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一览表
- 格式:docx
- 大小:40.04 KB
- 文档页数: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1.05.04•【文号】法释[2011]14号•【施行日期】2011.07.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审判机关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1年1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五月四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1〕14号为正确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船舶发生油污事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造成油污损害或者形成油污损害威胁,人民法院审理相关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当事人就油轮装载持久性油类造成的油污损害提起诉讼、申请设立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由船舶油污事故发生地海事法院管辖。
油轮装载持久性油类引起的船舶油污事故,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造成油污损害或者形成油污损害威胁,当事人就船舶油污事故造成的损害提起诉讼、申请设立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由油污损害结果地或者采取预防油污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两艘或者两艘以上船舶泄漏油类造成油污损害,受损害人请求各泄漏油船舶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按照泄漏油数量及泄漏油类对环境的危害性等因素能够合理分开各自造成的损害,由各泄漏油船舶所有人分别承担责任;不能合理分开各自造成的损害,各泄漏油船舶所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告2013年第1号――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公布日期】2013.02.26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告2013年第1号
•【施行日期】2013.02.2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告
(2013年第1号)
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的公告
为全面建设法治海事,提升海事系统依法行政水平,按照国务院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对规范性文件(截至2011年12月31日)进行了清理,决定保留458件,具体目录见附件1,废止62件,具体目录见附件2,现予以公布。
凡未列入上述458件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海事管理依据。
决定废止的规范性文件自公布之日起废止,对上述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除另有明确规定外,均不涉及以往根据该类文件所作出的处理决定的效力。
特此公告。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458件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截至2011年12月3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废止62件海事规范性文件目录(截至2011年12月31日)
2013年2月26日附件1:。
海事法律的相关司法解释的内容有哪些部分海事法律是为了解决海域内发生的问题而涉及的法律,同时也是防止海事纠纷的发生,只要事海域发生的问题或者诉讼,就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也就是说根据海事法律进行处理得到判决结果,但是海事法律的基本内容究竟有哪些,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不过没关系,小编这就给大家仔细的说说基本的内容。
海事法律是为了解决海域内发生的问题而涉及的法律,同时也是防止海事纠纷的发生,只要事海域发生的问题或者诉讼,就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也就是说根据海事法律进行处理得到判决结果,但是海事法律的基本内容究竟有哪些,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不过没关系,小编这就给大家仔细的说说基本的内容。
▲一、海事法律的相关司法解释的内容有哪些部分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相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以下简称《规定一》,全文附后)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相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以下简称《规定二》,全文附后),分别就我国管辖海域的司法管辖与法律适用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这两个司法解释将自2016年8月2日起施行。
《规定一》明确,我国管辖海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中国公民或组织在我国与有关国家缔结的协定确定的共同管理的渔区或公海从事捕捞等作业的,也适用《规定一》。
根据《规定一》,中国公民或者外国人在我国管辖海域实施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者非法捕捞水产品等犯罪的,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规定一》明确,有关部门对非法进入我国内水从事渔业生产或者渔业资源调查的外国人,作出行政强制措施或行政处罚决定,行政相对人不服的,可向有关机关申请复议或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规定一》明确,因在我国管辖海域内发生海损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管辖该海域的海事法院、事故船舶最先到达地的海事法院、船舶被扣押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1年1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五月四日法释〔2011〕1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1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9次会议通过)为正确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船舶发生油污事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造成油污损害或者形成油污损害威胁,人民法院审理相关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当事人就油轮装载持久性油类造成的油污损害提起诉讼、申请设立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由船舶油污事故发生地海事法院管辖。
