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事故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633.50 KB
- 文档页数:102
机电事故典型案例学习资料二〇一三年十一月目录南屯煤矿“7.11”中央皮带变电所电弧烧伤事故 (1)南屯煤矿“6.9”35kV变电所带负荷拉刀闸事故 (1)南屯煤矿“10.1”选煤厂103皮带采样伤人事故 (3)兴隆庄煤矿“1.27”全矿停电事故 (4)鲍店煤矿“6.14”绞车伤人事故 (6)鲍店煤矿“7.16”电灼伤事故 (7)东滩煤矿“4.12”电烧伤事故 (9)东滩煤矿“4.21”电弧烧伤事故 (10)东滩煤矿“8.8”电击伤事故 (11)济宁二号煤矿“9.17”高压开关柜电源刀闸烧损事故 (12)济宁二号煤矿“5.4”中央变电所III、IV段母线停电事故 (15)济宁二号煤矿“8.17”井下南翼1#变电所电弧烧伤事故 (16)济宁三号煤矿“3.5”淮南安装队强行送电侥幸事故 (17)北宿煤矿“8.8”井下触电事故 (20)北宿煤矿“2.22”圆锯机伤人事故 (20)北宿煤矿“9.11”烟气熏人事故 (23)杨村煤矿“4.23”北风井变电所触电事故 (24)杨村煤矿“6.23”更换副井制动绳伤人事故 (27)赵楼煤矿“11.5”底车场配电点电弧烧伤事故 (29)鲍店电厂“1.21”刮板机伤人事故 (30)东滩电厂“10.18”电弧烧伤事故 (32)国宏公司“9.13”矸石脱水斗式提升机人身伤害事故 (36)国际焦化公司“3.30”10kV锅炉高压开关室电气灼伤事故 (37)东方机电公司“7.14”装配车间触电事故 (38)南屯煤矿“7.11”中央皮带变电所电弧烧伤事故一、事故时间2001年7月11日12:30二、事故地点南屯煤矿中央皮带变电所三、事故经过2001年7月11日12:30,由于中央皮带机头变电所35#检漏继电器拒动,需对1649#开关本体进行更换。
施工人员马某、顾某、宣某按规定对开关本体进行了更换,送电后做检漏继电器就地实验时,检漏不跳。
顾某带电打开防爆腔体,手拿尖嘴钳做人工接地试验欲查找故障,钳子误碰到检漏继电器两相接线柱,造成两相短路,电弧烧伤顾某左手臂和左面部,开关接线柱烧坏。
煤矿机电事故案例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矿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机电使用程度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受到煤矿机电技术、机电设备和操作人员等因素的影响,煤矿机电事故不时发生。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煤矿机电事故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煤矿机电事故案例篇11983年3月17日19点40分,综采一区检修班有18人去南二701上岗。
据白班交待,工作面的输送机只有预警报先信号而不转动,本班要进行处理。
贾×主动要求去负责输送机的按钮操作,其它人员分别去做各自的检查项目。
贾×本人没有经过培训,但组长刘×认为这项工作并非什么技术难事,就允许了贾×,同时原负责按钮操作的王×也详细地向贾××作了交待;哪个是输送机按钮,哪个是采煤机按钮,千万不要弄错,贾×完全明白以后,王×才离开。
过了一段时间,组长刘×在回顺工作结束要到运顺,路过采煤机,由于该处空间极小,只好从采煤机上爬了过去。
贾×巳试验了几次按钮均未使输送机起动,即故障尚未排除,就要离开岗位顺手随便按了一下按钮,学着刘×的做法,从采煤机上面爬过,不料这次是错按了采煤机按钮,采煤机滚筒立刻转动,将贾×腰锥、臀部等绞碎,因流血过多死亡。
煤矿机电事故案例篇2某乡办煤矿为立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
某日在施工过程中从早上8时30分停电,之后该矿便使用柴油机发电向井下送电,但是电力明显不足。
该矿早班安排北翼两个工作面生产,中班安排南翼两个工作面生产。
14时井下共有72人,包括南翼北工作面8人,南工作面11人,北翼两个工作面35人,南翼上车场南新掘进下山7人,其他11人。
南翼两个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
到15时30分左右开水泵,停了南翼工作面的电,当时主扇风机和局扇都没有运行。
到17时30分全矿来电,主扇和局扇仍未开启。
北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时,北工作面口2米处挂在背板上的11个电雷管拖地的脚线被拖动的电缆明接头引爆,引起了瓦斯煤尘爆炸,爆炸后产生的高温高压以及随后产生了负压和冲击波,造成井下二平巷及两个工作面600多米巷道冒落,并有6处形成了较大的冒落区,分布在二平巷各个交叉点、上山口等处。
1993年度(一)、“2.6”事故1、基本情况月亮田煤矿于1966年开工建设,1971年12月投产,矿井设计三个采区,能力60万吨/年, 通过技术改造,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75万吨/年,两个采区生产。
矿井开拓为斜井开拓,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运输方式为大巷采用机车运输,主井皮带运输,副斜井绞车提升运输。
12613工作面为南二采区一个6#煤层的高档普采工作面,采用锚链牵引式单滚筒割煤机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绞接顶梁支护顶板。
