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工程概况一. 设计依据二.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3-2006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2012

配合比设计三. 自密实砼性能要求:1.C40 强度等级:自密实性能:二级

原材料性能g/cm35~20m级配,表观密2.70粗骨碎石0.075m的细粉含2区中砂表观密2.60g/cm3小细骨河砂g/cm42.,表观密3.1水普通硅酸盐水302.3g/cm3,建议掺粉煤Ⅱ级粉煤灰,表观密外加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

3配合比设计计

(1)根据自密实性能等级选取单位体积粗骨料体积用量Vg=0.32m3=320L,则质量为

M=ρ×V=2.707?320=866.24kg ggg

W/P和粉体体积)确定单位体积用水量V、水粉比V(2PW等级的自密实砼,而且粗细骨料粒形级配良好,考虑到掺入粉煤灰配制C40

(后根据砂率进和水粉比0.80砂石表面比较粗糙,选择单位体积用水量

175.0L 。)行微调至0.814

W=V÷=175V÷0.814=215L WP P粉体单位体积用量为0.215m3介于推荐值

0.16~0.23m3 。

浆体量为0.2150+0.1750=0.390m3介于推荐值 0.32~0.40m3。

(3)确定含气量

根据经验以及所使用外加剂的性能设定自密实砼的含气量为1.5%,即15L。(4)计算单位体积细骨料量

因为细骨料中含有2%的粉体,所以根据下式可计算的出细骨料体积用量为281L,质量为731.837kg。

()V=1000L?2%V++VVV++1SWPag M=ρ×V=2.608?281=731.837kg sss(5)

计算单位体积胶凝材料体积用量 V ce

因为未使用惰性掺合料,所以可由下式计算209L2%?×

281=V=V?2%V=215SPce(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例)进行计算)粉煤灰掺量30%(670%×M30%M×BB V+=ceρρcf即:

70%MM×30%×BB+=203.2.3得:=176.131kg411.739kg,

M70%M=587.770kg,M=M×=fBBC MM fC76.67LV=V===132.72L,fρfC

W/B=0.298水胶比。强度计算得到的水胶比如下:×

5.0=48.23Mpa=f=f+1.645σ40+1.645kcu0cu,,39.2Mpa56==f=γf0.70×cebf39.2×f0.53W×σbS0.396>0.298==39.0.248.20.5×

bbscu,0W/B=0.298 强度条件满足,固取自密实自密实性能计算所得水胶比。)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用量取为胶凝材料质量的1.5%7)计算所得各组分的用自密实混凝土配合

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C40

2自密实性能等65m50坍落度扩展目标值7-25s型漏斗通过时间目标(s)

0.274水胶比(0.814水粉比(体积

1.50%含气量)20 ) mm粗骨料最大粒径(0.32

(单位体积粗骨料绝对体积m3)

质量用量(kg)体积用量( L )单位体积材料用量175.00 175.00 水W 411.44 水泥C 132.72

176.33 76.67 粉煤灰F

731.84 280.61 S 细骨料866.24

320.00

G

粗骨料.

外加剂高性能减水剂 1.50% 8.82

无其他外加剂无

四.现场坍落度及扩展度实验

(1)应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粗集料尺寸不超过

40mm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流动度试验方法。

(2)仪器

2.1 坍落度筒,采用《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规定的坍落度筒尺寸。

2.2 钢板,底板采用坚硬不吸水材料,最小边长为800mm的正方型,底板中央有圆形标记,更外围标记有直径为500mm的同心圆。

2.3 刮刀、铲、直尺、秒表

(3)步骤

用湿布擦拭坍落度筒的内外表面和平3.1

板表面。将坍落度筒放在水平放置的平板上。

3.2按照自密实混凝土不需插捣或者震动,连续填充。

3.3 应在2分钟内将混凝土填充到坍落度筒内。

3.4 抹平混凝土上表面,使其与坍落度筒的上边缘水平,然后立刻垂直向上提起坍落度筒,提升速度稳定并不能有间断[6]。当混凝土的流动停止以后,测量最大直径以及与其成直角方向的直径,取两个直径的平均值作为坍流度。测量只进行一次。

