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电力系统污闪及防污闪技术(精)
- 格式:ppt
- 大小:385.50 KB
- 文档页数:38
输电线路污闪原因分析及防污闪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电路建设规模的增长,污闪事故的发生更加频繁。
污闪直接影响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其原因主要包括绝缘子质量问题、鸟粪堆积、大气污染、气候影响、海拔过高等。
因此,供电单位应明确输电线路的污秽等级,全面提升输电线路的防污能力,定期开展线路清扫,并对周围环境实施综合管理。
【关键词】输电线路;污闪;原因;防闪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电路建设规模不断增长,同时污闪事故的发生也更加频繁。
造成输电线路污闪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既与输电线路本身的结构、质量有关,还与气候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污闪会给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并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供电单位应综合分析输电线路污闪的原因,并制定科学的防污闪措施。
一、输电线路污发生闪的危害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绝缘表面会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当污染物遇到潮湿条件时,其可溶物溶于水后,会在绝缘表面形成导电膜,导致绝缘子的绝缘水平降低,并发生弧光闪络,即为污闪。
近年来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用电需求迅速增长,通过采用高压输电,不仅输送容量显著提高,而且可以减少输电损耗,实现成本节约。
但在输电过程中,输电线路需要跨越不同地区,并受到各种污染源的影响。
当发生污闪时,较轻微的影响是线路保护跳闸。
而当污闪发生在有裂纹的绝缘子串上时,其危害更为严重,短路电流会引起受潮裂纹中的气体急剧膨胀,进而发生炸裂,导致绝缘子断串,引发停电事故。
由此可见,污闪会直接影响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将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采取有效的防污闪措施至关重要。
二、输电线路发生污闪的原因污闪放电是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形成,首先是输电线路的绝缘表面受到污染,其次是污秽层受潮,进而发生局部放电,最终造成沿面闪络。
所以绝缘子表面积污、潮湿条件以及工作电压是引发污闪的三个主要因素。
线路运行过程中,绝缘子表面会受各种外部因素影响,使表面积累污秽物。
电力系统防污闪技术及其发展一、防污工作的回顾20世纪50年代初,沿海及工业较多的辽宁、上海、天津、青岛等地区10、35、66(kV)电压等级电网先后出现污闪事故。
1954年以后辽宁地区的154~220kV 系统相继发生污闪;20世纪50年代末及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天津、青岛等地110~220kV系统污闪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
20世纪60年代,甘肃、陕西、吉林等省电力系统因工业及盐碱地污秽也出现了一些事故。
在这段时间中,人们对污闪的规律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并采取了一些防污闪措施,除清扫、水冲洗、增加绝缘子片数、应用耐污型绝缘子外,也开始使用硅油、地蜡等涂料。
20世纪70年代,污闪事故波及到全国大部分省区并日益增多,我国的防污闪工作自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75年防污闪研究课题列人重点科研项目中;1977年起开始进行污秽等值盐密的测量工作;1978年东北电力系统首先制定了“送电线路及变电设备污秽等级划分暂行办法”;1979年1月水利电力部在山东潍坊召开了全国第1次防污闪工作会议,对各地防污闪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与交流,制定出“发电厂、变电所和架空线路电瓷绝缘污秽分级暂行规定”;1983年在北京召开全国性会议,制订了“高压架空线路和发、变电所电瓷外绝缘污秽分极标准”。
1983年在江苏无锡召开的全国第2次防污闪工作会议及1987年1月召开的全国高电压专业工作会议,除了总结防污闪经验外还制定了反事故措施。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相继投运的500kV线路由于设计的外绝缘耐污秽水平普遍不足,1987年2月到1990年3月,华北、东北、华东及山东的500kV线路相继发生污闪。
同期,330kV、220kV及以下的电网,因绝缘水平不足的原因,也多次发生污闪。
为了更详细分析这段时间内污闪事故剧增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能源部先后组织了工作组进行多次调查,并在1990、1991、1992年连续召开了3次全国防污闪工作会议,制订了有关的措施和对策。
电力线路防止污闪技术措施我国在防治污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已经有40多年的防污闪的历史。