2、事故经过1993年2月6日8时50分南二采区12613工作面机组下滑挤伤工人陈仕蛮头部、双腿经抢救无效死亡。
3、发生事故的时间1993年2月6日8时50分。
4、发生事故的地点月亮田矿南二采区12613工作面。
5、事故类别机电事故。
6、事故伤亡人员情况死亡1人。
7、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略)8、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9、事故直接原因(略)10、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略)11、防范措施(略)12、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意见(略)1998年度(一)、“9.30”事故1、基本情况月亮田煤矿于1966年开工建设,1971年12月投产,矿井设计三个采区,能力60万吨/年。
通过技术改造,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90万吨/年,两个采区生产。
矿井开拓为斜井开拓,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总排风量为11240立方米/分,运输方式为大巷采用3吨低卸式矿车,主井皮带运输。
该矿井有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层10层,总厚度为16.3米,现有可采储量7438.8万吨,主采煤层为12#层,煤层自然倾向Ⅳ类,属无自燃发火倾向煤层。
111013采煤工作面位于南一采区南翼,为10#煤层的一个高档普有工作面,采用锚链牵引式单滚筒采煤机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绞接顶梁支护顶板。
2、事故经过一九九八年九月三十日八点班,朱恩伟和杨所文两人当班分在6段作业,9时55分工作面开始割煤,11时15分机组割到机尾返刀,11时40分机组到机头往上40多节时,工作面机尾电机单相,顺槽减速机花键坏了,14时50分顺槽花键换好,工作面正常出煤,机组到机头返刀至机头往上53.6米处,机组牵引锚链忽然断裂,机组下滑,此时朱恩伟在距机组21.3米处清扫机道浮煤,因躲闪不及,被下滑的机组撞在机头往上8.4米处机组滚筒下导致死亡。
杨村煤矿机电事故案例教育杨村煤矿机电事故是一起严重的工业安全事故,对于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借此事故为案例,进行相关教育和宣传,有助于引起广大工人的安全意识,同时对相关机电设备管理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建议。
下面是一份关于杨村煤矿机电事故案例教育的文档,为确保内容完整,文档长度超过1500字。
一、案例背景杨村煤矿是一家中型煤矿,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附近。
该矿主要从事煤炭的开采和运输工作,拥有一定规模的机电设备。
然而,在不久前,该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机电事故,造成多人死伤。
经过初步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不到位以及操作人员的违章操作等多重因素造成的。
二、事故经过XX年XX月XX日,上午9时40分,杨村煤矿1号井掘进工作面发生机电事故,导致一台采空区回风机突然停电并起火。
事故发生后,煤矿紧急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立即停产停工,并通知相关部门到场处置。
经核查发现,事故是由于回风机进出口灰尘清理不及时导致风机出现堵塞,进而引发电机过载而停电。
而因为设备老化以及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电机绝缘破损,引发火灾。
事故发生后,现场有两名工人被火势包围,受伤严重。
其他工人立即进行紧急救援,将被困工人转移到安全地带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随后,伤员被送往附近医院救治,但仍有1人不幸殒命。
三、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老化回风机是煤矿中常见的机电设备之一,其作用是调节矿井通风和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然而,在这起事故中,回风机出现堵塞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设备本身的老化。
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变得磨损,排风量逐渐减少,从而容易被灰尘堵塞。
2.维护保养不到位另一个导致事故的原因是维护保养不到位。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于延长设备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管理不严格,维护保养工作没有按时、按要求进行,使得设备工作时产生故障的风险增加。
3.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最后,操作人员的违章操作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在清理堆积的灰尘时,操作人员未使用专业工具,采用了不安全的方法,导致风机被堵塞,引发了一系列事故。