3.5 对于500mm流动时间,要测量从提起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分析报告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2.26:4.37,W/C=0.61,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即设计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 (2)材料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的种类、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 (3)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指标。 (4)与耐久性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地下水情况等。 (5)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浇筑振捣的方法等。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确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水泥。粗集料(石子)、细集料(砂)这4项组成材料之间的三个参数。即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水灰比;砂和石子间的比例——砂率;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单位用水量。在配合比设计中能正确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配合比设计的4项基本要求。

c30P6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doc

C30P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夏季) 一、设计要求 1、泵送 C30P6 抗渗混凝土 2、坍落度 180 ±20mm 3、和易性良好,无泌水、无离析现象, 易泵送,易施工。 4、 28 天抗压强度符合强度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 二、原材料要求 水泥: P.O42.5 级; 砂:混合中砂,属Ⅱ区颗粒级配; 碎石贾峪 5~25mm连续粒级; 掺合料: II级粉煤灰; 掺合料: S95级。 外加剂:高效减水剂; 膨胀剂 : 水:地下饮用水。 三、计算步骤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cu ,0) 依据 JGJ55-2011 表 4.0.2 标准差σ质的规定, C30混凝土 5.0 MPa。则 C3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 ?cu ,0= 30+1.645 5×.0 =38.2MPa 2、计算水胶比 (1)计算水泥 28 天胶砂抗压强度值 f ce = γ c f ce = 1.16×42.5 = 49.3MPa (2)计算胶凝材料 28 天胶砂抗压强度值 f b =γ f f ce = 0.74×1.0 ×49.3 = 36.48MPa ( 粉煤灰掺量 21%,矿 粉掺量 18%) (3)计算水胶比 W/B=αa f b/(f cu,0 +αaαb f b)=0.53x36.48/(38.2+0.53x0.20x36.48)=0.46

3、确定用水量( m wo)

依据 JGJ55-2011 第 5.2.1 条规定,用水量可依表 5.2.1-2 选取, 取用水量为 210kg 。由于高效减水剂减水剂率为 18%,则试验单方混凝土用 水量取 175kg 。 4、确定胶凝材料用量 m =175/0.46=380.4 3 取值 3 ㎏/m m =380 ㎏/m bo bo 5、确定掺合料用量( m fo ) 依据 JGJ55-2011 表 3.0.5-1 和 5.1.3 的规定粉煤灰掺量取 21%, 则每立方 m × ㎏ /m 3 取值 m fo =380 0.21=79.8 fo =80kg 依据 JGJ55-2011 表 3.0.5-1 和 5.1.3 的规定矿粉掺量取 18%, 则每立方 m × ㎏ /m 3 取值 m fo =70kg fo =380 0.18=68.4 6、确定水泥用量( m c ) m c =380-80-70=230 ㎏/m 3 7. 计算减水剂用量 选取掺量为 1.9%, 得: . m a1 = m b o ×0.019 =7.22 ㎏/m 3 8、计算膨胀剂用量 膨胀剂用量 = m bo β P =380×6%=23 ㎏ /m 3 9、 确定掺膨胀剂后胶凝材料用量 : m c o =230-230×0.06=216 kg /m 3 m fo =80-80×0.06=75 kg /m 3 m fo =70-70×0.06=66kg /m 3 10、确定砂率 依据 JGJ55-2011 第 5.4.2.3 的规定,因使用人工砂, 所以砂率取值为 45%。 11、 计算砂、石用量 采用质量法计算配合比,按下式计算: m c o + m fo +m 膨 + m go + m so + m wo + m a1= m cp m so βs = ― ×100% m go +m so 依据 JGJ55-2011 第 5.5.1 的规定,拌合物质量取 2400 ㎏/m 3 ,然后将以上已知数据代入上面两公式后得: m so = 830 ㎏/m 3;m go = 1015 ㎏/m 3 通过以上计算,得配合比如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通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2.1.10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 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binder content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2.1.13 水胶比water-binder ratio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percentage of mineral admixture 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percentage of chemical admixture 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依据 CECS 203-2006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3-2012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三.配合比设计 1.自密实砼性能要求: 自密实性能:二级强度等级:C40 (1)根据自密实性能等级选取单位体积粗骨料体积用量Vg=0.32m3=320L,则质量为 M g=ρg×V g=2.707?320=866.24kg (2)确定单位体积用水量V W、水粉比W/P和粉体体积V P 考虑到掺入粉煤灰配制C40等级的自密实砼,而且粗细骨料粒形级配良好,砂石表面比较粗糙,选择单位体积用水量175.0L和水粉比0.80(后根据砂率进行微调至0.814)。 V P=V W÷W P =175÷0.814=215L 粉体单位体积用量为0.215m3介于推荐值0.16~0.23m3。 浆体量为0.2150+0.1750=0.390m3介于推荐值0.32~0.40m3。 (3)确定含气量 根据经验以及所使用外加剂的性能设定自密实砼的含气量为1.5%,即15L。(4)计算单位体积细骨料量 因为细骨料中含有2%的粉体,所以根据下式可计算的出细骨料体积用量为281L,质量为731.837kg。 V g+V P+V W+V a+1?2%V S=1000L M s=ρs×V s=2.608?281=731.837kg (5)计算单位体积胶凝材料体积用量V ce

