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检测要点上课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8.68 MB
- 文档页数:15
1★所有主要承力构件应无明显塑性变形、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2★竖向主框架各杆件的轴线应汇交于节点处相邻竖向主框架的高差≤30mm3桁架上、下弦应采用□整根通长杆件,或设置□刚性接头横杆不连续。
4★架体构造:空间几何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平行四边形结构不属于几何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只有加斜腹杆的三角形结构才属于几何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在主竖框垂直建筑物主体结构平面内也应形成三角形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
5★立杆间距应小于等于1.5m的要求见上、下图,对比。
竖框设置少,特别是在拐角处。
6★纵向水平杆的步距小于等于1.8m的要求见上图,对比;超过。
在一楼层的高度内应加设一层横杆。
很多横杆不连贯7★剪刀撑在架体外立面应沿全高设置,水平夹角应满足45º~60º8★物料平台不得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部位和各结构构件相连,其荷载应直接传递给建筑工程结构如果卸料平台外栏杆压到护栏上,而护栏与爬架是连接的,则力将传给爬架9★脚手板设置:架体底部铺设严密,与墙体无间隙,操作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牢,孔洞直径小于25mm。
脚手板的下部应采用安全网兜底。
断口位置的底板及踢脚板及外围护10★扣件、连接螺栓应齐全、紧固,扣件螺栓拧紧力矩应为40N·m~65N·m11★架体构造尺寸支承跨度直线型≤7/ m设计的合理性。
支承跨度折线或曲线型架体,相邻两主框架支撑点处的架体外侧距离≤m沿外围测量。
水平悬挑长度不大于2/m,且不大于跨度的1/2架体悬臂高度不大于2/5架体高度,且不大于6m在两个支座是,最下面支座下应,留一层爬架,当最上面(由下向上第3个)支座安装完毕,才可再提升。
这样上悬臂高度为1/3。
如图水平悬挑端以竖向主框架为中心对称斜拉杆水平夹角≥45°12★附墙支架每个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一楼层处应设置一道附墙支架使用工况,应将竖向主框架固定于附墙支座上支顶防坠、翻板防坠及中间孔插销都属于固定,但最可靠的固定为中间插销。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质量检测10要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指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
现今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之中,今天我们总结了其质量检测要点,一起来看。
施工方案(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搭设作业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结构设计应进行计算;(2)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进行审核、审批;(3)脚手架提升超过规定允许高度,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安全装置(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安装防坠落装置,技术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2)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应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3)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与建筑结构附着;(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安装防倾覆装置,技术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5)升降和使用工况时,最上和最下两个防倾装置之间最小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安装同步控制装置,并应符合规范要求。
(1)架体高度不应大于5倍楼层高度,宽度不应大于1.2m;(2)直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不应大于7m,折线、曲线布置的架体支撑点处的架体外侧距离不应大于5.4m;(3)架体水平悬挑长度不应大于2m,且不应大于跨度的1/2;(4)架体悬臂高度不应大于架体高度的2/5,且不应大于6m;(5)架体高度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应大于110㎡。