案例(一)北宿煤矿“9.11”带电打开接线盒短路造成烟气熏人事故2010年9月11日12时30分,北宿煤矿采煤一区在1478上面上出口改接供电线路时,职工带电打开四通接线盒拆除电缆引起短路产生有害烟气,致使工作面五名职工受到不同程度伤害。
一、事故概况(一)工作面情况1478采煤工作面为对拉工作面,走向长1240m,上面倾向长105米,下面倾向长163m,煤层厚度1.03m。
采用“W”方式通风,上巷和下巷分别为进风巷,中巷为回风巷。
2010年8月26日正式生产,截至9月11日,上面机头推进17m,机尾推进7.5m。
(二)1478上巷供电系统1478上巷联络巷设有配电点。
其中一路660V电源由馈电开关(型号KBZ-400/1140(660))馈出,经真空磁力启动器(QBZ-120)向上巷泵站控制开关供电,然后从泵站控制开关电源侧引出一路50mm2 电缆通过四通接线盒,输出一路25 mm2电缆接入工作面上端头水泵控制开关。
二、事故经过2010年9月11日早班,主管技术员张守山值班,班前会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安排工作面按一个循环组织生产(即打眼、放炮、出煤、移架放顶)、并外移上端头开关等工作。
12时左右,工作面开始移架放顶,班长刘建安排职工张久学、王庆友在刮板输送机机尾处作业,王玉法、高红永在机尾往里第8~9节溜槽处作业。
12时30分左右,电工班长张文国和电工宋广东在上出口,准备从四通接线盒拆除出线电缆改接线路挪移开关。
张文国考虑到接线盒停电会导致液压泵站停止运行影响工作面移架放顶,在接线盒带电情况下,张文国安排宋广东拆除出线侧电缆喇叭口固定螺栓,然后张文国拆掉接线盒端盖,使用手钳松动出线电缆三相压线和接地线,此时由宋广东握住出线电缆向外慢慢抽动,张文国使用手钳调节相线位置。
在宋广东向外拉移电缆过程中电缆头突然摆动导致短路,短路电弧持续长达2分钟,接线盒、密封圈和电缆端头(约300mm)均被高温电弧烧毁,产生的烟气随风流向工作面扩散。
煤矿机电事故案例大全[object Object]案例一:2024年煤矿机电事故该煤矿一次供电系统中的电缆线路老化严重,未能及时更换,导致电缆发生短路爆炸,引发火灾。
火势迅速蔓延,造成10名矿工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后,煤矿进行了电缆线路的全面检修和更换,并加强了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案例二:2024年煤矿机电事故该煤矿的一台采煤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切割头失控。
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未能及时切断电源,结果采煤机失控冲撞到支护设备上,导致支护设备倒塌,造成5名矿工死亡。
事故原因是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和培训,对设备的操作不熟悉。
事故后,煤矿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并制定了更严格的操作规程。
案例三:2024年煤矿机电事故该煤矿的一台通风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工作,导致矿井内煤尘浓度迅速积累。
由于煤矿未能及时检修通风机,煤尘爆炸导致事故。
事故造成20名矿工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后,煤矿进行了通风系统的全面检修和改造,并采取了更严格的煤尘防爆措施。
案例四:2024年煤矿机电事故该煤矿的一台提升机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断电故障,导致矿工被困井下。
由于煤矿的应急救援措施不完善,矿工被困长达48小时,最终有3名矿工死亡。
事故后,煤矿加强了应急救援演练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并制定了更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
以上是一些煤矿机电事故案例的简要介绍,这些事故的发生都给煤矿安全教育和设备维护管理提出了警示。
煤矿应加强对机电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完善应急救援措施,以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煤矿机电事故案例近年来,我国的煤矿机电事故频频发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以下就我国某煤矿发生的一起机电事故进行案例分析。
该煤矿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国有煤矿,拥有大量的矿工。
某天,该矿一名维修工人正在排查绞车的故障。
由于故障无法立即解决,维修工人决定进入井下进行更详细的检修。
然而,在进入井下后不久,维修工人突然感觉到有异样的气味,同时还听到了一阵刺耳的声音。
他立即产生了危险的预感,迅速转身欲返回井口。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突然天花板上的一块岩石松动了下来,击中了他的头部。
维修工人当场倒地不起,严重受伤。
井下的工友们闻讯后迅速将他抬出来,并立即进行了急救。
