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习迁移及其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17.78 KB
- 文档页数:2
第七章学习的迁移1. 考试大纲要求:迁移及其种类;学习迁移与教学。
2. 2010年本章只考一道选择题。
(一)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选择题)①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②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③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④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⑤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顺应性迁移是指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需要调整原有的认知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变化。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考简答)1.相似性相似性包括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和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共同成分可以是学习材料(如刺激、学习中的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如反应)、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等方面的。
一、什么是学习迁徙迁徙的种类有哪些学习迁徙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取的技术、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术、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取的影响。
简单地说,学习迁徙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能够看到迁徙现象。
比如,掌握英语的人学起法语来就比较简单;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的人学开摩托车要简单一些;会拉二胡的人,再学习弹三弦、拉小提琴,也比较简单。
别的,也能够看到一些与此相反的现象,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常常发生扰乱;习惯于右脚起跳的跳高技术对掌握用左脚起跳的撑杆跳高也有扰乱作用。
这些都是学习迁徙现象。
1.从迁徙的性质来分,能够分红正迁徙和负迁徙。
正迁徙也叫“滋长性迁徙”,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使作用。
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默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懂得英语的人很简单掌握法语。
负迁徙也叫“克制性迁徙”,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挡作用。
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语法时,老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进而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掌握,在立体几何中搬用平面几何的“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的定理,则会对峙体几何相关内容的学习产生扰乱等。
2.从迁徙的方素来分,迁徙能够分为顺向迁徙和逆向迁徙。
顺向迁徙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在物理中学习了“均衡”看法,就会对此后学习化学均衡、生态均衡、经济均衡产生影响。
往常所说的“贯通融会”就是顺向迁徙的例子。
逆向迁徙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如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的看法会产生影响等。
3.依据迁徙发生的方式来分,能够分为特别迁徙和非特别迁徙。
特别迁徙是指学习迁徙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构成因素及其构造没有变化,不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因素从头组归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如跳水的一些项目,弹跳、空翻、入水等基本动作是同样的,运动员在某些项目中将这些基本动作娴熟掌握,那么在学习新的跳水项目时,就能够把这些基本动作加以不一样的组合,很快形成新的动作技术。
第二节学习的迁移名词解释:迁移了解迁移的理论学习并掌握有效学习的迁移策略迁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本课内容,掌握迁移的定义,了解有关迁移的各种理论,学习进行有效迁移的策略。
并且注意在日常学习中运用这些学习策略,促进所学习的知识、能力的迁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迁移的定义及意义迁移的分类早期的迁移理论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理论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迁移与教学一、迁移的定义及意义(一)迁移的定义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简单的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另外,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
迁移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会拉二胡的人,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学好乘法运算,反过来有有助于更加熟练的掌握加法运算。
关于迁移现象,古代人们就已注意到。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还要求学生“由此以知彼”。
“举一反三”、“由此知彼”就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1842~1910)是第一个做迁移实验的人。
1890年,詹姆士和他的四个学生以自己为被试,利用两份难易度和份量相仿的材料,来考察前-种材料的学习是否影响对后一种材料的学习。
虽然他们的研究结果因被试人数太少而带有偶然性,但此实验开创了迁移研究的先河。
(二)迁移的意义1.迁移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合理表征,将这种生成的问题表征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的问题类型进行类比,也就是问题间的类化,然后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具体运用到当前问题情境中,这种问题的类化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迁移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迁移的分类作为教师考试的必考考点,能否准确把握该知识点关系到考生最后考试的得分情况。
那么怎么区分每一种迁移呢,中公讲师将在此帮您进行释疑解惑。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1.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正迁移。
2.负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
(二)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1.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
例如,先学习钢琴对后学习小提琴的影响。
2.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
例如,后学习三轮车对于之前学习摩托车的影响。
(三)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1.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的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影响。
例如直角、钝角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都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层次,所以对于学习直角、钝角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就属于水平迁移。
2.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垂直迁移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例如,先学习掌握番茄这一较低层次的概念,对于学习蔬菜这一较高层次概念的影响;这种迁移就是垂直迁移。
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例如,先学习掌握水果这一较高层次的概念,对于学习芒果这一较低层次概念的影响。
(四)根据迁移内容不同,可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1.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学习迁移的分类和详解学习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在心理机制】,把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用或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的经验结构中去。
同化性迁移的特点是自上而下,原有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
在同化性迁移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如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鱼”,由带鱼、草鱼、黄鱼等概念组成,现在要学习鳗鱼,把它纳入“鱼”的原有结构中,既扩充了鱼的概念,又获得了鳗鱼这一新概念的意义。
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顺应性迁移也叫协调性迁移,是指将原有的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当原有的经验结构不能将新的事物纳入其结构内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顺应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
顺应迁移既包含顺向迁移也包含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
而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
如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先前普通心理学的理解产生影响,这就是逆向迁移。
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的情境。
这种经验的整合过程即重组性迁移。
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只是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如对一些原有舞蹈或体操的动作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合后,编排出新的舞蹈或体操动作。
对网络、战争、游戏等概念进行重新组合,就会形成网络战争游戏的新概念。
对知识和技能的重新组合,能产生出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把蜂鸣器和水壶组合在一起,成为蜂鸣器报警水壶,把眼镜片放入眼睛中,形成新产品既隐形眼镜。
可以看出,通过重组性迁移,不仅扩大了基本经验的适用范围,还包含有创造性的成分。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迁移的种类有哪些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迁移现象。
例如,掌握英语的人学起法语来就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的人学开摩托车要容易一些;会拉二胡的人,再学习弹三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
此外,也可以看到一些与此相反的现象,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常常发生干扰;习惯于右脚起跳的跳高技能对掌握用左脚起跳的撑杆跳高也有干扰作用。
这些都是学习迁移现象。
1.从迁移的性质来分,可以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心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懂得英语的人很容易掌握法语。
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从而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掌握,在立体几何中搬用平面几何的“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定理,则会对立体几何有关内容的学习产生干扰等。
2.从迁移的方向来分,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概念,就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产生影响。
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如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的概念会产生影响等。
3.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如跳水的一些项目,弹跳、空翻、入水等基本动作是一样的,运动员在某些项目中将这些基本动作熟练掌握,那么在学习新的跳水项目时,就可以把这些基本动作加以不同的组合,很快形成新的动作技能。
第七章学习迁移及其分类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学习的影响,既有先前的知识对后续知识学习的影响,也有后续学习的知识对先前知识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分类★★★★★
1、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的次数减少,或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
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如反应定势等,对另一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等。
2、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分为水平(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加涅把正迁移又分为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两种。
横向迁移,是指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在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
而竖向的迁移,是不同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一种是已有的较容易的学习对难度较高的学习的影响,往往是对已有的学习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形成更一般性的方法或原理的结果。
3、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不同,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迁移既可以是顺向的,即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称为
顺向迁移;也可以是逆向的,即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4、根据迁移的范围不同,分为自迁移、近迁移与远迁移。
如果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景中的任务操作,则属于自迁移;近迁移即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景比较相似的情境中;如果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用到与原来情境极不相似的情境中,既产生了远迁移。
5、根据迁移的发生的方式和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叫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指原理、原则或态度等的迁移。
具体迁移也叫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组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6、根据迁移时意识参与的程度不同,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低路迁移是指高度精炼的技能的自动迁移,迁移时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思维的参与。
高路迁移是有意识地运用先前学到的抽象知识而产生的迁移。
7、根据迁移发生的领域不同,迁移分为知识的迁移、动作技能的迁移、习惯的迁移、态度的迁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