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制约研究综述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32
关于休闲的研究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休闲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们需要从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解脱出来,享受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
休闲研究旨在探讨人们如何休闲,休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优化人们的休闲体验。
想象一下,在一个美丽的夏日下午,大家躺在沙滩上,享受着阳光、海浪和沙滩的拥抱。
这是一个完美的休闲时刻,能让大家暂时忘记日常生活的压力和烦恼。
然而,休闲不仅仅是关于享受乐趣,它还涉及到人们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以及如何更好地体验休闲时光。
休闲研究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休闲行为、休闲满意度、休闲消费和休闲时间分配等。
这些研究领域对于理解人们的休闲需求和偏好以及提高人们的休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研究人们的休闲行为,我们可以了解他们更喜欢单独还是与他人一起休闲,他们更倾向于室内还是户外活动等。
为了深入了解人们的休闲行为和偏好,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参与观察等。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人们的回答,可以了解他们的休闲兴趣、偏好和需求。
实地考察可以让研究人员直接观察人们的休闲活动,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体验。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取得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例如,人们通常更喜欢与家人和朋友一起休闲,因为这样可以增加社交互动和乐趣。
此外,人们的休闲偏好受到文化、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人更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而另一些人则更喜欢观看电影或阅读书籍。
总的来说,休闲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们休闲需求和偏好的机会。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优化人们的休闲体验,从而让人们在工作之余享受更加美好和轻松的时光。
建议后续研究可以探讨如何将休闲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和旅游发展等领域,以促进更加全面的社会发展。
同时,研究可以进一步不同人群的休闲需求和偏好,以便为不同群体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休闲服务和设施。
此外,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了解公众的休闲需求和行为对于制定更好的政策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品名称:大学生休闲态度、休闲参与和休闲阻碍调查研究——以山东工商学院为例作者姓名:张凤肖粤志许长淑指导教师:白日荣单位名称: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完成时间:2009年9月28日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休闲生活,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身体状况、情感世界、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与道德修养,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甚至对未来社会生活方式都会产生影响。
关注大学生的休闲生活,提升大学生休闲生活的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于2009年7月对山东工商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休闲态度、休闲参与和休闲阻碍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取得的数据运用了描述统计、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的休闲生活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结构方程式模型<SEM)对休闲态度、休闲参与与休闲阻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
首先,根据相关休闲理论将大学生的休闲态度分为休闲认知、休闲情意和休闲行为三个层面,休闲参与分为艺术性、运动性、娱乐性和社交性四个层面,将休闲阻碍分为结构性阻碍、个人内在阻碍和人际阻碍三个层面。
参考有关研究结合大学生实际休闲情况编制了大学生休闲态度、休闲参与、休闲阻碍量表,在山东工商学院各宿舍楼内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试结果,运用工程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预调查量表进行了修订。
采用修订后的正式量表,在山东工商学院一万七千多在校大学生中进行了两阶段分层抽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实际回收590份,有效问卷577份,问卷有效率为97.80%。
根据调查取得的数据,运用描述统计方法对大学生休闲态度、休闲参与和休闲阻碍现状进行了一般性分析;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对基于不同背景变量的大学生休闲生活各层面进行了差异性分析;运用结构方程式模型对大学生休闲态度、休闲参与和休闲阻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
最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改善大学生休闲生活状况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休闲研究之综述摘要:阐述了休闲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并对休闲的概念进行了讨论和界定,同时提出了自己对目前休闲研究的一些基本观点。
关键词:休闲休闲文化休闲研究一、国内的研究现状中国是一个休闲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几千年前的中国圣贤们对“休闲”二字就有极精辟的阐释,“休,以木而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闲”,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从词义的组合上,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
记录休闲文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清代文人小品,直到衣食住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休闲文化的创造物。
在当代我国,最早提出休闲文化理论的是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
早在1983年他就指出:“我国对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体育之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
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没有一门研究游戏的课程,没有一门游戏专业,没有一个研究游戏的学者。
这不是什么优点而是弱点。
”在他的大力倡导下,1995年成立了北京六合休闲文化策划中心,成为我国最早从文化哲学角度研究休闲的民间学术机构。
