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传统手工艺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2.36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非遗课程教学大纲小学非遗课程教学大纲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知识与实践技能等方面的传统文化。
作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非遗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制定一份小学非遗课程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一、课程目标小学非遗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非遗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素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通过非遗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1. 传统手工艺:学生将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基本技巧,如刺绣、剪纸、编织等。
通过亲身实践,他们将了解到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培养对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2. 传统音乐舞蹈:学生将学习传统音乐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他们将了解到传统音乐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对音乐舞蹈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传统戏曲表演:学生将学习传统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唱腔、表演动作等。
通过学习传统戏曲,他们将了解到中国戏曲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魅力,培养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
4. 传统节日习俗:学生将学习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他们将了解到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传统手工艺时,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件作品,从中感受到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2. 观摩交流:组织学生观摩非遗大师的示范表演或作品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人,了解他们的故事和心得体会。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非遗项目。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法1. 作品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来评价学习成果。
他们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表演的音乐舞蹈或戏曲等,让其他同学和家长欣赏和评价。
2. 学习笔记: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在学习非遗课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学习笔记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收获。
《服装传统手工艺》教学大纲(本科)课程名称: 服装传统手工艺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学时与学分:30学时,2学分一、课程简介《服装传统手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是扩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基本图形设计、材料的选择、制作工具的使用技巧、各种刺绣基本针法、手工、操作等一系列过程的实践教学,扩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二、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服装传统手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本课程旨在提高分析服装行为与服装流行的能力,增强市场定位的准确性,并丰富服装设计的文化内蕴。
三、教学要求(一)专业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服装传统手工艺》,使学生能够掌握服装一定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二)专业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服装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各专业方面的技能。
(三)社会能力目标掌握对知识的整合与收集,并且提高归纳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五、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服饰手工艺的变迁(二)教学难点对所学综合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六、教学教材与参考教材(一)教学教材(二)参考教材七、与邻近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服装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结构设计、成衣工艺,这几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
本课程为服装营销课程起理论铺垫作用,并有助于提高服装设计的文化内蕴。
八、目标考核与评价(一)学生考试与考核1.考试与考核内容平时出勤40%,闭卷笔试考试占60%。
2.作业评定标准论文一篇,20分,占平时成绩的20%(二)教师授课评价《服装传统手工艺》授课评价表九、其他说明。
服装制作工教学大纲服装制作工教学大纲引言:服装制作工是一门与时尚、创意和技术密切相关的职业。
随着时尚行业的发展,对于优秀的服装制作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和创造力的服装制作工,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教学在服装制作工的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服装制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这包括了面料的认识与选择、裁剪、缝纫、装饰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服装和其特点,以及服装的功能和风格。
第二部分:技术实践训练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技术实践训练也是教学大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这包括了学习如何使用缝纫机、剪刀、针线等工具,以及如何进行裁剪、缝制、补饰等工作。
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服装制作的技术要领。
第三部分:设计与创意培养作为服装制作工,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还需要有一定的设计和创意能力。
