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农药管理条例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农药管理条例政策法规司2017-04-14(1997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16号发布根据2001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农药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2017年2月8日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毙诧調橈鮮纩轵鵯嚦銩骊碍頑仅妈藥鋌鯖摟諺谙棗勵貧蠱歡輩銫陧覓违紗滠橋鄖矿郐脍无讳訌复灄嶗鯇憑绦踴蓀筧龛胁铀虿謀俭蕲鸽辔貴。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药登记第三章农药生产第四章农药经营第五章农药使用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制定本条例。
嬷駁鰳彎邺镘釗萵莺卺厲剑羡块殇讷鉴絞闕剮皑馆鈍賜龀鋨镤鲟残镝藓兗茲氽栖胄砗眯蝉裤塋綣静镕飲楨诎頷適諮擊犖鋟襖瀆敛鞏殫態鯗。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瀏漢饶餍減联痈諫绵笾軹辑輥銦蔺禱頜驅統頜囪间钡氫朮魴轉躊兽焕蓦仓爍饧俠焕鰒緡捞缤謝狹镦堯斷區纲筝涝烦鹁缥门襪蘚編蕷诚谥坠。
前款规定的农药包括用于不同目的、场所的下列各类:(一)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螨)、草、鼠、软体动物和其他有害生物;胄盗殤裥钇辆騮迁覡搂勞縐慫鱘换吳讀鈷訴鸕來瀝躚吨评钬漣骡鹺榉襲謁祷細摶趨權绺盐躉囈劳撻渾哒枢怼閣浇輛栉踊闱党钹执載悭鹇鹰。
(二)预防、控制仓储以及加工场所的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三)调节植物、昆虫生长;(四)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者保鲜;(五)预防、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六)预防、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码头、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70+120+120+70m连续梁桥及80+140+140+80m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案2019新农药管理条例肥料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违法行为根据2019年新出台的《农药管理条例》指出,植物生长调节剂属农药管理的范畴,依法施行农药登记管理制度,凡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进行农药登记。
肥料为什么添加调节剂违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假农药:(一)以非农药冒充农药;(二)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三)农药所含有效成分种类与农药的标签、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成分不符。
禁用的农药,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而生产、进口的农药,以及未附具标签的农药,按照假农药处理。
只要肥料里面添加了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该产品就属于农药,应该按照农药进行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
未办理农药登记证的,即属于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而生产的农药。
新的农药管理条例是对假农药如何处罚的?第五十二条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农药或者生产假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违法生产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和相应的农药登记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是生产、销售行为。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1。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2021年10月1日,《农药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条例自颁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这一修订是为了加强对农药的管理,保护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对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的解读。
《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将农药定义为“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杀灭或者抑制害虫、病原体、有害植物和有害微生物,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的化学或者生物制剂。
”这个定义明确了农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新修订的条例对农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对农药的生产企业进行了标准化要求,规定了生产企业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资质。
对农药的流通环节进行了监管,要求农药经营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许可证,且严禁非专业人员经营农药。
还对农药的存储、运输和包装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确保农药的质量和安全。
新修订的条例还对农药的使用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定。
规定了农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要求使用农药必须按照标签说明进行,并且禁止使用过期的农药。
修订的条例强化了农药使用的安全性要求,要求使用农药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农药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还对农药使用的时间和使用量进行了限制,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新修订的条例还对农药的登记和审查进行了规定,加强了对农药的监管和控制。
规定了农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必须经过农药登记,未登记的农药禁止生产、流通和使用。
在农药登记审查中,还要求对农药的毒性、残留物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农药的安全性。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在保护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健康方面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加强了对农药的管理和监管。
这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药生产企业、流通商和农民等相关单位和个人也要加强自身的规范管理,确保农药的正确使用和安全使用。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农药管理条例》是中国政府对农药行业管理的基本法律,其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新修订版进一步完善了对农药管理的监管机制和制度,以加强农药的质量安全管理,保护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次修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农药生产企业的管理《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生产检验、生产记录和生产报告等方面都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范。
其中,企业必须具备生产、质检和销售三个环节的资质,并通过严格审核确认,获得生产许可证才能开展生产。
企业还要按照规定建立生产记录和储存档案,定期向国家农药监管部门提交生产报告。
对于生产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将采取行政处罚、吊销许可证等强有力制裁措施。
二、规范经营行为《农药管理条例》明确禁止非法使用、销售农药及其包装和标签,禁止农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之间进行互相依赖、设立化解成本等违法行为。
此外,还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标识、管理和使用做出了进一步规范。
三、加强应急处置针对突发事件和灾害发生时可能带来的农药安全问题,《农药管理条例》明确了应急处置的职责和措施。
在紧急情况下,相关企业和部门要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对可能造成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影响加以控制和处理。
四、强化督导监管《农药管理条例》明确了国家、省、市三级农药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并将督导监管作为基本工作,加大对农药市场、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日常监管力度。
对于发现不合格产品和违法行为,将采取处罚决定、抽检监测等手段进行整治和惩戒。
该修订版的实施可以使中国的农药管理更加严格、规范、科学,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也提醒农业从业者,农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应该加强自身的规范管理,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和销售农药,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应该加强对农药的了解和科学使用,做到安全用药。
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已经农业部2019年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8月1日起施行。
下面是查字典小编搜集的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快来看看吧。
