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机定位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1)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智能化家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人们对家庭安全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安装家庭监控系统。
传统的家庭监控系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无法实时监控、画面质量低下和安装难度大等。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家庭监控系统应运而生。
那么智能化家庭监控系统应该如何设计和实现呢?一、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和实现智能化家庭监控系统之前,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
首先,智能化家庭监控系统需要有良好的实时监控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查看家庭内部情况。
其次,监控画面需要具备高清晰度,可以清晰看到家中细节,特别是在夜晚能够保持明亮清晰。
此外,系统需要支持数据存储和远程监控,当用户不在家时,也能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查看家庭情况。
最后,智能化家庭监控系统需要简单易用,操作简便,支持智能家居设备联动,如安全监测设备及闪烁警示灯等。
二、系统架构设计针对上述需求分析,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化家庭监控系统。
该系统由设备端和云端两个部分组成。
设备端包括摄像头等硬件设备,可以实现图像采集、数据传输等功能;云端主要用于数据存储、处理与分析,并提供在线监控和远程控制服务。
在设备端,我们选择高清网络摄像头作为监控设备。
摄像头需要进行网络连接,将图像数据传输到云端。
考虑到网络带宽和延迟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视频流压缩技术,如H.264等编码格式,来减少数据传输量和延迟。
云端系统主要有三个部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在线监控。
数据存储负责对来自设备的原始视频进行存储和管理,数据处理则负责视频解码、图像处理等任务,为在线监控提供数据准备。
在线监控则是系统的核心功能,用户可以直接通过APP或网页等设备查看实时监控画面,也可以查看历史记录等数据。
三、系统技术实现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多个技术来达到系统需求。
首先,我们选择使用物联网技术,通过WiFi和其他网络技术将监控设备和云平台连接起来。
其次,我们需要采用高效的图像传输和压缩技术,这对网络带宽和延迟要求非常高。
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智能家居监控系统是指通过传感器、摄像头、智能设备等技术,实现对家庭环境的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的系统。
本文将介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技术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系统架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典型架构包括三个层次:物联网层、应用层和管理平台。
1. 物联网层:该层负责感知和采集家庭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烟雾等传感器数据以及摄像头的视频图像。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应用层。
2. 应用层:该层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数据的处理和智能控制。
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向用户发送通知。
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端或Web端应用程序,实现对家庭环境的远程控制,如打开灯光、调节温度等。
3. 管理平台:该平台用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包括用户账户管理、设备管理、系统配置等。
用户可以通过管理平台添加、删除或修改设备,同时也可以查看历史数据和日志。
二、功能模块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视频监控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和用户界面模块。
1. 传感器模块:负责感知和采集家庭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烟雾等传感器数据。
传感器模块需要具备高精度、低功耗和稳定性的特点,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视频监控模块:通过摄像头实时采集家庭环境的视频图像,并进行实时传输和存储。
视频监控模块需要具备高清晰度和稳定性,以实现对家庭环境的全方位监控。
3.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传感器数据和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数据处理模块需要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能算法,以实现对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
4. 通信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和处理结果传输到应用层。
通信模块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等,以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控制。
5. 用户界面模块:提供给用户的交互界面,包括手机端和Web 端应用程序。
《OneNET云平台下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已成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监控与管理,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OneNET云平台的WiFi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通过WiFi网络连接各种智能家居设备,实现了远程监控、智能控制以及数据分析等功能,为家庭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与安全。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云-边-端的架构设计,主要由数据采集端、边缘计算端和云平台端三部分组成。
数据采集端负责收集智能家居设备的实时数据;边缘计算端负责处理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云平台端则负责存储、分析和展示数据,并提供远程控制功能。
2. 硬件设计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各种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门锁、智能照明、智能空调等。