附着支座(1)附着支座数量、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2)使用工况应将竖向主框架与附着支座固定;(3)升降工况应将防倾、导向装置设置在附着支座上;(4)附着支座与建筑结构连接固定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架体安装(1)主框架和水平支承桁架的节点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各杆件的轴线应汇交于节点;(2)内外两片水平支承桁架的上弦和下弦之间应设置水平支撑杆件,各节点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3)架体立杆底端应设在水平桁架上弦杆的节点处;(4)竖向主框架组装高度应与架体高度相等;(5)剪刀撑应沿架体高度连续设置,并应将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桁架和架体构架连成一体,剪刀撑斜杆水平夹角应为45°~60°。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讲义一、引言在建筑施工领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施工安全,各种新型的施工设备和技术不断涌现。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就是其中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设备。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二、什么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顾名思义,是一种附着于建筑物结构上,能够随着建筑物的施工进度而升降的脚手架体系。
它主要由架体结构、附着支撑结构、升降系统、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与传统的落地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相比,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节省大量的材料和人工成本。
由于不需要从地面开始搭建,而且可以随着施工进度逐层升降,大大减少了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工作量。
其次,提高了施工效率。
施工人员可以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工作平台上进行作业,不受脚手架搭建和拆除的影响。
再者,增强了施工的安全性。
通过先进的附着支撑和控制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脚手架的坍塌和坠落事故。
三、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组成部分1、架体结构架体结构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立杆、横杆、斜杆等杆件通过节点连接而成。
架体的形式多样,有单片式、整体式等,以适应不同的建筑结构和施工要求。
2、附着支撑结构附着支撑结构是将脚手架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关键部件,它要承受脚手架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建筑物结构上。
一般包括附着支座、导轨等。
3、升降系统升降系统负责带动脚手架的上升和下降,常见的有电动葫芦、液压千斤顶等。
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脚手架的升降动作,确保升降过程的平稳、安全。
包括控制箱、传感器、电气线路等。
四、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工作原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附着支撑结构将脚手架固定在建筑物上,利用升降系统使脚手架沿着建筑物的外立面上升或下降。
在上升过程中,先将附着支撑结构与建筑物可靠连接,然后启动升降系统,带动架体向上移动。
当上升到预定位置后,将附着支撑结构重新固定在建筑物上,完成一次上升操作。
下降过程与上升类似,但需要注意控制下降速度和稳定性,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检查内容1. 升降脚手架的概述咱们先来聊聊啥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吧。
这玩意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建筑工地上用来帮助工人施工的一个“好帮手”。
它像个“能升能降”的高楼梯,能跟着建筑物一起升高,特别适合那些需要在高空工作的人。
不过,虽然它看起来威风八面,实际上它的安全性可是重中之重的,稍不注意就可能成了“安全隐患”。
2. 检查的基本要点2.1 脚手架的稳固性首先,我们得聊聊脚手架的稳固性。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检查点。
要确保脚手架的基础是稳稳当当的,不能有半点晃动。
想象一下,如果脚手架像“踩在鸡蛋壳上”一样,那工人们在上面施工肯定心里发毛。
我们需要检查脚手架的底座是否平整,支撑脚是否牢固。
如果发现有松动的地方,那得立马修整,别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2.2 附着结构的牢靠接下来,附着结构的检查也不能忽视。
这些结构就像是脚手架和建筑物的“亲密关系”,得牢牢地粘在一起。