因此,在教学大纲中,设计与创意培养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服装设计,包括了色彩搭配、款式设计、面料选择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创意思维,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第四部分:实践项目与实习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实践项目和实习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践项目,例如服装展览、时装秀等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实习的方式,到相关的服装企业或工作室中进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职业生活。
结论:制定一份完善的服装制作工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和创造力的服装制作工至关重要。
通过基础知识教学、技术实践训练、设计与创意培养以及实践项目与实习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创意能力。
同时,教学大纲也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时尚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服装制作工,为时尚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服装工艺制作实训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时:72节实训学时:54节实训开课学期:第三学期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一、课程基础:服装素描、服装色彩、服装材料学、服装图案设计、服装话技法、服装CDR 现代款式设计二、适应对象:服装设计专业2年级学生三、教学目的、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实训,实训对象应具备一定的服装制作技能,能独立完成褶裙、男女西裤、男女衬衫、女西服、女大衣、礼服、旗袍等成衣的裁剪制作。
1. 理论知识培训目标(1)了解服装及服装制作中的常用术语。
(2)了解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3)掌握服装裁剪、制图及排料的基本知识。
2. 操作技能培训目标(1)学会使用服装制作中所需要的基本工具。
(2)掌握常用的手缝针法、机缝工艺和熨烫技法。
(3)能独立完成人体的测量及尺寸加放。
(4)能独立完成褶裙、男女西裤、男女衬衫、女西服、女大衣、礼服、旗袍等服装的裁剪。
(5)能独立完成褶裙、男女西裤、男女衬衫、女西服、女大衣、礼服、旗袍等服装的缝制。
(二)教学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引导学生对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知识正确理解和实践;培养学生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思想;掌握正确的工艺造型方法内容;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应达到下列要求:1、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2、能够系统的掌握制作工艺的内在规律。
3、掌握手缝工艺,机缝工艺和熨烫工艺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4、能够分析各种服装的工艺。
5、能够试制各类样衣。
6、能够分析工艺单和编写工艺单。
四、实训教学内容:实训项目一:褶裙工艺制作(一)课程内容1、褶裙的缝制工艺(二)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一般裙子的缝制工艺流程及其质量要求。
(2)掌握一般裙子的熨烫工艺要求。
(3)掌握一般褶裙裁片丝绺。
(4)掌握一般裙子的成品质量标准。
(5)掌握一般裙子款式变化的工艺要求与操作要领。
实训项目二:西裤的缝制工艺(一)课程内容1、女裤的缝制工艺;2、男裤的缝制工艺;3、西裤局部变化与缝制工艺。
(二)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男、女西裤的缝制工艺流程及其质量要求。
教案《传统手工艺》一、教育教案背景1.1 教育教案的编写目的本教育教案编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了解和学习传统手工艺,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幼儿的手工技能和创造力,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教育教案的适用对象本教育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大班、中班和小班的幼儿,内容可根据不同芳龄段的幼儿进行适当调整。
1.3 教育教案的编写依据及参考资料本教育教案的编写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有关教育部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大纲、幼儿园传统手工艺教学相关指导文件以及相关专业文献资料。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2.1 教学内容(1)介绍我国传统手工艺的概念、特点和种类;(2)传统手工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3)利用故事、图片、模型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手工艺;(4)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如剪纸、折扇等传统手工艺品。
2.2 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够简单描述我国传统手工艺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我国传统手工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3)了解并能够简单描述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种类和特点;(4)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布置情境,激发幼儿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2)示范引导法:教师向幼儿展示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过程,引导幼儿模仿;(3)游戏教学法:融入游戏元素,增加教学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2 教学手段(1)课堂故事讲解:通过故事向幼儿介绍我国传统手工艺的起源和发展;(2)图片资料展示:向幼儿展示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图片资料,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手工制作材料:准备摺纸、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四、教学活动安排4.1 教学活动一:讲解我国传统手工艺的概念和种类时间:30分钟活动内容:教师通过故事和图片向幼儿介绍我国传统手工艺的概念和种类,引导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特点。