1996年他发表了《论普遍有闲的社会》,论述了休闲在社会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而后,在他和龚育之、成思危等学界泰斗,以及我国知名休闲学研究学者马惠娣等人的推动下,相继成立了中国休闲研究会等学术机构。
随之有一大批学者进入了休闲研究领域,召开了一系列学术会议,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建立了一支研究队伍。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在西方,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其中对休闲的论述最为深刻的两部著作是《尼各马科伦理学》与《政治学》,他把休闲誉为“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这一思想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传统。
美国学者认为,休闲学在美国的诞生是以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为其标志,他在该书中提出“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国外成立了众多的休闲研究机构,在很多大学都设有休闲专业、休闲系、休闲学院,出版了以休闲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类刊物和相关的著作,休闲研究在国外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2006年1月第18卷第1期首都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January.2006V ol.18 No.1●综述报告五年来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状况的综述A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Recreational Sports in Chinafor the Past Five Y ears常朝阳CHANG Zhao-yang摘要:本文对从2001年来国内有关休闲体育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休闲体育发展的最新研究状况。
关键词:休闲;休闲体育;综述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06)01-0112-0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is paper is a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recreational sports in China since 2001 and about the lates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al sports.Key words:Recreation;Recreational sports;Review收稿日期:2005-10-04作者简介:常朝阳(1981~),男,助教,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进入21世纪,信息革命导致了人类生产、生活和认识方式的一系列变革。
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活质量普遍得到了改善。
1995年5月,国家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9月开始实行3个“长假日”,全年法定节假日达到了114天,标志着我国正步入休闲时代。
年 月总第 期20157117我国休闲体育发展困境及制约因素研究张 瑾(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辽宁 抚顺 113112)摘 要:在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进程中目前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与影响广泛的制约因素,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我国休闲体育发展困境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休闲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休闲体育;现实困境;制约因素;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5)07-005-02投稿日期:2015-05-12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体育休闲课教学内容与实践研究。
(课题号:JG13EB071)。
作者简介:张瑾(1967 ~),副教授,本科。
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1 休闲与休闲体育1.1 休 闲“休闲”一词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那里被定义为“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同时将休闲的产生与存在看作是“科学与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在我国历史上,休闲最早是分开而言的两个词,“休”在《辞海》中被解释为“人倚木而休”,《论语·子张》有“大德不逾闲”句,而从休闲的词义组合来说,则具有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近代休闲学的产生则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有闲阶级论”,并提出休闲是一种生活和行为方式。
作为一种人类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休闲在人类社会中有着重要意义,而近代以来的学者也越来越重视对休闲学的研究,包括瑞典哲学家皮普尔《休闲文化的基础》在内的一大批休闲学研究著作为近现代休闲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长期以来的社会休闲实践则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正如田松青先生所言:“休闲不仅是一种方式,还涉及存在状态与人类共存的环境。
”1.2 休闲体育休闲体育是体育与休闲相互融合所产生的一种社会体育类型,在近代以来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先进的经验。
一般来说,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意味着休闲体育消费行为的产生,因而休闲体育的发展也是重要的经济形式。
DOI:10.19995/10-1617/F7.2024.04.064虚拟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休闲制约理论易世志1 马雨晴2(1.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 重庆 400074)摘 要:旅游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休闲娱乐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旅游方式发生变化。
本文将“休闲制约”与“虚拟旅游”进行结合,从休闲制约理论的视角以经历过虚拟旅游的体验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SEM方法构建了虚拟旅游体验者制约因素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内在、结构性和人际间是构成虚拟旅游体验制约的三个维度,其对虚拟旅游游客的旅游体验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本文通过对虚拟旅游体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旅游开发商或经销商改善虚拟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虚拟旅游的吸引力,进而促进虚拟旅游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休闲制约理论;虚拟旅游;旅游体验;旅游制约因素;SEM本文索引:易世志,马雨晴.虚拟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研究[J].商展经济,2024(04):064-067.中图分类号:F592;F124.3 文献标识码:ASFERMAN等(2018)研究表明,“虚拟现实”这一概念于1989年首次被Jaron Lanie提出。
