥削关系(⾃耕农⼩⼟地经营,地主⼟地租佃制,国家⼟地租佃制) 租佃制原因:1个体⼩农经济优越性2没有找到更合适的经营⽅法 租佃制优越性:1使⼟地所有者能够脱离农业⽣产和经营活动2扩⼤了⼟地所有者的剥削对象3导致地租化,投资风险最⼩化4使⼟地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负任何责任 租佃制影响:1使地主阶级向⾮⽣产化发展2使中国租佃⼩农经济境况⼗分悲惨 清明资本主义萌芽产⽣途径:1⼩商品⽣产者两极分化2⼤商⼈转化为经营资本家3富农和地主向农业资本家转化 资本主义未成:1商品经济在⾃然经济内存在和发展,渗透着⾃然经济性质2⼿⼯业⽆⼒承担掀开中国资本主义⼯业⽂明的序幕任务3封建社会商业对封建经济体制⽡解作⽤有限4当时政府重农轻商政策也严重抑制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清政府外贸政策:1限定通商⼝岸2限制出⼝货物3限制来华贸易⼈员4洋⾏制度。
最早来到中国的是:葡萄⽛和西班⽛⼈。
chapter 2,鸦⽚战争 鸦⽚的最早输⼊者:葡萄⽛和荷兰 英国向中国贩卖鸦⽚始于1727年,⼤规模从18世纪后期开始。
学习中国经济史的基本方法重点知识梳理与期末知识整理导论经济一词起源于西晋第一章气候变迁:四暖四寒、逐渐变冷;秦汉、唐宋、明清生态多次被破坏。
土地资源:质量数量不如欧洲、人地矛盾突出。
矿产资源:总量大、单一矿少贫矿多、开发有限。
重农抑商:荀子限制工商业、商鞅用于治国、管仲工商并重、汉武重农、唐宋歧视商人。
稳固中央集权、制约经济增长、导致近代化迟滞。
人口:寒冷期减少;汉唐、两宋(破亿)、清代(四亿)暴涨;波浪式曲线。
小农经济起源发展:个体家庭、耕织结构生产方式选择:五口贫穷、低投低产、高剥削、副业依赖。
第二章原始农业:新石器、自然生长、石质农具、抛荒制、村落规模。
传统农业:铁器牛耕、青铜时代-沟洫体系-休耕制、铁器时代-新农具-全方位、南移时期-灌钢法(东汉末)-曲辕犁、明清-开荒-水旱灾害-三季稻-商品粮基地。
成就:精耕细作、良种、扩大耕地、集约经营、细心施肥、单产和投产比奇高。
地主土地所有制:战国私有、商鞅变法、东汉不抑、隋唐地主制、宋清纯粹租佃制。
国家土地所有制:未开垦土地、官田(租税双收)、屯田(军事性、强制性)、可控地渐少。
自耕农所有制:所有权经营权合一、小规模、不稳定、快流转。
土地运动机制:买卖、兼并、离散(小农、多子继承、赋役)租佃关系:依附农租佃(战隋、世袭)、分成租契约、定额租契约(押租、永佃、经营自由、人身束缚)地租形态:劳役地租(井田制)、实物地租(战国、唐两税法)、货币地租(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赋役:自耕农为对象、秦朝毁于此、有免役阶层。
国家职能:抑制兼并、修筑水利、推广技术良种、赈灾救荒。
第三章【手工业】发展阶段:汉代:铁器、丝织、造纸(丝絮-植物纤维);宋代:矿冶、雕版、纺织、印染;明清:制瓷、棉纺;少有质的突破;工具简单、人畜动力、生产率低。
发展特征:新行业新部门涌现;技术进步、劳动分工更细、规模扩大到工场手工业、官民手工业并存、重心逐渐南移。
【手工业制度】官营:奢侈品消费、盐铁酒、匠籍制度、管理腐败生产率低、财政收入;民营:劣势、道德、抑商、家庭关系为基础、成本低廉;【商业】发展阶段:先秦:商人、工商食官;秦汉:统一货币、陆海丝绸、市;隋唐:运河、飞钱(汇票)、柜坊(银行)、坊市制、广州外贸;两宋:无界、放松商限、结束割据、纸币、临安开封大都会、农副手工入市、商税高收入;元代:疏浚运河、开辟海运、泉州港有市舶司;明清:商帮。
中国近代经济史时间轴(整理版)1842年-1911年: 清朝晚期与民国初期-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结束鸦片战争,中国开始开启对外贸易。
-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又称《中俄瑷珲条约》,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进一步动摇了清朝统治。
- 1872年:《清室宣统皇帝建立之册立考绩初稿》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将近代化的念头引入中国。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台湾,由此引发了对清朝统治的更大不满。
- 1905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追求国家富强和民主自由。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
1912年-1949年: 民国时期与国共合作- 1912年:袁世凯辞去大总统职务,中华民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 1927年:国共合作宣告破裂,中国陷入长达十年以上的国内战争时期。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 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中国开始重新恢复战时经济。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民国时期进入社会主义国家阶段。
1949年至今: 社会主义改革与开放- 1953年:《土地改革法》实施,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开始实行集体化经济。
-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农村集体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经济陷入动荡和停滞。
-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开始引入市场经济,并采取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
- 1992年: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引入外资和推行国企改革。
-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速与世界经济接轨。
- 今天: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逐渐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以上时间轴简要罗列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从清末民初到国共合作再到社会主义改革与开放,中国经济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调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并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世界经济千年史》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世界经济史的重要性 (3)1.2 本书的目的和结构 (4)二、古代经济 (5)2.1 古代文明的经济发展 (7)2.2 农业革命的影响 (8)2.3 工商业的兴起 (10)2.4 丝绸之路的作用 (11)三、中世纪经济 (13)3.1 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4)3.2 商业革命的影响 (15)3.3 技术进步与工业革命的萌芽 (16)3.4 宗教与经济的关系 (18)四、近代经济 (19)4.1 新航路的开辟与新大陆的发现 (20)4.2 工业革命的扩散与影响 (21)4.3 资本主义的崛起与殖民扩张 (23)4.4 两次世界大战对经济的影响 (24)五、现代经济 (25)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重建 (26)5.2 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28)5.