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肩关节稳定性
- 格式:ppt
- 大小:4.13 MB
- 文档页数:28
肩关节复合体6个运动学原则引言肩关节是人体上肢的一个重要部位,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窝组成。
肩关节具有广泛的活动范围和高度的灵活性,其运动主要由肩关节复合体的协调工作来实现。
肩关节复合体是由肩胛骨、锁骨、胸骨和肱骨组成的一个动力链条,通过肩胛肌、旋肩肌等肌肉的收缩来产生肩关节的运动。
本文将深入探讨肩关节复合体的六个运动学原则,包括稳定性、协调性、健康性、灵活性、均衡性和效益性。
稳定性稳定性是肩关节复合体运动的基本原则之一。
稳定的肩关节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控制,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肩关节受力和损伤的风险。
稳定性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肩胛骨的稳定性和肩胛肌的协调收缩。
以下是实现肩关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1.肩胛骨的稳定性–肩胛骨的准确位置:肩胛骨应正确靠近胸壁,保持正常的位置和角度。
–肩胛骨的肌肉平衡:肩胛骨周围的肌肉群应保持均衡,避免某一侧肌肉过度紧张或过度松弛。
2.肩胛肌的协调收缩–上斜肌和小圆肌的收缩:上斜肌和小圆肌的协调收缩能够稳定肩胛骨并提供正确的姿势。
–中斜肌的功能:中斜肌的收缩协助肩胛骨的外旋和后缩,从而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协调性协调性是肩关节复合体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肩关节的顺畅运动需要肩胛骨、锁骨和肱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肌肉群的协同收缩。
以下是实现肩关节协调性的关键因素:1.肩胛骨和锁骨的协调–锁骨的稳定:锁骨与胸骨的连接稳定,能够提供肩关节的基础稳定性。
–肩胛骨的准确运动:肩胛骨应在不受限地移动,以适应肩关节各种运动。
2.肌肉的协同收缩–肩关节肌肉的协调:肩胛肌、旋肩肌和肱三头肌等肌肉的协同收缩,保证肩关节的稳定和灵活性。
–肩胛肌的平衡:肩胛肌群的平衡收缩能够帮助肩关节保持稳定的姿势和运动。
健康性健康性是肩关节复合体运动的保证。
良好的肩关节健康能够提供持久、优质的运动体验,并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以下是实现肩关节健康性的关键因素:1.适度的负荷–适应性训练:逐渐增加负荷、控制训练强度,使肩关节适应运动的要求。
人体运动学期末考试练习题笔记(一)选择题.应变人体机构内某一点受载时所发生的变形.第三类杠杆属于C.速度杠杆.第一类杠杆属于A. 平衡杠杆4. 康复医学治疗的主要方式B.运动疗法(二)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本书所讲的人体运动学,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
2.功能解剖学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理功能的学科,为功能解剖学。
3.生物力学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题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为生物力学。
4.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为运动生物力学。
5.应力指人体结构内某一平面对外部负荷的反应,用单位面积上的力表示,(N/C㎡)。
6.质点是指具有质量、但可以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7.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8.力矩是力对物体转动作用的量度,是力和力臂的乘积。
9.阻力点阻力杠杆上的作用点称为阻力点,是指运动阶段的重力、运动器械的重力、摩擦力或弹力以及拮抗肌的张力,韧带、筋膜的抗牵张力等所造成的阻力。
他们在一个杠杆系统中的阻力作用点只有一个,即全部阻力的合力作用点为唯一的阻力点。
10.力偶通常把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称为力偶。
11.梅脱能量代谢单量。
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其运动强度为1MET。
12.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
