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9.84 MB
- 文档页数:16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学生活动2(1)结合教材观察各种测量仪器,思考每种测量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体会面对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规格、不同精度、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是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方法。
(2)说并写出测量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评价任务2)(3)回答完成例2:(评价任务2)例2将下列仪器或工具按其用途分类。
a.弹簧测力计b.卷尺c.电压表d.杆秤e.体温计f.刻度尺g.量杯h.腕表i.电流表j.托盘天平k.电子秤l.激光测距仪m.红外线温度计n.停表o.量筒(1)力的测量工具(2)温度的测量工具(3)电的测量工具(4)时间的测量工具(5)质量的测量工具(6)长度的测量工具(7)体积的测量工具学生活动3(1)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①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③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④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2)回答完成例3、例4:(评价任务3)例3小明从书中读到些对声音的描述:优美的歌声;婉转的鸟鸣声...使人心情舒畅。
(1)他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2)小明猜想可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3)他用两支铅笔、一把刻度尺、一根细橡皮筋组成实验装置。
(4)然后用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时发出了响声,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发声停止。
(5)根据以上现象,小明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角色扮演:扮演体验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过程,并分析说明此过程质量守恒。
例4如图,滑雪运动员保持身体姿势不变,从斜坡滑下后,用力撑杆,飞速向前滑去,请根据此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作业设计】A组基础训练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现象的是()A.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七色光带B.没有被击打的音叉也会振动起来C.用两个平面镜和几只小彩灯做一个“无尽”的长廊D.北京香山上的枫叶在秋天会变红2.图中所列仪器可以用于测量时间的是()3.如图所示,请标出测量仪器的名称A是,用它来测量物体的;B是,用它来测量物体的。
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是要找出产生物理现象的原因及其规律。
2.能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重点)3.会认识实验室的一些测量工具。
(重点)4.能动手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体验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奇妙。
★学习准备1.观察身边的有趣的生活现象。
2.器材准备:饮料瓶、饮料管、气球、红色的液体等。
★我能自学阅读教材P1-2后填空3.物理学不但是______ ___的科学,而且还是___ _____的科学。
物理学是产生科学思想、__ __ ___和____ ___的科学。
4.物理学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
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 __、___ ___、____ __、_ _____、__ ____等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自然科学。
5.阅读教材P7:认识以下实验器材。
其中:测量长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_ _____;测量时间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___;测量温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电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________;体积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力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教材P8:科学家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宝藏,而且创建了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____ ____、___ ___、制定计划和___ _____、进行实验与_____、分析论证、_____ ___、_____ ___等七个环节。
★我能探究用家庭中现有的仪器为测量工具,用身边的器材作为实验器材,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自己有兴趣的情况下,可适当购买一些实验仪器和器材,充实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展示P9“动手试一试”★自我评价(每题2分,总分10分。
)1.晚自习时,教室内灯火通明,坐在窗户旁边的王刚正在摆弄小制作,站在漆黑窗外的老师突然教导了一句,王刚被吓了一跳。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是2012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内容主要是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了解科学探究的环节。
教材设计各个板块的主要目的,其一是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其二是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其三是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其四是让学生体验物理学的实用性、趣味性,以及物理学习的实践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不仅好玩,还非常有用。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物理现象,但不知道这些现象是属于物理知识范畴。
2.学生认识一些测量器材,但不能准确说出其名称和测量的物理量。
3.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但不具备实验操作能力,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心里特征:1.八年级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大部分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迫切,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但没有学习方法,学习自主性不强,主动性不强。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初步感知物理是有趣的。
2. 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能准确说出测量仪器的名称及用这些仪器测量的物理量,从而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通过阅读小故事,体验向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从中寻找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聚,并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4.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协作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难点: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提高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如图:大小不同的两只试管、装水的气球、水槽、棉花、玻璃瓶,打火机、酒精、自动出水装置、烧杯、针、小气球。
学生准备:气球、饮料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走进物理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 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2.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 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 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刻度尺、托盘天平、秒表、量筒、量杯、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体温计、弹簧测力计等, (根据学生数量分成若干组, 最好两人一组, 每组分别配齐以上器材) 杯子, 米适量, 筷子, 气球、浮沉子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新课引入演示实验1: 玻璃杯注满水后盖上一塑料片,倒置, 塑料片不会掉下。
演示实验2: 两平面镜互成一定角度, 中间点燃几支蜡烛, 可见镜中有一系列蜡烛的像。
学生观察现象, 并试着提出问题, 体验物理的趣味性。
二、认识测量仪器展示下面的图片, 让学生判断图中的两线是直线还是曲线。
学生判断: 是曲线或是直线。
再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处用直尺比量一下。
学生上前用直尺比量后, 发第一节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一、认识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二、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三、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