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CT及MR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4.37 MB
- 文档页数:41
膀胱炎诊断金标准
膀胱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尿常规、尿培养、血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1. 症状:膀胱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尿中可能带有血尿或浑浊。
2. 尿常规:尿常规检查是膀胱炎的基础检查,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PH值、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尿常规中白细胞
计数(或血小板计数)≥10个/HP,可有红细胞,但无管型。
3. 尿培养:尿培养可以确定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可进一步判断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
尿培养中菌落
≥108/L。
4. 血常规检查:膀胱炎常见原因是由于炎症刺激引起,血常规中白细胞、粒细胞会增高等。
5. 影像学检查:如果患者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可进行膀胱镜检查或腹部B 超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最终的诊断应由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膀胱疾病,其病因复杂,诊断难度较大。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于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文将介绍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
CT影像特征膀胱壁增厚在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中,膀胱壁显著增厚。
一般来说膀胱壁厚度超过3mm 即可视为增厚,但在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中,膀胱壁厚度可达10mm以上。
此外,膀胱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显影剂弥散现象腺性膀胱炎的影像中可以观察到显影剂弥散现象,即显影剂弥散至膀胱壁外。
这是由于膀胱炎症引起的血管渗漏或浸润导致的。
此外,在增强扫描后,在膀胱壁增厚区域也可呈现出明显的弥散性增强。
溃疡和息肉在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中,可以观察到膀胱壁的溃疡和息肉。
其中,溃疡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直径多在1cm以内。
息肉则呈现为突出的、光滑的小突起,其内部常由柿饼状变性的黏液所填充。
结石和血块由于腺性膀胱炎引起的长期刺激及炎症反应,容易形成结石或者血块。
在CT 影像中可见膀胱内部出现多个点状高密度灶,呈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常伴有强烈的钙质沉着。
诊断标准根据以上CT影像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可以确定腺性膀胱炎的诊断。
具体诊断标准如下:1.膀胱壁显著增厚,超过3mm。
2.膀胱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3.显影剂弥散至膀胱壁外。
4.膀胱壁增厚区弥散性增强。
5.膀胱内有溃疡、息肉、结石、血块等改变。
除上述诊断标准外,应当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诊断。
若病情较为明显,且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腺性膀胱炎。
若病情较轻,或者CT影像无明显特征,则需要进行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
结论CT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观察腺性膀胱炎病变的情况,诊断准确率较高。
然而, CT检查辐射剂量较高,应当避免多次重复检查。
对于不明确的病例,则需要进行其他检查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
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一般来说患有膀胱炎是比较难以发现的,等待症状表示的严重了才会感觉到,比如说出现了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而且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被误诊出,出现了泌尿综合症,其实呢,很有可能就是患有腺性膀胱炎,那么对于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是怎样的呢?如何来进行检查。
疾病诊断
1.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
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可资鉴别。
2.间质性膀胱炎为痛性膀胱炎,表现有日夜尿频,在膀胱充盈时有剧痛,排尿后减轻为其特征性症状。
耻骨上、膀胱区有明显疼痛,触及饱满的膀胱,并有压痛,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组织检查可鉴别。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尿液化验可发现白细胞或脓细胞、红细胞和蛋白。
中段尿培养有大肠埃希杆菌或其他细菌生长。
其他辅助检查:
1.B超检查表现为膀胱壁增厚或膀胱内占位性病变,但难以与膀胱肿瘤鉴别。
2.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对明确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膀胱镜下的特点为:①好发于膀胱颈口、三角区,膀胱颈口以3~9点处为主。
②乳头状物表面光滑。
几乎无血管长入。
③不呈浸润性生长。
3.静脉肾盂造影少数病人显示肾输尿管积水。
在上面的文章当中我们了解到了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以及检查的方式,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发现症状尽早治疗,以免会造成病情更加危害更加严重,朋友们要多注意了。
CT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发表时间:2018-08-20T12:12:04.2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0期作者:艾珺佼[导读] 结论CT检查操作简单、快捷,无创,能够对病灶进行多角度观察,对早期腺性膀胱炎的发现有重要作用,其特征性表现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明确诊断。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永州 425000)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进行超声与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超声和CT在患者病灶表现上,比较相似,但CT对病灶形态的判断上,显著优于超声(P<0.05),超声检查 80.0%(32/40)病灶乏血液供应,增强CT检查93.3%(28/30)轻度强化。
