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自制温度计
- 格式:doc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2.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计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难点: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准备】教师: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学生: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小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出示四季图片】【提出问题】春夏秋冬分别给你什么感受?【导入语】春夏秋冬分别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尤其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让人印象深刻,物理学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四季的不同以及水的物态变化,同时引入温度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温度不同,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我们有时凭感觉去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可靠吗?请同学们亲自体验一下。
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导入语】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有时是靠不住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小实验】自制温度计【指令语】请同学们参考课本47页“想想做做”,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小组合作自制一个温度计。
同时思考,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设问】如何改进自制温度计,从而更方便更精确地测量温度?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各种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用寒暑表【设问】为什么各种温度计的玻璃管都设计得非常细呢?【指令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手中的温度计,思考一下它由哪些部分构成?【指令语】不少同学注意到温度计上有个标记℃,这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48页“摄氏温度”部分,结合手中的常用温度计,进行自学。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自制温度计
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器材:
酒精灯,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有一端是封闭的),装有红色水的小瓶,装有冷水的水槽,装有热水的水槽。
实验步骤:
步骤一:点燃酒精灯,把带玻璃管的瓶塞的封闭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如图一),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把瓶塞加热的一端朝上塞住小瓶,观察小瓶内红色水柱的变化情况(如图二)。
(图一)
(图二)
步骤二:将小瓶放在装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小瓶中红色水柱的变化。
步骤三:拖把小瓶放至热水槽中,再次观察瓶中红水柱的变化,进而总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2022年版课标要求】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明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日常温度计的种类、温度计工作原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理解不同角度的读数结果有何差异。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用多媒体投影要点,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实际使用温度计,加强实践应用。
学法:观察实验,阅读课本,积极参与活动。
【课前准备】三个烧杯、冷水、温水和热水、自制温度计、演示用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若干)、家庭用寒暑表(若干)、体温计(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利用PPT展示春、夏、秋、冬的图片。
提出问题:你知道生活中常见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之间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
提出问题: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如何知道温度是多少?怎么测量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二、进行新课温度计教师活动:创设情景——我们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相同吗?学生活动: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再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
教师总结:感觉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得到准确的温度高低呢?我们需要用温度计来判断。
教师活动: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让学生猜测哪杯冷哪杯热?说明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热水比冷水热多少?学生回答:测量温度,加以比较。
引出问题:要研究热水比冷水热多少,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仪器来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这个仪器叫什么呢?教师出示实验室用温度计。
(1)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1.刻度尺是测量的工具,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1)使用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2)读数:视线要刻度线;估读到。
(3)记录:数据包括和。
(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5)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2.用停表测量,请观察如图甲机械停表的表盘,大表盘指针走一圈等于,使用停表测量时,用手握住停表,按一下按钮,表针立即走动,按第二下,表针走动,按下归零按钮时,秒针和分针都回到零点。
甲乙丙(1)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2)图丙秒表的读数为s。
3.利用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因此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是和,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和。
(1)在图中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由斜面的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由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对吗?。
理由是。
4.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在;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部分在;由此,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1)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我们听到声音__________________,再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到,声音又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而___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温度计·知识精讲·一.温度计使用1.温度计的构造实验室温度计(常用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及一个下端装有适量液体(酒精、煤油、水银等)的玻璃泡组成。