这些设备通过WiFi模块与云平台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控制。
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了高质量的WiFi模块和传感器设备。
3.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通信模块以及用户界面模块等。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各种智能家居设备中获取实时数据;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通信模块负责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和向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用户界面模块则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进行远程控制和数据查看。
三、系统实现1. 硬件连接与配置首先,将各种智能家居设备与WiFi模块进行连接,并配置好设备的网络参数。
然后,通过编程实现对设备的控制与数据的采集。
2. 软件开发与实现在软件开发方面,我们采用了C语言进行开发,并使用了OneNET云平台的SDK进行通信。
具体实现过程包括:编写数据采集程序、数据处理程序、通信程序以及用户界面程序等。
通过这些程序,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传输以及远程控制等功能。
3. 系统测试与优化在系统实现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次测试与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于智能手机的行人移动位置追踪系统设计移动位置追踪系统设计:基于智能手机的行人定位技术探究移动位置追踪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智能手机的内置传感器和定位功能,通过算法分析和处理数据,实现对行人移动位置追踪的技术。
本文将探究基于智能手机的行人定位技术,并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移动位置追踪系统。
1. 引言移动位置追踪系统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室内导航、运动监测和安保监控等。
传统的追踪系统对于设备依赖性强,成本高昂等问题,因此,利用智能手机的定位功能成为一种低成本、便携和普及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基于智能手机的行人定位技术及系统设计。
2. 手机定位技术探究手机定位技术可以分为基于卫星的GPS定位和基于传感器的惯性定位。
GPS定位准确性高,但在室内和城市高楼密集区域定位效果不佳。
而惯性定位基于手机内置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可为室内定位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综合运用两种定位技术,可以提高定位的精确度和鲁棒性。
3. 行人运动模型建立为实现行人位置追踪,需要建立行人的运动模型。
传统的行人运动模型通常基于线性运动或随机游走模型,然而,这些模型无法完全描述真实行人的复杂运动模式。
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如循环神经网络(RNN)或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对行人运动进行建模,以更好地预测和追踪行人的位置。
4. 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构建可靠的行人位置追踪系统,需要采集大量的行人运动数据以供训练和测试。
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传感器和地理定位功能,获取行人的位置、加速度、方向等数据,并结合地图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是该系统设计的关键步骤,可以采用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来提取有效特征。
5. 位置预测算法设计在行人位置追踪系统中,位置预测算法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基于历史数据和特征提取的模型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或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来进行位置预测。
此外,也可以考虑采用递归滤波器,如卡尔曼滤波或粒子滤波,用于提高位置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APP综合监控系统解决设计方案机房远程APP综合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机房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防雷器、空调、消防系统、保安门禁系统等)的运行状态、温湿度、烟雾、振动、红外、水浸、供电的电压、电流、频率、配电系统的开关状态、测漏系统、环境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历史数据机房监控(机房动环系统)APP软件是怎样的,机房监控,机房动环系统一、系统概述机房远程APP综合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机房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防雷器、空调、消防系统、保安门禁系统等)的运行状态、温湿度、烟雾、振动、红外、水浸、供电的电压、电流、频率、配电系统的开关状态、测漏系统、环境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历史数据,同时将机房设备的工作状态的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实现对机房远程监控与管理功能,通过手机APP可对上述全部监控对象进行可靠、准确的监控与控制.使机房无线远程监控达到无人或少人值守,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
机房远程APP综合监控系统支持市面全系列安卓手机,手机终端可以通过4G/3G/GPRS/WIFI 远程进行监控与控制,是目前无人值守管理人员最不可以缺少的系统组成部分之一,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机房系统运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系统设计原则系统设计坚持“技术先进、使用方便、经济合理、超前考虑”的原则,系统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可靠性、开放性,同时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稳定可靠,具备良好的整体升级、扩展能力和方便维护,符合机房间远程APP综合管理控制的需要,系统设备选型在符合系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综合的考虑了性能指标、规格统一性及性能价格比.可靠性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即不会出现因为某一个设备发生故障而造成整个监控系统无法使用的现象。
系统的接入不会影响现有通信设备和网络的正常工作。
系统将正确反映监控内容的实际情况。
