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词的运用

动词的运用

动词的运用
动词的运用

动词的运用(第一稿)

嘉信西山小学黄春花

一、情境引入

1.上课铃响后师在讲台上找东西。

2.问:刚才谁注意到了老师在干什么?(生答:好像在找东西)

3.如果让你现在动笔把老师找东西的事写下来,你会从哪些方面着手?(生答:语言、动作、神态……)

丢三落四不是个好习惯,但老师偶尔也会犯这毛病,以前的一个学生还留下了我的罪证呢。你们想不想看?

二、看一看

1.自由读,考一考谁有孙悟空的火眼金晴能发现这段话的特点。

2.指名说。

3.这段抓住了老师当时的一系列动作,让你仿佛看到了老师当时找东西的情景,如果你也是学会了留心观察,相信你们会比他写得更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观察,描写人物的动作。

三、比一比

1.课件示同一内容详略描写的两段话,让生默读,比比喜欢哪一段,并说为什么。

2.指名说。

3.看来动词的用处真不小,我们来交流一下平常积累的动作词吧。(开火车说动词)

四、填一填

1.积累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输出,学会学以致用。课件示需填空的文段,生默想。

2.指名说,不同意见的补充答案。

3.再看一则更有趣的,想想又该怎么样填。(同桌说,指名说)

五、练一练

1、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你们听课非常认真。奖励一个“掰手腕”的游戏吧。2.推选选手。四大组分成两批啦啦队。让观众说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对比选手的动作、神态;啦啦队的语言、神态、动作;猜测选手的心理。)

3.掰手腕比赛。

4.模拟采访。

①刚听到消息时心情怎么样。

②你能形容一下自己是怎么走上来的吗?你觉得自己用了多大的劲?

③谁来说说观察到的人物的神态、动作。

5.齐读写作要求。(引导除抓动作外还要适当加上神态语言等,这就像一盘菜加上油盐等调味品才会色香味俱全。)

6.动笔写片段。

7.片段欣赏、评价。

教学反思:教学需要预设,但不是严密得不透风的预设。相对阅读课来说,作文教学更是一种生成课,是与情感紧紧相连的语文课。这堂课在学生写作前作了“看

一看”“比一比”“填一填”等层层铺垫,本意是为一部分写作基础较差的孩子服务,可在课堂表现出来的是,由于前面过于冗长及时间分配关系,一节课下来,它就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好似成了动词赏析课。

动词的运用(第二稿)

一、比赛激趣

1.大家还记得我们昨天掰手腕最历害的两个人是谁吗?(生答)

2.今天再让他们来一比高低好不好?

3.请两位选手上场进行掰手腕决赛。(在选手进行比赛时,老师适机用夸张的语言描述选手的动作、神态等)

[课前的初赛是一个热身活动,趁热打铁进行决赛,学生很容易就能进入一个情境,情感一下子就容易达到沸点。为下一个写作环节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写一写,评一评

1.课件示写作要求。

①请把选手及观众的动作详细写出来。

②恰当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

③点面描写结合。

2.限时写比赛片段。

让学生推荐班里写作最好的学生读自己写的片段,适机评析动词用得好的句子,引导认识具体好在哪。

[让写作最好的的学生读作文,这既能保护优生的积极性,对其他学生又能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

3.老师推荐一名中下生读。

4.让学生找出有关动作描写的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进行一个动词大比拼,积累更多的动词。

三、比一比,改一改。

5.课件示同一内容不同描写方法的两段话,体会动词的用法。

6.用红笔修改自已的写作片段。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边读边悟修改出来的,培养学生的修改习惯及提高他们的修改能力不容忽视。]

7.再次赏析中下生的片段,进行前后对比,指名评价改得好的词句。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肯定学生修改后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准确标点符号,一个生动的词语,得到了老师或是同学激情的肯定后,都能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

信心。]

四、小结:让学生用一句话说收获。

教学反思: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自然然、快快乐乐地写作文”的原则,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引入的环节,让孩子们沉浸在观察与发现的乐趣中。每个孩子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这节课少了一些“告诉”,而是提供了一些机会,让孩子去发现,去创造,去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即使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这也能促进孩子的写作欲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