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备课人:修改人:

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 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 (1米=100厘米)

师: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师:真能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测量。

二、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宽。

(1)出示数学书,猜猜书本的宽是多少?先指名猜,再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猜的结果记在本子上。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测量课本的长。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设置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也使学生体会到毫米产生的意义。)三、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自己去找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2、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3、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4、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通过用手势表示1毫米、找生活中的1毫米、估计、测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让学生先估再测,重视培养估计意识、估计能力,为使学生更好地建立长度观念服务。)

六、师生共同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备课人:修改人:

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了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分米产生的意义

1、合作测量课桌的长。

(1)估计课桌的长是多少。

指名几生说,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操作

师:课桌的长究竟是多少呢?你有信心用你手里的学生尺来量一量吗?

师:老师建议大家不妨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先商量一下,再动手量。

生动手量,师巡视辅导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合作能力。)

(3)交流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测量方法?

方法一、尺的长是18(15)厘米,所以18(15)厘米,18(15)厘米的量。有*个18(15)厘米,还多(少)*厘米,把总长加起来。

方法二、10厘米10厘米地量,有*个10厘米,还多(少)×厘米,总长是*厘米。

师:了解了这几种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为什么你们认为10厘米10厘米地量更方便呢?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充分地去说、去做,在做中使学生体会到毫米产生的意义。)

2、揭题:10厘米的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课题:分米。

三、学习厘米与分米的关系。

1、师:现在你能从你的尺上找到1分米吗?

如果找到了就指给同桌看一看。

2、交流

师:你找到的1分米在哪里呢?

0到10之间的一段,1到11之间的一段……

师:他们找的对吗?为什么?

师小结:原来只要是10小格10厘米,它就是1分米。

现在你知道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了吗?你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