因为未使用惰性掺合料,所以可由下式计算 V ce=V P?2%V S=215?2%×281=209L (6)粉煤灰掺量30%(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例)进行计算 M B×30% ρf + M B×70% ρc =V ce 即: M B×30% 2.3+ M B×70% 3.1 =209 得: M B=587.770kg,M C=M B×70%=411.739kg,M f=176.131kg V c=M C ρC =132.72L,V f= M f ρf =76.67L 水胶比W/B=0.298。 强度计算得到的水胶比如下: f cu,0=f cu,k +1.645σ=40+1.645×5.0=48.23Mpa f b=γf f ce=0.70×56=39.2Mpa W = σS×f b cu,0s b b = 0.53×39.2 =0.396>0.298 强度条件满足,固取自密实自密实性能计算所得水胶比W/B=0.298 (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用量取为胶凝材料质量的1.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继续教育

试题 第1题 抗冻混凝土应掺()外加剂。 A.缓凝剂 B.早强剂 C.引气剂 D.膨胀剂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2题 一般地,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值为保证率为()的强度值。 A.50% B.85% C.95% D.100%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3题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配置强度计算时,根据统计资料计算的标准差,一般有 ()的限制。 A.最大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和最小值 D.以上均不对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4题 在混凝土掺加粉煤灰主要为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时,应采用()。 A.外加法 B.等量取代法 C.超量取代法 D.减量取代法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5题 进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配制强度应比相对应的陆上混凝土()。 A.高 B.低 C.相同 D.以上均不对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6题 大体积混凝土中,一定不能加入的外加剂为()。 A.减水剂 B.引气剂 C.早强剂 D.膨胀剂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7题

在配制混凝土时,对于砂石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的砂粒较粗时,混凝土保水性差,宜适当降低砂率,确保混凝土不离析 B.采用的砂粒较细时,混凝土保水性好,使用时宜适当提高砂率,以提高拌合物和易性 C.在保证混凝土不离析的情况下可选择中断级配的粗骨料 D.采用粗细搭配的集料可使混凝土中集料的总表面积变大,减少水泥用量,且混凝土密实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8题 抗冻混凝土中必须添加的外加剂为()。 A.减水剂 B.膨胀剂 C.防冻剂 D.引气剂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9题 高性能混凝土中水泥熟料中铝酸三钙含量限制在6%~12%的原因是()。 A.铝酸三钙含量高造成强度降低 B.铝酸三钙容易造成闪凝 C.铝酸三钙含量高易造成混凝土凝结硬化快 D.铝酸三钙含量高易造成体积安定性不良 答案:C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10题 抗渗混凝土中必须添加的外加剂为()。 A.减水剂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桥面铺装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桥面铺装特点,确定合理的工作性能、体积稳定性能、耐久性能和合格的强度等级,同时,应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及耐磨耗性能。 6.1.2耐久性设计应针对桥面铺装所处外部环境中劣化因素的作用,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超过容许劣化状态。 6.2、设计指标 (1)、工作性能初始坍落度120~140mm,1h坍落度100~120mm,浇注时坍落度大于100mm;初凝时间一般应大于3小时。 (2)、力学性能桥面铺装混凝土等级一般宜采用C40,力学性能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混凝土28d试配抗压强度≥48MPa; ②对于不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桥面铺装层,纤维增强混凝土28d抗折强度≥7.0Mpa;28d劈裂抗拉强度≥5.0MPa; ③对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桥面铺装层,纤维增强混凝土28d抗折强度≥5.5Mpa;28d劈裂抗拉强度≥4.0MPa。 (3)、体积变形性能混凝土28d收缩率≤2.5×10-4。 (4)、抗渗等级要求