2.测温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1)观察:①零刻度;②分度值;③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2)放置: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要接触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读数: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始终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②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平齐,不能仰视或俯视。
(4)记录:①记录时一定要带单位(°C);②是零下时,可在数字前面加负号,如零下5摄氏度,可记为-5°C。
二.温度计的常见种类·三点剖析·一.核心考点1.温度计的读数★2.不准的温度计★★★二.重难点和易错点1.温度计的读数与长度的测量类似,温度计的读数要明确三点:量程、零刻线和分度值,特别是分度值,一般不需要估读,但需要注意读数有正有负,发现刻度越往下越大,就是负值。
利用温度计测量杯子等的保温效果也是考试的热点问题。
2.不准的温度计不准的温度计关键是找到零刻线和分度值对应的数值或者直接写出真实的温度和测量值之间的函数关系。
·题模精选·题模一:温度计的原理例2.1.1如图是李明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实际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答案】换用较细的吸管或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测温液体或用容积更大的瓶子【解析】因为自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本题中设计的温度计读数不明显,是因为吸管太粗,液体膨胀的量小的时候很难观察到变化,所以建议:换用较细的吸管题模二: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例2.2.1(1)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2)如图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答案】(1)D(2)丙【解析】(1)A、图中显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正确。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
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A.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2、下列物理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吹电扇感觉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放热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3、下列情景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不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B.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只要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冰一定能熔化C.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4、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
雾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5、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是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图。
《温度》◆教材分析作为热学的基本测量工具,温度计在本章的各个实验中是不可或缺的。
“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
因此,本节在本章的地位十分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温度知识和学会使用温度计,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仅仅通过感觉是不能判断温度的高低的,从而认识到制定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必要性。
通过讨论交流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领会温度计的测温原理,从而顺利进入温度计的教学过程。
本节设计让学生制作温度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释。
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自己画刻度,自己规定温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探索的乐趣。
自然界的各种温度,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获得。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再通过交流,达到共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的目的。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的测量作为预备性知识和学生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使用前,应引导学生先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然后进行正确操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用具: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烧杯、水学生用具:青霉素瓶、饮料吸管、耗尽油墨的圆珠笔芯和中性笔芯、红墨水、篮墨水、实验用温度计、三个烧杯、冷水、温水和热水、体温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图片,自然界中这些绚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真可谓是千姿百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实验一:测量简单物体的体积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1. 水2. 测量尺3. 大理石块(或其他简单物体)实验步骤:1. 将水装满水,放在水平安放的桌面上。
2. 在水上方悬挂一个不带沉没物的,将其底部与水面齐平。
3. 将大理石块轻轻地放入悬挂中,注意不要溅起水花。
4. 测量从水面到顶部的距离,即为物体的体积。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大理石块的体积。
通过不同物体的体积测量,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实验二:测量简单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1. 秤2. 大理石块(或其他简单物体)实验步骤:1. 将大理石块放在秤上,记录下其质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测量大理石块的质量,我们可以了解该物体的重量。
不同物体的质量可以相互比较,以此了解它们的重量差异。
实验三:测量简单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1. 测量尺2. 大理石块(或其他简单物体)实验步骤:1. 使用测量尺测量大理石块的长度。
2. 记录下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测量大理石块的长度,我们可以了解该物体的尺寸。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可以了解它们的大小差异。
实验四:测量简单物体的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1. 温度计2. 大理石块(或其他简单物体)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放在大理石块表面,等待温度计的读数稳定。
2. 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即为物体的温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测量大理石块的温度,我们可以了解该物体的热度。
不同物体的温度可以相互比较,以此了解它们的温度差异。
实验五:简单电路的搭建实验目的:通过搭建简单电路,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实验器材:1. 电池2. 电灯泡3. 电线实验步骤:1. 将电池的正极与电灯泡的一端连接。
制作温度计作文温度计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仪器。
它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测量温度,从而为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
这里将介绍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水银温度计。
所需材料:玻璃管水银水颜色食品染料胶带针头制作步骤:1. 准备一个玻璃管,可以利用药品瓶的中空铝塑复合膜。
2. 在玻璃管的一侧钻一个小孔。
3. 用针头将胶带插入孔中,将其粘贴在另一个端口的顶部,以防水银从顶部溢出。
4. 在玻璃管上吸入一些水银,并将其倒入一个小罐子中,与水相混合。
5. 将水银和水混合物注入玻璃管中,直到管子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6. 加入一种颜色食品染料,这有助于使你的温度计更加易于观察。