油轮装载持久性油类引起的船舶油污事故,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造成油污损害或者形成油污损害威胁,当事人就船舶油污事故造成的损害提起诉讼、申请设立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由油污损害结果地或者采取预防油污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两艘或者两艘以上船舶泄漏油类造成油污损害,受损害人请求各泄漏油船舶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按照泄漏油数量及泄漏油类对环境的危害性等因素能够合理分开各自造成的损害,由各泄漏油船舶所有人分别承担责任;不能合理分开各自造成的损害,各泄漏油船舶所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但泄漏油船舶所有人依法免予承担责任的除外。
各泄漏油船舶所有人对受损害人承担连带责任的,相互之间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泄漏油船舶所有人支付超出自己应赔偿的数额,有权向其他泄漏油船舶所有人追偿。
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规定》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分类】司法解释解读正文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规定》张勇健王淑梅余晓汉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74次会议通过的法释〔2016〕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16年2月24日发布实施,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现就《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制定《规定》的背景依据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规定,是开展海事专门审判、充分发挥海事审判职能作用的重要基础和必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在1984年决定设立海事法院时即一并规定其受理案件的范围,之后根据形势发展和实践需要先后于1989年、2001年两次修改,重新制定颁布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规定。
出台本《规定》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客观需求:一是服务保障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但周边海洋形势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秩序亟待依法规范,海洋生态环境需要不断加强保护,海事法院过去以受理海上贸易航运相关商事纠纷为主的受案范围需要及时修改拓展,以积极行使国家海洋司法管辖权,依法规范海洋开发利用秩序,加强海洋环境司法保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和国际航运中心继续向亚太地区和我国转移,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扩大海事审判管辖案件范围,进一步增强中国海事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规范统一全国海事案件受理标准的需要。
最高人民法院自2001年9月11日颁布法释〔2001〕27号《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2001年《规定》)十四年来,其所规范的海上贸易航运领域在船舶工程、船舶经营、海上运输、港口经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方面出现诸多新的交易形式及新的案件类型,相当部分已为上述规定范围所不能涵盖。
国际海事法范围整理国际海事法CH1论述<现在的特点、将来的变化、原因>海事法的特点1.制度的多样性和特殊性2.与海上风险的关联性(风险的存在;风险的责任)3.起源的习惯性4. 国际统一性5.政策指导性6.技术性海事法的表现形式1.国内法(①实体法:海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②程序法:海诉法)2.国际海事条约P4323.国际航运惯例(条件:①针对某个问题,法律、公约均未规定;②仅适用于涉外关系的案件;③不违背公共利益、公共政策)4.司法解释海事法的发展趋势1. 船舶所有人责任不断加重<风险>①责任限额的提高②救助报酬增长2.海事法律价值目标变化<海上交通安全&防止船舶污染>※3.公法权利义务在海事法律中私法化<救助>重点CH2船舶碰撞碰撞:CMC上狭义仅指船舶之间碰撞,排除船舶与固定设施上的触屏。
船舶碰撞的概念:165:船舶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
170:或者虽然实际上没有接触,但因操纵不当或者不遵守航行规章,致使其他船舶以及船上的人员、货物或者其他财产遭受损失的,也适用船舶碰撞的规定。
船舶碰撞构成要件:1、发生在船舶之间(1)排除船舶与固定物体之间的碰撞(2)对船舶的限制:(排除用于军事或政府公务的船舶,政府公务船舶要看碰撞当时是否执行公务,若在进行商业活动,则仍适用CMC)2、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3、船舶之间发生接触(包括+间接碰撞+浪损)(①浪损;②由于第三条船舶导致两船碰撞,第三条虽无接触,也应负责)PS:但间接碰撞仅有在一方违反避碰规则or航行规则导致才可适用船舶碰撞。
4、发生损害<包括有形&无形>船舶碰撞的种类:1、单方过失责任168:船舶发生碰撞,是由于一船的过失造成的,由有过失的船舶负赔偿责任。
2、双方过失责任169:船舶发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过失的,各船舶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负赔偿责任;过失相当或比例无法判定,平均负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财经审计法规选编》》
【年(卷),期】2003(000)005
【总页数】15页(P4-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5.1
【相关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J],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J], ;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J], ;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