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挑战 (29)5.4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趋势与问题 (30)六、结论 (32)6.1 对世界经济历史的总结 (33)6.2 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展望 (34)一、内容概述作者通过对世界经济千年史的梳理,使我们了解到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从古代的农业文明、手工业文明,到中世纪的商业革命,再到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人类社会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各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书中通过对各个时期经济现象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这种差距的存在,既与各国的历史、地理、资源等因素有关,也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
要实现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书中还通过对世界经济千年史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了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全球化进程中的贫富分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都是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读懂中国经济计划经济的坚硬遗产+市场经济的商业乱世国有经济的历史肥缺+民营经济的野蛮生长传统经济的土崩瓦解+新兴经济的打家劫舍总结经济体制+政府管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保障+企业制度变革第一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中国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过渡阶段(三大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计划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国有企业特点政府主导与自发演进相结合;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工业化与市场化相结合;整体协调与分步推进相结合;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1.比较初级;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混合经济;3.演化方向是扩大市场范围,促进市场竞争,规范市场秩序;4.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
措施1.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3.促进社会公平;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途径和方式1.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公平兼顾的收入分配制度;4.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5.现代市场体系,政府管理体制,法律体系等等。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步骤1992年南方谈话改革推进,进入新阶段。
此阶段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本特征1.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与公平,注重消除两极分化3.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4.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1.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第二章企业制度(一)国有企业1.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78-1984年)实行利润留成、利润包干等措施,调动企业完成计划和增产增收的积极性。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版书籍资料汇总2楼《儒家革命与汉初统一》3楼?凯恩斯货币论(上、下)4楼?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6(10卷汉译本,pdf格式)?(损坏,请勿购买!)5楼?陈平:《劳动分工的起源和制约—从斯密困境到广义斯密原理》6楼《民国初年经济政策的背景与起步》7楼?故事中的经济史(尼古劳斯。
皮泊,德国)8楼?《制度经济学》?(康芒斯)9楼?《经济学百年回眸》10楼《经济学原理》(马歇尔)11楼?罗杰·巴克豪斯现代经济分析史12楼《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3楼?历史的经济学解释(英文)14楼?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15楼?杨小凯-新贸易理论16楼《经济论、雅典的收入》色诺芬17楼《中国古代经济简史》18楼?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19楼?道德情操论-亚当。
斯密20楼?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21楼《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美国汤姆逊)22楼《现代英国经济史》(上\中\下)23楼?布阿吉尔贝尔选集24楼《货币均衡论》(米尔达尔)25楼《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26楼《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王志伟)27楼《思想市场》?(张旭昆着)28楼《经济史》(杨小凯)(与46楼雷同)29楼《中国经济学一百年:经济学在台湾的发展》30楼《国富论》31楼?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32楼?现代经济学前沿(第一~三册)?33楼《弗里德曼回忆录》34楼《法律的经济学分析》35楼《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36楼《历史上的经济学家们》37楼《世界经济中的中国》38楼《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39楼?外国经济史(周建波)40楼《利维坦》(霍布斯?)?41楼?俄国工人阶级状况42楼《经济思想小史》(43楼?韩德强——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44楼《西方经济学》重要学术流派简介45楼?