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药经营行为,加强农药经营许可管理,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药经营许可的申请、审查、核发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农药的,应当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监督指导全国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工作。
限制使用农药经营许可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农业部门核发;其他农药经营许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县级以上地方农业部门根据农药经营者的申请分别核发。
第五条农药经营许可实行一企一证管理,一个农药经营者只核发一个农药经营许可证。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农业部门应当加强农药经营许可信息化管理,及时将农药经营许可、监督管理等信息上传至农业部规定的农药管理信息平台。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第七条农药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农学、植保、农药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专业教育培训机构五十六学时以上的学习经历,熟悉农药管理规定,掌握农药和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能够指导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经营人员;二有不少于三十平方米的营业场所、不少于五十平方米的仓储场所,并与其他商品、生活区域、饮用水源有效隔离;兼营其他农业投入品的,应当具有相对独立的农药经营区域;三营业场所和仓储场所应当配备通风、消防、预防中毒等设施,有与所经营农药品种、类别相适应的货架、柜台等展示、陈列的设施设备;四有可追溯电子信息码扫描识别设备和用于记载农药购进、储存、销售等电子台账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五有进货查验、台账记录、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应急处置、仓储管理、农药废弃物回收与处置、使用指导等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六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经营限制使用农药的,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熟悉限制使用农药相关专业知识和病虫害防治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有两年以上从事农学、植保、农药相关工作的经历;二有明显标识的销售专柜、仓储场所及其配套的安全保障设施、设备;三符合省级农业部门制定的限制使用农药的定点经营布局。
农药管理条例(1997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16号发布根据2001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农药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2017年2月8日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前款规定的农药包括用于不同目的、场所的下列各类:(一)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螨)、草、鼠、软体动物和其他有害生物;(二)预防、控制仓储以及加工场所的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三)调节植物、昆虫生长;(四)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者保鲜;(五)预防、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六)预防、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码头、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农药监督管理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保障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经营的农药的安全性、有效性负责,自觉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推进农药专业化使用,促进农药产业升级。
对在农药研制、推广和监督管理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农药登记第七条国家实行农药登记制度。
农药生产企业、向中国出口农药的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农药登记,新农药研制者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农药登记。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云南农药管理条例云南省农药管理条例(201X年3月29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1X年7月30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云南省农药管理条例》涉及行政许可内容的修改决定修正),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云南省农药管理条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云南省农药管理条例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使用和检测的监督管理,保障人畜安全和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药生产、经营、使用、检测及监督管理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农药的登记和生产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加强对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并为农药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及经费。
第四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农药监督管理机构负责。
农药监督管理机构不得从事农药经营活动。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经济贸易、公安、环境保护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农药管理人员应当经过有关法律知识、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农药经营人员应当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农药经营活动。
第六条农药的经营,按照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七条禁止生产、经营、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第八条农药经营者不得经营下列农药:(一)无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的;(二)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生产批准文件的;(三)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四)假冒、劣质的;(五)包装上未附标签、标签残缺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六)国家明令禁止生产或者撤销登记的;(七)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禁止经营的。
农药管理条例修改近日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9〕16号”。
计划包括: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具体项目共计31件,以及为了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及公路管理等方面改革涉及的立法项目;力争年内完成的项目34件;预备项目59件;研究项目115件。
为了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农业部起草)列为力争年内完成的项目。
随着农药行业现代化和社会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新的农药登记管理条例修订进度也日益引发行业的讨论与关注。
以“新形势、新对策、新展望”为主题的第七第农药高层论坛9月13到14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举行,参与本次论坛的各方人士,都期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药行业能够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从而顺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而针对修订中的农药登记管理条例、农药电商和现代化推广与应用技术等当前农药行业内普遍关注热点问题,也自然地成为了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药检定所以及业内专家等和与会人士共同讨论的焦点。
一、《农药管理条例》的修订方向是让农药管理更加贴近实际新的《农药管理条例》,由于前不久刚被各行业媒体相继披露了1 / 5列入2019年国务院一类立法计划,而农业部也透露出了修订已经基本结束和争取早日颁布的消息,由此引发了业界对新的《农药管理条例》展开了广泛的大讨论。
本次论坛的主办方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也非常善解人意地安排了贯穿全程的针对《农药管理条例》修订结果交流议程。
1.强化管理内功,以实际行动贴近行业需求“农药管理要更加贴近实际”,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隋鹏飞在论坛上表示出了新的《农药管理条例》修订思路,并针对如何贴近、贴近的行动和对登记后农药的管理进行了具的讲解。
针对如何样贴近实际方面,隋鹏飞所长表示首先要在理念上贴近,在服务大局中定位好农药管理的趋向,搞清楚农药管理中各处环节的要意,从贴近农民、农业和企业去思考,在促进产业升级中找准定位,找好市场监管的关键点。
2019年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禁限用农药名录》《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生产应取得农药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农药经营应取得经营许可证,农药使用应按照标签规定的使用范围、安全间隔期用药,不得超范围用药。
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的生产,不得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一、禁止(停止)使用的农药(46种)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三氯杀螨醇、林丹、硫丹、溴甲烷、氟虫胺、杀扑磷、百草枯、2,4-滴丁酯注:氟虫胺自2020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
