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脂质蛋白质的鉴定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55
考点三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5年6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检测原理(1)糖类的检测(2)脂肪的检测: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3)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2.实验步骤3.实验成功关键点(1)三个实验中都不宜选取有颜色的材料,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的颜色变化。
(2)由于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易溶于酒精,故可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3)蛋白质鉴定中,若用大豆作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黏在试管上不易刷洗。
(4)物质鉴定实验一般可预留部分样液作对照实验,若需进一步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溶液。
1.下图是检测还原糖的实验(1)如下图示的处理,2 min后试管内将呈现何种颜色?试加以分析说明。
(2)向某试管内无色液体中加入斐林试剂,经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表明试管内含有葡萄糖,对吗?提示(1)应为蓝色(斐林试剂的颜色,因未经水浴加热,只有将试管置于50~65 ℃温水中,经水浴加热后,方可呈现“砖红色沉淀”)。
(2)不对。
只能证明含有“还原糖”,不能具体证明是哪种还原糖。
2.下图为某种物质鉴定方案,请推测:(1)图示的实验方案用于鉴定何类物质,其中“某试剂”是什么?A液、B液分别指什么?(2)若溶液中有被检测物质则右侧试管“摇匀后”变成何种颜色?提示(1)蛋白质及多肽化合物;双缩脲试剂;A为0.1 g/mL NaOH溶液;B为0.01 g/mL CuSO4溶液。
(2)紫色。
糖类、脂肪与蛋白质的检测1.(2016·海南卷,15)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B.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解析成熟香蕉中含有较多葡萄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淀粉被消耗,加入碘液不会产生蓝色;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呈绿色;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呈橘黄色。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
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如:葡萄糖+ 2Cu2+ + 4OH—加热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
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
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
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
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
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
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
约2min50~65℃水浴加热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①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②淀粉+碘液→蓝色③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橘黄色(或红色) ④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2.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①还原性糖鉴定:取材→制备组织样液→加斐林试剂1ml →水浴加热煮沸→显色(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②淀粉鉴定:取材→制备组织样液(马铃薯匀浆)→滴加碘液→摇匀后变成蓝色③脂肪鉴定:方法一:取材与制备组织样液(花生种子匀浆)→滴加苏丹Ⅲ(苏丹Ⅳ)→摇匀后变成橘黄色(红色) 方法二:取材、切片、制片:花生种子浸泡,将子叶切成薄片→滴加苏丹Ⅲ(或苏丹Ⅳ)→用50%酒精洗去浮色→镜检(看到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④蛋白质鉴定:取材→制备组织样液(豆浆或蛋清稀释液)→加双缩脲试剂A 液1ml →摇匀→加双缩脲试剂B 液4滴→观察颜色(紫色)3.实验注意事项:(1)从植物器官中提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方法:设法使细胞破碎(如研磨、挤压或切割等),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
(2)禾谷类的果实、种子中含淀粉较多;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蔗糖较多;花生、芝麻的种子中含脂质较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较多。
(3)显色反应材料选择时要注意:①材料本身应浅色,以免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产生干扰; ②材料应含有丰富的相关物质,使现象更显著。
(4)还原性糖鉴定①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果糖、乳糖等。
②实验材料要选含还原性糖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组织,如苹果和梨的匀浆。
③不能选用甜菜、甘蔗,因为它们所含的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
④马铃薯含淀粉较多,也不能作为该实验材料。
⑤西瓜、血液、绿色叶片等材料本身的颜色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也不能作为该实验材料。
⑥斐林试剂实际上是Cu(OH)2的悬液,不稳定,如果长时间放置,Cu(OH)2悬液会变成Cu(OH)2沉淀,不易和还原糖发生反应。
实验报告:检测糖类脂肪蛋⽩质
⼀、实验⽬的:尝试⽤化学试剂检测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质。
⼆、材料⽤具:
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花⽣种⼦,⾖浆。
⽤具:双⾯⼑⽚,试管,试管夹,⼤⼩烧杯,⼩量筒,三脚架,⽯棉⽹,⽕柴,载玻⽚,显微镜等。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液:质量浓度为;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B液质量浓度为。
三、⽅法步骤: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2ml 。
(选择具体材料)
②向试管内注⼊1ml 斐林试剂,(甲液和⼄液再注⼊。
)
③将试管放⼊盛有的⼤烧杯中加热,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变化。
(⼆)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制作花⽣⼦叶临时装⽚,⽤显微镜观察花⽣⼦叶细胞的着⾊情况。
①取材:取⼀粒花⽣⼦叶,去掉。
②切⽚:⽤⼑⽚在花⽣⼦叶的上平⾏切下若⼲薄⽚,放⼊盛有清⽔的培养⽫中待⽤。
③制⽚:从培养⽫中选取的切⽚,⽤⽑笔蘸取放在载玻⽚中央,在花⽣⼦叶薄⽚上滴2—3滴,染⾊。
⽤吸⽔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溶液。
洗去浮⾊,⽤吸⽔纸吸去花⽣⼦叶周围的酒精,滴⼀滴,盖上盖玻⽚,制成临时装⽚。
④观察:在下找到花⽣⼦叶的最薄处,移到,将物象调节清楚,换上观察,视野中央被染成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三)蛋⽩质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2ml (选择具体材料)。
②向试管内注⼊1ml双缩脲试剂,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3 - 4滴双缩脲试剂,摇匀。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变化。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