在电力系统中,造成电力设备发生污闪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它涉及电力设备外绝缘本身的耐污闪能力、当地的气象条件、环境的污染状况、现场运行维护管理水平,以及设备的制造质量、安装水平等许多因素。
因此,防治污闪是个需综合治理的复杂问题。
绝缘子表面受到污染和绝缘表面的污染物被湿润,是使绝缘子发生污闪的两个必备条件,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可使污闪事故不发生。
因此,针对任何一个因素采取对策,都可以达到防止污闪的目的。
4.1 加强绝缘1.加强绝缘加强绝缘,限制绝缘子泄露电流是针对作用电压而采取的防污闪方法,主要是可通过增加绝缘子的爬距和改善绝缘子的结构、材料(采用防污型绝缘子或符合绝缘子)来实现。
(1)绝缘子的爬电比距一般来说,绝缘子的爬距越长,其耐污闪能力越高。
应根据电力设备所在环境下的污秽和潮湿特征来选择绝缘子的爬距,越是脏污和潮湿的地区,爬电比距就越大,原电力部颁布了外绝缘污秽等级的划分标准,其目的就是为了确定不同污区对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比距的最低要求。
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的配置,应符合《部标》电瓷外绝缘所处地区污秽等级的要求。
在未达到《部标》要求,需要调整时,应力求以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为基础,同时也需要考虑我国国情及现实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因此是否需调优先加强绝缘、是否取相应的污秽等级规定的爬电比距的上限,应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并分先后急缓,逐步调整到位。
(2)防污型绝缘子(a)双伞形(一)(b)双伞形(二)(c)钟罩型(d)流线型(e)大爬距型图5—4 防污型绝缘子采用防污型绝缘子是解决污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各国多年来研制的防污型绝缘子品种甚多,世界上采用较多的几种防污型绝缘子我国都能制造,有以下一些型式如图5-4所示。
双伞型:如图(a)(b)伞型绝缘子的外形大同小异,这种绝缘子的特点是伞型光滑积污量少,自清洗效果好,同时又便于人工清扫,它不仅比普通型绝缘子的积污少,而且在同等积污条件下比普通型绝缘子的污闪电压要,因此在我国电力系统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中节能吴忠太阳山光伏并网电站防止污闪事故技术措施2013-5- 发布 2013-5- 试行中节能吴忠太阳山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目录1 污闪故障的产生 02 污闪故障的防止 03防止污闪事故技术措施 (1)防止污闪事故技术措施污闪是对供电可靠性危害极大的频发性事故,多发生在秋末冬初和冬末初春季节。
在输电线路经过的地区,污闪事故的发生和污秽源性质及污染程度有关。
1 污闪故障的产生工厂排出的煤尘,主要成分含氧化硅、氧化硫和铝,水泥厂排放的灰尘主要是氧化硅和氧化钙,沿海地区及盐场附近的盐雾主要含氯化钠,化工厂的氨气,这些含导电性颗粒的烟尘和化学性污秽源附着在绝缘子表面,将使绝缘水平降低。
污闪事故的发生还与气候条件有关。
因为干燥天气,污垢表面电阻较大不易形成闪络。
大雨天气,污垢被雨水冲掉,闪络机率也小。
而大雾、细雨和溶雪天气,空气湿度很大,绝缘子表面污垢吸潮,某些溶于水的物质发生分解,使表面电阻大大降低,放电电压下降。
在过电压下,有时甚至在正常工作电压下发生局部放电,造成污闪事故。
2 污闪故障的防止污闪故障波及面广且时间较长,有时造成几十条线路污闪停电。
所以,防止污闪对保证线路安全极为重要。
一般可根据本地区的运行经验,采取以下防污措施。
2.1确定线路的污秽期和污秽等级。
要正确了解线路通过地区的大气污秽程度和污秽性质,正确划分各地区的污秽区,以便为防污闪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2.2定期清扫绝缘子。
在污秽季节到来之前,逐基登杆清扫绝缘子,除去绝缘子表面的污秽物。
清扫方法一般每年在雨季前清扫一次,可用干布、湿布或蘸汽油的布(或浸肥皂水的布)。
将绝缘子擦干净,也可带电冲洗绝缘子。
对污秽严重,不易在现场清扫的绝缘子,也可以更换新的绝缘子,将旧绝缘子带回在工厂进行清扫。
2.3更换不良和零值绝缘子。
定期对绝缘子串进行绝缘检测,发现不良绝缘子和零值绝缘子,要及时更换。
2.4增加绝缘子串的单位泄漏比距。
绝缘子表面泄漏电流越大,污闪越严重,而泄漏电流的大小与绝缘子串的单位泄漏比距成反比。
输电线路污闪原因及防范措施作者:胡继业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16期胡继业国家能源集团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热电厂,河北廊坊 0650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建设规模不断增长,架空输电线路污闪事故频发,这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致力于探索输电线路污闪原因,分析输电线路污闪事故的特点及危害,找出防止污闪事故的措施。
关键词:污闪原因;输电线路;预防措施污闪是指电气设备绝缘表面附着的污秽物在潮湿条件下,其溶物质逐渐溶于水,在绝缘表面形成一层导电膜,在电力场作用下出现的强烈放电现象。
处于气候恶劣、环境复杂的输电线路长年经受自然条件和四周环境的影响,输电设备的容易发生雷害、污闪、外力破坏、鸟害等事故,在运行中加强巡视和维护。