①、对于不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桥面铺装层,28天抗渗等级为W12; ②、对于需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桥面铺装层,28天抗渗等级为W10。 6.3配合比设计桥面铺装层混凝土,可采用密实骨架堆积法、《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规定的绝对体积法和假定容重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该指南以密实骨架堆积法为配合比设计基础。 6.3.1 配合比设计原理 (1)、原理桥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密实骨架堆积法,其设计原理是是通过寻求混凝土中的粗细集料的最大容重来寻找最小空隙率,通过曲线拟合可以得出骨料间的最佳比例,使得制备出的混凝土有较好的工作性、优良的耐久性和经济性。 (2)、原则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的密度和细度均比砂小,从材料堆积理论上讲,密度小的材料填充密度大的材料,其曲线会表现为具有峰值的抛物线形式。按四分法取料,进行最密容重测定,将实验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得出致密堆积系数α、β,获得最大堆积密度 U。 w (3)、方法密实骨架堆积法首先将不同比例的粉煤灰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样本

C30P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夏季) 一、设计要求 1、泵送C30P6抗渗混凝土 2、坍落度180±20mm 3、和易性良好, 无泌水、无离析现象,易泵送, 易施工。 4、28天抗压强度符合强度评定标准(GB/T50107- )。 二、原材料要求 水泥: P.O42.5级; 砂: 混合中砂, 属Ⅱ区颗粒级配; 碎石贾峪5~25mm连续粒级; 掺合料: II级粉煤灰; 掺合料: S95级。 外加剂: 高效减水剂; 膨胀剂: 水: 地下饮用水。 三、计算步骤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cu ,0) 依据JGJ55- 表4.0.2标准差σ质的规定, C30混凝土5.0 MPa。则C30混凝土

的配制强度为: ?cu ,0 = 30+1.645×5.0 =38.2MPa 2、计算水胶比 ( 1) 计算水泥28天胶砂抗压强度值 fce =γcfce = 1.16 × 42.5 = 49.3MPa (2)计算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值 fb = γf fce = 0.74×1.0×49.3 = 36.48MPa(粉煤灰掺量21%, 矿粉掺量18%) (3)计算水胶比 W/B=αafb/(fcu,0+αaαbfb)=0.53x36.48/(38.2+0.53x0.20x36.48)=0.46 3、确定用水量( m wo) 依据JGJ55- 第5.2.1条规定, 用水量可依表5.2.1-2选取, 取用水量为210kg。由于高效减水剂减水剂率为18%, 则试验单方混凝土用水量取175kg。 4、确定胶凝材料用量 mbo =175/0.46=380.4㎏/m3 取值mbo =380㎏/m3 5、确定掺合料用量( m fo) 依据JGJ55- 表3.0.5-1和5.1.3的规定粉煤灰掺量取21%, 则每立方m fo =380×0.21=79.8㎏/m3 取值m fo=80kg 依据JGJ55- 表3.0.5-1和5.1.3的规定矿粉掺量取18%, 则每立方m fo =380×0.18=68.4㎏/m3取值m fo=70kg 6、确定水泥用量( m c)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一、配合比设计理论依据 1、《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 2、《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场道道面工程补充施工技术要求》 3、《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4、《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97—87 6、《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 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J64—2000 8、《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9、《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 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二、道面混凝土设计要求如下: 2.1、强度:28天抗折强度5.0Mpa; 2.2、和易性要求:维勃稠度20-40s,或塌落度小于10mm; 2.3、耐久性要求: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也不宜大于330Kg/m3; 水灰比不宜大于0.44; 2.4、水泥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中的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2.4.1水泥道面及道肩面层混凝土可采用标号为525的硅酸盐水泥。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不宜大于3%,碱含量不大于0.6%。水泥的其他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

