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41
齿轮泵组成及工作原理
齿轮泵由齿轮、泵体、泵盖和轴等部分组成。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齿轮的旋转来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主要分为进气工作单元和排气工作单元两个部分。
进气工作单元:当齿轮转动时,两个齿轮的齿隙会逐渐从吸入端的最大齿隙逐渐缩小,将液体吸入到齿间隙中。
排气工作单元:随着齿轮的继续转动,齿隙逐渐增大,液体被推到泵体中并排出。
这一过程是通过齿轮的啮合和缺口的变化来实现的,同时通道中也有一个逆止阀来防止液体逆流。
齿轮泵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重量轻、转速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等领域中的输送液体的工作。
电动齿轮泵工作原理一、引言电动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它通过电动机驱动齿轮转动,从而产生液压力,实现液体的输送。
本文将从电动齿轮泵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电动齿轮泵的构造电动齿轮泵主要由电动机、齿轮箱、齿轮和泵体等部分组成。
其中,电动机负责提供动力,齿轮箱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齿轮的转动运动,齿轮则负责产生液压力,泵体则起到密封和输送液体的作用。
三、电动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电动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电动机启动:当电动机启动时,它会产生旋转运动,并通过齿轮箱将旋转运动传递给齿轮。
2. 齿轮转动:齿轮受到旋转运动的驱动,开始自身的转动。
齿轮通常由一对或多对齿轮组成,它们之间通过齿轮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传动系统。
3. 液体吸入:当齿轮转动时,齿轮的齿槽会与泵体之间形成一定的容积。
在转动过程中,齿槽与泵体之间的容积会不断变化。
当齿槽容积增大时,泵体内的压力降低,此时液体会通过吸入口进入齿槽。
4. 液体压出:当齿槽容积减小时,泵体内的压力增加,液体会被压出齿槽,通过压出口进入泵体的出口管道。
由于齿轮的转动速度较快,液体会被连续地压出,形成一定的流量。
5. 循环工作:电动齿轮泵会根据液体的需求不断地进行吸入和压出工作,从而实现液体的循环输送。
当电动机停止运转时,齿轮也会停止转动,液体的输送也会随之停止。
四、电动齿轮泵的应用电动齿轮泵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主要用于液体的输送和压力传递。
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液压系统中,电动齿轮泵常被用于提供工作液体的流量和压力,从而驱动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执行机构的工作。
五、总结电动齿轮泵是一种通过电动机驱动齿轮转动,从而产生液压力,实现液体输送的液压泵。
它的工作原理简单明了,应用广泛。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电动齿轮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齿轮泵的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传动装置,其原理基于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在齿廓间形成密封腔,通过齿轮的旋转将介质吸入腔体并压缩排出。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吸入阶段:当齿轮泵的正齿轮(驱动齿轮)旋转时,负齿轮(从动齿轮)也随之旋转。
随着驱动齿轮的旋转,吸入腔体逐渐形成,因为驱动齿轮的齿廓与从动齿轮齿廓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将介质吸入腔体。
2. 排出阶段: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腔体逐渐闭合,从动齿轮的齿廓将介质压缩并排出腔体。
由于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的啮合关系,介质被逼入到两齿轮的齿廓间,随着两齿轮间状态的变化,介质被压缩并排出。
3. 密封阶段:在齿轮的旋转过程中,由于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其齿廓间形成的密封腔起到了防止介质回流的作用。
这样,介质只能被吸入和排出的方向。
4. 润滑阶段:为了保证齿轮泵的正常工作,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润滑介质一般需要加入到齿轮泵的密封腔,以减少齿轮之间的磨损,并起到密封的作用。
总结起来,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利用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在齿廓间形成密封腔,通过齿轮的旋转来吸入介质并压缩排出。
这种工作原理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传递流量大,广泛应用于液压系统、油田抽油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外啮合齿轮泵、内啮合的工作原理及特点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齿轮的旋转运动产生压力,将液体从低压区域输送至高压区域。
根据齿轮的啮合方式不同,齿轮泵可以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两种类型。