释 [J],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
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二十七件民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法释〔2020〕17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内水路货物运输纠纷案件法律问题的指导意见【法规类别】水上运输【发文字号】法发[2012]28号【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日期】2012.12.24【实施日期】2012.12.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司法解释性质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内水路货物运输纠纷案件法律问题的指导意见(法发[2012]28号)辽宁、天津、山东、上海、浙江、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武汉、厦门、广州、北海、海口海事法院:近年来,国内水路运输发展迅速,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路运输市场的健康和有序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法律保障。
但是,与法律体系相对完善的国际海运相比,国内水路运输法律规范的滞后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国内水路货物运输纠纷案件的增长。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内河航运的立法,内河航运的条例、规定多为部门规章,法规制度之间存在矛盾,海事审判存在诸多的不统一。
为了加强我国海事司法对国内水路运输的保障作用,促进国内水路运输的规范发展,现就人民法院审理国内水路货物运输纠纷案件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准确适用法律法规,统一国内水路货物运输纠纷案件裁判尺度本指导意见中的国内水路货物运输纠纷是指由海事法院专门管辖的沿海和内河水路货物运输纠纷。
1.人民法院审理国内水路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应当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同时可以参照《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的有关规定。
海商法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规定,不适用于国内水路货物运输。
人民法院参照《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时,应当在判决书说理部分引用论述,但不应作为判决书引用的法律依据。
2.当事人在国内水路货物运单或者其他运输合同文件中明确约定其权利义务适用《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的有关规定确定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对中国司法解释中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规定的理解第21卷第4期2010年12月中国海商法年刊AnnualofChinaMaritimeLawV o1.21NO.4Dec.2OlO林鹏鸠,付晓娟.对中国司法解释中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规定的理解_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21(4):63—67对中国司法解释中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规定的理解林鹏鸠,付晓娟(1.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辽宁大连116026;2.辽宁天腾律师事务所,辽宁大连116021)摘要:海上打捞引起的赔偿请求能否限制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没有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其予以明确规定.司法解释也对碰撞船舶之间追偿的打捞费规定为应受限制,但不周全,建议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时予以完善.关键词:打捞费;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船舶碰撞中图分类号:DF96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7659(2010)040063—05 LimitationofliabilityforclaimsarisingfromwreckremovalunderChinesejudicialinterpret ationLINPeng—jiu~,FUXiao—juan(wSchool,DalianMaritimeUniversity,Dalian116026,China;2.TytopLawFirm,Dalia n116021,China)Abstract:ChineseMaritimeCodedoesnotprovideforthelimitationofliabilityforaclaimarisingfromwreckremova1.ItisnecessaryfortheChineseSupremeCourttOcopewithitbythemeansofthejudic ialinterpretation. Thejudicialinterpretationalsomakesitclearthattherecoveryfortheclaimsbetweentheships involvedinacollisionshallbesubjecttOthelimitation,butitseemsnotsound,andshallthereforebebettere daccordinglyinrevisingtheChineseMaritimeCode.Keywords:wreckremovalcharges;limitationofliability;collisionatsea有关打捞费的海事赔偿请求是否属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范围,在船舶碰撞或救助事故引起打捞费请求的情况下又如何限制等问题,直接关系事故当事人的巨大利益,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简称《海商法》)对此没有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也常有激烈争议,故相关司法解释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并在修改《海商法》时加以全面考虑,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基于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经历,对近两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与打捞费赔偿请求责任限制有关的两个司法解释中的条文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妥善处理相关实践问题,有助于《海商法》的相应修改.