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格式:pptx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45
课题17: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标要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考向瞭望】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判断与应用。
【知识梳理】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 2、O 2、甘油、乙醇等。
2、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二)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如细胞吸收K +、Na +、Ca 2+、氨基酸等。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明生物膜结构特征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四)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这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但不属于跨膜运输。
二、三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图例比较三、主动运输的意义:在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主动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使细胞能主动地从外界吸收被选择的物质,供生命活动利用。
同样,细胞也能利用主动运输把新陈代谢产物排出细胞外。
总之,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摄取、积累物质以及不断排出代谢废物,从而维持细胞组成成分的动态稳定,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一)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二)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1、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细胞膜上运载物质的载体数量。
(三)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1、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
(1)载体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不同生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2)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全部参与物质的运输时,细胞吸收该载体运载的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2、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四)影响物质运输速度的曲线分析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运输速率的影响曲线:(1)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向是由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其动力是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物质浓度的增大,其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2)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协助,在物质浓度较低时,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运输速率也逐渐增大,到达一定物质浓度时,由于受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运输速率不再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1)图示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甲为主动运输,乙为自由扩散,丙为协助扩散,丁为协助扩散。
(2)图中物质a为载体蛋白,b为通道蛋白,c为载体蛋白。
它们都属于转运蛋白。
(3)影响跨膜运输方式的因素:甲为载体蛋白和能量,乙为浓度差,丙、丁为浓度差和转运蛋白。
1.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2.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3.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 4.低温不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
(×)5.新生儿从乳汁中获得抗体需要消耗能量。
(√)6.同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一定相同。
(×) 7.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生物大分子。
(√)1.膜上的两种转运蛋白比较3.不同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1)影响因素。
(2)曲线分析。
4.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思路(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5.归纳概括同一物质的不同运输方式考向1|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1.下图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根据乙侧耗能的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 .图示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相同C .图中a 和b 不是静止的,其运动的特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D .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葡萄糖、Na +等物质的运输B 解析:动物细胞内的K +浓度远高于细胞外,会通过主动运输将K +运到细胞内(图中K +进细胞耗能),而Na +正好相反,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Na+运输到细胞外(图中Na+出细胞耗能),据此可判断甲侧是细胞外,乙侧是细胞内,A正确;图中细胞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图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B错误;图中的a是磷脂双分子层,b为蛋白质,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大都可以运动,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C正确;葡萄糖、Na+等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破坏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进而影响到葡萄糖、Na+等物质的运输,D正确。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被动运输:物质进入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①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叫自由扩散。
②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比较不消耗H不消耗2、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通式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无机盐、糖、【习题一】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小分子物质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C.红细胞中能贮存大量氧气分子,故氧气分子进入红细胞为主动运输D.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钾离子如图为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向膜内转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④由膜内向膜外转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据此作答。
【解答】解:A、物质通过方式①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也可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并非所有的小分子微粒都可以自由扩散方式出入细胞膜,A错误;B、神经元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K+外流,A错误;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B正确;D、大分子运输是胞吞或胞吐,④是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习题三】正常人体血浆中K+浓度低于红细胞内K+浓度,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从02浓度高的血浆流入02浓度低的血浆,在其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氧气浓度变化对其吸收K+和葡萄糖速率变化的影响分别是()A.吸收K+的速率不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变B.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降低C.吸收K+的速率升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髙D.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高【分析】红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氧气等气体分子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载体和能量,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完整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课稿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说课稿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人: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样五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说一说教材分析,我的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3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下面首先介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的重要功能,这承接了上一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的结构, 同时本章节的理论知识是学习下一章细胞的能量和利用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后说一说我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参中“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并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因此我制定了3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首先是知识目标,(1)、知识目标区别三种运输方式的类型和特点;其次是能力目标(2)能力目标培养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最后是情感目标(3)情感目标a、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释,体会生命的物质性;b、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接下来是本节课的重难点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生物必修一新课程标准,以及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了学生准确的区分三种运输方式,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是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物质,从而要载体与能量的参与,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这种特殊性。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主动运输。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首先是教法分析二、教法分析考虑到高一学生的现状,我采取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和直观教学法,在讲解三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的时候,我采用动画模拟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三种运输方式的过程,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 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水,气体小分子,脂溶性有机小分子,脂肪酸,胆固醇,性激素,维D)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胞吞、胞吐(如蛋白质,体现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二、主动运输1.物质运输方向:一般情况下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
2.条件:需要细胞膜上相应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3.实例:K+、Ca2+、Na+等离子通过细胞膜。
4.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三、大分子物质的运输1.胞吞: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然后移动到细胞膜处,并与之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1.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 3.分泌蛋白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到细胞外。
() 4.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能量。
() 5.组织细胞吸收氧的速率取决于细胞内外氧的浓度差。
() 6.细胞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不消耗能量。
() 提示:1.×一些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
3.×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
4.√ 5.√6.×胞吞、胞吐过程要消耗能量。
1.试从物质运输动力角度分析,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提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物质运输动力都是物质浓度差,即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统称为被动运输。
2.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的细胞时,运输方式一定相同吗?提示:不一定相同,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则是主动运输。
3.科学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可口服的“瘦素穿肠蛋白”的新产品来治疗肥胖,这种药品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血液,你推测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胞吞作用。
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M a n u a l第15课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P70~71内容,结合图4-7阐明被动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2.阅读教材P71~72内容,结合图4-8阐明主动运输的特点,并比较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不同。
3.结合教材P72图示,了解胞吞和胞吐的特点。
[重难点击]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一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梯度扩散进出细胞的过程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有两种方式,阅读教材P70~71内容,结合下图分析其特点。
1.对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完成下表(1)方式中,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2)方式2中,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3)下列物质中,以方式1运输的是①②④⑤⑥;以方式2运输的是③。
①O2和CO2进出肺泡②苯被鼻黏膜细胞吸收③红细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④水分进出根毛细胞⑤胆固醇进入肝细胞⑥甘油和乙醇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2.影响被动运输的因素有很多,下面A、B是两种被动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和被运输物质的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1)图A表示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转运速率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浓度差。
(2)图B表示的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ab段的限制因素是浓度差,bc段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3)请在图C中画出被动运输的运输速率和细胞能量供应的关系曲线。
答案如图所示小贴士载体蛋白具有以下特性—不同物质的载体蛋白不同(1)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不同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2)载体蛋白具有饱和性: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已达饱和时,细胞吸收该载体蛋白运载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浓度增大而增大。
归纳提炼被动运输的影响因素(1)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物质运输速率主要取决于浓度差,也与物质分子大小和脂溶性有关。
(2)协助扩散的影响因素:除了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外,还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当载体蛋白达到饱和时,物质浓度再增加,物质的运输速率也不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