本文将对这两种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外啮合齿轮泵是由一对齿轮构成,它们分别为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驱动齿轮通常由电机或者发动机驱动,带动从动齿轮旋转。
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通常很小,从而确保在齿轮旋转时,液体不会从齿轮之间泄漏。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驱动齿轮旋转时,会带动从动齿轮旋转,从而使从动齿轮内部的液体被吸入泵腔内。
当齿轮继续旋转时,液体就会被推入压力出口,从而形成压力,将液体输送至需要的位置。
在齿轮旋转过程中,齿轮和泵腔之间的间隙会不断变化,从而使泵腔内的液体被不断挤压,形成连续的流体压力。
二、外啮合齿轮泵的特点1、结构简单:外啮合齿轮泵由两个齿轮组成,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维护,成本较低。
2、压力稳定:由于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很小,因此液体在齿轮旋转过程中不会泄漏,从而确保了压力的稳定性。
3、适用范围广:外啮合齿轮泵适用于输送各种液体,包括油、水、溶液等,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化工等领域。
三、内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内啮合齿轮泵也由一对齿轮构成,它们分别为内齿轮和外齿轮。
内齿轮通常是由轴心转动,而外齿轮则是随着内齿轮的旋转而绕其轴心旋转。
内啮合齿轮泵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内齿轮旋转时,会带动外齿轮绕其轴心旋转,从而使外齿轮内部的液体被吸入泵腔内。
当齿轮继续旋转时,液体就会被推入压力出口,从而形成压力,将液体输送至需要的位置。
在齿轮旋转过程中,齿轮和泵腔之间的间隙会不断变化,从而使泵腔内的液体被不断挤压,形成连续的流体压力。
四、内啮合齿轮泵的特点1、流量稳定:内啮合齿轮泵的内齿轮和外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较小,从而保证了液体在泵腔内的流动稳定性。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液压传动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能源等领域。
它是一种正啮合的离心泵,主要通过齿轮啮合的转动将液体从进口抽入泵体,再经过泵体的排液口输出。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齿轮泵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应用。
一、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基于齿轮啮合产生的体积变化。
它由一对啮合的齿轮组成,一个是驱动齿轮,另一个是从动齿轮。
这两个齿轮的齿数、齿形和啮合时的中心距都是精确设计的。
工作过程如下:齿轮泵启动后,驱动齿轮被动力源带动,开始旋转。
驱动齿轮的旋转使其齿与从动齿轮齿相啮合。
齿轮啮合的过程中,从动齿轮随之转动,并在齿轮齿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负压。
负压作用下,液体被吸入齿轮泵的进口处,充满齿轮之间的齿槽。
随着齿轮继续旋转,液体被带着齿轮一起旋转,同时被挤压出泵体的排液口。
最后,液体从排液口输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齿轮泵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流量主要取决于齿轮的旋转速度、齿数、齿轮啮合时的中心距以及液体的黏性。
通过控制驱动齿轮的转速,可以调整齿轮泵的流量输出。
二、齿轮泵的应用齿轮泵作为一种简单、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性能可靠的液压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工业领域:齿轮泵可用于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液压系统等,用于输送各种工业液体,如润滑油、液压油、冷却剂等。
农业领域:齿轮泵可用于农业机械设备,如拖拉机的液压系统,用于驱动和控制各种液压执行元件。
建筑领域:齿轮泵可用于建筑机械设备,如混凝土泵车的液压系统,用于输送混凝土。
能源领域:齿轮泵可用于油田设备,如抽油机的液压系统,用于提取原油。
航空航天领域:齿轮泵可用于飞机和火箭的液压系统,用于控制起落架、襟翼等舵面。
总体而言,齿轮泵在液压传动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且价格相对较低,使得它成为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常见选择。
然而,也要注意,齿轮泵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齿轮之间的啮合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振动。
此外,对于高压和高粘度的液体,其效率可能会降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使用。
简述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齿轮的旋转来吸入和排出液体。
齿轮泵通常由两个齿轮组成,一个是驱动齿轮,另一个是从动齿轮。
驱动齿轮通过电机或其他动力源的驱动,旋转起来,从动齿轮则随之旋转。
在齿轮的旋转过程中,液体被吸入泵体,然后被压缩并排出。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吸入、压缩和排出三个阶段。
在吸入阶段,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间隙逐渐扩大,形成一个低压区域。