系统的运行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实时性保证系统能实时的反映通信设备运行情况,一到那出现异常情况是能够及时报警。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移动健康监测系统是一种通过智能手机和相关应用程序来实现的便携式健康管理工具。
该系统结合了物联网技术、移动应用开发以及健康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实时监测和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在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健康监测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硬件设备的选择和集成:为了实现健康数据的准确监测,需要在智能手机中集成各种传感器,如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蓝牙或其他无线方式与智能手机进行连接,将数据传输到移动应用程序中进行分析和显示。
2. 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为了实现用户对自己健康状况的监测和管理,需要开发一款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移动应用程序。
该应用程序可以实时显示各种健康数据,如心率、血压、运动步数等,并提供相关指标的分析和推荐。
同时,用户还可以设置健康目标,记录日常的饮食和运动情况,并与医生或健康指导师进行实时沟通。
3. 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移动健康监测系统生成的大量健康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
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用户的健康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推荐。
例如,根据用户的心率和运动情况,系统可以推荐适合的锻炼方式和强度,帮助用户改善健康状况。
4. 数据隐私与安全:移动健康监测系统涉及到用户的健康数据,因此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数据隐私和安全。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用户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如加密传输、访问控制等。
5. 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移动健康监测系统的用户界面应设计简洁、直观、易于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界面快速查看健康数据并控制各项功能。
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时提醒和通知功能,让用户注意健康管理。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健康监测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健康管理方式,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监测和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需要综合运用物联网、移动应用和数据分析等技术,以保证数据准确性和用户体验。
人工智能智慧监控系统设计设计方案
一、简要概述
人工智能智慧监控系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智慧型监控系统,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技术依据,以监控要素为参照对象,通过各种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实现对所监控的目标信息的智能化检测和分析,进而推理出相应的预测及预警结果,从而达到精确智能化的目的。
二、技术方案
(1)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智慧监控系统实现目标信息的智能化检测和分析,最重要的是采集监控要素的数据,以便实时分析判断,将所有的监控要素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信息,以适当的采集点和采集技术,提取出最有价值的信息,该信息用于人工智能的学习和平台构建,以便实现人工智能分析处理;
(2)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是人工智能智慧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采集的数据需要充分归集和存储,以便能够及时高效地完成检测和分析,将采集的监控要素信息以及能够提取出的价值有效信息,存储在能够提供高效容错性的存储平台上,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算法模型建立
为了实现对监控要素的智能化检测和分析,人工智能智慧监控系统首先需要建立合适的算法模型。
基于Android的位置跟踪系统设计与实现李铮【摘要】Android是Google公司推广的开放式手机操作系统,因其使用Java语言作为主要程序开发语言,而有着开发迅速、程序通用性好等特性.本文讲述如何利用Android平台实现实时位置跟踪系统.【期刊名称】《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3(015)005【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JAVA;Android;位置跟踪;GPS【作者】李铮【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6位置跟踪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货物跟踪、探险救援、老年人的紧急救护等。
在Android出现之前的位置跟踪系统大多基于自主设计的软硬件系统。
这种实现方法有几个明显的缺陷。
首先,设计成本高,软硬件都要进行设计制作;其次,代码无法重用,更换不同的硬件平台时都要重新编写验证代码,不符合现代编程理念;第三、涉及硬件底层编码,程序设计过程复杂,不便于升级维护。
为了解决过去实现方法中出现的种种缺陷,笔者利用android平台设计了一套位置跟踪系统。
系统利用安装Android平台的移动设备中GPS定位模块,实时记录设备所在位置,并把记录到的时间、位置及速度等信息按时发送到服务器端,达到实时监控目标位置的目的。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是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有着开源、硬件平台丰富、方便开发等特点。
系统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分别为数据存储及发送模块、手机界面模块及服务器模块[1-2]。
数据存储及发送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定时取得并分别在手机及服务器端记录位置信息。
设计思路是首先利用计时器每隔设定好的时间向GPS服务程序发送请求,服务程序请求位置管理器取得当前位置信息,当位置信息符合我们设定好的距离等条件时,位置信息会被保存在数据库中,同时向服务器端发送位置信息。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慧防丢失系统设计与实现智慧防丢失系统是一种具有定位、监控和报警功能的智能设备,能够帮助用户实时监测和管理物品的位置,避免意外丢失。