一,中国最新司法解释和一些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船舶碰撞司法解释》)第9条规定:"因起浮,清除,拆毁由船舶碰撞造成的沉没,遇难,搁浅或被弃船舶及船上货物或者使其无害的费用提出的赔偿请求,责任人不能依照海商法第十一章的规定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相关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简称《责任限制司法解释》)第17条规定:"海商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的可以限制赔收稿日期:2010~10—08作者简介:林鹏鸠(1966一),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天腾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协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辽宁省法学会海商法研究会副会长,大连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E—mail:linpengjiu@;付晓娟(1977一),女,广东深圳人,辽宁天腾律师事务所律师,E—mail:fuxiaojuan@.中国海商法年刊第21卷偿责任的海事赔偿请求不包括因沉没,遇难,搁浅或者被弃船舶的起浮,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提起的索赔,或者因船上货物的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提起的索赔.由于船舶碰撞致使责任人遭受前款规定的索赔,责任人就因此产生的损失向对方船舶追偿时,被请求人主张依据海商法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限制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海商法》第204条规定:"船舶所有人,救助人,对本法第二百零七条所列海事赔偿请求,可以依照本章规定限制赔偿责任.前款所称的船舶所有人,包括船舶承租人和船舶经营人."《海商法》第207条规定:"下列海事赔偿请求,除本法第二百零八条和第二百零九条另有规定外,无论赔偿责任的基础有何不同,责任人均可以依照本章规定限制赔偿责任:(一)在船上发生的或者与船舶营运,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的灭失,损坏,包括对港to/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设施造成的损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应损失的赔偿请求;(二)海上货物运输因迟延交付或者旅客及其行李运输因迟延到达造成损失的赔偿请求; (三)与船舶营运或者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侵犯非合同权利的行为造成其他损失的赔偿请求;(四)责任人以外的其他人,为避免或者减少责任人依照本章规定可以限制赔偿责任的损失而采取措施的赔偿请求,以及因此项措施造成进一步损失的赔偿请求.前款所列赔偿请求,无论提出的方式有何不同,均可以限制赔偿责任.但是,第(四)项涉及责任人以合同约定支付的报酬,责任人的支付责任不得援用本条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 《1976年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公约》第2条"可限制责任的索赔"规定:"除第3条和第4条另有规定外,对下列各项索赔,无论其责任的根据如何,均可限制责任:(a)有关在船上发生或者与船舶营运或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的灭失或损坏(包括对港口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设施造成的损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应损失的索赔;(b)有关海上货物,旅客或其行李运输的迟延所引起的损失的索赔;(c)有关与船舶营运或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侵犯非合同权利的行为造成其他损失的索赔;(d)有关沉没,遇难,搁浅或被弃船舶(包括此种船上的任何物件)的起浮,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的索赔;(e)有关船上货物的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的索赔;(f)有关责任人以外的任何人,为避免或者减少责任人依照公约规定可以限制其责任的损失所采取的措施,以及由此措施而引起的进一步损失的索赔."《1976年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公约》第18条"保留"规定:"任何国家在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本公约时.均可保留不适用第2条第1款第(d)项和第(e)项的权利.但对本公约的实质性条款,不得作任何其他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简称《海上交通安全法》)第40条规定:"对影响安全航行,航道整治以及有潜在爆炸危险的沉没物,漂浮物,其所有人,经营人应当在主管机关限定的时间内打捞清除. 否则,主管机关有权采取措施强制打捞清除,其全部费用由沉没物,漂浮物的所有人,经营人承担.本条规定不影响沉没物,漂浮物的所有人,经营人向第三方索赔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第7l条规定:"船舶发生海难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强制采取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的措施.对在公海上因发生海难事故,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重大污染损害后果或者具有污染威胁的船舶,海上设施,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采取与实际的或者可能发生的损害相称的必要措施."第90条规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简称《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67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第4期林鹏鸠,等:对中国司法解释中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规定的理解65 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第68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40条规定:"……船舶沉没的,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舶燃油,污染危害性货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性质,数量,种类,装载位置等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清除."