2.4.2砂宜采用细度模数为2.65~ 3.20的中粗河砂。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冲洗。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砂不得使用。 2.4.3碎石圆孔筛最大粒径为40mm。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碎石不得使用。碎石应按圆孔筛5~20mm、20~40mm两级级配分别备料,两种碎石混合后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颗粒尺寸筛孔尺寸mm(圆孔筛)40 20 10 5 累积筛余(%)0~5 50~70 70~90 90~100 2.4.4水冲洗集料、拌和混凝土及混凝土养生可采用一般饮用水。使用河水、池水或其他水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水中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如油、糖、酸、碱、盐等;②硫酸盐含量(按SO2-1计)不超过2.7mg/cm3;③pH值大于4;含盐总量不得超过5mg/cm3。 2.4.5外加剂水泥混凝土中需要掺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要求,通过试验选定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的规定要求,其使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的规定要求。不得使用pH值大于8的碱性外加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外加剂剂量,现场有专人配制。 三、确定原材料 我们根据招标文件、投标书、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及施工图纸的要求确定使用下列材料: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xx二期工程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 设 计 报 告 xx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2020年x月x日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 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 ; 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 4、《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 5、二期工程施工图 二、设计说明 1.验证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 2.本标段C30水下混凝土使用部位为钻孔灌注桩;拌和物的坍 落度选定为180~220mm; 3.运输方式为砼罐车直接运输; 4.按照相关规范规程及施工需要,将在C30基准配比的基础上调 整砂率和水灰比进行进行试验,选择合适的配比。 三、料源说明: 1、水泥: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采用P.O 42.5级水泥; 厂家为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2、碎石: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碎石规格为5~10mm 、10~25mm; 参配比例5~10mm :10~25mm=30:70; 料场为xx 3、砂: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Ⅱ类,中砂; 料场为xx砂厂 4、粉煤灰: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Ⅱ级 厂家为xx粉煤灰厂 5、外加剂: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厂家为xx有限公司 6、水:生活用水

四、配制强度: 1、计算式:?cu,0=?cu,k+1.645σ ?cu,0——试配强度,MPa; ?cu,k——设计强度等级,MPa; σ——施工单位近期同类混凝土施工强度标准差取5.0 t ——保证率系数,t=1.645 2、C30配制强度为?cu,0= ?cu,k+1.645σ =30+1.645*5=38.225(Mpa) 五、C30水下砼配合比: 5.1 C30水下砼配合比: 5.1.1确定水灰比: w/c=Afce/(fcu,o+ABfce) =0.53*42.5/(38.2+0.53*0.20*42.5)=0.53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考虑耐久性能特取水灰比w/c=0.51; 5.1.2根据T=16~20cm,减水剂减水率为14%, m w =175 kg 5.1.3水泥用量为: m c=345kg/ m3; 5.1.4砂率: 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粒径和混凝土拌和物的水灰比, 确定Sp=40%;假定容重为2352 kg/ m3; 砂用量:m s =720kg/ m3;碎石用量:m G =1060 kg/m3。 5.1.5减水剂用量为: AE= m w*4.6%=7.8kg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碾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设计试验 1 试验目的 测定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所用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然后进行碾压混凝土实验室的配合比设计。 2 试验方案 本试验根据配合比设计所需的技术资料,首先对选定的材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测定试验,再依据配合比设计规程及原则来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对于碾压混凝土,设计时主要考虑其三大参数的要求。本试验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试验流程图 3 试验方法 3.1 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本试验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粉煤灰、石灰、粗细集料、