本文将介绍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慧防丢失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设计1.功能设计智慧防丢失系统主要包括定位、监控和报警三大功能。
定位功能:通过GPS定位模块实时获取物品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传输到用户手机或电脑端。
监控功能:系统能够监测物品的移动状态,一旦物品超出设定的范围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发送报警信息。
报警功能:当物品发生丢失或被盗时,系统可以通过声音、光线或者手机端推送报警信息,提醒用户及时处理。
2.硬件设计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主控模块、GPS定位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
主控模块采用STM32单片机,具有较强的计算和处理能力,能够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GPS定位模块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获取物品的位置信息,并通过串口与主控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无线通讯模块采用蓝牙或者WiFi模块,用于与手机或电脑端进行数据交互。
电源管理模块用于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并实时监测电池电量,防止电量不足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3.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程序和手机端APP程序。
嵌入式系统程序主要负责控制各个硬件模块的工作,实现定位、监控和报警等功能。
手机端APP程序通过蓝牙或WiFi与系统进行连接,能够实时接收物品的位置信息、监控状态和报警信息,并对系统进行设置和管理。
二、系统实现2.GPS定位模块GPS定位模块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获取物品的位置信息,并将其通过串口传输给主控模块。
GPS定位模块采用高灵敏度的GPS芯片,能够实现室内外的定位功能,并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定位精度。
3.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采用蓝牙或者WiFi模块,通过与手机端APP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
无线通讯模块能够实时接收手机端发送的指令和设置,并将物品的位置信息、监控状态和报警信息发送至手机端,实现实时监控和管理。
基于手机APP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生产安全性及生产效率,满足企业负责人及生产管理人员对生产设备及安全系统实时状态的监控需求,利用具有终端网络设备与日益成熟的移动互联网络,在矿山企业实现手机APP对工业现场的远程视频监控。
标签:移动互联网;视频监控远程访问;手机APP远程访问前言随着矿山监控网络的发展,视频监控越显重要,因此利用视频监控提高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成为企业的研究热点。
本文依托集、采、选、冶为一体的黄金矿山作为研究背景,在移动互联网络覆盖整个生产管理区域的前提下,通过信息化基础设备进行生产监控网络的搭建,利用各主要工作點及危险场所建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采集视频信息并安全上传至互联网,使公司管理人员及车间负责人可以通过手机APP应用实时访问生产现场的视频信息,进行生产调度及完成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提升企业竞争力与管理能力,响应了国家对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号召。
1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概念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以硬盘录像机为核心,以局域网络为平台,充分利用了局域网带宽高、保密性好的特性,利用现有前端设备以及网络存储设备。
除了能够快速完成对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对前端音视频采集设备的远程集中控制与访问等功能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传输数字化、系统网络化、集成智能化。
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使得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上攻克了区域和数量限制,使网络上的任何一台授权用户不受时间及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实时对整个大型网络系统的监视控制。
系统网络化也使整个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达到共享与扩大,这也是系统集成的重要概念。
2 视频监控系统平台搭建视频监控系统平台搭建如图1所示,具体硬件设备选用了海康DS-9016HF-RT网络硬盘录像机、华为Secoway USG2016网络防火墙、华为3700及5700系列网络交换机,同时,监控现场将近200个摄像头也选用海康高清网络、模拟摄像头。
3 系统功能及实现3.1 防火墙设置因保密需要,本文IP不提供现场真实的IP地址,假定外网地址为117.117.117.117,内网地址为192.168.1.240,外线选用移动专线接入,网络固定IP地址为117.117.117.117,外线接入交换机FE0/0/0口,同时在防火墙中网络接口设置FE0/0/0(WAN)的IP为117.117.117.117,LAN1口设置为内网192.168.1.240,子网掩码255.255.252(内网给防火墙的专有地址)。
《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的考勤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的考勤管理系统则成为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该系统能够通过移动设备的定位功能,实现员工的考勤管理,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
本文将针对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的考勤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二、系统需求分析(一)系统概述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的考勤管理系统是一种利用移动设备GPS 定位技术,实现员工考勤信息自动记录、统计、分析的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员工的出勤情况,为企业提供科学、高效、便捷的考勤管理方式。
(二)用户需求分析1. 企业管理层:需要实时掌握员工的出勤情况,以便进行人员调度和绩效考核。
2. 员工:需要方便快捷地完成考勤操作,同时保护个人隐私。
3. IT部门:需要系统稳定可靠,易于维护和扩展。
(三)功能需求分析1. 定位功能:通过移动设备GPS定位技术,实时获取员工的地理位置信息。
2. 考勤记录功能:自动记录员工的考勤信息,包括上下班时间、迟到、早退等。
3. 统计功能:对考勤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各种报表。