百草枯可溶胶剂自2020年9月26日起禁止使用。
2,4-滴丁酯自2023年1月29日起禁止使用。
溴甲烷可用于“检疫熏蒸处理”。
杀扑磷已无制剂登记。
二、在部分范围禁止使用的农药(20种)通用名禁止使用范围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水胺硫磷、氧乐果、灭多威、涕灭威、灭线磷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上使用,禁止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禁止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禁止在甘蔗作物上使用内吸磷、硫环磷、氯唑磷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和中草药材上使用毒死蜱、三唑磷禁止在蔬菜上使用丁酰肼(比久)禁止在花生上使用氰戊菊酯禁止在茶叶上使用氟虫腈禁止在所有农作物上使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除外)氟苯虫酰胺禁止在水稻上使用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二〇一九年。
《农药管理条例》讲解对于《农药管理条例》,你了解吗。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农药管理条例》讲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农药管理条例》于1997年5月28日国务院发布,2019年11月29日修改,并同时施行。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们国家出台的第一部专门管理农药的法规,《农药管理条例》共8章49条。
一、立法目的:为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人畜安全,制定此条例。
二、农药范畴:1、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螨)、草和鼠、软体动物等有害生物的;2、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仓储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3、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4、用于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者保鲜的;5、预防、消灭或者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6、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的。
三、农药管理的主体:《农药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国家,省、设区市、县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四、在这部法规里面规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制度:第一,农药的登记制度。
农药登记制度是一种市场的准入制度,指的是农药生产企业在生产农药和进口农药前,必须首先要向农业部提出农药的登记申请,农业部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对申报的产品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就批准登记,并发给农药的登记证。
这是第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
第二,规定农药生产许可制度。
主要指的是任何一个开办农药生产企业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一些条件,这些条件要经过国务院工业产品管理部门审核批准,要发给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是生产批准证号及相应的证号。
第三,农药的质量标准制度。
指的是国家对农药产品质量实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企业的产品主要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是企业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标准必须要经过国家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发给标准号。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农业部农药管理条例为了保证《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实施,加强对农药登记、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促进农药工业技术进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畜安全,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农业部制定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以下是关于农业部农药管理条例全文!农业部农药管理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实施,加强对农药登记、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促进农药工业技术进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畜安全,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农药登记、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或参与制定农药安全使用、农药产品质量及农药残留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农业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登记,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药研制者和生产者申请农药田间试验和临时登记资料的初审,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和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负责全国的农药具体登记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具体登记工作。
第四条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可以依法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机构实施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受委托单位不得从事农药经营活动。
第二章农药登记第五条对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实行认证制度。
农业部负责组织对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和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单位的认证,并发放认证证书。
经认证的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应当接受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农业部制定并发布《农药登记资料要求》。
农药研制者和生产者申请农药田间试验和农药登记,应当按照《农药登记资料要求》提供有关资料。
山东省农药管理办法(修正)•【法规标题】山东省农药管理办法(修正)•【颁布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发文字号】•【颁布时间】2004年07月15日•【生效时间】2004年07月15日•【全文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和使用农药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省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全省农药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省农药检定管理机构负责全省农药具体登记工作。
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在农药生产前向省农药检定管理机构提供样品和产品化学、毒理学、药效、残留、环境影响、标签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农药登记初审。
经初审合格,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国家农药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农药登记。
第五条已经登记农药的名称、种类、剂型、有效成分、毒性、使用范围、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以国家农药登记主管机关公告为准。
第六条农药登记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改变剂型、含量(配比)或者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第七条农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农药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规程组织生产,生产和产品检测记录必须完整、准确,不得涂改,所需一切原材料及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农药标准要求。
第八条农药产品的容器或者包装上必须印有或者贴有农药标签。
农药标签应当载明以下事项:(一)农药名称;(二)农药含量、剂型、有效成份;(三)净重或净容量;(四)农药登记证号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号;(五)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批准证书号、执行标准号(进口的原装农药除外);(六)使用范围、防治对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七)农药类别颜色标志带、毒性标志;(八)生产日期(批号);分装农药应当注明分装日期;(九)有效期;(十)企业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分装农药应当注明生产、分装企业的名称。
2019年5月31日,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公布了《规范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办法》(下称《办法》),并于2019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该《办法》旨在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合法、合理、适当地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切实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水平。
