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新)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140
第5章新凯恩斯主义第5章新凯恩斯主义一、概述(一)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new—Keynesian theory兴起的原因能够较好解释和解决滞胀问题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能解释和解决其他大量的经济问题;年轻一代凯恩斯主义者在反思原凯恩斯主义理论缺陷基础上的学术工作。
主要代表人物:萨默斯、曼昆、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斯彭斯、哈伯德、伯南克等代表作:曼昆、罗默编:《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文论文集)(二)新凯恩斯主义取代原凯恩斯主义的原因原凯恩斯主义在新自由主义的挑战下难以坚持凯恩斯原则:原凯恩斯主义缺乏坚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IS?aLM模型和菲利浦斯曲线在理论上不能解释滞胀原因,政策主张不能解决现实中的滞胀问题。
原凯恩斯主义重视需求的理论忽视了供给问题,尤其是劳动生产率问题。
这不仅造成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体系中的空白,而且是美国经济在70、80年代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原凯恩斯主义鼓励消费,反对过度储蓄的主张受到普遍怀疑。
在其影响下,储蓄不再被看成是一种美德,浪费资源不再被视为一种不道德行为。
同时,这也是造成英美等国资本形成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三)对凯恩斯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在理论前提上,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市场非出清假设,批评自由主义的市场出清假设。
市场出清是指市场均衡状态,这是指在经济在受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物价是否能迅速回到均衡状态。
自由主义认为,市场能很快自行回到出清状态,而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不能迅速回到出清状态,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也有区别:后者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调整困难;而前者假定工资和物价存在粘性,它们不是不能调整,而是需要时日。
在分析方法上,否定经济自由主义的古典两分法。
两分法是指经济生活中的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没有关系,或只有微弱关系。
对古典两分法的态度,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有效问题,因为经济政策是通过改变名义变量而发挥作用的。
自由主义坚持古典两分法,实际上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凯恩斯主义否定古典两分法,则肯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第五章 习题5-2用质子理论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酸?并写出它的共轭碱。
哪些是碱?也写出它的共轭酸。
其中哪些既是酸又是碱?H 2PO 4-,CO 32-,NH 3,NO 3-,H 2O ,HSO 4-,HS -,HCl解:酸HCl ,HSO 4- 碱CO 32-,NO 3-, 既是酸又是碱NH 3,H 2PO 4-,H 2O ,HS -, 5-3氨水是一弱碱,当氨水浓度为0.200 mol .L -1时,NH 3H 2O 的离解度α为0.946%,问当浓度为0.100 mol .L -1时NH 3H 2O 时电离度α为多少?解:222211ααθc c K a == %423.010.0%)946.0(02.0222112=⨯==c c αα 5-4 0.01 mol ⋅L -1 HAc 溶液的解离度为4.2%,求同一温度下,HAc 的解离常数和溶液的pH值。
解:5221076.1%)2.4(01.0-⨯=⨯==αθc K a∵{θc c /}﹒)(HAc K a θ=0.01×1.76×10-5>61.1210-,{θc c /}/)(HAc K a θ=0.01/1.76×10-5>81.210∴θc H c /)(+=θθc c K a /=01.01076.15⨯⨯-=4.2×10-3 pH=2.385-5水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为 H + + OH -= H 2O ,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θwK 1; 强酸与弱一元碱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为 B -+ H + = HB ,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θ)(1HB a K , 弱一元酸与强碱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为 HB +OH -= B -+ H 2O ,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θθwHB a K K )( ; 弱一元酸与弱一元碱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为HA + B - = A -+HB ,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θθ)()(HB a HA a K K 。
