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电容式传感器
- 格式:ppt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79
课题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第一节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点第二节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形式课型新课授课班级授课时数 2教学目标1.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形式。
教学重点1.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3种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三种类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变化量计算。
学情分析教学效果新授课教后记A 、复习电阻式传感器。
B 、新授课第一节 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点一、基本概念电容式传感器是以不同类型的电容器作为传感元件,并通过电容传感元件把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的变化,然后再经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电流或频率等信号输出的测量装置。
二、主要特点① 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② 功率小、阻抗高、输出信号强。
③ 动态特性良好。
④ 受本身发热影响小。
⑤ 可获得比较大的相对变化量。
⑥ 能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工作。
⑦ 可进行非接触式测量。
⑧ 电容式传感器的不足之处。
主要是寄生电容影响比较大;输出阻抗比较高,负载能力相对比较大;输出为非线性。
(提问)(与电阻是对比介绍)(简要分析原因)第二节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形式一、工作原理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从图4 - 1所示的平板式电容器中得到说明。
由物理学可知,由两平行极板所组成的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δAεC =式中,A ——两极板相互遮盖的面积(mm 2) δ——两极板之间的距离 (mm ) ε——两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F / m )由以上计算公式可见,当被测量使A ,δ,ε三个参数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时,电容量就要随之发生变化。
二、结构形式1.变面积(A )型电容式传感器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如图4 - 2所示。
图中(a )、(b )为单边式,(c )为差分式;(a )、(b )也可做成差分式。
图中1,3为固定板,2是与被测物相连的可动板,当被测物体带动可动板2发生位移时,就改变了可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相互遮盖面积,并由此引起电容量C 发生变化。
第四章1.如何改善变间距型单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答:将结构设计成差动形式,也就是在两个固定极板之间插入动极板,动极板与两边固定极板构成两个互为差动的电容。
其中一个电容增加多少,另一个电容就减少多少。
2,将上述差动结构的电容作为桥式电路中相邻的两个桥臂,此时,电桥的输出电压与动极板的移动距离呈线性关系(并且灵敏度较之单个电容增加到2倍)。
2.电容式传感器的差动式结构比单极式结构有什么优越之处?答:灵敏度提高了一倍,而非线性误差却大为减小。
采用差动结构由于结构上的对称性,还可以减小静电引力给测量带来的影响,并有效的改善由于温度等环境影响所造成的误差。
3.三种类型的电容式传感器各有什么优缺点?答:变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适用于小范围的位移测量灵敏度高,但是现实使用中要克服非线性和提高灵敏度之间的矛盾。
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测量范围大,适合于测量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但是灵敏度比变间距式低。
变介电常数型电容式传感器:适用于测量电介质的厚度,位移,液位,液量。
4.为什么高频工作时的电容式传感器其连接电缆的长度不能任意变化?答:在实际应用中,特别在高频激励时,尤需考虑电容器及引线电感L的存在,会使传感器有效电容变化,从而引起传感器有效灵敏度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每当改变激励频率或者更换传输电缆时都必须对测量系统重新进行标定。
5.为什么电容式传感器的绝缘,屏蔽和电缆问题特别重要?设计和应用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答:电容式传感器由于受结构与尺寸的限制,其电容量都很小,属于小功率、高阻抗器,因此极易受外界干扰,尤其是受大于它几倍、几十倍的、且具有随机性的电缆寄生电容的干扰,它与传感器电容相并联,严重影响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甚至会淹没有用信号而不能使用。
解决:驱动电缆法、整体屏蔽法、采用组合式与集成技术。
6.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主要有几种方法?各自的目的及特点是什么?使用这些测量电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调频电路:调频测量电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测量0.01μm级位移变化量。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及《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教材:传感器技术(第3版)贾伯年主编,及其他参考书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4-1 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答:(1)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在微位移检测中应用最广。
(2)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适合测量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
(3)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可用于非导电散材物料的物位测量。
4-2 试述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及在设计中如何减小这一误差?答:原因:灵敏度S 与初始极距0δ的平方成反比,用减少0δ的办法来提高灵敏度,但0δ的减小会导致非线性误差增大。
采用差动式,可比单极式灵敏度提高一倍,且非线性误差大为减小。
由于结构上的对称性,它还能有效地补偿温度变化所造成的误差。
4-3 为什么电容式传感器的绝缘、屏蔽和电缆问题特别重要?设计和应用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电容式传感器由于受结构与尺寸的限制,其电容量都很小,属于小功率、高阻抗器,因此极易受外界干扰,尤其是受大于它几倍、几十倍的、且具有随机性的电缆寄生电容的干扰,它与传感器电容相并联,严重影响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甚至会淹没没有用信号而不能使用。
解决:驱动电缆法、整体屏蔽法、采用组合式与集成技术。
4-4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目的及特点是什么?使用这些测量电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5 为什么高频工作的电容式传感器连接电缆的长度不能任意变动?答:因为连接电缆的变化会导致传感器的分布电容、等效电感都会发生变化,会使等效电容等参数会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传感器的使用条件与标定条件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4-6 简述电容测厚仪的工作原理及测试步骤。
4-7 试计算图P4-1所示各电容传感元件的总电容表达式。
4-8如图P4-2所示,在压力比指示系统中采用差动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已知原始极距1δ=2δ=0.25mm ,极板直径D =38.2mm ,采用电桥电路作为其转换电路,电容传感器的两个电容分别接R =5.1k Ω的电阻后作为电桥的两个桥臂,并接有效值为U1=60V 的电源电压,其频率为f =400Hz ,电桥的另两桥臂为相同的固定电容C =0.001μ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