超声、CT 及超声联合CT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42.9%、38.1%、47.6%,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检查操作简单、快捷,无创,能够对病灶进行多角度观察,对早期腺性膀胱炎的发现有重要作用,其特征性表现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明确诊断。
关键词:CT诊断;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腺性膀胱炎属于一种不多见的粘膜增生性病变,可能会发展成为膀胱癌,现代化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病理科医生对腺性膀胱炎这一疾病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而社会上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通过CT对腺性膀胱炎进行诊断同时对膀胱癌进行鉴别、诊断能够起到重要的应用作用[1]。
本文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29-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2.1)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尿急、尿频、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偶尔可见患者尿液中产生尿液样的物质。
腺性膀胱炎的CT和MR表现与鉴别诊断
陈明旺;郭永梅;江新青;魏新华;黄云海
【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
【年(卷),期】2012(10)4
【摘要】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CT和MR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搜集21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的CT和MR资料,全部病例均做平扫及增强检查。
结果草坪状增厚型11例,弥漫型5例,结节隆起型3例,混合型2例。
结论腺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草坪状或弥漫性的膀胱壁增厚,增强后呈轻度强化。
重视腺性膀胱炎和其它膀胱肿瘤合并存在的可能,增强扫描对于膀胱内多灶病变的定性有重要的价值。
【总页数】4页(P70-73)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作者】陈明旺;郭永梅;江新青;魏新华;黄云海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4.3
【相关文献】
1.增强CT鉴别诊断膀胱癌与腺性膀胱炎 [J], 撒惠珺;刘齐
2.增强CT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崔永军;王小琦;郎丽丽;李楠
3.增强CT在膀胱癌与腺性膀胱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艾菲热·艾力;巴图尔·吐尔地
4.增强CT在膀胱癌与腺性膀胱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艾菲热·艾力;巴图尔·吐尔地
5.腺性膀胱炎的MSCT表现与鉴别诊断 [J], 张虎;马德晶;邹雪雪;张强;秦东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部超声入门与进阶指南》出版: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CT增强扫描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价值
王军屏;赵沙沙
【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2022(31)11
【摘要】书名:《腹部超声入门与进阶指南》作者:霍尔德·布洛克(德)、王文平(译)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ISBN:9787543339446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主要临床症状为会阴不适、血尿、尿急、尿频、尿痛等,且临床症状会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的研究认为腺性膀胱炎在某些危险因子的刺激下会发展为膀胱癌,因此,应及早诊断并治疗腺性膀胱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水平,促使患者恢复健康。
【总页数】1页(PI0006)
【作者】王军屏;赵沙沙
【作者单位】保定市儿童医院功能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CT增强扫描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2.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价值探讨
3.比较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
4.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增强
扫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比较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联合CT增强扫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腺性膀胱炎的应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探索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要点。
方法对24例经镜及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膀胱镜、CT及静脉尿路造影(LVU)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11例,尿路刺激症状9例,排尿困难8例,肾功能减退2例,膀胱镜检查22例,表现为菜花样改变11例,水肿与滤泡改变8例,黏膜粗糙3例。
18例行B超检查,12例诊断为膀胱占位;行IVU检查 15例,其中10例诊断为膀胱占位,并经CT证实。
24例中并发膀胱癌2例,1例多次境域。
结论腺性膀胱炎易于膀胱癌混淆,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CT及IVU检查能发现病变,CT检查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时,应高度怀疑本病。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262-02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国外统计发病率在0.1%-1.9%之间。
自1899年Sterok首次报道以来,陆续有文献报道,不少作者认为是癌前病变,易于膀胱癌混淆。
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1989年12月到1988年3月共24例经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病例。
其中男18例,女性6例。
发病年龄22-84岁,平均50岁、22例行膀胱镜检查,18例行B超检查,15例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其中10例同时行CT检查,CT扫描在GE Hispeed ADV SYS CT 机上进行,作盆腔膀胱区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层距10mm病变部位用5mm层厚、层距,并作冠状面和矢状面重建。