4.2 教学活动二:手工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时间:60分钟活动内容:教师示范剪纸、折扇等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过程,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传统手工刺绣编织扎染教学大纲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传统手工——刺绣、扎染、编织》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64学分:3开课对象:艺术设计服装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传统手工》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强调学生在理解多种传统手工技艺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制作,进行实际操作和设计,运用到服装的装饰设计中。
(二)课程目的: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1、了解刺绣的发展历史,熟悉普通刺绣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同时掌握刺绣的基本表现手法和针法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为服装设计中需要用刺绣表现点、线、面时可以体现设计的需要。
同时提高美术修养。
2、了解传统手工扎染的发展历史,熟悉扎染工艺的工具材料及其性能特点;同时掌握扎染的基本制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提高提高美术修养的同时,能把扎染的艺术特征运用到服饰设计中。
3、了解传统棒针、钩子编织原理,同时讲解电脑机织原理与使用。
掌握其基本技法,为服装设计中需要用于表现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解1、刺绣、、、、、发展,现代机绣与手工刺绣的区别,,教授花色设计与具体针法,刺绣的基本表现手法和针法的使用;2、扎染的历史发、特点、染料与面料的关系、制作方法;3、钩针、棒针的编织原理、符号识别、编织技法;在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都具有较强的实做要求。
(四)教学时数分配:(五)教学方式: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制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到服装的装饰设计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1、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动手操纵相结合,整班讲授、教师示范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2、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和装饰设计立意,以及的实际运用能力。
3、作业辅导、讨论、讲评与作品的分析、讨论相结合。
服装工艺教学大纲课件资料设计艺术系服装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服装技术基础》是服装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服装缝制工艺,加强学生对服装缝制工艺实际操作的掌握。
课程开始前,你应该有工业缝纫机和织物。
本课程的任务是:1.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操作不同的缝纫方法和工艺。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从实践操作中加强学生的缝纫技术和对结构的加深4、更好的掌握服装结构与工艺之间的必要关系二、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目的:培养学生在服装工艺设计方面的实践能力,促进服装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1.了解服装技术的重要性2。
了解服装技术的实际操作模式3、掌握好服装各个部位的缝制方法和工艺要求4、从实际操作中进行工艺实践训练5.提高学生对服装工艺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能力1三、课程特点和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是由服装手针工艺、口袋、开叉、拉链安装、领子工艺、暗门襟、袖子、腰头工艺等几大板块组成,其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如下:1.介绍各种基本的手工缝制方法及其在服装中的应用,并能掌握2。
不同口袋的普通机缝类型和工艺3。
各种拉链和项圈的安装方法和工艺要求4。
服装技术中的各种工艺技能5、由于服装的工艺甚广,在教学中做到和市场结合使学生学到最新的服装技术6、该课程的实践性能较强,教学中理论要联系实际和操作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1.了解整个课程的内容2、理解相关的材料知识,并且能进行分析和识别3.掌握教学中的所有重点和难点,能够熟练掌握服装中的各种工艺,在不同款式的服装中实现最合适的工艺处理方法。
第五,教学方法本课程是采用课堂讲授、实践操作和实际市场考察教学相结合,并辅之以课堂实际样板操作示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服装工艺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为主,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实际的成衣市场考察和实训练习,并根据要求做出实际的衣服成品。
本课程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
二六、学时分配课程内容:手针流程图普通机缝流程图口袋流程图叉子流程图拉链安装流程图领口流程图隐藏式门襟、袖子、腰部流程图女裙生产流程男裤生产流程女装衬衫生产流程VII。
《传统手工——刺绣、扎染、编织》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64学分:3开课对象:艺术设计服装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传统手工》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强调学生在理解多种传统手工技艺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制作,进行实际操作和设计,运用到服装的装饰设计中。
(二)课程目的: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1、了解刺绣的发展历史,熟悉普通刺绣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同时掌握刺绣的基本表现手法和针法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为服装设计中需要用刺绣表现点、线、面时可以体现设计的需要。
同时提高美术修养。
2、了解传统手工扎染的发展历史,熟悉扎染工艺的工具材料及其性能特点;同时掌握扎染的基本制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提高提高美术修养的同时,能把扎染的艺术特征运用到服饰设计中。
3、了解传统棒针、钩子编织原理,同时讲解电脑机织原理与使用。
掌握其基本技法,为服装设计中需要用于表现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解1、刺绣刺绣概述、源流、流派、历代刺绣、民间刺绣、发展,现代机绣与手工刺绣的区别,特点和种类,教授花色设计与具体针法,刺绣的基本表现手法和针法的使用;2、扎染的历史发、特点、染料与面料的关系、制作方法;3、钩针、棒针的编织原理、符号识别、编织技法;在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都具有较强的实做要求。
(四)教学时数分配:序号教学内容(按章填写)学时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1 第一章刺绣工艺 5 15 52 第二章扎染工艺制作 5 15 53 第三章手工编织技艺4 10(五)教学方式: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制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到服装的装饰设计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1、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动手操纵相结合,整班讲授、教师示范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2、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和装饰设计立意,以及的实际运用能力。