水及外加剂等。 3.1.1水泥试验 水泥试验主要包括:水泥细度试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等。 水泥细度试验采用手工干筛法来检验水泥细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及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雷氏夹法)按GB/T 1346-1989《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用沸煮法,对该水泥进行了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通过ISO法来测定水泥的强度等级。 通过试验,得到本试验所用水泥的物理性能见表1.1。 表1.1 水泥的物理性能表 水泥品种 初凝 (h:min) 终凝 (h:min) 安定性 (mm) 筛余量 (%) 标准稠 度(%) 抗压 (Mpa) 抗折 (Mpa) 3d 28d 3d 28d P.C32.5R 2.1 3.1.2 粉煤灰试验 根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以及国家标准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的规定,需对粉煤灰的细度、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和强度及强度等级等主要技术性质经行测定。 通过试验,该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见表1.2。 表1.2 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表 粉煤灰等级 密度 (g/cm3) 堆积密度 (g/cm3) 细度 (%) 比表面积 (g/cm2) 需水量 (%) 28d抗压 强度比 (%) Ⅱ级 2.302 26 3.1.3集料试验 集料试验主要包括测定砂、石的近似密度试验、砂、石的堆积密度试验、砂、石的空隙率计算和砂、石的筛分析试验等。 通过试验,测得所用砂子、石子的物理性能见表1.3、表1.4。 表1.3 砂子的物理性能表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配合比设计说明:本配合比严格按照《现代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的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强度fcu.k=30Mpa,坍落度180~220mm。强度保证率为95%,强度保证系数t=1.645,标准差σ=5,采用机械搅拌。材料说明: 1.水泥:采用广元海螺水泥有限公司P·O4 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2.砂:选用利川鸿达石场粗砂,自检合格。 3.碎石:选用方石砂石场5~31.5mm碎石。掺配比例:5~10mm占65%,16~31.5mm占35%。 4.水:符合混凝土用水要求。 5.外加剂:山西凯迪高 效减水剂.减水率1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如下: 一.初步计算配合比 1.确定试配强度:f cu.o=f cu.k+t×σ=30+1.645×5=38.2Mpa 2.计算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46×1×42.5/(38.2+0.46×0.07×42.5)=0.49 (式中:αa=0.46 αb=0.07 f ce=γc·f ce·g=42.5) 3.选定用水量:碎石最大粒径31.5mm,坍落度在180-220mm,

查表得用水量m wo=215Kg,掺外加剂后用水量为:m wo,=m wo×(1-0.15)=205×0.85=183 Kg 4.计算水泥用量:m co=m wo/(w/c)=183/0.49=373Kg 5.确定减水剂用量:373×0.01=3.73Kg 6.确定砂率:按规范查表得ρs=45% 7.确定粗集料用量(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400Kg/m3) m co+m so+m Go+m wo=2400 m so/(m so+m GO)= 45% 解此方程组得:m so=830Kg m Go=1014Kg 8.确定初步配合比 C:S:G:W:减水剂=373:830:1014:183:3.73 =1:2.22:2.72:0.49:0.01 9.试拌并确定基准配合比 按照初步配合比进行试拌调整:当水泥用量增至436Kg,W/C=0.48, ρs=43%时,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且粘聚性、保水性都较好,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实测混凝土表观密度为ρ=2400 Kg/m3。 基准配合比为:C:S:G:W:减水剂=436:754:1000:210:4.36 =1:1.73:2.29:0.48:0.01 水灰比增加0.03的配比为:C:S:G:W:减水剂=412:765:1013:210:4.12=1:1.86:2.46:0.51:0.01

防水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防水混凝土工 程施工方案 长沙市五城会建设指挥部: 防水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优劣,除取决于优良的设计、材料的性质及配合成分以外,还取决于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对施工中的各主要环节,如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均应严格遵循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应树立保证工程质量的责任心,对施工质量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思想重视、组织严密、措施落实、施工精细。 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健全技术管理系统,制定技术措施,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做好技术交底,以及质量检验和评定的准备工作。 2、进行原材料检验,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规定标准;备足材料,并妥善保管,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注意防止骨料中掺混泥土等污物。 3、将需用的工具、机械、设备配备齐全,并经检修试验后备用。 4、进行防水混凝土的试配工作,根据设计抗渗等级,提高0.2N/mm2进行试

配,在此基础上选定施工配合比,选定商品砼生产厂家。 5、做好基坑排水的工作,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以避免在带水或带泥浆的情况下,施工防水混凝土结构。 模板 1、板应平整,且拼缝严密不漏浆,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吸水性要小,因此该工程所用模板采用12mm厚塑石竹爽板,模板带采用80mmX60mm 杉木方。 2、模板支撑采用钢管扣件支撑,立杆支撑和水平支撑的间距为80cm-100cm,顶端采用双扣件,以保证模板构造牢固稳定,满足拌和物的侧压和施工荷载并且装拆方便。 3、固定模板采用φ12圆钢止水螺杆,在螺栓上加焊止水环三道,做到焊缝密实牢固,螺杆两端采用双蝴蝶扣和双螺帽紧固。 (1)拆模后沿混凝土结构边缘将螺栓割断。此法将消耗所用螺栓。螺杆排距和上下的间距为500cm。 (2)预埋套管加焊止水环做法 套管采用钢管,其长度等于墙厚(或其长度加上两端垫木的厚度之和等于墙厚),兼具撑头作用,以保持模板之间的设计尺寸。止水环在套管上满焊严密。支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继续教育自测试题答案