此时,液体会被吸入泵体中。
在压缩阶段,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形成一个高压区域。
此时,液体被压缩并向出口排出。
在排出阶段,从动齿轮继续旋转,将液体排出泵体。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但是其性能却非常优秀。
齿轮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高效率:齿轮泵的机械效率非常高,可以达到90%以上。
2. 稳定性好:齿轮泵的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噪音小。
3. 适用范围广:齿轮泵可以输送各种液体,包括高粘度液体和腐蚀性液体。
4. 维护方便:齿轮泵的维护非常方便,只需要定期更换润滑油即可。
5. 成本低廉:齿轮泵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价格也比较实惠。
齿轮泵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液压泵,其工作原理简单,性能优越,适用范围广泛。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齿轮泵工作原理齿轮泵是一种特殊的机械设备,它通过两个内转子的旋转来进行输送液体。
齿轮泵的原理是:两个相对的齿轮节流件,通过驱动机构将能量传递给它们,使它们产生相互接触的压力,从而输出液体。
输出液体的流量取决于驱动机构的输入功率,以及齿轮节流件的几何特性。
齿轮泵的特点是可以提供高压低量的流量,常用于各种工业应用中。
齿轮泵的结构主要由壳体、轴承、驱动机构、齿轮节流件等几部分组成。
壳体用来密封齿轮节流件,防止液体的泄漏,并且支撑轴承和齿轮机构。
轴承可以承受并稳定机械转子的转动,以及由转子带动齿轮机构、节流件等其他配件的旋转。
驱动机构是将输入功率传送给转子、齿轮节流件等配件的部件,例如:电机、发动机、液压马达等。
齿轮节流件是由两个相对的锥齿轮组成的装置,两模齿轮头相对接触,当其头部受到驱动机构的能量传递,使得两模齿轮头相互接触,产生一个高压低量的节流环境,输出液体的流量受驱动机构的功率影响,以及齿轮节流件几何特性的影响。
齿轮泵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石油、石化、化工、发电、冶金、航空航天、水力发电等行业,并且随着近年来技术的进步,齿轮泵的精度、可靠性以及性能都有了质的提升,吸引了众多的客户。
由于齿轮泵的特殊性能,其使用和维护都相当简单,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一些安全规则,以避免发生危及安全的情况。
在安装或更换齿轮泵的时候,应注意齿轮泵的接地,保证齿轮泵与周围环境的电磁兼容性。
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齿轮泵内部的液体温度和压力,以免造成严重的损坏,影响齿轮泵的使用寿命。
以上就是齿轮泵工作原理的简单介绍,它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并且具有高压低量、使用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不过由于它的特殊性能,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以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
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是通过外啮合齿轮的运动来实现液体的输送。
该泵主要由一个齿轮和一个外齿轮组成,它们之间通过齿轮的啮合形成密封腔。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初始状态下,两个齿轮完全分开,形成一个密封腔。
2. 当齿轮泵的驱动装置启动后,齿轮开始旋转。
一个齿轮被称为驱动齿轮,另一个齿轮被称为从动齿轮。
3. 驱动齿轮的旋转使得从动齿轮开始跟随旋转。
4. 随着齿轮的旋转,密封腔逐渐形成。
5. 在齿轮的转动过程中,密封腔不断变大,液体被吸入腔内。
6. 当齿轮继续旋转时,密封腔逐渐缩小,压力增大。
7. 当密封腔的压力超过输出压力时,液体被强制排出。
通过不断重复上述步骤,外啮合齿轮泵可以实现连续的液体输送。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平稳,适用于高压高扬程的液体输送。
同时,由于齿轮的啮合,泵的耐磨性较好,使用寿命较长。
然而,由于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其输出流量不稳定,并且需要定期更换润滑油以保持正常工作。
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通常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将液体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
然而,在齿轮泵的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噪音大、泄漏严重、效率低等。
本文将就齿轮泵工作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深入探讨。
在文章中,我们将从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个人观点和结论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1.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是一种通过齿轮传动和流体互动来传送液体的设备。
在其工作时,液体被吸入到泵壳中,进而被推送至泵的出口。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泵的齿轮运动来实现。
齿轮泵通常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其中一个齿轮驱动另一个齿轮转动,使液体被泵送出去。