检查这些附着件是否固定得牢靠,如果有松动的地方,得赶紧紧固。
否则,万一脚手架“掉链子”,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3. 脚手架的使用情况3.1 高空作业的安全性再说说脚手架在实际使用中的情况。
高空作业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这个可不能马虎。
工人在脚手架上工作时,一定要佩戴好安全带,毕竟“安全第一”嘛。
而且,脚手架上绝对不能堆积过多的物品,免得一不小心“压塌了”脚手架。
这就像是给脚手架上了个“保险”,确保大家在高空工作时的安全。
3.2 脚手架的日常维护最后,咱们要聊聊脚手架的日常维护了。
脚手架就像是一辆车,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
要定期清理脚手架上的杂物,保持它的“清洁卫生”。
另外,还得定期检查脚手架的各个部分,特别是连接点和支撑结构。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得及时修理,别让小问题演变成“大祸”。
这就像是给脚手架“做体检”,确保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4. 结束语说了这么多,咱们总结一下。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虽然看起来酷炫,但它的安全性可是重中之重。
全钢升降脚手架问题对照及总结1★所有主要承力构件应无明显塑性变形、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2★竖向主框架各杆件的轴线应汇交于节点处相邻竖向主框架的高差≤30mm3桁架上、下弦应采用□整根通长杆件,或设置□刚性接头横杆不连续。
4★架体构造:空间几何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平行四边形结构不属于几何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只有加斜腹杆的三角形结构才属于几何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在主竖框垂直建筑物主体结构平面内也应形成三角形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
5★立杆间距应小于等于1.5m的要求见上、下图,对比。
竖框设置少,特别是在拐角处。
6★纵向水平杆的步距小于等于1.8m的要求见上图,对比;超过1.8m。
在一楼层的高度内应加设一层横杆。
很多横杆不连贯7★剪刀撑在架体外立面应沿全高设置,水平夹角应满足45º~60º8★物料平台不得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部位和各结构构件相连,其荷载应直接传递给建筑工程结构如果卸料平台外栏杆压到护栏上,而护栏与爬架是连接的,则力将传给爬架9★脚手板设置:架体底部铺设严密,与墙体无间隙,操作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牢,孔洞直径小于25mm。
脚手板的下部应采用安全网兜底。
断口位置的底板及踢脚板及外围护10★扣件、连接螺栓应齐全、紧固,扣件螺栓拧紧力矩应为40N·m~65N·m11★架体构造尺寸支承跨度直线型≤7/ m设计的合理性。
支承跨度折线或曲线型架体,相邻两主框架支撑点处的架体外侧距离≤5.4/m沿外围测量。
水平悬挑长度不大于2/m,且不大于跨度的1/2架体悬臂高度不大于2/5架体高度,且不大于6m在两个支座是,最下面支座下应,留一层爬架,当最上面(由下向上第3个)支座安装完毕,才可再提升。
这样上悬臂高度为1/3。
如图水平悬挑端以竖向主框架为中心对称斜拉杆水平夹角≥45°12★附墙支架每个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一楼层处应设置一道附墙支架使用工况,应将竖向主框架固定于附墙支座上支顶防坠、翻板防坠及中间孔插销都属于固定,但最可靠的固定为中间插销。
全钢升降脚手架问题对照及总结
1★所有主要承力构件应无明显塑性变形、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
2★竖向主框架
各杆件的轴线应汇交于节点处
相邻竖向主框架的高差≤30mm
3桁架上、下弦应采用□整根通长杆件,或设置□刚性接头横杆不连续。
4★架体构造:空间几何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
平行四边形结构不属于几何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只有加斜腹杆的三角形结构才属于几何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在主竖框垂直建筑物主体结构平面内也应形成三角形不可变体系的稳定结构。
5★立杆间距应小于等于1.5m的要求
见上、下图,对比。
竖框设置少,特别是在拐角处。
6★纵向水平杆的步距小于等于1.8m的要求
见上图,对比;超过1.8m。
在一楼层的高度内应加设一层横杆。
很多横杆不连贯
7★剪刀撑在架体外立面应沿全高设置,水平夹角应满足45º~60º
8★物料平台不得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部位和各结构构件相连,其荷载应直接传递给建筑工程结构
如果卸料平台外栏杆压到护栏上,而护栏与爬架是连接的,则力将传给爬架
9★脚手板设置:架体底部铺设严密,与墙体无间隙,操作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牢,孔洞直径小于25mm。
脚手板的下部应采用安全网兜底。
断口位置的底板及踢脚板及外围护
