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18.00 KB
- 文档页数:33
运动解剖学重点内容
动力性动作分析----俯卧撑
1.动作阶段的划分:两上肢伸直,手和足支撑于地面,身体伸直俯卧成一直线,臀和腰不得塌陷或弓身,可分为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
2.各阶段关节的运动,原动肌肌肉工作分析:
1)上升阶段:肩带前伸,前锯肌、胸小肌在近固定条件下完成动力性向心工作,
肩关节屈,肘关节伸,桡腕关节屈,则由胸大肌、肱三头肌、前臂屈指、屈腕肌在远固定条件下完成动力性向心工作。
2)下落阶段:肩带后缩、肩关节伸、肘关节屈、桡腕关节伸,上述各肌在远固
定条件下完成动力性离心工作。
在各阶段中,颈、腰、背、髋、膝保持伸直,踝关节背屈,是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完成静力性工作。
3.分析讨论
1)次练习可发展前锯肌、胸大肌、肱三头肌力量,训练夹肌、腹直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的控制能力。
2)采用不同姿势加高手或足的支撑高度,调整手和足承担体重的比例就可减小或增大俯卧撑难度,以适应不同对象的需要
重点:以上动作分析为示例,各位童鞋
要学会去分析动作,要以以上的步骤去
分析,多看看书上动作分析,还不知道
要考哪个动作分析,做这个俯卧撑的只
是为了你们能够更好的去理解,然后依
靠自己的思维在考试的时候分析出题目
中的动作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努力,加
油!!!。
第三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一动作分析介绍二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三动作分析举例一动作分析介绍环节:是指人体身上可以活动的每一段肢体、节段或绕关节转动的骨。
运动环节:既可以是单一的骨环节,也可以是几个肢体、节段的骨作为一个整体相对某一关节运动。
环节受力分析法的目的就是寻找动作中的原动肌。
肌肉的协作关系原动肌、主动肌和次动肌对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多关节肌由于跨过多个关节,工作时有功能性“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一)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这种现象叫多关节肌“主动不足”。
(二)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在另一个关节处不能再继续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肌肉的工作性质根据肌肉用力方式和效果的不同,可将肌肉工作分: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一)动力性工作: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使环节位置改变,肌肉长度有变化,这类工作称为动力工作。
1.向心工作:肌力大于阻力2.离心工作:肌力小于阻力(二)静力性工作:肌纤维紧张持续一段时间,收缩和放松不交替,使运动环节固定、维持一定身体姿势的肌肉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
1.支持工作:指位于关节某一侧的肌肉持续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环节保持一定姿势的工作。
2.加固工作:指位于关节周围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以对抗关节由于外力牵拉作用而分离的工作3.固定工作:指关节运动轴两侧相互对抗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使环节保持固定的工作。
如手倒立时,屈肘肌群和伸肘肌群所做的工作。
阻力支点肌力肌肉工作的杠杆原理(一)肌力矩和阻力矩1.人体杠杆具有三个点:支点、力点、阻力点2.拉力臂、阻力臂。
3.拉力矩、阻力矩拉力臂阻力臂肌力矩=阻力矩——静力工作肌力矩>阻力矩——向心工作肌力矩<阻力矩——离心工作(二)骨杠杆类别按照支点、力点和阻力点在杠杆上位置的不同,可将骨杠杆区分为3种类型:平衡杠、省力杠杆、速度杠杆1.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2.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3.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提杠铃时贴近身体上升以缩短阻力臂,省力掷铁饼手臂伸展能使铁饼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仰卧起坐三种姿势手臂向上移动增加阻力臂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确定原动肌的方法1. 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特点:重力矩为阻力矩,肌力矩为动力矩。
浅谈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石建东(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摘要:作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是体育科研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运动解剖学的重点和难点。
其目的是从人体结构的角度分析运动动作的规律性,为学习和提高动作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运动动作;解剖学分析引言:运动动作虽然有多种多样,但从人体结构角度分析,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任何动作都是以肌肉收缩为动力,牵引骨骼,围绕关节而运动的。
骨与关节是运动的被动部分,肌肉则是主动部分。
肌肉在人体运动中处于重要位置。
分析运动动作时,其重点为肌肉。
因此,在进行动作分析之前,必须先了解肌肉的功能。
1. 运动中肌肉状态的描述肌肉由许多肌纤维构成。
在做动作时,肌纤维可以缩短,也可以被动地伸长,还可以处于既不缩短也不伸长的状态。
肌纤维处于缩短状态时所做的工作叫做克制工作,这是运动动作中较常见者,如三角肌纤维收缩就可使两臂侧平举。
肌纤维处于伸长状态时所做的工作叫退让工作,在负重的情况下缓慢地屈肘关节,使上臂后面之肱三头肌纤维被拉长时所做的工作,就属此类。
做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时,肢体是处于运动的状态,所以这种产生运动的工作又称为动力工作。
与此相反的另一种工作为静力工作,即肌纤维长度不变,既不缩短也不伸长,可是肌肉的紧张程度(张力)增加,如两臂保持侧平举时,三角肌纤维长度不变,但其张力增加,以克服两臂下垂的重力,就属此类。
每个关节的运动,都不是单纯地由一块肌肉来完成,而是由一群肌肉完成的。
而在这一肌群中各个肌肉所起的作用又不完全一样,其中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叫原动肌,与其作用相反的肌肉叫对抗肌。
例如屈肘时,上臂前面的肱二头肌、肱肌和前臂外侧的肱桡肌是屈肘的原动肌,而上臂后面的肱三头肌是屈肘的对抗肌,其肌纤维被拉长,但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使屈肘时的原动肌在收缩过程中免于因动作过猛而受伤。
有时在做某个动作时,只需一个关节运动,要求邻近的关节固定不动。
以便使活动这个关节的肌肉能充分发挥力量。
动作分析举例
1.引体向上:
向上阶段(反同)
向下还原阶段(慢反)
2.俯卧撑:
撑起阶段(反同)
向下还原阶段(慢反)
3.排球扣球:
扣球的一刹那(快同)
4.单手肩上投蓝:
出手的一刹那(反同)
5.原地侧向推铅球(以右手为例):
出手的一刹那(反同)
6.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阶段(反同)
向下还原阶段(慢反)
7.立定跳远:
向上起跳阶段(反同)
落地缓冲阶段(慢反)
8后蹬跑:
蹬地阶段(反同)
9.正足背踢足球:
触球的一刹那
10.肋木悬垂举腿:
向上举起阶段(反同)
向下还原阶段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
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对正足背踢球动作进行运动解剖学分析
正足背踢球是足球比赛中常见的技术动作,其运动解剖学分析如下:
1. 足部位置:进行正足背踢球时,踢球脚的足背应该贴着球的中心位置,脚掌向上翘起,脚踝关节保持相对稳定。
2. 腿部动作:接下来踢球脚的膝关节应该伸直,股四头肌和胫骨前肌肌肉收缩,使得脚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踢出足球的同时给予充分的力量。
3. 上肢姿势:在完成踢球脚的动作后,身体应该向前倾,使得重心保持稳定并且加速前进。
同时非踢球脚的臂部可根据个人习惯或者对方防守队员的位置做出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正足背踢球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力量大小,使得球能够飞出一定的高度和距离,同时还需要注意踢球时与对方队员的位置关系,以避免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