其研究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模拟,使体验者在虚拟环境中产生一种知觉替代感[1]。
由于虚拟现实的使用,虚拟旅游比传统旅游更方便,能为消费者提供近乎实地旅游般身临其境的体验。
Wei等(2019)提出随着虚拟技术在主题公园、文化遗址、国家公园、美术馆和其他旅游目的地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虚拟旅游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2]。
因此,本文通过运用SEM方法探讨制约体验者进行虚拟旅游的因素,尝试构建虚拟旅游体验者制约结构维度模型。
1 文献回顾1.1 休闲制约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学者开始了休闲研究,随后学者们将休闲与制约进行结合。
从等级关系来看,Crawford等(1991)和Scott(1991)通过对休闲行为的研究得出个人内在制约和人际间制约是最重要的直接因素,而结构性制约因素次之[3-4];Jackson等(1993)认为制约不是影响休闲参与的唯一因素,提出通过扩大休闲制约理论的框架进而抵消制约因素来促进休闲参与,最终提出了休闲制约协商模型[5]。
国际休闲研究综述作者:徐雨晨张海洲陆林来源:《旅游学刊》2019年第03期[摘要]西方国家对休闲的研究已有长达百余年的历史,而中国休闲研究历程至今不过20余年,且对国外休闲相关研究缺乏全面的认识。
文章在回溯国外主流休闲概念的前提下,以Webof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005-2018年国外休闲研究领域中3大权威期刊的1149篇文献为基础,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外休闲研究的理论进展和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发现,国外休闲研究具有研究内容广泛、研究范式和方法综合、基础理论体系完善、研究对象复杂等特征。
未来中国休闲研究应注重研究范式和方法的交叉转型和多元融合,加快本土休闲研究的理论支撑体系构建,强调从休闲的人本价值视角展开研究,加强休闲与旅游相互关系研究等。
[关键词]休闲;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19)03-0134-15Doi:10.19765/j,cnki.1002-5006.2019.03.0016引言休闲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生命状态,渗透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全过程,早在10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休闲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带来劳动力的极大解放,强化了工人阶级日常生活中的休闲意识。
马克思通过对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的考察,在透视社会发展内在逻辑的前提下,把“休闲”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意蕴统筹在一元论之内,为未来休闲学的诞生奠定了先期基础。
1899年,Veblen的《有闲阶级论》被认为是现代休闲研究的开端嘲。
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国外休闲研究已经成长为涵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成熟研究体系。
与国外休闲研究繁盛的学术生态不同,中国休闲研究起步较晚,学科体系尚未成型。
国内休闲农业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作为一种融合农业、生态、文化和旅游等多元要素的新型产业形态,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本文旨在对国内休闲农业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揭示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界定了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其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然后重点分析了休闲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功能,探讨了其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还深入剖析了国内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章展望了国内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科技创新的推动、品牌化建设等,以期为我国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休闲农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经了从探索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历程。
早期,休闲农业主要以农家乐、渔家乐等形式出现,主要集中在城市近郊,为城市居民提供短期的休闲度假体验。
这些农家乐、渔家乐以其独特的乡村风情和原始的农业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也逐渐向多元化、精品化、专业化发展。
目前,国内的休闲农业已经涵盖了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等多个领域,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包括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主题公园、乡村度假村等。
这些新兴的休闲农业形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现状上,中国的休闲农业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政府对休闲农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需求的增加,休闲农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目前,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困境与对策文献综述摘要:近年来,娱乐场所治安问题突出,存在执法观念淡薄、执法管理乏力、执法不力等问题,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利玛人的需求不足。
通过树立新的执法理念,加强娱乐场所治安管理,采取娱乐场所检查方式,完善娱乐场所治安管理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加强娱乐场所经营者,保护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公众人身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引言:娱乐是与居民密切相关的,适当的社会服务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对他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提供了就业机会。
但近年来,娱乐场所发展迅速,数量较多,分布广泛,管理薄弱,治安状况更加复杂,经常发生“色情、赌博、吸毒”等安全问题。
如何做好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公共娱乐场所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导致了当前公共安全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从古代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些残忍的电话。
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较早,在公共娱乐场所治安管理中采取了多种手段。
