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解析[高中语文新教材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1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谏逐客书》这篇文章,该文选自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
具体内容包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李斯人物形象的分析,对逐客事件的背景及意义的解读,以及对文章中重要文言文词句的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了解李斯的文学地位及其政治主张。
2. 掌握课文中重要文言文词汇及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李斯的论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复杂的文言文句式和生僻词汇的解读。
教学重点:分析李斯的论证思路及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图片,引出李斯及其《谏逐客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分享对李斯的初步了解(3分钟)2. 课文阅读与解析: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背景,分析逐客事件(8分钟)对重要文言文词句进行解析(15分钟)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讲解例题,展示解题思路(10分钟)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15分钟)4. 分组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李斯的论说方法及其有效性(10分钟)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2. 重要文言文词句3. 李斯的论证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课文中的指定段落。
分析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 答案:修辞手法分析示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斯的其他作品,如《论治安策》等。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主题围绕“逐客令的合理性”展开,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重要文言文词句的解析。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谏逐客书》这篇文章。
该文选自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五单元。
文章主要讲述了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担任国子监祭酒时,向唐宪宗上书,劝谏宪宗不要轻易驱逐客卿,以免影响国家政治稳定。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理解韩愈的劝谏意图。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学习韩愈的修辞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复杂的句式结构。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文章内容、重点字词、论证结构等。
2. 黑板:板书设计。
3.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韩愈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
2. 课文讲解:详细解读文章,分析字词、句式,讲解重点、难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大臣,如何向皇帝劝谏。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举例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论证结构,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谏逐客书》2. 作者:韩愈3. 创作背景:唐宪宗时期,韩愈劝谏宪宗不要逐客4. 重点字词:生僻字、词组、句式5. 论证结构: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谏逐客书》的论证结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韩愈劝谏策略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韩愈的论证方法,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韩愈的其他文章,了解其文学成就和政治主张。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学会理性分析问题,提高思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文章的背景和论证结构。
2. 教学目标中的古文阅读能力和修辞技巧的学习。
3.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生僻字词和复杂的句式结构。
2024年统编版必修下册111《谏逐客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统编版必修下册111《谏逐客书》的内容。
该篇文章位于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主要详细讲述了作者贾谊对汉文帝逐客行为的劝谏,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士人的忠诚与担当。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生僻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观点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谏逐客书》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忠诚、担当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诵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分析文章的背景、作者观点和情感,讲解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挑选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解答。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谏逐客书》2. 主要内容:a. 作者:贾谊b. 背景:汉文帝逐客c. 观点:忠诚、担当d. 重点词汇、句式、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下列句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 分析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a. 君子行事,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b. 示例:对仗。
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贾谊的其他作品,了解古代士人的忠诚与担当,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优秀课件1PP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论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
教学重点:全文结构分析,重点词语解释,文意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谏逐客书》。
2. 背景介绍:介绍李斯及其地位,阐述文章背景。
4. 词语解释:详细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答题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7. 修辞手法探讨: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讨论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背景及作者介绍2. 全文结构分析3. 重点词语解释4. 修辞手法探讨5. 文章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学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谏逐客书》的主题思想。
答案:李斯通过《谏逐客书》劝谏秦始皇不要驱逐客卿,强调用人的重要性,提倡宽容大度,纳谏如流。
2.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答案:例如,文章运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论述更加有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史记》中其他篇章,了解历史人物,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中的“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谏逐客书》精彩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中的《谏逐客书》。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李斯的生平背景和文章写作背景;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词义、句式、修辞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作者背景、文章背景及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学习并运用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论证方法的分析与应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理解,论证结构及方法的把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引出李斯及其《谏逐客书》。
2. 阅读文本: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进行辅导。
3. 讲解: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讲解文言文词句。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的论证方法为例,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论证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李斯上书谏逐客。
2. 论证结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3. 文言文阅读技巧:词义、句式、修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谏逐客书》的论证方法,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2. 答案:示例:论点: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论据:我国水资源匮乏,浪费现象严重。
论证方法:引用数据、举例、对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论证方法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议论性散文,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学会运用论证方法进行写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论证方法的分析与应用。
《谏逐客书》课件一、背景介绍《谏逐客书》是西汉文学家贾谊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写于汉文帝四年(前176年),是贾谊针对当时朝廷中权臣灌夫、冯唐等人排挤异己、专权擅政的现象,向汉文帝上书劝谏,希望他能够明辨是非,任用贤能,挽救国家危机。