第42条规定:"发生船舶污染事故,海事管理机构可以采取清除,打捞,拖航,引航,过驳等必要措施,减轻污染损害.相关费用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有关作业单位承担.需要承担前款规定费用的船舶,应当在开航前缴清相关费用或者提供相应的财务担保."第5O条规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第1条规定:……四,'残骸'系指发生海上事故后……五,'危害'系指:(一)对航行构成威胁或妨碍的任何情况或威胁;或者(二)有合理预期会对海上环境造成重大有害影响,或是损害一国或多国的海岸线或相关利益的任何情况或威胁.七,'清除'系指对残骸所造成的危害进行任何形式的预防,减少或消除.'清除','已清除'和'正在清除'须予以相应解释."二,打捞的法律责任和费用承担首先说明,本文所称打捞是指对包括沉船,沉物或其中存在或溢出的污染物所采取的起浮,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的行为或措施的俗称.一般而言,如果是为了海上交通安全而采取的,习惯简称打捞或清障,而为了防治和减轻海洋污染而采取时,有的简称为清污.当然,在实践中,上述行为或措施有时兼具交通安全和海洋环保两个目的.《船舶碰撞司法解释》和《责任限制司法解释》中的起浮,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即本文简称的打捞,应理解为包括上述两个目的或其中任何一个目的的打捞.因此,除了特别说明或同时列明之外,本文所述的打捞,包括起浮,清除,拆毁,清污和使之无害在内的统称.中国处理沉船,沉物或其污染物的现行规则存在不同并体现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首先,由于国际公约优先于国内法,对于中国参加的《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或《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适用具有涉外因素的污染事故,漏油的船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但不排除任何人可以采取预防污染损害的措施.其次,以海上交通安全为目的的打捞和以防治海洋污染为目的的清污.前者如《海上交通安全法》第40条的规定,沉船沉物的所有人,经营人应当打捞清除;主管机关有权采取措施强制打捞清除;全部费用由沉没物,漂浮物的所有人,经营人承担.后者如《海洋环境保护法》第71条,第90条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40条,第42条和第50条的规定,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采取措施予以清除;海事管理机构可以采取清除,打捞,拖航,引航,过驳等必要措施,减轻污染损害;相关费用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责任者或船舶,有关作业单位承担.最后,除上述特别法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第65条,第68条的规定,对其他所有污染环境的侵权事故,适用以下普通的原则:一是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污染者包括哪些不太清楚,如陆上或海上的货物所有人是否包括在内等;二是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虽有上述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具体案情的复杂和法律规定上的一些不清楚或相互矛盾,如何正确认定责任人往往仍颇有争议,因此在中国海事实践中,对于一个船舶碰撞案中打捞费的处理(包括措施,费用担保和支付等)实际上可能包括以下情形:由沉船沉物的所有人支付,由碰撞船舶的对方船舶所有人支付,由双方船舶所有人各支付部分,或由主管机关支付以及因主管机关要求暂由打捞清障清污单位垫付等.三,对沉船沉物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规定的理解根据上述规定,笔者对沉船沉物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的规定理解如下.首先,根据《责任限制司法解释》第17条第1款的规定,因打捞提起的索赔,不论是否由于船舶碰撞造成的,应不属于限制性债权,责任人不能依法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这应是中国现行的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原则性规定.它是一项非常必要的解释规定,明确肯定了自《海商法》生效以来在海事司法实66中国海商法年刊第21卷践中已将因打捞提起的索赔作为非限制性债权的特别做法.若无此规定,在《海商法》第十一章下,因打捞提起的赔偿请求,只要在船上发生的或者与船舶营运,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本应难以排除在限制性债权之外.《责任限制司法解释》第17条第2款规定,由于船舶碰撞致使责任人遭受前款规定的索赔,责任人就因此产生的损失向对方船舶追偿时,被请求人主张依据《海商法》第207条的规定限制赔偿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其中"被请求人"当然也是指依法有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人,否则,也就不可能存在"主张依据《海商法》第207条的规定限制赔偿责任"而需要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的问题.因此,按照本款的规定,船舶碰撞中的一船支付因为本船打捞提起的索赔时,他不能享受责任限制的权利,但在其支付该索赔之后,再向对方船舶追偿时,对方船舶仍有权将该追偿的索赔作为限制性债权而享受责任限制.这应是对上述原则性规定作出的一个明确的例外规定.该例外规定也是处理碰撞案中此类索赔的一个具体规则,即船舶碰撞中的一船(责任人)对于对方船舶(责任人)因打捞提起的索赔或追偿有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其次,船舶碰撞中的一船(责任人)对于非对方船舶或非责任人因打捞提起的索赔或追偿应无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第一,一船(责任人)对于本船和本船上货物的打捞而支付或应支付的打捞费索赔.当然,从海上交通安全法考虑,一船没有必要为其货物或者对方船舶,货物的打捞直接承担责任,只是在实践中有时可能追于主管机关和当时情势的压力等特殊情况而不得已为之.第二,货物的所有人, 经营人为其货物打捞支付打捞费后向一船(责任人) 提出的索赔.第三,一船(责任人)对于对方船和船上货物自愿或不得已直接组织打捞而由打捞单位对其提起的打捞费索赔.第四,主管机关直接支付或因主管机关要求由打捞单位暂时承担打捞费后向一船(责任人)提出的索赔(如主管机关迫于情势必要).由此可见,至少从现行规定的逻辑分析来讲,针对同一标的物进行的打捞,由于具体安排和付费的不同,索赔或追偿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由对方船舶(责任人)已付或应付的,其再向本船索赔或追偿时,本船可以享受责任限制,否则,如果本船已经实际支付或者本船直接应付时,则不能享受责任限制.