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课(2)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9
科组长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要点要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_______。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为什么?);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_______和______;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中传得最快,_______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________,有振动_______(一定或者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_________m/s;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_______,介质的________.提问:声音分别在高温空气中和低温空气中传播,哪种情况下的速度更快?为什么?(3)、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_________s以上(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最短距离s=12vt=12×340m/s×0.1s=17m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例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真空里传播的慢B.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C.真空不能传声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例2.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海水、铁管、空气 B. 铁管、海水、空气C.空气、铁管、海水 D. 空气、海水、铁管例3.有一跟长100米的空气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A.一次响声 B. 两次响声 C. 三镒响声 D. 四次响声例4.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 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D. 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开始计时例5.如图1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3)此实验说明了要点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一、噪音:1、图1-3-1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图和_____________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图和_________________图.2、今天是中考的第一天。
为了给同学们提供良好的考试环境,交通部门在考场附近的街道上设置了标志牌,如图2所示。
目的是在_______处减弱_______。
(黑龙江省,2分)3、如图l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 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4、下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5、《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一单位在做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的15只珍稀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关于珍稀红嘴相思鸟为何会集体自杀,请提出你的猜想。
6、据报道噪音能够影响人的判断力:在一个噪声很大的环境中人们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同学们在生活是否遇到过了类似的环境?说说看!7、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
二、声音的利用:1、在如图所示的图文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A 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造成人员内脏破裂、骨折或皮肉撕裂B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 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质进行钻孔核切削加工D 电视机的遥控器遥控电视4、请你在下列问题中填上通过声音获取了什么信息.(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利用超声波检查(B 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6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6、7、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
单元复习02 声现象1.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
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答案】B【详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公共场合,当有很多人同时讲话时,我们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那么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
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答案】D【详解】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答案】D【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弓弦的长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答案】A【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第2课时声现象中考回顾1.(2022·四川成都中考)如图所示,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答案:D2.(2022·天津中考)音乐会上,艺术家们用编钟、二胡、古筝等乐器演奏乐曲,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答案:C3.(2022·四川内江中考)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优美的小提琴声一定是乐音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D.医院对人体的B超检查利用的是次声波答案:A4.(2021·天津中考)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
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传播C.减小噪声传播速度D.通过监测减弱噪声答案:A5.(2022·云南中考)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的传统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或“音色”)不同。
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仪器、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
答案:音调能量模拟预测1.(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不一定由物体的振动产生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答案:AD2.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是为了研究()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的大小答案:A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物体振动快慢即频率决定的。
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这是为了研究音调。
3.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这是由于()A.山谷中有磁场,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B.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C.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D.山谷中有不同的声音传播介质,使喊声以不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答案:C解析: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发出的声音在向前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进入人的耳朵,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回声,故选项C正确。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从而形成回声。
当回声比原声晚0.1 s 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4)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对比知识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①在声源处减弱,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③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或捂住耳朵知识点4:声的利用 声传递信息声传递能量 1. 考查热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2. 考查题型: 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3. 备考重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噪声的控制,声音的特性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 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振动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空气__传到人耳。
如图所示,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相互的__。
方法点拨:1.关于振动与发声关系的理解: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能被人们看到,微小的振动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能被人耳听到。
2.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速度的快慢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考点2:声音的特性例2 白族的唢呐、彝族的芦笙、纳西族的巴乌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__振动__发声;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__音调__(选填“音★知识梳理★突破考点,典例呈现★备考指导 ★考纲要求: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探究) 2. 乐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噪声的防治途径.(认识)调”“响度”或“音色”)。
听演奏的人能分辨出曲调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是因为各种乐器的__音色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