《服装裁剪与制作》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了解服装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
2.掌握服装裁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学习服装制作的常用材料和工具。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服装制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教学内容1.服装制作的基本流程(1)服装设计和纸样制作(2)布料准备和预处理(3)裁剪和缝制(4)成品整理和修改2.服装裁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1)身体测量和纸样调整(2)剪裁和裁剪技巧(3)选用合适的缝纫线和缝纫针(4)缝纫和熨烫技巧3.服装制作的常用材料和工具(1)常见的服装面料和辅料(2)缝纫机和其他缝纫工具的使用方法(3)刺绣和贴花技术4.创意设计与实践(1)款式设计和图案选择(2)服装改良和个性化设计(3)运用不同的面料和工艺创造多样化的服装效果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
2.学生互动参与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考核方式:理论的笔试、实践的操作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2.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服装裁剪和制作流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常用材料和工具的使用能力的检测。
3.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际操作的质量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服装裁剪与制作》2.工具和材料:包括缝纫机、剪刀、缝纫线、针头、纸样纸、布料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服装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的介绍。
2.第二周:身体测量和纸样调整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第三周:剪裁和裁剪技巧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4.第四周:缝纫和熨烫技巧的学习和实践。
5.第五周:常见的服装面料和辅料的介绍和使用方法。
6.第六周:缝纫机和其他缝纫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学习和实践。
7.第七周:刺绣和贴花技术的讲解和实践。
8.第八周:款式设计和图案选择的介绍和实践。
9.第九周:服装改良和个性化设计的学习和实践。
《服饰手工艺》课程教学大纲授课对象: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方向)学时32 考查课程编号:042417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服饰手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是扩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基本图形设计、材料的选择、制作工具的使用技巧、各种刺绣基本针法、手工、操作等一系列过程的实践教学,扩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服饰手工艺的基本技能。
2、掌握服饰乎工艺同眼装整本协调的技法,并学会处理各种结构、材料、设计要求下的手工艺技巧。
3、扩展手工能力,对服装造型加以补充。
三、教学内容课题一、羽状针法1、单羽状针法2、双羽状针法3、多羽状针法要求: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羽状针法的工艺技巧,以及这种针法具体应用所在。
课题二、抽纱绣法1、褶边抽纱绣法2、波纹抽纱绣法3、捆束抽纱绣法要求: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抽纱绣法的工艺技巧,并能灵活运用。
课题三、褶饰缝法1、无花纹面料的褶饰缝法2、条格面料的褶饰缝法要求:要熟练掌握褶饰缝法的工艺技巧,并结合服饰运用到实践中。
课题四、填充技法1、线条填充技法2、图案填充技法要求:熟练掌握填充技法的工、艺技巧,结合服饰运用到实践中。
四、学时安排五、主要参考书籍(日)文化服装学院主编,范树林、郝瑞闽、文家琴等编译,《文化服装讲座》(第10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六、说明1、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可增加大纲以外的教学内容。
2、任课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可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
制定:服装工艺教研室执笔人:郝瑞闽审定人:李永久2004 10 20《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着作。
至今已152年的历史了。
它的成功在于它详细的内容,精彩的片段。
在译序中,它还详细地介绍了《简爱》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从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许多事。
她出生在一个年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器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民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上打上了可见的烙印。
手绣制作工(初级)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大纲(蜀绣篇)一、教学说明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手绣制作工初级资格标准进行教学。
培训内容涵盖了手绣制作工(蜀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及学时分配表三、培训形式和地点培训形式:采用理论和实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职业道德从事手绣制作工职业必须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品德心态还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
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不仅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在职业活动中的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手绣工艺品(蜀绣)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市场价值及意义。
了解基本工具的准备和用法,以及基本材料的选配,从而为从事手绣制作工(蜀绣)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技能要求第一章技法的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通过培训,要求手绣制作工(蜀绣)在了解剌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初步了解及掌握刺绣的基本技法技巧。