二、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年-前168年),字子云,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贾谊少有才名,擅长文学创作,其文章雄健有力,辞藻华丽。
他曾任职于汉文帝、汉景帝两朝,因直言进谏而闻名于世。
三、文章内容解析1.引言部分文章开头,贾谊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认为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君主是否能够任用贤能。
接着,他列举了历史上因君主亲近小人而导致国家灭亡的例子,以此警示汉文帝。
2.部分(1)批评朝廷权臣贾谊批评了当时的权臣灌夫、冯唐等人,认为他们利用职权排挤异己,专权擅政,使得朝廷政治日益腐败。
他指出,这些权臣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国家安危,将贤能之士排斥在外,使得国家政治陷入危机。
(2)建议汉文帝任用贤能贾谊建议汉文帝要明辨是非,亲近贤能,远离小人。
他强调,只有任用贤能,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他还提出了选拔贤能的具体办法,如设立考试制度,选拔有才能的人才。
(3)警示汉文帝贾谊警示汉文帝,如果继续纵容权臣专权,国家将陷入危机。
他希望汉文帝能够及时醒悟,挽救国家命运。
3.结尾部分文章结尾,贾谊表示自己愿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尽一份力量,即使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希望汉文帝能够采纳自己的建议,任用贤能,使国家走向繁荣。
四、文章意义《谏逐客书》是贾谊对当时朝廷政治的深刻反思,他敢于直言进谏,表现出极高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感。
文章中提出的任用贤能、选拔人才的建议,对后世的政治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辞藻华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西汉鸿文”。
五、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了解西汉初年的历史背景,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体会贾谊的政治智慧和文学才华。
部编版课件《谏逐客书》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解读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散文欣赏》中的《谏逐客书》。
具体内容包括:分析《谏逐客书》的作者李斯,了解其写作背景;详细解读文章的篇章结构,讨论其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对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掌握李斯的生平及其在秦朝的地位。
2. 分析和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论证艺术。
3. 能够准确地翻译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以及其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篇章结构分析,论证艺术欣赏,以及古文翻译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需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李斯的历史地位和《谏逐客书》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详细讲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其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
a.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b. 精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c. 例句解析,词汇学习。
3. 随堂练习: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5.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疑问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谏逐客书》2. 主要内容:a. 作者:李斯b. 篇章结构:起、承、转、合c.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d. 艺术特色:辞藻华丽、句式严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请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2. 答案:a. 我听说官员们在议论驱逐客卿的事情,私下里认为这是错误的。
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斯的其他作品,如《论衡》等,进一步了解其思想。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代散文,提高古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中的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4. 作业设计中的翻译练习和分析论证方法。
新教材《谏逐客书》统编版11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教材《谏逐客书》统编版第11课的内容。
《谏逐客书》是古代文学家贾谊所写的一篇奏章,主要论述了君主逐客的弊端,劝谏君主不要轻率逐客。
本节课我们将详细解读文章的篇章结构、论点论据以及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和论述结构。
2. 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文言文句式、修辞手法以及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和论证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奏章的背景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教师讲解生僻字词。
3. 篇章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明确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4. 例题讲解:挑选文章中的经典例句,详细讲解修辞手法和文言文句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谏逐客书》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重点句子翻译略。
(2)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对仗等,具体例子略。
(3)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贾谊的其他作品,了解古代奏章的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文章篇章结构分析。
2. 教学目标中的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3.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论证方法。
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谈谈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一、文章篇章结构分析《谏逐客书》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引论、本论和结论。
2024年部编版课件《谏逐客书》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谏逐客书》这篇文章,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
文章主要讲述了李斯上书劝谏秦始皇不要驱逐客卿的事。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内容和背景,了解李斯的论证方法。
2. 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用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言文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重要词语的用法。
教学重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分析,以及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谏逐客书》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文章背景。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文章大意。
3.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结构,讲解论证方法,解读重要词语和句子。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2.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经据典3. 重要词语:客卿、驱逐、统一、法家、儒家4. 重点句子: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
(3)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李斯的看法。
2. 答案:(1)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我听说官员们议论驱逐客卿,私下里认为这是错误的。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再说,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固,依然如故。
)(2)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经据典的论证方法。
部编版课件《谏逐客书》优秀课件高中语文部编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取《谏逐客书》作为教学内容。
该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详细内容位于教材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部分,着重讲述了李斯在面对秦王欲逐客之时,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劝谏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内容,把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分析李斯的劝谏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尤其是对文中的实词、虚词的掌握。
教学重点:《谏逐客书》的内容分析,李斯劝谏技巧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引出李斯和《谏逐客书》。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词,理解大意。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4. 内容分析:分析李斯的劝谏技巧,如对比、排比、设问等手法。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谏逐客书》2. 主要内容:课文结构、实词、虚词、劝谏技巧3. 例题及答案:典型题目及解题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谏逐客书》中的某一段落;分析李斯的劝谏技巧。
2. 答案:根据课堂讲解,提供正确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史记》中其他与秦始皇统一六国相关的篇章,如《吕不韦列传》、《荆轲刺秦王》等,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尤其是对文中的实词、虚词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谏逐客书》的内容分析,李斯劝谏技巧的解读。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