1输电线路污闪原因分析输电线路产生污闪的原因有很多,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线路绝缘等级偏低,与环境污级不适应。
工业粉尘增多,导致环境污秽等级上升。
其二,雨雪气候也是发生污闪的重要原因,雨雪冰霜会附着在线路和绝缘子表面,容易发生污闪,造成线路跳闸。
其三,随着线路运行时间的增长,绝缘子的质量下降,降低了线路的防污闪能力。
其四,线路检修时,清扫质量不高,很多绝缘子槽深且窄,容易积灰,难清理,高度高,在有限的停电时间很难保证清扫质量。
与此同时,潮湿空气又继续将干燥带的污秽充分潮湿,泄漏电流继续增大,周而复之,泄漏电流的脉冲速度不断加快,继而贯通整片绝缘子发生闪络,乃至发展迫使所有绝缘子表面快速贯通放电而形成污闪事故。
2输电线路污闪事故的特点及危害2.1输电线路污闪事故的特点(1)污闪事故一般均是在工频运行电压长时间作用下发生。
(2)污闪可造成大面积、长时间停电事故,由于污秽绝缘子串充分潮湿,严重时污耐压将导致绝缘子湿闪电压的20%左右,污闪电弧无法熄灭,常常造成自动重合不成功,成为电力系统重大灾害之一。
(3)季节性强,往往冬末春初发生,干燥的冬天积聚了较多污秽,初春润物的细雨大雾导致闪络事故。
输变电设备的防污闪范文防污闪是输变电设备的重要技术措施,其作用是防止设备表面污秽导致的不正常闪络现象,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防污闪技术,下面就防污闪的原理、应用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防污闪的原理污闪是指设备表面积聚的污物在气候条件或电场作用下, 使设备表面绝缘电阻迅速减小, 导致绝缘击穿的现象。
当输变电设备表面出现大气污染物时,这些污染物会吸附水分, 形成一层形状不均匀的覆盖物,在这些覆盖物上形成微小短路通道。
当空气湿度增加或绝缘体表面发生电场集中时,覆盖物上的微小短路通道就会形成导电通路,引起污闪和闪络,甚至导致设备失效。
防污闪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增加绝缘面积:通过增大设备的绝缘面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场强度,减少绝缘击穿的可能性。
2. 提高绝缘材料的等级:选择材料等级高、抗污闪能力强的绝缘材料,可以防止绝缘材料表面形成导电通道,抵抗污闪和闪络的发生。
3. 预防污染:通过加强污染物的防控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对设备表面的污染,从而降低污闪和闪络的风险。
基于防污闪的原理,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手段,来实现对输变电设备的防护。
二、防污闪的应用防污闪技术广泛应用于输变电设备的绝缘子、导线、接头以及绝缘铠装电缆等部位。
具体应用如下:1. 绝缘子:绝缘子是输变电设备中最容易受到大气污染影响的部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污闪措施来提高其绝缘性能。
常见的防污闪措施包括使用耐污染性能好的绝缘子、增加绝缘子串数、采用降低电场强度的支柱绝缘子等。
2. 导线和接头:导线和接头是输变电设备中电流传输的重要部位,表面污染会导致电流集中,从而引发短路故障。
为了防止污闪和闪络的发生,需要保持导线和接头的清洁,定期清除积聚的污物,避免导电通道的形成。
3. 绝缘铠装电缆:绝缘铠装电缆的外皮是输电过程中绝缘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主要防护层。
为了防止污闪和闪络的发生,可以采用多层绝缘和防水层设计,增加绝缘面积,同时定期清洁绝缘铠装电缆外皮。
输电线路污闪原因与防污闪措施分析摘要:在供电服务线路中最主要的就是输电线路,输电线路中一旦出现了污闪的问题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故障,因此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加大对输电线路防污闪问题的重视程度,找出导致存在污闪的原因,再进一步的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的维护输电线路正常的运转工作。
本文主要分析了输电线路产生污闪的原因,进一步的提出输电线路防污闪的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输电线路;污闪原因;措施分析前言有部分输电线路由于在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的环境中,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其他因素的干扰,会造成线路中的绝缘子受到污染,如果线路中绝缘子的污染没能及时的解决,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线路出现污闪的问题。
所以说,加大对绝缘配置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有效的完成输电线路的防污闪工作。
一、输电线路污闪产生原因输电线路出现污闪的主要原因包括冰雪、雷电等一些自然现象导致的,也包括了海拔、大气污染以及鸟类粪便等其他的因素,下面将对这几个原因进行仔细的阐述。
(一)输电线路绝缘子覆雪、覆冰造成污闪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冰雪覆盖在了输电线路的绝缘子上,根据一些研究的表明,线路的绝缘子在受到了一些污染之后,不管冰雪是否已经融化,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污闪电压。
对于一般情况而言,在冰雪天气的影响下,潮湿的空气会将一部分污染物冻结在绝缘子上,这样就会降低绝缘子对电压的耐受能力,就会引发污闪。