4. 通知功能:在异常情况下,如迟到、早退等,及时通知企业管理层和员工。
5. 数据安全功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三、系统设计(一)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其中定位功能和考勤记录功能采用C/S架构,实现本地化数据处理和实时定位;而统计功能和通知功能采用B/S架构,实现远程数据访问和交互。
同时,为保障数据安全性和隐私性,系统采用加密传输和访问控制等技术。
(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本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表结构来存储员工的考勤信息。
主要包括员工信息表、考勤记录表、异常记录表等。
同时,为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
(三)模块设计1. 定位模块:通过移动设备GPS定位技术,实时获取员工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端。
面向物联网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结合高清摄像头等设备,针对物联网环境下的安全监控需求而设计的一种系统。
它可以实时采集监控场景的图像和视频,并通过图像处理、运动检测等算法,实现对异常事件的自动识别和报警。
本文将从系统的设计原理、功能模块和实现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原理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和视频图像处理技术。
在物联网环境下,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将各类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
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多个摄像头,实时获取各个场景的视频数据。
同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视频进行分析和处理,如运动检测、目标识别等,从而实现对异常事件的智能分析与处理。
其次,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视频采集、视频传输、图像处理、异常检测和报警等。
首先,视频采集模块负责接收多个摄像头的视频输入,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压缩编码,以减小数据量并提高传输效率。
其次,视频传输模块主要负责将处理后的视频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可以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
然后,图像处理模块采用各类算法对视频帧进行处理,如去噪、锐化、增强等,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接下来,异常检测模块利用运动检测算法或目标识别算法,实时监测视频流中的异常事件,如人员闯入、物品丢失等。
最后,报警模块通过声音、短信、邮件等方式,将异常事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以便进行及时处理和应对。
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分布式架构和云计算技术。
分布式架构可以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分散在不同的地点,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云计算技术可以将视频数据存储和处理任务放置在云端服务器上,减轻终端设备的负担,同时提供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涉及到大量的用户信息和场景视频数据,因此需要采用加密和权限控制等手段,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联控系统设计与实现一、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将所有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物与网络的互联互通,其发展对于推动社会信息化、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1.1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特性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性: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网络、设备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
- 智能化: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够实现对物品的智能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
- 泛在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可以覆盖家庭、工业、农业、交通等多个领域。
- 扩展性:物联网技术具有强大的扩展性,能够不断融入新的设备和应用,形成更加庞大的网络体系。
1.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智能监控和自动化管理。
- 智能工业: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优化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 智能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作物的智能种植、养殖和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 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监控、车辆的智能导航和交通管理的优化。
二、智能联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联控系统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多个设备或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设备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和智能决策,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2.1 智能联控系统的设计原则智能联控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块化设计: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展和维护。
- 可扩展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