(二)教学内容1、学习认识蜀绣的历史起源及发展现状。
2、学习蜀绣基本技法、工具材料的准备。
3、了解蜀绣基本图形的设计及针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常用技法的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通过培训,使手绣制作工掌握蜀绣的基本技法,能独立完成一件绣品。
(二)教学内容(一)蜀绣基础篇1、教学目的:(1)了解剌绣的分类(2)了解蜀绣工具的分类准备。
(3)掌握蜀绣基本针法(4)简单图形的设计及制作。
2、教学内容:(1)工具(2)蜀绣常用针法及具体成品的针法。
(3)简单花朵、树叶、树枝等的针法及运用。
(二)、技法篇1、教学目的:(1)、了解色彩搭配的原理与技巧。
(2)、掌握简单成品图案的绘制。
(3)、熟练基本针法5种以上。
2、教学内容:(1)、工具、材料(2)、晕针、藏针、扣针、飞针、拨针。
(3)、基本针法的适用范围。
(4)、附“熊猫”或“牡丹花”图样。
第三章制作手绣成品(一)教学目的通过培训,使手绣制作工初步掌握蜀绣的基本技能,能够制作完成一件完整简单的作品。
《服装工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服装结构设计(男、女衬衣类)适用对象:第3学期服装设计专业总学时:120 (理论48,实训72)总学分:100分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服装工艺是服装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的最终体现,服装工艺设计分基础工艺设计部分和成衣缝制设计部分,本课程为服装工艺设计的成衣工艺设计部分,主要内容是围绕服装造型材料如何通过基础缝制工艺得出美的、完整的效果而进行的。
通过理论和实训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经过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服装成衣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掌握服装缝制工艺流程和服装缝制工艺质量标准,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应达到下列要求:1、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2、能够系统的掌握制作工艺的内在规律。
3、掌握手缝工艺,机缝工艺和熨烫工艺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4、能够分析各种服装的工艺。
5、能够试制各类样衣。
6、能够分析工艺单和编写工艺单二.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纺织纤维通过缝合造型基本知识;熟悉服装造型的前期内容;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动手意识;为未来服装设计成衣缝制部分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任务一:基础女衬衫制作【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基础女衬衫缝制工艺流程及制作)【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难点是基础女衬衫的制作工艺流程。
第一节:基础女衬衫工艺流程第二节:基础女衬衫制作任务二:无领衬衣【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无领衬衣的缝制工艺流程及制作)【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难点是无领衬衣的工艺流程及制作。
第一节:无领衬衣工艺流程第二节:无领衬衫制作任务三:立领花边袖衬衣【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立领花边袖衬衣的缝制工艺制作流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难点是立领和花边袖的制作。
第一节:立领花边袖衬衣的工艺流程第二节:零部件的制作第三节:立领花边袖衬衣的制作任务四:蝴蝶结领合体衬衣【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蝴蝶结领合体衬衣的缝制工艺流程及制作)【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难点是蝴蝶结领的制作。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缝制工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80030 180055 180070课程总学时:180周学时数:3;3;4学分:2.2;2.5;3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必修开课系(部):服装系执笔人:石梅审核人:王秀芝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服装裁剪与缝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会从西裤、衬衣、西服等基础服装的缝制工艺出发,通过实践,创造性地提出各种服装的工艺流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成衣的裁剪与缝制工艺。
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手缝、机缝、零部件的制作以及熨烫等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裙子、西裤、衬衣、西服等基础服装的工艺流程及缝制方法,能够根据各种不同的规格尺寸准确的绘制出样板,并能根据样板进行快速的排料、裁剪、缝制、整烫、检验等工艺。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基础缝制工艺[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服装工艺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零部件的裁剪与缝制工艺。
[重点与难点]重点:机缝工艺练习。
难点:服装零部件的制作工艺。
[教学时数] 18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CAI课件教学,便于学生直观的理解理论,开阔专业知识视野。
[主要内容]第一节手缝工艺一、手缝工具二、手缝工具的使用及保管三、手缝针法第二节机缝工艺一、常用机缝工具二、常用缝纫设备三、机缝工艺第三节服装部件制作工艺一、袖头制作方法二、口袋制作方法三、领子的制作方法四、裙子后开衩制作方法第四节熨烫工艺一、常用熨烫工具、用品二、熨烫原则三、熨烫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的控制四、熨烫方法[参考书目][1]张家腾、王学主编,《服装缝制工艺基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2]孙兆全主编,《成衣纸样与服装缝制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服装的熨烫原则有哪些?按要求缝制单开线口袋一个。
按要求缝制单开线口袋一个。
第二章裙子的纸样设计与缝制工艺[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裙子的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裙子的裁剪与缝制工艺。
服装工艺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服装基础工艺操作方法,包括针线缝纫、布形变整理等。
2. 能够熟练完成各种基础样衣,如衬衫、恤、西装夹克等。
3. 理解服装设计与服装工艺的关系,掌握基础式样绘制能力。
4. 建立工艺质量意识,掌握工业生产标准。
二、教学内容
1. 针线基础操作:线结成形、针下线长开短、转针、缝纫等。
2. 布料整理基础:布面筋理识别、剪裁基础等。
3. 基础样衣制作:衬衫、恤、西装裤等。
4. 基础式样绘制:线框图绘制、实物图绘制等。
5. 模板制作与使用方法。
6. 工艺技术要求与工业标准。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
2. 基础训练与难点重点培训。