10★扣件、连接螺栓应齐全、紧固,扣件螺栓拧紧力矩应为40N·m~65N·m
11★架体构造尺寸
支承跨度直线型≤7/ m
设计的合理性。
支承跨度折线或曲线型架体,相邻两主框架支撑点处的架体外侧距离≤5.4/m
沿外围测量。
水平悬挑长度不大于2/m,且不大于跨度的1/2
架体悬臂高度不大于2/5架体高度,且不大于6m
在两个支座是,最下面支座下应,留一层爬架,当最上面(由下向上第3个)支座安装完毕,才可再提升。
这样上悬臂高度为1/3。
如图
水平悬挑端以竖向主框架为中心对称斜拉杆水平夹角≥45°12★附墙支架
每个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一楼层处应设置一道附墙支架
使用工况,应将竖向主框架固定于附墙支座上
支顶防坠、翻板防坠及中间孔插销都属于固定,但最可靠的固定为中间插销。
升降工况,附墙支座上应设有防倾、导向的结构装置
附墙支座应采用锚固螺栓与建筑物连接,受拉螺栓的螺母不得少于两个或采用单螺母加弹簧垫圈
按照JGJ305-2013中4.2.5第5条“附墙支座锚固螺栓应采用两根或以上的附着锚固螺栓。
”。
见上图。
1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具有防倾覆、防坠落和同步升降控制的安全装置
14★防坠落装置
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并附着在建筑结构上
每一升降点不得少于一个,在使用和升降工况下都能起作用
爬架功能限制只爬升使用。
防坠落装置与提升设备严禁设置在同一个附墙支承结构上。
应该每个附墙位置都有防坠装置,保证在爬升时,在仅有两个附墙架时,至少有一个防坠装置不在提升设备的附墙上,但双倍提升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建议使用单倍率提升装置。
必须采用机械式的全自动装置,严禁使用每次升降都需重组的手动装置
应具有防尘防污染的措施,并应灵敏可靠和运转自如
15★防倾覆设置情况
防倾覆装置中应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左右是两个,上下也是两个,但左右两个在竖向的防倾不如上下两个。
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8m 或架体高度的1/4
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倾斜的功能
应用螺栓与附墙支座连接,其装置与导轨之间的间隙应小于5mm
16同步装置设置情况
★连续式水平支承桁架,应采用限制荷载自控系统
★简支静定水平支承桁架,应采用水平高差同步自控系统,若设备受限时可选择限制荷载自控系统
限制荷载自控系统应具有超载15%时的声光报警和显示报警机位,超载30%时,应具有自动停机的功能
应设置机位标识。
注明机位号。
17升降设备
★升降设备必须与建筑结构和架体有可靠连接
★吊钩不应有裂纹、剥裂,不得补焊;
18防护设施
架体外侧应用密目式安全网等进行全封闭
作业层防护栏杆高度为1.2m
挡脚板高度为180mm
在吴家堡普遍存在外防护不到位问题。
总结:
爬架施工涉及机位设计,产品结构,安装施工,人员意识。
机位设计:合理布置机位,在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减少机位,降低施工费用,首先考虑断口、塔机附墙、升降机附墙、卸料平台位置。
保证机位直线间距<7m,折线间距<5.4m,悬挑距离<2m。
产品结构:现使用爬架属2代产品,很多方面已达不到规范的要求,现在爬架基本符合规范的是3代爬架,涉及方面主要为提升、同步报警控制,防坠装置。
安装施工:在爬架初安装时即应该严格按标准规范进行按照,好的习惯一开始就要形成。
如
竖框间距1.5m,横杆步距1.8m,折线部位竖框布设,横杆的连续。
断口底部及侧边的防护。
爬架的施工不能对建筑造成损伤。
人员意识:始终以安全为第一位,严格按规范安装施工,有相当多的问题是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
如钢丝绳夹的数量及方向,螺母为拧到位,顶丝(防坠)为放置在槽口内,挑梁支座悬空压在楼梯板上,卸料平台连接钢丝绳非伸直状态。
很多事故是在最后要完成时,由于人员的防松、大意造成。
关于卸料平台的相关规范要求: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6.10.2 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
悬挑钢梁型号及锚固件应按设计确定,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悬挑梁尾端应在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 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 ㎜(图6.10.2)。
6.10.5 悬挑钢梁悬挑长度应按设计确定,固定段长度不应小于悬挑段长度的1.25 倍。
型钢悬挑梁固定端应采用2 个(对)及以上U 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与建筑结构梁板固定,U 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应预埋至混凝土梁、板底层钢筋位置,并应与混凝土梁、板底层钢筋焊接或绑扎牢固,
6.10.8 锚固位置设置在楼板上时,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
如果楼板的厚
度小于120mm 应采取加固措施。
工程中卸料平台存在问题:
其它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