南开大学经济学基地班讲义系列——西方经济学流派46楼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杨小凯)(与28楼雷同)47楼经济发展理论(Schumpeter)48楼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49楼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50楼《经济学要与时俱进》(R.Fogel)51楼豪伊:〈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莱斯切尔:〈认识经济论〉52楼白银资本(贡德·弗兰克)53楼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罗雪尔)54楼剑桥中国史(全)共9卷55楼《自由、市场与国家》(布坎南)56楼《经济思想史(第六版)》(斯坦利.布鲁)(与110楼相同) 57楼《经济思想的成长》58楼《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59楼《自由选择:个人声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60楼《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61楼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文献资料62楼邓小平经济谋略63楼《经济学:书架上藏着的辉煌》(张军)64楼《世界上下五千年(古、现、近)》65楼《经济学研究方法文章集锦》66楼世界古近当代经济史(七本)67楼《法律、立法与自由》、《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致命的自负》\《通往奴役之路》68楼韩非子直解69楼共和国经济风云中的陈云70楼《盐铁论》71楼《资本异论》(黄佶)72楼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Before 1840 An Exploratory Essay 73楼杨小凯:民国经济史74楼西方世界的兴起75楼共和国经济50年76楼《资本主义与自由》(弗里德曼)77楼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in the Early Roman Empire78楼《革命的年代》(艾瑞克.霍布斯鲍姆)79楼《宏观经济学50 年的发展与论争》(张曙光)80楼《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81楼《政治与市场》friedman82楼宋代商税问题研究综述83楼中国通史(吕思勉).84楼布罗代尔的<资本主义的动力>85楼经济学小品与案例86楼休谟经济论文选(感谢"TravisBickle"友情提供)87楼外国着名思想家译从:亚当.斯密(中文pdf)88楼亚当.斯密通信集(中文pdf)89楼思想成就经济(哈耶克)90楼埃里克.罗尔:经济思想史(中文pdf)91楼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中文pdf)92楼琼·罗宾逊与两个剑桥之争93楼加尔布雷思:丰裕社会(中文pdf)94楼哈耶克论文集(邓正来译)95楼加尔布雷斯传96楼供应学派革命97楼价值问题的论战98楼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文集(冯克利译)99楼巴斯夏,经济和谐论(英文版&汉译版)100楼中国的大饥荒:1959--1961,(美)凯恩着,毕健康等译101楼百卷本经济全书之——《西方当代经济思想》PDF格式102楼百卷本经济全书之——《中国当代经济思想》PDF格式103楼奈特:不确定性、风险与利润(英文版)104楼Revolution and Evolution in Twentieth-Century Macroeconomics105楼约翰.洛克: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中文pdf) 106楼科尔奈: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制度变化107楼Mcgraw-Hill.Adam Smith.国富论108楼<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经济思想史>109楼<经济分析史>110楼经济思想史(第六版)(美)斯坦利L.布鲁111楼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12楼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的故事。
件•引言•古代中国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现代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经济史的影响和启示引言01目的和背景目的介绍中国经济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高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了解中国经济史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史概述古代中国经济01包括夏商周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变革、秦汉时期的经济繁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衰退和恢复、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等。
近代中国经济02包括晚清时期的经济转型、民国时期的经济困境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等。
当代中国经济03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等。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文献研究法、考古发掘法、经济计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
资料来源包括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经济统计数据、政府文件、企业档案等。
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著作。
古代中国经济0203经济发展状况随着青铜器的使用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奴隶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0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使用石器、木器等简单工具,以采集、狩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低。
02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经济封建社会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受到地主的剥削。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主要经济形式。
这种经济形式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自主权,但生产规模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经济发展状况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地区成为封建经济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