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在人体上最为普遍,如肱二头肌屈起前臂的动作,支点在肘关节中心,力点(肱二头肌在桡骨粗隆上的止点)在支点和阻力点(手及所持重物的重心)的中间。
运动肩关节的肌肉口诀:
前束外肩小,中束前抬手;
后束内旋臂,菱形四周围;
肩胛提肩稳,小圆在上头。
解读:
-前束外肩小:指前锯肌(前束)和三角肌(外侧束)。
这两个肌肉协同作用可以使肩关节前提和外展手臂。
-中束前抬手:指冈上肌(中束),它主要参与抬起手臂的动作。
-后束内旋臂:指斜方肌(后束),它主要参与内旋手臂的动作。
-菱形四周围:指菱形肌和胸大肌等肩胛带周围的肌肉,它们协同作用可以稳定肩关节。
-肩胛提肩稳:强调肩胛骨(肩胛)的提起,以保持肩关节的稳定性。
-小圆在上头:指小圆肌位于肩胛骨的上方,参与肩关节的外旋动作。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肩部主要肌肉的名称和功能,便于运动时正确地训练和使用肩关节的肌肉群。
游泳运动员肩关节稳定性训练的研究作者:陆杨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27期摘要:本文研究分析当前游泳教学训练中游泳运动员的肩关节稳定性训练,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游泳运动员肩关节稳定性的技术特点,制定快速有效的游泳运动员的肩关节稳定性训练方法,制定肩关节稳定性训练计划。
设计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测试动作,通过使用重庆长阳科技有限公司的CY-I型体能量化训练器,对游泳运动员进行肩关节稳定性的训练效果的测试,得出结论。
关键词:游泳肩关节训练研究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051-03在竞技游泳运动项目中,运动员上肢的技术动作是游泳前进的主要推动力,不仅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技术动作,还需要具有强大的上肢和躯干肌肉力量。
然而,肌肉力量和技术动作的发挥,都需要骨骼和关节的支撑,尤其是肩关节,不仅起到技术动作的“支点”作用,还起到了游泳运动中上肢划水过程中“轴”的作用。
游泳运动中,上肢的技术动作在不同的运动阶段有着不同的变化,上肢和躯干的肌肉运用也有张有弛,唯独肩关节在整个游泳过程中都处在一个高度的运动环节中。
因此,游泳运动中对肩关节的利用非常的频繁,可以说是从始至终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持续稳定的发挥作用,在竞技游泳运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本篇研究内容旨在分析当前游泳教学训练中游泳运动员的肩关节稳定性训练,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游泳运动员肩关节稳定性的技术特点,制定快速有效的加强游泳运动员的肩关节稳定性训练方法,运用CY-I型体能量化训练器对进行训练效果分析,使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从中获取启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天津体育学院2012级游泳专项学生,男3人,女5人,共8人,二级以上水平,年龄19~21岁。
1.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实验对比法。
1.3 实验时间实验时间为10周,第一周训练四次课,每次90min,周三、六、日休息。
肩关节复合体6个运动学原则肩关节是人体上最灵活的关节之一,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
为了保护肩关节,我们需要了解肩关节复合体的运动学原则。
本文将介绍肩关节复合体的6个运动学原则,包括稳定性、可控性、平衡性、对称性、协调性和适应性。
一、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肩关节能够保持稳定。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肩关节不稳定,就容易受伤。
为了保持稳定性,我们需要加强肌肉群,并确保它们能够协同工作。
特别是,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需要更加注意保持稳定性。
二、可控性可控性是指在进行各种运动时,我们能够完全控制肩关节复合体。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力量和灵活性来支撑各种复杂的动作。
此外,在进行某些运动时,如举重等重量级训练时,需要更加注意可控性。