第五章试题一、名词解释(2)信息化战争网络中心战二、填空(8)1.进入21世纪,世纪,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被称为。
2.新军事变革主要涉及军事理论、军事战略、军事形态、作战思想、指挥体系、部队结构、军备发展和国防工业等各个方面,其本质核心是建设的信息化。
3.信息化战争是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的作战方式,在陆、海、海、空、空、天和等空间及认知领域机械的以体现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
4.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简称。
5.是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随社会信息化和军事信息化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作战样式。
6.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以人类的心理活动为战场,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手段,对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在无形中打击敌人的心志,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和利益的一种作战方式。
7.是指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敌人,目标充分发挥精确制导武器的威力,突然、准确地毁伤敌方目标的一种作战样式。
8.战争给世界各国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一个国家,如果要强大,必须走和谐和平发展道路。
三、单选(20)1.信息时代战争的典型战争形态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典型战争形态是( )。
A.机械化战争机械化战争 B.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C.冷兵器战争冷兵器战争 D.热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 2.( )是联系军事技术和作战理论的纽带。
)是联系军事技术和作战理论的纽带。
A.通信网络通信网络 B.军队的组织结构军队的组织结构 C.武器和装备武器和装备 D.心理空间心理空间 3.信息社会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年代的( )。
A.美国美国 B.英国英国 C.中国中国 D.日本日本4.( )是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当中的过渡形态。
第五章预混合气体火焰5.1 概述讨论预混合气体火焰问题就是要研究着火前燃料与氧化剂已经均匀混合成可燃混合气中的火焰传播机理。
在预混合火焰的传播过程中化学反应速度、传热、流动、扩散等都起着各自的重要的作用。
例如,汽油机中的燃烧是预混合火焰,火焰能在极短时间内传遍整个燃烧室,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发动机在高速运动时气缸内有足够的气流及湍流强度,使燃烧能力大大增强。
在低温时化学反应速度慢,与扩散及传热相比,它在燃烧过程中所需的时间长。
因此,化学反应动力学(即反应速度)对火焰的传播起控制作用(即对燃烧过程起主要作用)。
在高温时则化学反应速度极快,而扩散与传热却相对是速度慢的环节。
因而,扩散与传热对火焰的传播起着控制作用。
预混合气体的火焰锋面将燃料混合气体与燃烧产物分开。
火焰锋面及其前后成分、温度、密度、速度、压力等的分布情况如图5-5(b)所示。
由于燃烧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通常它是由许多个中间反应过程所组成。
因而,在火焰锋面处有许多复杂的、不稳定的、极为活泼的中间产物。
所有上述变量随火焰锋面厚度方向的变化情况称之为火焰的结构。
5.2 燃烧分类 (爆燃与缓燃)在燃烧现象中,火焰的传播速度与气流的流动状态及速度有关。
当火焰的传播速度大到有激波出现并同时伴随着燃烧时,在火焰锋面两侧有很大的压力突变,称之为爆燃(爆震波、爆轰,取决于所在学科,见下表),此时火焰锋面随同爆震波一起前进,燃烧速度(即火焰传播速度)极快。
当载气流的流速较低时燃烧速度较慢。
火焰锋面前后的压差较小,称之为缓燃,一般的工业及生活中的燃烧均属此类。
表5-4所示为一些预混合气的爆震速度。
下面讨论上述两种燃烧现象与载气流速度及燃烧前后压力变化的关系。
图5-2所示为一水平安置的内部充满可燃混合物的等截面圆管,火焰面从管的左端向管内传播。
图5-2 在可燃混和气的水平管内的反应锋面的传播设燃烧波以稳定的速度沿管向右传播。
如取运动着的波面为坐标,取该处为x=0,则可将该波面看作静止的,可燃混合气以恒速(即燃烧速度)流向反应波处,并认为波前方的反应物及波后面的产物各自为均匀的、无粘性并不导热的,下标s 及f 分别代表反应物及产物,由一维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方程对介质从s 状态到f 状态的流动有:s s f f u u ρρ= (连续方程) (5.1)22s s s f f fu p u p ρρ+=+ (Bernolli 动量方程) (5.2) 2222f s s f u u h h +=+ (能量方程)(5.3)在这里,焓的定义中还包括化学生成焓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