同时,由于《海商法》第207条规定的限制性债权包括"责任人以外的其他人,为避免或者减少责任人依照本章规定可以限制赔偿责任的损失而采取措施的赔偿请求,以及因此项措施造成进一步损失的赔偿请求",由于责任人自己不该付而直接支付了打捞费,也由于不能自己告自己,所以,对于本船自己已经实际支付或者本船直接应付的打捞费,也不能从本船的责任限额或者责任限制基金中主张参与分配.这与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规定不同.再次,因打捞的费用提出的赔偿请求或者因打捞提起的索赔应不限于打捞费本身,应包括该打捞造成的进一步损失.实践中,一项打捞行为或措施也可能会造成其他的进一步的损失,由此会引起打捞费用本身之外的其他损失的索赔,而这种索赔有的可以依法向责任人提出或追偿,有的不能.根据《船舶碰撞司法解释》的规定,责任人对于"因起浮,清除,拆毁由船舶碰撞造成的沉没,遇难,搁浅或被弃船舶及船上货物或者使其无害的费用提出的赔偿请求",不能依法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责任限制司法解释》又规定,可以限制赔偿责任的海事赔偿请求不包括因沉没,遇难,搁浅或者被弃船舶的起浮,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提起的索赔,或者因船上货物的清除,拆毁或者使之无害提起的索赔.也就是说,如果因为打捞造成进一步的损失,就该损失向责任人提起索赔或追偿时也适用上述规则.这是比较合理而周全的解释,《责任限制司法解释》弥补了先前的《船舶碰撞司法解释》这方面规定的不周全.复次,打捞是否因为主管机关的强制命令进行,应不影响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船舶碰撞司法解释》和《责任限制司法解释》都没有区别是否强制打捞引起的费用或索赔对于责任限制的影响,因此,不难理解,不论是否强制打捞引起的向责任人的索赔或追偿,上述责任限制方面的结果都一样.这是一项比较合理而务实的安排.强制打捞和非强制打捞本非民事意义上的概念,且在实践中,强制打捞和非强制打捞有时也难以区别.不少沉船,沉物本有经济上的打捞或救助价值,即使没有主管机关的打捞命令或要求,其物主或财产保险人本来也会自愿组织打捞(这时也可能安排救助),只是因为主管机关考虑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而更早下达了强制打捞令或限期打捞令,从而使其表面上也成为"强制打捞".这时的强制打捞,实质上与自愿打捞或者救助是竞合的.这样,上述司法解释避免了实践中强制打捞和非强制打捞有时难以区别引起的纠纷.最后,除了船舶碰撞之外,因救助人过错造成的沉船沉物打捞引起的索赔,该救助人应可比照适用第4期林鹏鸠,等:对中国司法解释中打捞费有关责任限制规定的理解67 上述司法解释享受责任限制权利.实践中,救助标的或被救助物在救助作业过程中可能由于救助人的过错或违约而遭受额外的损失.救助人对于其救助作业过程中由于其过错或违约造成的救助标的或被救助物的损失,依法也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由于《1976年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公约》和《海商法》已规定,救助人也是依法有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责任人,而且,其行为或不为也会造成被救船和财产(相当于碰撞中的对方船舶和船上货物)的沉没,从而使打捞成为必要,引起打捞方面的索赔,但《责任限制司法解释》并没有包括救助人应负责的原因引起的打捞在内.虽然从逻辑上说,该司法解释的第17条第2款规定对于救助人应该不适用,但若如此理解,是不合理,不适当的,更违反了鼓励救助原则,使救助人处于比一般的碰撞当事船东较为不利的地位.因此只能理解,这不是目前的司法解释的初衷,也许最高人民法院只是考虑了中国司法实践至今还没有出现救助人因其救助作业过程中的过错或违约造成的救助标的或被救助物的损失而承担责任的案例,故暂时没有或不必在该司法解释中一起考虑罢了.因此,笔者建议在修改《海商法》时,对此问题也应一并加以考虑,完善.参考文献(References):[1]司玉琢.海商法专论[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SIYuzhuo.Maritimelawmonograph[M].2nded.Beijing:ChinaRenminUniversityPress,2 010.(inChinese)[2]司玉琢,吴兆麟.船舶碰撞法[M].2版.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5. SIYu—zhuo,WUZhao—lin.ShipcollisionlawrM].2nded.Dalian:DalianMaritimeUniversityPress,1995.(inChinese)[3]STEELDW,ROSEFD.Kennedy'Slawofsalvage[-M].5thed.London:STEVENS& ;.SONS,1985.书讯《租船缩略语与常用条款》目前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大连海事大学郭萍教授花费5年时间编撰而成.《租船缩略语与常用条款》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租船缩略语,收集了租船实务,航运实务以及国际贸易方面常用英语缩略语,此外还包括一些涉及船舶规范,货物装卸工具,主要货运单证,世界主要船级社,世界主要港口,主要国际海运组织,主要国际海事条约名称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租船常用条款,收集了航次租船合同,定期租船合同及光船租赁合同下的常用标准合同条款或附加条款.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报,电传传统通信方式逐渐被更先进的现代通信方式取代,但电报,电传时代广泛使用的缩略语因其具有内涵丰富,信息量大,简练明确,书写方便,便于快速阅读等特点,在航运领域特别是租船业务中得到保留和发展,一些新的缩略语也不断产生.由于涉及不同专业领域,这些缩略语存在不同的解释和理解,即使借助一些英文词典,仍然会产生一些误解或感到困惑,从而影响了人们正常交流,甚至可能产生争议.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涉入租船业务的人员来说,困难可想而知.本书的出版发行,可以使租船缩略语的使用和发展更加规范,从而促进航运信息的交流.在租船实务中,业务人员通常会选择使用一些标准的租船合同范本,并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些附加条款(RIDERCLAUSE).一些航运组织或机构制定并发布了大量的标准条款供相关方使用.作者共收集了132条常用租船合同奈款,并翻译成中文,同时对条款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已于2001年8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7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01年9月18日起施行。