针对这一情况,在我国海拔比较高的容易产生冰雪天气的地区,已经开始加强了对输电线路绝缘子工作的研究[1]。
(二)高海拔因素在高海拔的地区,大气压的压强会慢慢的降低,在大气压的影响之下,输电线路会慢慢的出现放电的现象。
此外,在比较高的海拔地区也是比较容易出现电弧燃烧的,由于大气压强是比较低的,所以进行电弧燃烧之后是比较难以熄灭的,会对供电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三)雷电由于雷电的影响,在输电线路中受到污染的绝缘子就比较容易出现污闪的现象。
同样的,在输电线路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一些不当的操作导致的过电压会容易出现污闪的现象。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防污闪管理,保障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电力设施因污闪事故造成停电,依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电力设施防污闪管理,包括电力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事故处理等环节。
第三条防污闪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科学合理,经济适用;(三)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四)动态管理,持续改进。
第四条电力设施防污闪管理工作由电力设施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负责,电力设施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维护等单位应当共同参与。
第二章防污闪设计第五条电力设施设计应当充分考虑防污闪要求,合理选择防污闪材料,确保电力设施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防污闪性能。
第六条电力设施设计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绝缘子、避雷器等防污闪部件的选择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二)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等防污闪措施应当与线路运行环境相适应;(三)防污闪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耐污性能、耐候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四)防污闪设计应当经过专家评审,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七条电力设施设计单位应当对防污闪设计进行技术交底,向施工、监理、运行、维护等单位说明防污闪设计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
第三章防污闪建设第八条电力设施建设应当严格执行防污闪设计要求,确保防污闪设施质量。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施工;(二)使用符合标准的防污闪材料和设备;(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防污闪设施质量;(四)做好施工记录,为防污闪设施运行维护提供依据。
第十条监理单位应当对防污闪建设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防污闪设施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四章防污闪运行第十一条电力设施运行单位应当加强防污闪运行管理,定期对防污闪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试验。
第十二条电力设施运行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定期对绝缘子、避雷器等防污闪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二)定期对防污闪设施进行清洁,清除附着在设施上的污秽物;(三)定期对防污闪设施进行检测,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四)加强防污闪设施运行数据记录,为事故分析提供依据。
电网防污闪技术绪论电网的污闪事故,随城乡工业发展污秽加重、环境恶化、电压升高、网络扩大和交直流联网不断增多,电网污闪事故涉及范围广,停电时间长,严重威胁着输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统计事故表明,污闪的发生往往是多条线路、多个变电所相继出现,形成系统震荡,从而造成的损失确是触目惊心,已经超过雷害损失的10倍之多。
如1984年兰州电网发生污闪事故,相继造成14条线路、33个发变电所全部停电,污闪事故点41处,烧断导线2处。
架空地线9处,断路器跳闸106次,最终造成兰州电网与西北主网解列;1987年东北电网污闪,1989年华东电网污闪,1992年成都电网污闪,1996年末1997年初的华东,西北、华北、华中、山东电网污闪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据1971~1990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国污闪事故共计4489次,损失电量为43180.3万KW.h,四川电网变电所污闪85次,污闪事故率是4.11次/(百所.a);线路污闪98次,污闪事故率为0.137次/(百所.a)是电力工业部控制指标的4.6倍。
