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规律学细菌遗传规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54
7细菌的遗传分析 细菌(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tes)和蓝细菌(cyanobacteria)等均属于原核生物(prokaryotes)。
这类生物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核膜,其核基因组是由一个裸露的环状DNA分子构成,因此称为拟核(nucleoid),原核细胞(prokaryocyte)也由此而得名。
该基因组编码功能相关蛋白质的基因或相互协同调节作用的几个基因往往成簇排列成一个操纵子。
细胞内没有以膜为基础的细胞器,也不进行典型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传递规律和重组机制与真核生物不完全相同。
由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繁殖力强,分布广,世代周期短,个体数量多,在正常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仅20min,较容易诱变和筛选各类突变型。
细菌不仅是许多病毒的宿主细胞,而且有自身的遗传特性,又易于培养建立纯系和长期保存等优点,已成为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之一。
特别是大肠杆菌的研究与应用最为广泛和深入,遗传背景也较清楚,基因组测序也是最早完成的生物之一,碱基对为4639229bp,预测基因数4377,其中4290编码蛋白,其余编码RNA。
许多基因不仅已定位在染色体上,而且对其功能的研究也较深入。
为此本章主要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讨论细菌的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与染色体作图以及细菌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
153 7畅1 细菌的细胞和基因组7畅1畅1 细菌的细胞 细菌包括真细菌(eubac teri a ),如大肠杆菌(Escherchi a co li )和古细菌(archaebacteri a ),如詹氏甲烷球菌(M ethanococcus jannaschii )。
这些细菌以多种形态存在:球菌(cocc i )、杆菌(bacilli )和螺旋菌(sp i 唱rilla )等。
其大小随种类不同而异,杆菌以长和宽表示,一般长为1~5μm ,宽0畅5~1μm ;球菌以直径大小表示,一般为0畅5~1μm ;螺旋菌是测量其弯曲形长度,一般长为1~50μm ,直径为0畅5~1μm 。
第四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一) 名词解释:1.原养型:如果一种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也就是它能合成它所需要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维生素及脂类,这种细菌称为原养型。
2.转化(transformation):指细菌细胞(或其他生物)将周围的供体DNA,摄入到体内,并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
即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
4.性导(sexduction):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5.接合(coniugation):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6.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7.共转导(并发转导)(cotransduction):两个基因一起被转导的现象称。
8.普遍性转导:能够转导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
9.]10.局限转导:由温和噬菌体(λ、)进行的转导称为特殊转导或限制性转导。
以λ噬菌体的转导,可被转导的只是λ噬菌体在细菌染色体上插入位点两侧的基因。
11.att位点:噬菌体和细菌染色体上彼此附着结合的位点,通过噬菌体与细菌的重组,噬菌体便在这些位点处同细菌染色体整合或由此离开细菌染色体。
12.原噬菌体(prophage):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
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称为~~。
13.溶原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胞,也称溶原体。
14.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供体,提供遗传物质。
(二) 是非题:1.在大肠杆菌中,“部分二倍体”中发生单数交换,能产生重组体。
()2.由于F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从而在结合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转移原点和转移方向。
()3.受体细菌可以在任何时候接受外来的大于800bp的双链DNA分子。
()4.在中断杂交试验中,越早进入F-细胞的基因距离F+因子的致育基因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