- 兼容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支持多种设备和协议。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抓拍监控系统设计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其中,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抓拍监控系统设计在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这一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介绍自动化抓拍监控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算法,对监控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自动化抓拍和实时监控的系统。
该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目标物体(如人、车辆等),并进行相应的抓拍、存储和报警操作,提高监控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系统组成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抓拍监控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1. 视频输入模块该模块负责从监控摄像头获取实时视频流,并将其传输到后续的处理模块。
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或本地视频输入设备来实现。
2. 物体识别模块物体识别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采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对视频流进行实时分析和物体识别。
通过训练模型,该模块可以准确地识别出各种目标物体。
3. 抓拍模块抓拍模块接收物体识别模块传递的目标物体信息,并通过控制摄像头的机械部件,自动调整相机参数并进行抓拍操作。
抓拍的图像可以保存在本地,或通过网络传输到指定的存储设备。
4. 存储模块存储模块负责保存抓拍的图像和相关的数据信息。
可以选择本地存储或云端存储,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5. 报警模块报警模块会根据预设的规则和条件,判断是否触发报警,并通过声音、图像、短信等方式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6. 用户界面模块用户界面模块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操作界面,可以显示实时视频、抓拍图像、报警信息等,并提供各种设置和查询功能。
三、系统工作流程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抓拍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1. 视频输入模块从监控摄像头获取实时视频流,并将其传递给物体识别模块。
2. 物体识别模块对视频流进行实时分析和物体识别,得到目标物体的位置和信息。
3. 抓拍模块接收物体识别模块传递的目标物体信息,并自动调整摄像头的位置和参数来进行抓拍操作。
基于Android平台的个人GPS定位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高偲程;马广焜;李想;刘智宇【摘要】针对儿童被诱拐、大学生被拐骗、老年人走失、成人与幼儿溺水等各种突发紧急事件及不法侵害的出现,本系统设计基于Android平台的GPS定位报警系统.在移动端系统使用GPS模块进行定位,将GPS模块采集到的地理位置信息通过GSM网络上传到云服务器,并开发An-droid客户端的程序对云服务器转发的用户位置信息进行接收,再将接收到的数据在地图上进行匹配.同时,当移动端用户发出报警信息时客户端用户可以接收短信并展开定位追踪.本项目设计的个人定位报警系统既具有定位功能,又能实现应急情况实时报警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证人身财产安全.【期刊名称】《智能计算机与应用》【年(卷),期】2018(008)001【总页数】4页(P141-144)【关键词】GPS;实时定位;报警;Android平台【作者】高偲程;马广焜;李想;刘智宇【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沈阳110023;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沈阳110023;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沈阳110023;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沈阳1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引言对于突发事件及不法侵害,很多人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救助而遇险[1]。
对于事故者来说,能得到及时的救护是首要条件。
如果对事故者进行准确定位,并发出位置信息至指定的移动智能通讯设备就可以大大减轻事故所造成的危害。
可以通过GPS 进行地理位置定位。
然而国内研发的大部分GPS产品都局限于车载导航产品,面向大众的手持GPS报警产品并不多见。
个人GPS定位报警系统以其体积小、便于携带、价格低廉、独立使用等优点将成为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本系统通过GPS模块获取移动端的位置信息,并使用移动网络上传至云服务器,服务器将数据转发给客户端,客户端解析数据并在地图上显示移动端的位置。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做到一键报警,防止人身财产受到侵害。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工厂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张川蔡其星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53摘要:工业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各种工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节省了生产成本。
传统的监控系统多为基于专用设备和PC实现,便携性差,价格昂贵。
近年来,电力、油气传输、化工等行业对移动数据监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移动工厂的理念也逐渐形成。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能够运行在IOS智能移动终端上的监控系统,利用移动终端远程无线传输、携带方便等优势,实现现场数据远程传输和数据查询,降低产品价格,减少投资成本,提高竞争力。
从而,使得移动工厂实施成为可能。
关键字:IOS、监控系统、移动终端、报警推送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lant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IntelligentMobile TerminalChuan Zhang Qixing CaiZhejiang SUPCON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Abstract: Industrial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is wildly applied in various industry production fields, which large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security of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reduces production cost. Most traditional monitoring systems are implemented basing on