如何防止电网污闪,世界各国历经了近100年的实验研究,工业发达的先进国家,如意大利从1907年就开始了防污闪的立项研究,1940年德国最先在世界上实行污区等级划分及其外绝缘配置的标准。
我国从50年代开始认识污闪,70年代开始立项研究。
国内外期刊上有关污闪的文献可以说多不盛数,但由于影响污闪的因素很多,且大都是随机的,分散性很大,至今污闪放电的机理及其他诸多问题仍不十分清楚,难于找到一个有效而完善的防污闪技术对策。
无论是世界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污闪事故依然是困扰电力系统的一大灾难,因此电网防污闪仍是当今国内外电力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迫切的热门课题。
特别是我国二滩水电站的送电工程中500KV超高压二滩到自贡输电线路(以下简称二自线),途径高海拔重冰区的凉山地区,低气压、覆冰、覆雪以及污秽对绝缘子电气强度的影响,更是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
电力系统防污闪技术措施
去年冬季,因电厂区域降雪较多,近日随着气温回升,户外电气设备上的积雪开始融化,加之离周围化工企业较近,空气中工业灰分较大,附着在绝缘子上极易发生污闪事故。
春季是电力系统发生污闪的多发季节,为应对气象环境带来的安全生产隐患,现制定**电厂防污闪技术措施。
一:设备防护:
1、升压站内绝缘子均已粘贴防污闪伞群,在处理积雪挂冰时,应注意对防污闪伞群的保护,保证其完整,不脱落。
2、按照热电产业电气设备春、秋检制度,认真做好春、秋季防污闪清扫预试工作。
3、利用春、秋检时间,对脱落、损坏的防污闪伞群进行更换。
二、设备监控:
1、在污闪多发季节,大雾、雨雪等异常天气时,值班人员加大升压站巡回检查力度,加强监视绝缘子的污秽情况,巡视中做好保护措施,保证人身安全,利用望远设备等进行观察,夜间巡视也必须到位。
2、及时清除升压站电气设备上的积雪及冰溜子,确保绝缘子清洁卫生。
3、运行、点检人员在发现设备有较严重的局部放电等
现象时要及时汇报生技部及值班调度,并详细描述放电的设备、部位、火花及电弧的颜色、长度、状态等情况。
4、各班组加强青工的实际操作锻炼,针对系统常见故障做好反事故演习。
三、组织实施:
1、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春季防污闪工作,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准备。
2、运行部门准备好处理电气设备积雪挂冰的安全工器具,并保证工器具合格。
3、对积雪挂冰情况严重且运行中无法处理的间隔,汇报生技部,联系调度停电清扫。
4、人员在处理积雪挂冰时,注意安全,防止人为接地。
**发电部
2012-3-2。
防污闪的措施概述污闪是指在真空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操作时,由于介质不足或操作不当而导致的电弧在闸板上产生大量的金属微粒沉积,形成污秽或闪络,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污闪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防污闪措施。
1. 污闪的危害污闪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1 电弧持续时间延长当闸板上沉积了大量的金属微粒时,电弧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操作时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这会导致电弧能量更大,可能损坏设备或引发火灾。
1.2 系统电压波动由于电弧长时间持续,电弧能量的波动会导致系统电压的剧烈变化,可能引发设备的故障。
1.3 设备寿命缩短污秽的沉积物会使设备的表面绝缘能力降低,引发电弧闪络,从而加速设备的老化,缩短设备的寿命。
2. 防污闪的措施2.1 定期维护和检查定期维护设备,并进行检查,尤其需要关注闸板的污秽程度。
通过及时清洁闸板上的沉积物,可以降低污闪的风险。
同时,维护时还需要注意设备的灰尘和湿度情况,保持设备的干燥和清洁。
2.2 操作规范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确保他们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操作人员应该了解正确的操作步骤,并且知道当发现闪络时应该立即停止操作,并上报相关人员。
2.3 采用合适的绝缘介质选择合适的绝缘介质是防止污闪的关键。
绝缘介质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并且具备抗污闪的特性。
选择合适的绝缘介质可以有效降低污闪的风险。
2.4 安装过电压保护装置过电压保护装置能够在设备过电压时自动切断电源,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这可以有效地减少污闪的风险,因为过电压会导致电弧能量增加,增加污闪的可能性。
2.5 增加油封在设备的闸板和接触器部分增加油封可以有效减少灰尘和湿度的进入,保持设备的干燥和清洁。
这可以降低污闪的发生率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6 设备升级对于老化的设备,应考虑进行升级,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来减少污闪的风险。
升级设备可以提升设备的绝缘性能和抗污闪能力,降低设备故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