他们积累了处理大量经典案例的丰富经验,在公共娱乐场所治安监管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特别是他们出色的研究工作,对整个公共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工作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F riterWolgng在其文中指出,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不仅是政府的职能,也需要行业的自律。
因此,建立行业协会和完善协会内部规章制度也是公共娱乐场所治安管理的一部分。
于是在公共娱乐场所门口摆放警示牌,注明营业时间、价格、摆放“未满18 周岁不得进入”的告示牌成为治安管理的一部分。
因此建立公共娱乐场所与警察局互通的监控设施,便于警察局随时抽查。
加强公共娱乐场所里内的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场所内的工作人员时刻发现和报告场所内的一切经营状况同样是公共娱乐场所管理的一部分。
对于色情业和赌博业这类公共娱乐场所,虽然无法完全禁止,但是可以针对这类场所划出专门地点来开设此类公共娱乐场所,但不得在普通百姓生活居住地出现甲。
现代商贸工业国内休闲制约(1990—2014年)研究进展与启示袁箐(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休闲已成为国内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制约休闲发展的各种因素伴随 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对休闲制约的研究极具必要性。
因此,对中国知网(C N K I )中1990年1月至2014 年10月间的国内休闲制约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梳理、分析0从国内休闲制约的研究状况(时间进程、研究者空间 分布、研究机构及研究数量分布)、研究内容等方面分析了休闲制约在国内的发展态势,发现我国休闲制约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具象化制约因素和制约因素对研究对象的负影响。
最后,提出关于理论构建、研究方法与内容、研究人员三方面的休闲制约研究建议,为后续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休闲制约;国内;研究进展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D 9文献标识码:A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众闲暇时间的增多, 休闲已呈现大众化趋势,国民休闲的大格局正在形成9 然而在休闲产业红火发展的表象下,制约因素亦逐渐 凸显。
在国外对休闲制约研究步人成熟之际,国内休 闲制约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休闲制约是限制休闲 偏好形成或阻碍人们参与、享受的因素。
其研究路径 是先根据经验,设定可能会制约某类休闲活动发生的 因素,然后再对这些已设定的因素进行深人的实际调 查分析,得出实际制约休闲活动发生的因素,并发掘其 深层的制约机制。
对休闲制约的研究能更好的把握国 内休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休闲制约理论的逐 步完善和发展、休闲产业的整合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1国内休闲制约研究背景我国对休闲的认识主要以旅游的相关研究为基 础,后逐渐引渡到对休闲的本质研究。
上世纪90年代 对旅游行业的初期探索为国内休闲行业发展打下坚实 的基础。
2001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首届“中歸休闲经 济国际论坛”成为中国休闲产业正式发展的积极信号《 此后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明 确指出:要从休闲时间、休闲环境、休闲设施、休闲产 品、休闲公共服务与质量、政府与市场的监督管理等重 要的制约休闲发展的方面来提升国民休闲的质量与效 用;2014年国务院31辱文件以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性为 根本,提出立足环境、市场诚信及交通状况等阻碍休闲 发展的关键点着手,将休闲的制约因素重新进行归类 整理,为国内休闲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建立政策基础。
基于高校大学生视角下的休闲阻碍研究摘要:休闲是通过人的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思维、感情、活动等方式来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气息、构建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现如今,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大众休闲群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的休闲阻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
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大学生的休闲阻碍因素进行概括与合并,共萃取出大学生休闲阻碍的5个公因子,分别为“自我阻碍因子”、“场所阻碍因子”、“环境阻碍因子”、“人际阻碍因子”和“认知阻碍因子”。
其次,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通过快速聚类分析法将高校大学生分为五种类型。
最后,卡方检验揭示了五类高校大学生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性,并针对这五类高校大学生群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休闲阻碍;高校大学生;河南大学;聚类分析;卡方检验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1]。
休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在大众休闲日渐普及的状态下,休闲活动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其休闲时间相对宽松,并能在校园内外积极参与丰富多姿的休闲活动,他们俨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休闲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开展休闲活动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学会正确利用可自由支配时间以获得自我满足,并将个人才能发挥到极致,从而有助于提升他们整体的生活质量。
但是,高校大学生在进行休闲活动中经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致使许多休闲活动不能有效地被开展。
因此,若能有效地克服各种休闲阻碍因素从而能够开展积极健康的休闲生活,这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有效地满足本我心理,增强自我体魄,发展超我素质,培养博大人格,而且也可为其未来美好生活和工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相关研究综述早在19世纪,西方学者就开始对休闲学着手研究,至今已达100余年,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
国内外旅游与休闲业发展研究综述覃江华(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对休闲的概念、休闲业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国内外对旅游与休闲业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与休闲;研究;综述1关于休闲相关概念的论述休闲的英译是Leisure。
休闲在希腊语中为Schole,意思是休憩和教育活动,揭示出从事休闲活动和教育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系,也即休闲活动是以接受一定的教育程度为前提的。
1952年,瑞典哲学家皮鲁耳出版了《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洼释了休闲作为文化基础的价值意义,指出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态度,人有了休闲,就会因为心态的平和而感到生命的快乐和意义。