三、平衡性平衡性是指在进行各种运动时,我们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力量和灵活性来支撑各种动作,并确保我们的身体始终保持平衡。
此外,在进行某些运动时,如跳跃等高强度训练时,需要更加注意平衡性。
四、对称性对称性是指在进行各种运动时,我们需要确保肩关节复合体的两侧能够协同工作,并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加强肌肉群,并确保它们能够协同工作。
此外,在进行某些运动时,如侧平板支撑等训练时,需要更加注意对称性。
五、协调性协调性是指在进行各种运动时,我们需要确保肩关节复合体与其他身体部位能够协同工作,并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加强肌肉群,并确保它们能够协同工作。
此外,在进行某些运动时,如俯卧撑等训练时,需要更加注意协调性。
六、适应性适应性是指在进行各种运动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姿势和力量。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确保我们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运动。
此外,在进行某些运动时,如深蹲等训练时,需要更加注意适应性。
总结肩关节复合体的6个运动学原则是稳定性、可控性、平衡性、对称性、协调性和适应性。
这些原则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肩关节,并确保我们在进行各种运动时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1.人体平衡的条件- -除外受力1).支撑面:接触面积加包围面积。
2).重心:整个人体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人体的重心垂直投影线越远离支撑面的边缘,则稳定性越大。
3).稳定角:是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夹角。
4).平衡角:等于某方位平面上稳定角的总和。
它可以说明物体在某方位上总的稳定程度。
27.人体平衡的条件一个物体是否失去平衡,取决于该物体重心垂直投影线是否落在支撑面内。
物体开始倾斜时,随着物体的倾斜,重力产生-一个使物体恢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恢复力矩,倾倒力产生使物体倾倒的倾倒力矩。
倾倒过程中,如重力作用线在支撑面内,则恢复力矩使物体恢复到原位置;如倾倒使得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时, .则恢复力矩为0,重力矩起着加剧倾倒的作用。
稳定系数:倾倒力开始作用时稳定力矩与倾倒力矩的比值。
当稳定系数大于1时,物体本身重力产生的恢复力矩足以对抗倾倒,当稳定系数小于1时,物体恢复力矩对抗不了倾倒力矩,物体倾倒,平衡破坏。
所以,物体越重,其稳定力矩越大,抗倾倒的能力越强。
1.肩胛骨的运动有以下几种形式:上提下降:肩胛骨在冠状面内向上运动为上提,向下运动为下降。
如耸肩一下放。
前伸后缩:肩胛骨在水平面内向前运动为前伸,向后运动为后缩。
如含胸一扩胸。
上、下回旋:肩胛骨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旋转,肩胛下角朝外上方运动为上回旋,朝内下方运动为下回旋。
2.肩肱关节的运动:肩肱关节是一个典型的球窝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 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内旋、外旋水平屈伸和环转运动3.运动肩胛骨的主要肌群上提: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肩胛提肌下降: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胸小肌前伸:前锯肌和胸小肌后缩:斜方肌中部和菱形肌上回旋:前锯肌和斜方肌上部下回旋:菱形肌、胸小肌和肩胛提肌4. (1)斜方肌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7颈椎至第12节胸椎的棘突,其肌束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及肩胛冈。
作用:.上束纤维-. 上提及上回旋肩胛骨,中束纤维-内收肩胛骨,“下束纤维-下降肩胛骨(2)菱形肌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正常⼈体运动学第四章肩关节运动学第四章关节运动学第⼀节概述第⼆节上肢运动学第三节下肢运动学第四节颈部和躯⼲运动学第⼀节概述⼆、关节的分类①按关节运动轴的数⽬和关节⾯的形状,关节可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1. 单轴关节运动环节(指能绕关节运动的相邻部分)只能绕⼀个运动轴运动的关节称为单轴关节,包括滑车关节和圆柱关节。