然而,维修工人因伤势严重,最终不治身亡。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该煤矿在井下没有进行足够的安全检查和整改,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其次,维修工人在井下维修时,没有听从上级的工作安排,没有按照程序和规定进行操作,这增加了自身的风险。
再次,岩石松动的原因是井下支护工作的不到位,导致岩石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撑。
针对这起事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首先,煤矿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其次,煤矿要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正确地处理危险情况,并且按照程序和规定进行操作。
再次,煤矿要加强对井下支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岩石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撑,防止岩石松动导致的事故发生。
总之,煤矿机电事故对煤矿安全和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煤矿要加强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以防范和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机电运输专业事故案例(10例)
案例1 约时停送电导致触电伤人事故
XXXX年XX月XX日,某矿机电队郭某、王某在西区排水巷更换2.2kW潜水泵时,事前约定时间进行停送电,按约定时间送电时工作未结束正在接线,导致郭某触电死亡。
一、事故地点概况
该矿西区排水巷位于12采区上部,在巷道中部低洼处安装有两台2.2kW潜水泵,由西区上部平台变电所供电。
二、事故经过:
XXXX年XX月XX日,某矿井西区排水巷排水期间,配电房值班电工擅自甩掉漏电继电器供电运行。
机电队职工郭某、王某在西区排水巷更换2.2kW潜水泵时,与配电房值班电工约定好了送电时间。
在更换工作没有结束正在接线时,由于约定送电时间到,变电所值班电工刘某按约定时间送了电,致使正在接线的郭某当场触电死亡。
三、事故原因:
1、郭某、王某在进行更换潜水泵时约时进行送电,由于约定时间送电时现场接线工作未结束,导致正在接线的郭某触电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机修工岗位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经过2002年10月29日,XX煤矿机电车间职工周XX、张XX、孙XX三人在进行斗式提升机机头轮组更换检修项目施工。
下午4:40分左右,新机头轮组安装完毕,解除了千不拉的钩头和钢丝绳头,周XX和孙XX竖起铝合金梯子,靠放在工字钢梁旁边的水泥柱上,3吨千不拉挂在顶板的工字钢梁上,距离地面约有3米。
周XX和孙XX在下面扶着梯子,张XX爬上梯子摘除千不拉,张XX一手扶着工字钢梁,一手去托千不拉没能摘掉,接着他用一只手托着千不拉,一只手打开千不拉钩头的防脱装置,千不拉被摘掉了,他的身体随着千不拉也从梯子上端掉了下来,造成踝骨骨折。
二、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王XX在检修更换斗提机机头轮组过程中,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没采取防护设施,造成高空坠落、坠物伤人,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主要原因1、张XX作为项目负责人对施工过程中的困难预想不足,对千不拉的重量和摘除不当造成的后果没有预想到、不采取妥当的方法,只图赶紧收工,马虎大意,自保意识差。
2、因检修中午加班,身体疲劳体能下降,临近收工时有急躁心理。
3、周XX和孙XX没能及时提醒张XX,互保联保意识淡薄,没尽到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和监护责任。
(三)间接原因1、三名职工对协同工作互保联保意识差,对困难和后果不去想,对自身安全马虎大意。
2、工区对职工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措施贯彻学习力度不够,职工安全意识薄弱,自保、互保意识差,图省事,轻安全。
三、防范措施1、本单位要立即开展“我要安全,安全为我”讨论活动,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提高职工安全责任心,规范职工作业行为,切实将此项工作抓到根上,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职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对隐患的判断和防范能力。
2、各单位要认真组织职工讨论此次事故的原因和危害,举一反三,深刻反思,开展好安全警示教育,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力度,加强特殊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管理。
3、各级管理人员要接受教训,强化现场规程措施的落实,坚决杜绝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