经过分析整理,常常见到的有以下三种:(1)从休闲的最基本意义进行分析,认为休闲是“时间”,主要指“劳动以外的时间”,这类的学者有马惠娣、邓崇清、季国清、美国学者托马斯和杰弗瑞等。
(2)把休闲看作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存在状态”,持这类观点的学者有许斗斗、季忠、刘啸霆、美国学者约翰·凯利等。
(3)把休闲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对时间的使用”,这类学者主要有楼嘉军、邓志阳、梁颖、宋瑞、法国建筑师科尔比西埃、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兹迪埃等。
从这些定义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休闲”概念的理解与把握,是一致的:一是,认为体现“休闲”的直接存在物是“时间”,而且这样的时间是人们求得必要生存需要之外的时间;二是,具体的休闲呈现物是一种表现人类生活方式的动态状态或过程;三是,认为休闲的存在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们“体悟人生与领略自我、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实现自由”三个需要之中。
2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赵振斌1999年在“人文地理”杂志上发表题为“双休日休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的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我国处于国内旅游的初级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国内旅游的特点应是短程、短时、少花费,周末休闲旅游正具有这些特征。
当前休闲学研究的理论综述摘要:休闲作为一种生活实践形式,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中国休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宇宙观和哲学意蕴。
本文通过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前的休闲学进行研究,分析了休闲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国式休闲的观念与特征,并在哲学层面对休闲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得出了休闲哲学与人类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休闲;哲学;发展休闲生活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当今,休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之一,每个人都在以各种方式从事着休闲活动,来娱乐身心。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中国休闲,正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艺术等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在道、儒、佛家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方式。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休闲作为一种生活实践形式已经在我国悄然兴起并逐渐发展起来。
一、休闲的历史演变休闲活动在人类发展之初就已经出现,它不仅是种生活现象,而且也是一种理论范畴,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休闲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漫长历史进程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
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主要依赖于自然界,以采集野果和捕鱼打猎为生,但是人们的娱乐生活匮乏,除了在成功的捕猎后有偶尔的庆祝外,生活基本谈不上休闲。
再加上人均年龄较小,有限的寿命,使他们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劳作。
后来,随着农业生产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当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由于生产力迅速的发展,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生活中解放出来。
缩短的劳动时间使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其他活动,此时,社会便逐渐拥有了休闲及休闲活动。
如,古中国当时被认可的休闲活动的原初形式“礼、乐、射、御、书、数”;西方的赛马、摔交、拳击、射箭、跳舞、音乐、戏剧等。
但这种闲暇活动当时仅仅为上流社会所拥有,并没有在大众生活中得到普及。
再后来,随着工业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工业化为人类的传统生活带来了彻底的变革的同时,也最终实现了休闲产业化的发展。
大连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现状研究XX:1673-291X(20XX)32-0224-01随着经济的进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领域。
在现代社会,休闲体育作为主体性休闲方式,迅速进展,日益繁盛。
人们不断增长的休闲体育需求与目前我国休闲体育的体制、机制和科学引导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影响我国休闲体育进展的主要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大连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的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性建议,从而丰富休闲体育理论研究,促进居民休闲体育的开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以大连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阅读有关休闲体育的理论书籍及代表性文献,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阅读有关休闲体育的有关文章,寻求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制作了调查问卷,采纳邮寄和亲自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967份,其中,合格问卷900份,不合格29份;回收率96.7%,有效率90%。
经效度和信度检验,均符合研究要求。
3.访谈法通过有关休闲体育的专家老师、群众体育治理人员、部分休闲体育被调查者进行访谈,从而为本课题研究猎取充实的材料。
4.数理统计法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 15.0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为进行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指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大连市城市居民休闲时间调查显示(表1)27%的城市居民每天有1—3小时的余暇时间,37%的城市居民每天有3—5小时的余暇时间,还有23.4的城市居民每天有5小时以上的余暇时间,只有少数城市居民(12.6%)的余暇时间不到l小时。
我国采取双休日,增加带薪休假,使人们的余暇时间越来越多。
(二)大连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容调查显示,大连城市居民选择的休闲体育项目有:散步跑步、棋牌活动、各种体操(广播操、徒手操、艺术体操、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篮排足球、游泳、等。
选择散步跑步,为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