这种设计使得齿轮泵在工作时可以产生较高的流体压力,适用于各种流体的输送和增压。
2. 齿轮泵工作时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齿轮泵也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
其中,噪音大、泵体泄漏严重、效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
噪音是齿轮泵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主要是由于齿轮间的摩擦和冲击引起的。
泵体泄漏严重也是齿轮泵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密封不严或泵零部件磨损等原因引起的。
齿轮泵工作时效率低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与泵的设计、选择不当或使用环境不佳等因素有关。
3. 齿轮泵工作时的解决措施要解决齿轮泵工作时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对于噪音大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合适的润滑油、改进齿轮的制造工艺、优化齿轮的搭配等措施来降低齿轮泵的噪音。
对于泵体泄漏严重的情况,可以检查并更换密封件、调整使用压力、加强对泵体的维护等措施来解决问题。
针对齿轮泵工作时的效率低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泵型、加强泵的日常维护、提高液体的清洁度等手段来提高齿轮泵的工作效率。
4. 个人观点和结论齿轮泵作为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设备,其在工作时所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对于齿轮泵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工作原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解决。
在我看来,了解泵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正挤式排量泵,其工作原理如下:
1. 齿轮泵由一对啮合的齿轮组成,分别为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驱动齿轮通过驱动轴与驱动机构相连,从动齿轮则与泵的输出轴相连。
2. 当齿轮泵开始工作时,驱动齿轮被推动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一起旋转。
3. 由于齿轮的啮合关系,从动齿轮的齿沟中就会形成一片密封区域,利用该密封区域来进行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4. 随着齿轮的旋转,密封区域逐渐扩大,液体从低压端(吸入侧)进入泵内。
5. 随着齿轮进一步旋转,密封区域逐渐缩小,液体被推向高压端(排出侧),并通过出口通道被排出。
6. 齿轮泵的输送流量与转速、齿轮的孔隙、减速器的调节等因素相关。
总之,齿轮泵通过齿轮的旋转运动,利用齿沟的密封区域来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齿轮泵操作流程步骤齿轮泵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极为广泛,通常被用来输送黏性较大的液体,如润滑油等。
今天主要介绍一下齿轮泵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规程,对该类型泵做一个初步认识理解。
一、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是由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在相互啮合过程中引起工作容积的变化来输送液体,如下图所示。
齿轮安装在泵壳内,两个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各自的轴上,其中一个为主动齿轮,与原动机轴相连;另一个为从动齿轮。
当主动齿轮旋转带动从动齿轮跟着旋转时,液体受到齿轮的拨动,吸入管中的液体分两路沿齿槽与泵壳体内壁围成的空间,随着齿轮的旋转被强行带至压出管。
齿轮的啮合处把吸入管的低压区与压出管的高压区隔开,使液体不致倒流,起到密封的作用。
齿轮顶部与壳体间的间隙很小,约为0.1mm,能够阻止液体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泄漏。
由于齿轮高速旋转,每转过一个齿,就有一部分液体排出,所以齿轮泵的排液量比较均匀。
二、齿轮泵的特点齿轮泵的特点是流量均匀,尺寸小而轻便,结构简单紧凑,紧固耐用,维护保养方便,流量小压力高,适用于输送黏性较大的液体,如润滑油、燃烧油,可作润滑油泵、燃油泵、输油泵和液压传动装置中的液压泵,温度一般不超过70℃,流量范围通常为0.045~30m3/h,压力范围通常为0.7~20MPa,工作转速通常为1200~4000r/min。
齿轮泵不宜输送黏性低的液体,如水、汽油等,不宜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
三、齿轮泵的安全操作规程1. 启动前①检查工艺流程是否正确;②齿轮泵周围是否存在妨碍运行的物品;③检查联轴器保护罩、地脚等螺栓是否紧固,有无松动;④轴承箱是否有充足的润滑油,油位是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⑤按齿轮泵的用途及工作性质,选配好适当的压力表;⑥有轴瓦冷却水及轴封水的齿轮泵应保持水路畅通;⑦检查电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电机接线及静电接地是否正常。