special device and PC, which have poor portability and high price. Nowadays, industries such as electric power, oil and gas transportation and chemical industry increase their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data monitoring, and the theory of mobile plant is formed gradually. Thu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onitoring system for IOS intelligent mobile terminal. With the advantages of mobile terminal like remote wireless transmission and good portability, it realizes field data remote transmission and data query, reduces product price and investment cost and improves competitiveness. Thereby, the mobile plant implementation can be achieved.Keywords: IOS, monitoring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larm push1 引言现有的工厂数据监控系统多基于PC运行,数据传输基于专用封闭式网络,便携式式差,成本高,难以实现异地数据查看。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社会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需求分析在开始设计视频监控系统之前,首先要明确系统的需求。
这包括需要监控的区域、监控的精度、监控的时间、监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等。
例如,对于一个城市级的视频监控系统,可能需要监控的区域包括街道、公共场所、交通枢纽等,监控的精度可能需要达到厘米级,监控的时间可能需要全天候,监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可能需要分布式的服务器集群和高效的图像处理算法。
二、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可以设计出系统的架构。
一个典型的视频监控系统架构包括前端设备、传输网络、后端设备和存储与处理系统。
1、前端设备:包括摄像头、云台、传感器等设备,负责采集监控区域的图像和数据。
2、传输网络:负责将前端设备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后端设备。
这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
3、后端设备:包括视频监控平台、存储设备、处理设备等,负责存储和处理传输过来的数据。
4、存储与处理系统:负责将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
这需要设计合理的存储架构和高效的图像处理算法。
三、关键技术实现在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上,需要实现一些关键技术。
这包括高清图像采集技术、实时传输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等。
1、高清图像采集技术:高清摄像头能够采集高清晰度的图像,为后端设备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2、实时传输技术:通过高速数据传输协议,能够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后端设备,保证数据的实时性。
3、智能分析技术:通过高效的图像处理算法,能够实现对监控图像的智能分析,如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等,提高监控的智能化水平。
四、系统实现与测试在完成系统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实现和测试。
这包括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代码、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等。
1、系统实现: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代码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按照设计的架构和模块进行开发。
同时需要注意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保证代码的质量。
一种智能手机定位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时间:2011-07-18 17:22:13 来源:维库作者:GPS业界流行这样一句话,"GPS的应用只受到人们想象力的限制".目前GPS的民用领域已经包括了陆地运输、海洋运输、民用航空、通信、测绘、建筑、采矿、农业、电力系统、医疗应用、科研、家电、娱乐等多个领域,而大家所熟知的汽车导航也只不过是其中的应用之一,2007年,我国GPS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爆发期。
目前市场上GPS相关产品已经很多,但由于各方面技术限制,普遍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大多数产品针对专用的硬件平台,成本高、可移植性差;系统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软件支持少[2];采用本地地图,地图数据库更新困难。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整合各种现有资源,设计了基于Windows Mobile通用平台和网络电子地图的位置查询系统。
该系统通信部分采用SMS实现,具有地图数据更新获取方便、使用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
1 总体设计方案Windows Mobile,是Microsoft 用于Pocket PC 和Smartphone 的软件平台。
Windows Mobile 将熟悉的Windows 桌面扩展到了个人设备中。
Windows Mobile是微软为手持设备推出的"移动版Windows",使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设备主要有PPC手机、PDA、随身音乐播放器等。
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有三种,分别是Windows Mobile Standard、Windows Mobile Professional,Windows Mobile Classic.目前常用版本Windows Mobile 6.1,最新的版本是6.5.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为Pocket PC监控中心和Pocket PC监控对象两部分。
监控对象主要功能为接收GPS信号、提取所需信息和响应监控中心的监控命令。
监控中心通过短消息(SMS)向监控对象发送监控命令,接收来自监控对象的数据并对接收来的数据进行处理。
为了更好地显示监控对象所在位置,监控中心同时采用Google地图和Mapabc地图2种网络电子地图。