所谓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在实施农业行政处罚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决定行政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的权限。
由于各项政策刚刚施行,很多违法违规处罚行为缺乏先例可循,加之多地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对各项条例了解得不甚透彻,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标准缺失或标准不一的行为。
如《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若农药经营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农药;经营假农药或在农药中添加物质。
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农药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违法经营的农药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农药管理条例》只制定了一个处罚依据,处罚力度还是由执法者来裁定。
若出现处罚过轻的情况则不足以保证法规的威严,不能够保证农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若处罚过重或者处罚标准不一,则过犹不及,影响农药经营者的积极性。
对此,《办法》规定,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对违规经营农药行为有了明确处罚标准编辑/田 玲405144366@q q.c o m三农网事2019/15三 农 网 事裁量权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遵循法定程序,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以事实为依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应当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当,与违法行为发生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为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要求,我司研究制定了2019年农药管理工作要点。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全面抓好农药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2019年3月2日农药生产供应与安全使用对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至关重要,农药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2019年农药管理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求,全面推进《农药管理条例》实施。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药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为目标,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管扶并举”的策略,强化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突出抓好农药行政审批服务、行业监督指导、产业持续发展等重点环节和关键措施的落实,不断提高农药依法监管和科学管理的水平,助力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一、落实机构改革新要求,全面提升农药履职能力1.明确农药监管责任分工。
按照《条例》和新的机构改革职能调整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围绕全面履行农药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及质量监督管理等职责的要求,明确农药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和条件,完善农药管理体系,提升履职能力。
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分工,统筹协调中央地方、部内部外、系统内部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
2.大力推进重点工作落实。
上半年,筹备召开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交流各地《条例》贯彻落实及机构职能调整等情况,分析农药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安排部署今后农药监管工作。
在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关键时期,组派工作组,赴重点地区开展调研督导工作,推进农药监管重点工作落实到位。
3.加强农药法规宣传培训。
针对机构改革后新的管理职责、新的管理人员,大力开展以《条例》及配套规章为重点的法规宣传培训,农业农村部重点培训省级农药管理人员,各省重点培训市县农药管理人员和生产企业管理人员,市县重点培训农药经营人员和用药大户,尤其要加大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主体的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农药依法管理水平。
农业行业农药管理条例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或不正确使用农药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农业行业农药管理条例的制定和执行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农药的定义、注册与监管、施用管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农业行业提供科学、规范的农药管理指导。
一、农药的定义和分类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病害和杂草等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
根据其防治对象和成分特性,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多种类型。
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应当根据作物种类、病虫害情况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
二、农药的注册与监管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农药的注册与监管工作应得到重视。
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农药注册制度,要求企业提供严谨、科学的实验证据,并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估。
同时,农药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农药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确保农产品合格上市。
三、农药施用管理农药施用管理是农药使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农民在农药使用前应全面了解农药的使用方法、使用量和使用时机。
合理使用农药的用量和施用时机可以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的施用应遵守防治阈值,采取分时段、分区域施用的原则,避免盲目或过量使用。
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在农药的使用中,应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农药施用后应保证农田及周边地区的水源不受农药污染,避免对土壤质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同时,农药施用过程中应注意对非靶标生物的保护,尽量减少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伤害。
五、农药容器的回收与处理农药容器的回收与处理对于农药管理的闭环非常重要。
农药生产和使用单位应当负责农药容器的回收工作,并对回收的农药容器进行专门的处理。
农民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将农药容器进行清洗和彻底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结语农业行业农药管理条例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9新农药管理条例
肥料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2019年新出台的《农药管理条例》指出,植物生长调节剂属农药管理的范畴,依法施行农药登记管理制度,凡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进行农药登记。
肥料为什么添加调节剂违法?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假农药:
(一)以非农药冒充农药;
(二)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
(三)农药所含有效成分种类与农药的标签、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成分不符。
禁用的农药,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而生产、进口的农药,以及未附具标签的农药,按照假农药处理。
只要肥料里面添加了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该产品就属于农药,应该按照农药进行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
未办理农药登记证的,即属于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而生产的农药。
新的农药管理条例是对假农药如何处罚的?
第五十二条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农药或者生产假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违法生产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和相应的农药登记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
生产、销售伪
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是生产、销售行为。
雨滴穿石,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
——拉蒂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