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格式:pdf
  • 大小:172.91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摘要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热点和突破口。我国对中学生心理行为也开始关注;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方面正在探索。结合国际上综合化和整合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体系。学校体育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为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学;心理行为;运动负荷;情绪

1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1]。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学校体育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基础[2]。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应该紧紧围绕健康,促进这一重要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心理健康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河南省洛阳市三中二年级的两个班级的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调查并阅读了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健康学报、体育行为等有关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2.2.2访谈法

在05年8月 10月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话题走访了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部分专家老师和新乡市三中部分学生。

3结果与分析

3.1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尤其是心理上有待于锻炼,

他们情绪不稳定,具有两极性和矛盾性特征。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中学生从小学步入中学后,普遍存在着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校生活的不相适应[3]。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成绩不理想呢?我们又该怎么样通过体育课采取相应措施呢?

3.1.1破罐破摔心理

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后进生往往由于成绩,操行等方面弱于其他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自卑心理,行为上也表现孤独与胆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基础差,或者学习方法不恰当,或是因为环境不佳,经过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责怪自己、怨恨自己,最后破罐破摔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应该通过体育发现其特长,从而增加自信心。

3.1.2耐挫能力差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过分宠爱、激烈的学业竞争、学校教育的欠缺,当代中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减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经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逃避困难、失去信心,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想不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循序渐进,自信程度较低的人,往往会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陷入种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中,比如当比赛时获得好成绩,可能把它归功于自己的运气,失败时则责怪自己的无能。要培养自信应采取的相反态度把成绩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对失败则冷静的分析客观因素而不是责怪自己,不要环境和他人影响自己的目标。

3.1.3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比小学生紧张,而且在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上有所不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缺少自信心,特别是当学习成绩表现不佳时,更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往往无所适从。可以做一些游戏,充分发展他们的自我创造能力,让他们体会各种方法,从而改变他们的心态。

3.1.4情绪起伏变化大,调控能力差

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大、不稳定、容易冲动。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具有耐力性的项目如长跑等。

3.1.5人际交往不适应

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偏激、固执,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差。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具有团体性的项目。比如:接

力赛、团体操等,从而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

3.2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运动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赫特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见表1﹚:结果表明乙组效果最好,轻松的健身活动,胜于服用药物。而丙组的效果最差,不如吃镇静药的效果好[4]。这说明:体育运动中心理因素对健身效果和医疗效果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特别在竞技比赛中,心理因素在比赛中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的运动员反应敏捷、注意力集中、表象清晰、动作迅速准确,有利于竞技能力的高水平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竞技水平发挥。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人们如何在体育运动保持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表1患有神经性过敏紧张和失眠中的老年人(30人)

组数(人数)状态效果

甲组(10)服用400毫克氨基甲酸酯镇静药效果次之

乙组(10)不服药,但愉快地参加健身活动效果最好

丙组(10)不服药,但被迫参加一些不喜欢的健身活动效果最差

3.2.1要有明确的健身目的和强烈的健身欲望

在体育运动前要有跃跃欲试的健身情绪,要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热情,避免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的状态。

3.2.2在体育运动中注意力要集中,排除杂念

将思想集中在如何呼吸,如何掌握正确健身方法等方面上来。

3.2.3要尽力使体育运动轻松

可以在体育运动前听听音乐,也可以找自己亲人和知心朋友一起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在活动中互相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

3.2.4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

不断地调节心理,心理调节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和意志。如我们上一节长跑课前可以上课前先照照镜子,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看看自己的面容或者伸伸胳膊,给自己一个微笑。当看到自己脸色很好,肌肉健壮时,马上精神振奋起来。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如果发现镜子中的自己面色苍白、眼圈有黑圈、精神不振时,这是就告诉自己:“一到操场我就有良好的感觉。我不是那种精神不振,容易被情绪制服的人”。于是挺气胸,毅然接受挑战。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

3.3把心理健康融于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