网络电子地图数据通过HTTP协议从Google地图或Mapabc地图服务器上实时下载。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系统主要设计功能如下:(1)在Windows Mobile平台上实现了GPS定位;(2)网络电子地图实时下载、显示、拖动、放大/缩小;(3)监控对象的位置查询与显示;(4)实现了对监控对象的声音监控。
2 PPC监控对象设计与实现相对于PDA,PPC是一种狭隘得多的概念,专指使用微软Windows Mobile系列操作系统的PDA.最早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是Poceket PC 1.0,一款不怎么成功的操作系统,但PPC由此得名。
随后的Poceket PC 2002、Windows Mobile 2003、Windows Mobile 2003 SE都是非常成功的操作系统。
2.1 GPS定位数据提取的实现传统GPS编程通过串口通信接收NMEA(National Marine Electronics Association)语句,然后通过解析NMEA语句[3]提取经纬度信息实现。
应用程序独占GPS设备,即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应用程序访问GPS设备。
本文采用Windows Mobile提供的GID接口实现(GPS Intermediate Driver)。
GID是一个位于应用程序和GPS设备中间层的设备驱动。
使用GID时,允许多个应用程序同时使用GPS设备(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通过GID间接访问GPS设备),不需要解析NMEA语句,且可以使用相同的代码访问几乎所有类型的GPS设备[4].采用GID实现的主要步骤为:(1)引用Device上的本地代码,在。
NET Compact Framework平台上使用,需要采用跨平台调用技术,引用相应的应用程序接口。
(2)用CreateEvent创建Windows CE事件对象,这样当有GPS设备获取了新的数据或者设备状态改变时就能收到通知。
(3)使用GPSOpenDevice与GID建立一个连接。
如果GPS设备关闭,则启动GPS设备。
(4)通过调用WaitForMultipleObjects(如果仅有一个事件则调用WaitForSingleObject),等待GPS设备获取新的位置数据或设备状态改变事件发生;当GPS设备获取了新的位置数据时,调用GPSGetPosition取回位置信息。
当GPS设备状态改变时,调用GPSGetDeviceState取回设备状态信息。
(5)重复第(4)步,直到不再需要GPS信息。
(6)调用GPSCloseDevice关闭与GID的连接。
如果这个连接是GID唯一的连接,则GID自动关闭GPS设备。
GPS设备耗电相当大,因此当不再需要访问GPS设备时要关闭与GID的连接。
GID全称:Group Identification 群体身份是一个通用的、适应性强和用户界面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用于几何模拟、数据输入、模型转换、网格和可视化的结果,对所有类型的数值仿真包都适用。
一般多用于比如网游封测时期的账号,或者就是一些带有共享性质的资源使用者的帐号。
2.2 短消息发送与接收实现短消息收发一般采用AT(Attention)指令实现,本系统采用Pocket Outlook实现。
Windows Mobile SDK对Pocket Outlook提供的服务进行了托管封装,可以方便地完成所有的个人信息管理功能[3],所有这些类型构成了POOM(Pocket Outlook Object Model)。
(1)短消息发送。
POOM中的SmsAccount类可以方便地实现短消息的发送。
首先,使用SmsMessage类构造一条短消息;然后,使用SmsAccount类中的Send方法即可发送短消息。
(2)短消息的接收和截获。
Pocket Outlook可以实现短消息的接收和截获,且只接收满足特定条件的短消息。
短消息接收和截获过程如下:①创建一个MessageInterceptor类型的对象。
②设置MessageCondition属性,指定MessageInterceptor对象截获条件。
③设置InterceptionAction属性,指定截获到消息后Pocket Outlook执行的动作。
本系统中,通过将InterceptionAction属性设置为NotifyAndDelete实现截获所需的监控短消息,并且其他程序不会收到监控短消息,这样监控短消息就不会进入短消息收件箱。
④为MessageInterceptor对象添加截获短消息事件处理方法。
截获短消息事件定义如下:public event MessageInterceptorEventHandler MessageReceived当有满足截获条件的短消息到达设备时触发此事件。
添加了事件处理方法后,当有满足截获条件的短消息到达时,就会触发MessageReceived事件,然后自动调用事件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3 监控中心设计与实现PPC端监控中心通过GPRS网络,主要以短消息的形式向监控对象发送监控命令,并通过处理来自监控对象的数据实现对监控对象的位置查询及显示、声音监控等功能。
3.1 网络电子地图实现目前,Windows Mobile不支持脚本,故PPC端监控中心电子地图不能使用含接口的地图实现。
本系统PPC端监控中心网络电子地图采用Google地图和北京图盟科技有限公司的Mapabc地图。
(1)地图数据下载Google地图由0~17级不同比例尺的256×256像素的小地图拼块拼接而成,每一个Google地图拼块叫做一个tile.tile的URI类似如下:其中,,x、y、z分别表示tile的坐标和放大因子。
Google地图服务器有4台,分别为,本系统从4台服务器轮流下载。
(2)地图显示任给一个经纬度,要将其代表的位置在地图上显示出来,就要将该经纬度转换为对应放大因子的tile坐标。
本系统采用一种近似的方法转换,经过分析发现,经度与x坐标呈线性对应关系,其计算公式为:其中,longitude为经度值,其范围为-180~+180,西经用负值表示,东经用正值表示;0.0063为校正值;z为放大因子。
纬度与y坐标转换公式为:其中,latitude为纬度值,其范围为-90~+90,北纬用正值表示,南纬用负值表示;z为放大因子。
将经纬度转化为tile坐标后,就能将经纬度与地图匹配了,这样就可以将经纬度对应的位置在地图上显示出来。
本系统采用的Windows Mobile Pocket PC的窗体客户区宽度和高度分别为240像素和268像素,每个tile为256×256像素,这样客户区就需要4个或6个tile拼接而成,如图2和图3所示。
(3)地图拖动地图移动相当于改变地图的中心坐标。
本系统实现地图拖动的方法为:当在触摸屏上点击地图某一点时,将地图的中心坐标移到点击处。
如图4所示,设点O为窗口客户区中心,点P为点击处,计算点P与点O的水平和垂直像素距离△Px和△Py,然后将地图中心分别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Px和△Py像素,即可实现地图的拖动功能,拖动后地图如图5所示。
(4)地图放大/缩小Google地图的放大因子z的取值为0~17,分别代表0~17级不同比例尺的地图。
0~17级地图分别用18张不同详细程度的地图实现,故实现地图的放大/缩小功能只需要改变放大因子的大小,将当前现实的地图切换到改变后的放大因子所对应的比例尺的地图上,中心点经纬度不变。
3.2 监控中心界面设计及主要功能测试结果点击"操作"菜单,依次选择"监控"、"位置",然后在弹出的菜单中设置监控对象手机号、报告次数、报告时间间隔,如图6所示。
按图6所示设置,点击"开始"按钮,PPC端监控中心发送监控命令,监控对象收到位置查询命令后,就按监控命令向监控中心报告自己的位置。
PPC端监控中心收到监控对象发来的位置信息后即在地图上显示出来。
图7为目标位于深圳大学办公楼前测试的结果,图中地图为Google地图,点击"设置"菜单,然后选择"使用Mapabc地图"切换到Mapabc地图,如图8所示。
PPC端监控中心构造监控命令短消息如下:SmsMessage msg=new SmsMessage(,″*定◎位*″+interval);其中,interval指定监控对象报告位置信息的时间间隔,此处为"1".本系统基于Windows Mobile通用平台,充分利用了Windows Mobile界面友好、使用简单和支持软件丰富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