结果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血尿11例,其中全程肉眼血尿9例,终末血尿和镜下血尿各1例;尿频、尿急,尿痛9例;排尿困难8例;肾功能减退2例、其中15例经腹手术治疗,7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2例未作手术治疗、24例中并发膀胱癌2例;1例多次复发。
2、膀胱镜检查:22例行膀胱镜检查,病变发生于膀胱颈部6例,侧壁5例,三角区4例,输尿管开口4例,三角区及输尿管开口2例,底部1例、膀胱镜下见菜花和乳头样改变11例,表现为菜花或接乳头样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病变,周围黏膜正常;水肿与滤泡改变8例,表现为黏膜水肿或形如葡萄水泡;黏膜粗糙3例,表现为黏膜不光滑,小丘样隆起。
腺性膀胱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腺性膀胱炎症状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非肿瘤性的炎性病变,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罕见,所以很多人对这个病了解不是很多,下面就来看看腺性膀胱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腺性膀胱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非肿瘤性的炎症病变,是由于上皮细胞增生而导致的。
目前发病的原因也还不是很清楚,很有可能与膀胱炎、结石、梗阻这些疾病有关。
大部分的腺性膀胱炎都是一种良性的病变,但是有癌变的可能,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及时地进行治疗。
二、腺性膀胱炎症状
腺性膀胱炎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然后耻骨上区及会阴部不适,下腹坠胀感,尿失禁,性交痛。
如果并发了肾积水还可以出现明显的腰痛、腰胀等一系列的症状。
如果病变在三角区,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
三、腺性膀胱炎ct能确诊吗
CT不能检查出腺性膀胱炎,因为腺性膀胱炎主要是膀胱粘膜的
腺上皮有滤泡样的改变,CT是检查不出来的。
腺性膀胱炎最有价值
的检查方法,那就是经尿道膀胱镜检,这样才可以发现膀胱粘膜是否腺泡样的凸起,然后可以观测到腺泡凸出的数量、位置、大小和表面的形状。
以及还可以取活检,通过取得活检做病理分析,这样才可以确诊腺性膀胱炎。
四、肾盂肾炎和膀胱炎区别
肾盂肾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育龄妇女多见,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常有腰痛,可伴有发热、寒战,全身症状重,尿路刺激症状轻。
而膀胱炎常与受凉、劳累、长时间憋尿、性生活后发病,也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
严重者可刺激膀胱导致发生痉挛,不储存尿液,出现尿失禁的现象,尿路刺激症状比较明显,全身症状比较轻或无。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王伟;杨昕【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31)008【摘要】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要点及相关病理特征.方法:对11例经膀胱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膀胱镜、MRI、CT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5例,尿路刺激症状6例,排尿困难4例,肾功能减退2例;膀胱镜检查10例,表现为菜花样改变5例,水肿与滤泡样改变3例,粘膜粗糙2例.行IVU检查8例,其中6例诊断为膀胱占位,并经CT或MRI 检查证实.11例中并发膀胱癌2例,1例多次复发,均经病理证实.结论:腺性膀胱炎病理组织学改变特征是粘膜固有层中存在Brunn′s巢和腺体.MRI、CT检查能发现病变,IVU能发现部分病变,MRI或CT检查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时,应首先考虑本病.其易与膀胱癌混淆,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总页数】3页(P1052-1054)【作者】王伟;杨昕【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影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R694.3【相关文献】1.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刘世忠;冀宾;庄楠;郑则钦;吴雄娟2.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2例 [J], 梁俊兰;韩慧敏;王清涛3.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 [J], 刘思宽;李爱华;左晓明;吴文美;陆鸿海;张峰;李威武;方炜;张炳辉4.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分析 [J], 莫小春;周玮;董吉顺5.肝细胞癌影像诊断的"术"与"道"——影像技术与病理特征 [J], 魏毅;叶铮;蒋涵羽;曲亚莉;张韵;陈婕;魏鸿;姚杉;宋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腺性膀胱炎的C T影像分析发表时间:2013-08-27T14:07:38.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黄小青[导读] 而腺性膀胱炎病灶内为腺体组织,增强CT值平均提高13Hu,密度与周围正常膀胱壁相似。
黄小青(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桐乡 314500)【摘要】目的提高对腺性膀胱炎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例经膀胱镜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的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回顾分析其CT表现。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膀胱镜 CT【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176-02 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CG)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
CG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由于膀胱镜检查的普及和病理医生对其认识的加深,临床报告例数逐年增加。
有报道认为该病的发病率为1%[1]。
现将8例腺性膀胱炎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般资料本组8例,男7例,女1例,男女比例为 7:1;年龄31~85岁,平均64岁。
以膀胱镜活检或术后病理活检结果证实为CG者为纳入标准,其临床症状表现较多且无特异性;1.2螺旋CT的检查方法: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l6排螺旋CT,采用螺旋连续扫描技术。
病人取仰卧位。
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63mA,5mm层厚/层距,螺距(pitch)=1.0。
2 结果8例患者的CT表现如下:①病变部位:膀胱三角区1例,左后侧壁1例,整个膀胱壁6例;②病变范围及大小:6例为膀胱壁广泛增厚,其余例为1-2cm范围的局限性病灶;③形态:6例表现为膀胱壁广泛增厚、边缘光滑;1例表面光滑的扁丘样病灶,1例呈菜花样结节影④密度:平扫CT值22~54Hu,平均28HU,增强后CT值26~69Hu,平均49HU,增强前后CT值相差21HU;3 讨论3.1 病因及好发部位腺性膀胱炎病因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