第1题 抗冻混凝土应掺()外加剂。 A.缓凝剂 B.早强剂 C.引气剂 D.膨胀剂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2题 一般地,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值为保证率为()的强度值。 A.50% B.85% C.95% D.100%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3题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配置强度计算时,根据统计资料计算的标准差,一般有()的限制。 A.最大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和最小值 D.以上均不对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4题 在混凝土掺加粉煤灰主要为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时,应采用()。 A.外加法 B.等量取代法

C.超量取代法 D.减量取代法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5题 进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配制强度应比相对应的陆上混凝土()。 A.高 B.低 C.相同 D.以上均不对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6题 大体积混凝土中,一定不能加入的外加剂为()。 A.减水剂 B.引气剂 C.早强剂 D.膨胀剂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7题 在配制混凝土时,对于砂石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的砂粒较粗时,混凝土保水性差,宜适当降低砂率,确保混凝土不离析 B.采用的砂粒较细时,混凝土保水性好,使用时宜适当提高砂率,以提高拌合物和易性 C.在保证混凝土不离析的情况下可选择中断级配的粗骨料 D.采用粗细搭配的集料可使混凝土中集料的总表面积变大,减少水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单位名称:xx局xx铁路客运专线xxx标 混凝土强度及类型:C30水下高性能混凝土 设计单位: 2013年4月20日

目录 封面 (1) 目录 (2) 1.设计说明 (3) 2.设计依据 (3) 3.设计要求 (3) 4.原材料说明 (4) 5.混凝土配合比配制强度的确定 (4)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确定 (5) 7.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6) 8.计算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材料用量表 (7) 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得基准配合比 (7) 10.混凝土配合比强度检验 (8) 11.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11) 12.现场修正 (13) 13.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参考资料(附件) (13) 附件1水泥试验记录……………………………………………………… 附件2水泥检验报告……………………………………………………… 附件3砂试验记录………………………………………………………… 附件4砂检验报告………………………………………………………… 附件5碎石试验记录……………………………………………………… 附件6碎石试验报告(5~31.5mm)……………………………………… 附件7粉煤灰试验记录………………………………………………… 附件8粉煤灰检验报告…………………………………………………… 附件9外加剂试验记录………………………………………………… 附件10外加剂检验报告…………………………………………………… 附件11混凝土试拌试验记录…………………………………………… 附件12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1.设计说明① 1.1你单位混凝土生产涉及C10、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九个强度等级。采用佛山市诚力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HZS120型双机组混凝土搅拌机生产,理论生产率≥120m3/h×2,使用骨料最大粒径31.5mm。采用三一重工生产的SY5419THB 50E型混凝土输送泵,最大理论混凝土输送量120 m3/h ~170m3/h,混凝土输送压力8.3 Mpa ~12Mpa,允许最大骨料粒径碎石40mm,混凝土输送内径φ125mm。 1.2 通过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1 检测水泥、砂、碎石、粉煤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等原材料各项技术指标,确定合格料源; 1.2.2 检验试配强度,确定试验室配合比,为进一步的配合比使用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2.设计依据② 2.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C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C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说明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C50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所依据的试验规程及规范: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二、设计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施工要求的工作性、结构要求的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能和混凝土结构在所处环境条件下要求的耐久性,设计坍落度160-200mm,能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要求,确保其施工要求的工作性,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和设计强度等级要求。主要应用桥面铺装、湿接缝等。 三、原材料情况: 1.粗集料:采用接山镇前寨子砂石料厂生产的碎石、规格为5-10mm:10-20mm:比例为(30%:70%)。 2.细集料:采用接山镇前寨子砂石料厂生产的河砂,规格为Ⅱ级中砂。 3.水泥:山东鲁珠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泥。 4. 外加剂:长春北华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减水率初 选15%。 5.水:饮用水。