7. 用胶带堵住温度计上方以防止水银外泄。
8. 将制作好的温度计,放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中,等待几分钟,使其达到室温。
9. 用橡皮筋或绳子将玻璃管绑到一根竹杆上,以便将温度计提起和放下。
10.测试你的温度计。
将其放置在一杯水中,而不要让水接触到温度计的顶端。
观察水银的位置,并记录温度。
一些注意事项:1. 使用眼镜和手套可以确保你的安全。
2. 在绑定玻璃管时要小心,以免玻璃管破裂。
3. 在测试温度时要注意安全并远离火源。
4. 避免吸入水银气体。
总结:制作温度计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温度的基本原理,并以它为基础进一步了解其他有趣的物理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温度计的制作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巧,以便在未来使用这些知识来创造更多的工具和创新。
自制温度计的尴尬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三章《温度》这节的教材中,在小玻璃瓶里装满红色的水,然后用连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封住瓶口,就制成了简易的液体温度计,而且能生动、形象地显示玻璃瓶所处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高,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柱上升,其上升原因是瓶外液体温度高,热传递使瓶里液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液体温度低,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柱下降,其下降原因是瓶外液体的温度低,热传递使瓶里液体遇冷收缩体积减小。
那你就按上述方法,在小瓶中装满红色水、橡皮塞塞紧瓶口,然后放到热水、冷水、温水里试试!(如图一)你将会看到:5分钟、10分钟、半小时,甚至一节课下了,玻璃管中的液柱几乎都无变化!不要纸上谈兵,效果明显;不要理论分析,热膨冷缩突现!这是你自制温度计的尴尬之一!你若按下述方法制作:在小瓶中只装大半瓶红色水,再用橡皮瓶封紧瓶口,然后放到热水里试试!(如图二)你将会看到:不到1分钟,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柱立马上升!那你能说:这是瓶中液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玻璃管中液柱上升?看清楚,瓶中液体上部还有部分空气!你就那么肯定是“瓶中液体热胀体积增大使玻璃管中红色液柱上升的吗?”这是你自制温度计的尴尬之二!听过几位老师(含“国培”时跟岗的指导老师)讲解《温度》这节课,也都用装用半瓶红色液体的自制温度计演示过,效果明显:热胀液柱上升;遇冷液柱下降!但我都发现他们操作时,当玻璃瓶放在热水中时,看到迅速上升的红色液柱,说:“快看看,很明显,当瓶子所处液体温度升高时,瓶内液体受到膨胀液柱上升!”边说边从热水中将玻璃瓶提出水面,生怕玻璃管中的红色水柱从管口喷出!(玻璃管太短有可能,稍长一些你试试看!)(如图三)难道玻璃瓶在热水中一放,玻璃管中液柱能上升不断?大气压是“吃干饭”的吗?瓶外液体的温度在一直上升没有相对稳定过吗?这是你自制温度的尴尬之三!用自制的温度计演示完毕之后,有的老师提问:“如果用该温度计只能比较它所测液体温度的高低,要想用它来准确测温,你觉得它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这环节一问,为下面进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作了很好的铺垫!于是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该温度计没有刻度”;“该温度计只能测装在大容器中液体的温度,容器太小它放不下”;还有聪明的学生回答:“不能用它来测量温度很低很低的液体温度,因为玻璃瓶里面装的是水,水容易结冰”;偏偏还有学生说:“瓶中装水太多,测温时不灵敏”;那么瓶中装红色水多灵敏些,还是少灵敏些呢?(如图四)这是你自制温度计的尴尬之四!面对尴尬一,其产生原因是:大气压将瓶内液体紧紧压住,哪怕你受热膨胀一点,我也不让你在玻·S),效果越不明显,璃管中上升一点,玻璃管越粗,压力越大(F=P0如果水温不高,热胀效果更差,液柱在玻璃管中上升几无可能!(如图五)对此,我又做了三个小实验:其一将玻璃瓶底朝上,玻璃管口朝下,未见下班瓶中液体下流半滴;其二将玻璃瓶底朝上,玻璃管口朝下时,用热毛皮包裹玻璃瓶加热,也未见玻璃瓶中液体从管口流出;其三将实验室用温度计上部敲断,毛细管口暴露在空气中,测热水温度时上升很快!(如图六)那么上述实验一、二是否说明由于大气压的存在,其产生的压力将玻璃管中的红色水柱堵住了,即使膨胀其产生的力也“敌”不过大气压力;而且由实验三可知,毛细管太细,大气压作用在毛细管中液面时产生的压力太小,毛细管中液柱可以上升!如果毛细管上方抽成真空(完整未破损的温度计)效果更明显!我也做了第四个小实验:将上部破损的温度计与完整的温度计同时放在同一杯热水中测温度时,两者温度相差也不大,只有约2℃左右!(如图七)面对尴尬二,其产生原因是:玻璃瓶中液体、气体同时受热,气体膨胀比液体膨胀厉害得多,其体积变化迅速,于是产生的压强作用于瓶中水面将水压出上升!(如图八)面对尴尬三,其产生的原因是:作用于玻璃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等于玻璃管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加上作用于玻璃管口的大气压强,即P内气=P水柱+P内气。
《温度》一、选择题1.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答案:A解析: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5℃左右;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在-15℃左右;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7℃;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2.-20℃的正确读法是()A.负20摄氏度B.零下摄氏20度C.负摄氏20度D.零下20度答案:A解析:题目考查温度的读法,这里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读作“负”或“零下”,“℃”读作“摄氏度”,不能读成“度”或“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单位应该放在数字后面,不能拆开读。
3.用同一只温度计测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水温度高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C.二者温度相同D.无法比较答案:C解析: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只是状态不同,温度相同。
4.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中水银的状态不变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C.温度计中水银的高度不变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外界温度的变化,引起测温液体(水银)体积相应地变化,体积的变化放大为毛细管内液柱高度的变化。
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水银一直是液体,状态不变。
5.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0℃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D.冰层的下表面的温度是-10℃答案:A解析:整个冰层的温度是不相同的,这是因为冰层的上下表面接触的物质不同。
冰层的上表面接触的是空气,其温度与气温相同,等于-10℃;下表面接触水,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水在4℃时,密度最大,所以水底度等于4℃。
6.某同学测得沸水的温度只有92℃,失误较多,但下列操作中不可能产生这一失误的原因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跟沸水没有长时间接触就读数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沸水中C.将温度计从沸水中取出读数D.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并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沸水中读数答案:D解析:温度计的玻璃泡跟沸水没有长时间接触,使温度计内的液柱还在上升就读数,会造成数字偏小;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沸水中,使玻璃泡内的液体温度低于沸水,会造成读数偏小;将温度计从沸水中取出来读数,会使温度计内的液柱下降,读数偏小。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自制温度计
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器材:
酒精灯,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有一端是封闭的),装有红色水的小瓶,装有冷水的水槽,装有热水的水槽。
实验步骤:
步骤一:点燃酒精灯,把带玻璃管的瓶塞的封闭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如图一),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把瓶塞加热的一端朝上塞住小瓶,观察小瓶内红色水柱的变化情况(如图二)。
(图一)
(图二)
步骤二:将小瓶放在装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小瓶中红色水柱的变化。
步骤三:拖把小瓶放至热水槽中,再次观察瓶中红水柱的变化,进而总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