3. 个别指导与互相启发。
4. 定期检查与错误纠正。
5. 结果展示与经验总结。
四、教学要求
1. 熟练掌握基础操作方法。
2. 完成基础样衣制作要求。
3. 样衣工艺要求与标准。
4. 积极主动精神与解决难点能力。
5. 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合作精神。
以上为"服装工艺教学计划"的一个初步内容框架,后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装工艺作为服装设计、生产的基础,对于提高服装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掌握服装工艺的基本技能,提高其实践能力,特制定本服装工艺实践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服装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服装生产流程和工艺特点;(3)熟悉各种服装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2. 能力目标:(1)具备独立完成服装工艺操作的能力;(2)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3)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1. 服装工艺基本理论(1)服装工艺概述;(2)服装材料性能及用途;(3)服装生产流程及工艺特点。
2. 服装工艺基本技能(1)服装裁剪技能;(2)服装缝制技能;(3)服装熨烫技能;(4)服装整理技能。
3. 服装工艺实践项目(1)服装款式设计;(2)服装样板制作;(3)服装裁剪与缝制;(4)服装成品检验与评价。
四、教学安排1. 教学课时: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践教学24课时。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服装工艺基本理论;(2)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直观了解服装工艺操作过程;(3)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服装工艺基本技能;(4)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平时成绩相结合。
2. 评价内容:(1)理论考核:考察学生对服装工艺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实践考核:考察学生服装工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操作规范;(3)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3. 评价标准:(1)理论考核: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2)实践考核: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3)平时成绩:满分为20分,10分为及格。
中国编结和编织传统手工艺篇一:中国民间工艺品-编织的介绍戴姝颖中国民间工艺品-编织介绍草编是一门古老的手工技艺,在中国各民族中广泛流行,早在6000年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民间草编。
草编是用植物的茎、枝、叶、皮等天然材料,经手工拧、缠、勾、编、钉、缝等几十道工序精工制作而成。
草编制品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花色各异,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特点。
草编制品常用的原料有谷草、麦秸草、棕丝、玉米皮、金丝草、芦苇、龙须草、蒲草、茅草、水草等。
中国民间草编色彩协调,文雅质朴,尤其是草编制品带有淡淡的草香,它的这种自然气息与朴素的乡村味道,带给你一种亲近自然的温馨感觉。
柳编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10世纪,就已出现柳编制品。
柳编的原料要选用特种的柳条。
这种柳条栽种时有特定的要求。
一般柳条种植采用专用柳条树种,土地以水利条件好、沙壤土为上。
柳编制作时要先将收割的鲜条脱皮,晒干,并按照柳条的粗细、长短及品质进行分类,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备用。
编织前还需将柳条在清水中浸泡40分钟,按照打底、插经条、上模具、编织、收边等程序,制成成品。
篇二:手工编结课程教学大纲《手工编结》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参考书:天绘编.图案编织大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郝瑞闽范树林冯旭敏编译.(日)文化服装学院编.文化服装讲座-服饰手工艺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马蓉编著.服饰品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Furze Hewitt .Aromatic Gifts in Classic Knitted Cotton.Kangaroo Presss.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属服饰手工艺术范畴,是服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身的工艺特点及编结技巧是其它服饰手工无法替代的。
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编结工艺和编结技巧,在此基础上掌握花型及色彩的设计变化规律,设计出与服装相协调、配套的服饰品。
《服装传统手工艺》教学大纲(本科)
课程名称: 服装传统手工艺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学时与学分:30学时,2学分
一、课程简介
《服装传统手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是扩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基本图形设计、材料的选择、制作工具的使用技巧、各种刺绣基本针法、手工、操作等一系列过程的实践教学,扩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服装传统手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本课程旨在提高分析服装行为与服装流行的能力,增强市场定位的准确性,并丰富服装设计的文化内蕴。
三、教学要求
(一)专业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服装传统手工艺》,使学生能够掌握服装一定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二)专业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服装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各专业方面的技能。
(三)社会能力目标
掌握对知识的整合与收集,并且提高归纳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服饰手工艺的变迁
(二)教学难点
对所学综合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六、教学教材与参考教材
(一)教学教材
(二)参考教材
七、与邻近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服装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结构设计、成衣工艺,这几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
本课程为服装营销课程起理论铺垫作用,并有助于提高服装设计的文化内蕴。
八、目标考核与评价
(一)学生考试与考核
1.考试与考核内容
平时出勤40%,闭卷笔试考试占60%。
2.作业评定标准
论文一篇,20分,占平时成绩的20%
(二)教师授课评价
《服装传统手工艺》授课评价表
九、其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