二00一年九月十一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2001年8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7次会议通过)法释〔2001〕2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已于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及我国参加和批准的有关国际公约,参照国际习惯作法,在总结我国海事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现将海事法院的收案范围规定如下:一、海事侵权纠纷案件1、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案件,包括浪损等间接碰撞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2、船舶触碰海上、通海水域、港口及其岸上的设施或者其他财产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其中包括船舶触碰码头、防波堤、栈桥、船闸、桥梁以及触碰航标等助航设施和其他海上设施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3、船舶损坏在空中架设或者在海底、通海水域水下敷设的设施或者其他财产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4、船舶排放、泄漏、倾倒油类、污水或者其他有害物质,造成水域污染或者他船、货物及其他财产损失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5、海上或者通海水域的航运、生产、作业或者船舶建造、修理、拆解或者港口作业、建设,造成水域污染、滩涂污染或者他船、货物及其他财产损失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6、船舶的航行或者作业损害捕捞、养殖设施、水产养殖物的赔偿纠纷案件。
海事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一览表海事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Maritim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Contrac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Tort Liabili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Insuranc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Proper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Civil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Special Maritime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Ordinance on Ship Reg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Por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Customs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Laws on Foreign-related Civil Relations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运条例International Shipping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运条例实施细则Detailed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Regulations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Rules on Carriage of Goods by Waterways within Chin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Stipulations of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Several Issues in the Trail of Cases Concerning Dispute over Ship Collision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Stipulations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Several Issues in the Trail of Cases Concerning Dispute over Maritime Insurance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事责任限制相关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Stipulations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the Trail of Cases Concerning Dispute over Limitation of Liability for Maritime Claims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Stipulations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Several Law Application Issues in the Trail of Cases Concerning Delivery of Goods without Original Bills of L ading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Interpretations of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Several Law Application Issues in the Trail of Cases Concerning Compensation for Personal Damage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人身伤亡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Detailed Stipulations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Damage Awarding in the Trail of Foreign-海事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related Maritime Personal Injury or Death Casestrail version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Interpretations of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pecial Maritime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Stipulations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Several Law Application Issues in the Trail of Cases Concerning Foreign-related Civil or Commercial Contract Disputes 关于不满300 总吨船舶及沿海运输、沿海作业船舶海事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Regulations on Limitation of Liability for Maritime Claims against Ships of Less than 300 GRT, and Ships engaged in Coastal Transportation or Work。