2. 启动①打开齿轮泵的入口阀门;②打开齿轮泵的放空阀,排除齿轮泵内气体后关闭;③打开齿轮泵的出口阀;④启动电机,观察齿轮泵运转方向是否正常,有无异音;⑤检查轴封泄漏情况,正常时填料密封泄漏应10~20滴/分,且没有发热现象;机械密封泄露应小于8滴/分;⑥齿轮泵出口压力应在规定范围内⑦齿轮泵的振动,详见产品说明书;⑧齿轮泵的轴窜量不超过2~4mm(多段齿轮泵);⑨检查电机轴承处温度≤80℃3. 运行①压力指示稳定,压力波动在规定范围内;②齿轮泵壳内和轴承应无异常声音,润滑良好,油位在规定范围内;③电机电流在铭牌规定范围内;④轴瓦冷却水及轴封水应畅通,无漏水现象,盘根(填料密封)滴水应正常;⑤按时记录好运行数据,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切泵检查4. 停车①切断电源停运电机;②逐渐关闭出口阀门;③待齿轮泵停止运转后,关闭齿轮泵的入口阀门;④如长期停车,应将泵内液体排尽。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 工作原理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体输送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对齿轮在泵体内旋转,将液体吸入泵腔并推送到出口。
齿轮泵通常由驱动轴、从动轴、泵壳和齿轮组成。
工作原理如下: 1. 驱动轴带动从动轴和齿轮旋转。
2. 当齿轮与泵壳内的液体接触时,液体会被吸入齿间的空隙中。
3. 随着齿轮旋转,液体被推送到泵腔的出口。
4. 液体从出口流出,完成液体输送过程。
2. 应用齿轮泵由于其简单可靠的工作原理,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特别是在以下领域:2.1 工业应用齿轮泵在工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用于以下方面: - 润滑油输送:齿轮泵可以输送各种润滑油,用于润滑各种设备,例如发动机、齿轮箱等。
- 冷却剂循环:齿轮泵可用于工业设备的冷却系统,将冷却液体循环输送,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温度。
- 石油和化工:齿轮泵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常用于输送各种液体,如原油、化学品等。
2.2 汽车工业在汽车工业中,齿轮泵广泛用于润滑系统和转向系统: - 润滑系统:齿轮泵用于输送发动机的润滑油,保持发动机正常运行。
- 转向系统:齿轮泵用于转向液的输送,为转向系统提供所需的压力。
2.3 农业应用齿轮泵在农业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 农田灌溉:齿轮泵可用于输送水源,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
- 农业机械:齿轮泵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中的液压系统,例如拖拉机、收割机等。
2.4 其他领域此外,齿轮泵还适用于其他领域,如船舶、建筑和采矿等。
在船舶领域,齿轮泵用于燃油和船舶润滑系统;在建筑领域,齿轮泵用于混凝土搅拌车、压力机等设备;在采矿领域,齿轮泵用于输送矿石浆液等。
总之,齿轮泵因其简单可靠的工作原理,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创新,齿轮泵的性能和效率得到了提升,满足了不同领域的需求。
齿轮泵工作原理齿轮泵按工作原理分可分为:容积式泵、转子泵、增压式泵三种。
齿轮泵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流量和扬程。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泵出口输出的液体量,一般采纳体积流量,用Q表示,而扬程是单位重量输送液体从泵入口至出口的能量增量,用H表示,每一台泵都有特定的特性曲线,由泵制造厂提供。
通常在工厂给出的特性曲线上还标明推举使用的性能区段,称为该泵的工作范围。
齿轮泵是受原动机控制,驱使介质运动,是将原动机输出的能量转换为介质压力能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齿轮泵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齿轮泵工作原理是由两个齿轮互相啮合在一起而构成的。
它是依靠齿轮的轮齿啮合空间的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它属于回转泵,也可以认为属于容积泵。
齿轮泵的种类较多。
按啮合方式可以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按轮齿的齿形可分为正齿轮泵、斜齿轮泵和人字齿轮泵等。
2齿轮泵齿轮硬度高的问题齿轮泵的齿轮怎么处理?硬度高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下齿轮泵硬度是怎样处理的:齿轮泵的齿轮在工做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
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惫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干满足上述要求。
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齿轮泵的齿轮淬火原理:将工件放入感应器(线圈)内,当感应器中通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四周即产生交变磁场。
交变磁场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工件内产生封闭的感应电流──涡流。
感应电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工件表层电流密度很高,向内逐渐小,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工件表层高发度电流的电能转变为热能,使表层的温度升高,即实现表面加热。
电流频率越高,工件表层与内部的电流密度差则越大,加热层越薄。
在加热层温度超过钢的临界点温度后迅速冷却,即可实现表面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