●滑车(屈戍)关节●圆柱(车轴)关节2. 双轴关节有两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构成关节的⾻可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内运动,也可作环转运动。
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椭圆关节●鞍状关节3. 多轴关节具有3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可作各个⽅向的运动。
包括球窝关节和平⾯关节。
●球窝关节●平⾯关节关节的分类②根据构成关节⾻的数⽬,关节可分为单关节和复合关节。
1. 单关节由两个⾻的关节⾯组成,即⼀个关节头和⼀个关节窝,如肩关节和髋关节。
2. 复合关节由两个以上的关节⾯构成多个单关节,包在⼀个关节囊内,每个单关节都能活动,如肘关节关节的分类③根据关节的运动形式,关节可分为单动关节和联动关节。
1. 单动关节能单独进⾏活动的关节叫单动关节,绝⼤多数关节属于此类关节,如肩关节、踝关节。
2. 联动关节也称联合关节,两个或多个独⽴关节,同时进⾏活动,共同完成⼀个动作,如前臂的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
三、关节的运动1. 屈、伸运动环节在⽮状⾯内,绕冠状轴运动。
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踝关节则相反。
屈:两⾻之间⾓度变⼩伸:两⾻之间⾓度变⼤2. 外展、内收运动环节在冠状⾯内,绕⽮状轴运动。
远离正中⾯为外展;靠近正中⾯为内收。
收:⾻向正中⽮状⾯靠拢展:⾻远离正中⽮状⾯3. 回旋运动环节绕垂直轴或⾃⾝的长轴旋转。
由前向内的旋转称内旋(或叫旋前);由前向外旋转称外旋(旋后)。
内旋:⾻向前内侧旋转外旋:⾻向后外侧旋转4. 环转运动环节以固定端为⽀点,绕冠状轴、⽮状轴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轴进⾏连续的圆周运动。
关节在原位转动,⾻远端做圆周运动附:⾻与关节的运动⾻骼运动会产⽣相应的关节运动,⾻骼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旋转和线形位移。
2023肩关节运动学•肩关节概述•肩关节解剖结构•肩关节运动学原理目录•肩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肩关节康复训练•肩关节影像学检查01肩关节概述肩关节由肩胛骨、肱骨头、关节盂、韧带和肌肉等组成。
肱骨头位于上臂骨的顶端,与肩胛骨相关节。
肩胛骨位于后方的三角形骨头,与肱骨头相关节。
关节盂位于肩胛骨内侧的浅凹,与肱骨头相关节。
肌肉用于控制肩关节的运动,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等。
韧带连接关节的周围组织,包括盂肱韧带和喙肩韧带等。
肩关节功能缓冲来自侧方的冲击力,保护胸腔和腹腔器官不受损伤。
使上臂骨内旋和外旋运动。
使上臂骨内收和外展运动。
使上臂骨向前和向后运动。
使上臂骨向上和向下运动。
02肩关节解剖结构1肩胛骨23肩胛骨是位于上背部的三角形扁状骨,上缘短,下缘长。
肩胛骨有两面,内面为肩胛下窝,外面为肩胛冈和冈上窝。
肩胛骨通过肌肉和韧带与胸廓相连,共同组成肩关节。
肱骨肱骨上端有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形成关节,下端与尺骨鹰嘴窝形成肘关节。
肱骨内外侧各有一突起,外侧为肱骨大结节,内侧为肱骨小结节。
肱骨是上肢骨之一,是大臂和小臂之间的长骨。
关节盂关节盂是肩胛骨上的浅窝,与肱骨头形成关节。
关节盂较浅,关节囊松弛,有利于关节活动。
关节盂下有盂唇,可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稳固性。
肩关节周围有多个韧带与肌肉附着,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盂肱上韧带:连接肱骨头与肩盂的顶部,可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盂肱中韧带:连接肱骨头与肩盂的下部,可限制肱骨头前、后移位。
盂肱下韧带:连接肱骨头与肩盂的下部,可防止肱骨头向下脱位。
喙肱韧带:连接喙突与肱骨头,限制肩关节的外展角度。
胸小肌、胸大肌、三角肌等肌肉参与肩关节的运动和稳定,共同完成肩部多种运动。
韧带与肌肉03肩关节运动学原理03外旋、内旋肩关节外旋和内旋的运动范围约90°,其中0°表示上肢与前臂成一条直线,90°表示上肢与前臂成直角。
肩关节运动范围01前屈、后伸肩关节前屈和后伸的运动范围约180°,其中0°表示上肢自然下垂于身旁,90°表示上肢上举至头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