解读《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03.01.06•【分类】司法解释解读正文解读《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问题的提出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审理海事海商案件的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以下简称《海事诉讼法》)。
《海事诉讼法》是一部既符合我国海事审判的实际需要,又与国际海事处理规范相适应的程序法。
《海事诉讼法》的内容丰富,发展了民事诉讼的理论。
《海事诉讼法》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海事审判的透明度,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海事审判缺乏程序法规定的尴尬,使中国的海事审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由于《海事诉讼法》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为基本法的特别法,是对《民事诉讼法》的补充,因此,在《海事诉讼法》立法时,特别注意了《海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的衔接,坚持《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能够套用到海事诉讼中的,《海事诉讼法》中不作重复规定。
有些虽然《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亦是海事审判中必须明确,但还上升不到法律层次的规定,《海事诉讼法》中不再加以规定,而交由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作具体规定。
在《海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审判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作出司法解释,以统一司法,指导实践。
2002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本解释),已于2003年2月1日开始施行。
二、理解与适用(一)关于总则《海事诉讼法》的总则部分主要规定了该法的法律地位和立法原则,并确立了海事案件专门管辖的性质。
在理解《海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海事案件管辖的性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海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海事诉讼法》是对《民事诉讼法》的补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12.29•【文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商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6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等二十九件商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为正确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等法律,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船舶碰撞,是指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五条所指的船舶碰撞,不包括内河船舶之间的碰撞。
海商法第一百七十条所指的损害事故,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依照海商法第八章的规定确定碰撞船舶的赔偿责任。
第三条因船舶碰撞导致船舶触碰引起的侵权纠纷,依照海商法第八章的规定确定碰撞船舶的赔偿责任。
非因船舶碰撞导致船舶触碰引起的侵权纠纷,依照民法典的规定确定触碰船舶的赔偿责任,但不影响海商法第八章之外其他规定的适用。
第四条船舶碰撞产生的赔偿责任由船舶所有人承担,碰撞船舶在光船租赁期间并经依法登记的,由光船承租人承担。
第五条因船舶碰撞发生的船上人员的人身伤亡属于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第三人的人身伤亡。
第六条碰撞船舶互有过失造成船载货物损失,船载货物的权利人对承运货物的本船提起违约赔偿之诉,或者对碰撞船舶一方或者双方提起侵权赔偿之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七条船载货物的权利人因船舶碰撞造成其货物损失向承运货物的本船提起诉讼的,承运船舶可以依照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主张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12.29•【文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商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38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等二十九件商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为正确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货运代理企业接受委托人委托处理与海上货物运输有关的货运代理事务时发生的下列纠纷:(一)因提供订舱、报关、报检、报验、保险服务所发生的纠纷;(二)因提供货物的包装、监装、监卸、集装箱装拆箱、分拨、中转服务所发生的纠纷;(三)因缮制、交付有关单证、费用结算所发生的纠纷;(四)因提供仓储、陆路运输服务所发生的纠纷;(五)因处理其他海上货运代理事务所发生的纠纷。
第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认定货运代理企业因处理海上货运代理事务与委托人之间形成代理、运输、仓储等不同法律关系的,应分别适用相关的法律规定。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根据书面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的性质,并综合考虑货运代理企业取得报酬的名义和方式、开具发票的种类和收费项目、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以及合同实际履行的其他情况,认定海上货运代理合同关系是否成立。
第四条货运代理企业在处理海上货运代理事务过程中以自己的名义签发提单、海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委托人据此主张货运代理企业承担承运人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