四.初步配合比确定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已知设计强度等级为50Mpa σ= Mpa cu,0= cu,k+σ= 50+×= 2.计算水泥实际强度(ce ) 已知采用 水泥,28d 胶砂强度(ce )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γc=。 ce =γc =×= 3.计算水胶比(W/B ): a α=, b α= 60符合耐久性要求,依据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设定水胶比,根据经验最佳水胶比选取。 4.计算用水量(m w 0 ): 已知:拌和物坍落度160-200mm ,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为20mm,选取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172kg/m 3,m wo =172×(1-15%)=146 5.计算胶凝材料用量(m co ): 则水泥用量:m co =146/=487kg/m 3。 6.选定砂率: 已知集料采用碎石,最大公称粒径20mm ,水胶比W/B=.由《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βs =%。 7.计算砂、碎石用量(质量法): 已知:单位水泥用量m co =487kg/m 3,单位用水量m wo =146kg/m 3,砂率βs=%;每立方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m cp =2450kg/m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5520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T55-2011) 一、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75~90mm, 使用环境为室内正常环境使用。施工单位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取5.0MPa。所用的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4 2.5级普通水泥,实测28d抗压强度f ce为46.0MPa,密度ρc=3100kg/m3; 2.砂:级配合格,μf=2.7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m3;砂率βs取33%; 3.石子:5~20mm的卵石,表观密度ρg=2720 kg/m3;回归系数αa取0.49、αb取0.13; 4. 拌合及养护用水:饮用水; 试求:(一)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试验室配合比)。 (二)如果此砼采用泵送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20~150mm,砂率βs取36%,外加剂选用UNF-FK高效减水剂,掺量0.8%,实测减水率20%,试确定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假定砼容重2400 kg/m3)。

解:(一) 1、确定砼配制强度 f cu , 0 =f cuk+1.645σ=30+1.645×5 = 38.2MPa 2.计算水胶比: f b = γf γs f ce =1×1×46=46 MPa W/B = 0.49×46/(38.2+0.49×0.13×46)= 0.55 求出水胶比以后复核耐久性(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0.55小于0.60,此配合比W/B 采用计算值0.55; 3、计算用水量(查表选用) 查表用水量取m w0 =195Kg /m 3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m c0 = 195 / 0.55 =355Kg 5.选定砂率(查表或给定) 砂率 βs 取33; 6. 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体积法) 355/3100+ m s0/2650+ m g0/2720+195/1000+0.11×1=1 a b cu,0a b b /f W B f f ααα=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C30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全解

TJ04-PB021 湖南省G320洞口县城至江口公路改建工程 C30防水混凝土配合比 施工单位:江西省路桥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湖南省汇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时间:二零一六年四月十一日

目录 1、配合比试验设计计算书 2、水泥砼配合比试验报告(CS313) 3、水泥砼拌和物坍落度、稠度(维勃仪法)试验记录表(CS315) 4、砼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CS321) 5、水泥物理性能试验报告(CS311) 6、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记录表(CS312) 7、邵阳市云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海螺水泥质量检验报告 8、材料试验通用报告(CS202) 9、粗集料技术性能试验记录表(CS303) 10、粗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CS304) 11、粗集料合成级配计算记录表 12、碎(砾)石压碎值、磨耗及软颗粒含量试验记录表(CS305) 13、材料试验通用报告(CS202) 14、细集料技术性能试验记录表(CS306) 15、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CS307) 16、外加剂检验报告

配合比试验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及施工要求 1.1、强度等级:C30P8。 1.2、设计坍落度:140-180mm。 1.3、使用部位:隧道工程等 1.4、拌合物性能 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浇注时应能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且应充分考虑气温、运距及施工时间的影响导致的坍落度损失。 1.5、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31.5mm。 1.6、集料级配:采用5~31.5mm连续级配,级配范围见下表。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中3.0.4规定混凝土配合比规定:最大水灰比0.60、最小水泥用量250kg/m3。 1.8、工作性及耐久性 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相关规定和要求,为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及耐久性,原材料应具备的相关性能要求如下: 水泥:采用的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细集料: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小的中粗砂。符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中细集料技术指标。 粗集料:应选用质地均匀坚硬、粒形良好、级配合理、吸水率小的洁净碎石。粗集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中粗集料技术指标。 外加剂:应选用高效减水剂或复合减水剂,并应选择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与水泥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且质量稳定的产品,且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 水:应符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F60-2009混凝土用水的品质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