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1
- 格式:pdf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9
⾼⼀政治必修1《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新课改对于我们⾼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深的要求,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政治必修1《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新时代的劳动者》是第⼆单元第五课第⼆框的教学内容。
第⼆单元的核⼼概念是⽣产,围绕的主题是如何理财,⽽其主体就是⽣产者(劳动者)。
在社会再⽣产的四个环节中,⽣产起着决定作⽤。
劳动者的就业状态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作为未来建设者中学⽣的创业精神,正确择业观的培养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国家提出了“以⼈为本”的⽅针,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尤其是农民⼯的权益问题成为困扰社会的⼀⼤症结,如何保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因⽽,从教育的意义上来看,本节课更侧重于德育意义。
2、学情分析 ⾼⼀新⽣在学习品质⽅⾯,学习意志⽔平相对⽐较低,对初中与⾼中政治教学的差异性的适应能⼒还不强,对于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提⾼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教师在备课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学⽣对⼤学⽣的就业问题最感兴趣,所以,根据三贴近原则,贴近学⽣、贴近⽣活、贴近实际,课前布置学⽣收集当前⼤学⽣就业形势,⾃主创业和依法维权的典型案例,关于“劳动”的名⼈名⾔,课堂教学以⼤学⽣为主线索,从辩证分析⼤学⽣的就业形势到⼤学⽣罗福欢擦鞋⾏⾏出状元的典型视频案例带给中学⽣的启⽰,再提到许多⼤学⽣先就业后择业,到洋快餐麦当劳、肯德基打⼯被侵权后如何维权,激发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欲望,从⽽积极参与讨论、探究、⽣成知识,升华情感。
⼆、教育教学⽬标 (⼀)知识与能⼒ 1、识记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2、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正确就业观的意义,提⾼辩证分析就业形势的能⼒。
3、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如何依法维护⾃⾝的合法权益,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2.6“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要求。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五课的结论课,在第二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框围绕“新时代的劳动者”展开,分两目:第一目劳动和就业,介绍劳动和就业的问题明确劳动的地位和意义,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就业的意义与作用,明确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方针和途径,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第二目: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介绍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问题,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明确政府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巨大作用,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者的内在联系是:从劳动的地位与意义及就业的意义与作用,引出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劳动者应树立的正确就业择业观,进而引导人们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现实生活热点问题较多,学生较感兴趣,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了解较少,因此理解本课内容有一定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要善于整合教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识记: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理解:正确认识劳动的权利与意义,理解正确就业观的内涵。
运用:如何择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进一步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学难点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问题探究法,设置悬念,启发思考;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五课企业与劳动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劳动,认识就业的意义;懂得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自己面对择业问题时能正确抉择。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热爱劳动,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3、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三、教学方式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PPT1)在2009年美国的《时代》周刊上,有这样一期封面,封面是中国朴实的工人。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除了像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这样的“权势人物”之外,平民味儿十足的“中国工人”作为唯一上榜的群体人物位居亚军。
美国时代周刊评价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听完材料对中国工人的评价,我们知道工人的勤劳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那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工人的勤劳工作我们的社会会是怎样的呢?这些工人又为什么要劳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就让我们走进新课的学习,来了解新时代的劳动者,让我一起来探讨关于新时代里劳动者的相关问题。
(PPT2)(二)讲授新课:师:首先我们探讨的问题是劳动和就业。
任何时代都离不开劳动,记得我们小时候总爱说劳动最光荣,也会把小蜜蜂的勤劳采蜜当作是热爱劳动的形象体现,那什么是劳动呢?有这样几位名人说过:(播放PPT3)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
专题5.2 新时代的劳动者1.劳动是劳动者的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
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作用。
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光荣属于。
3.就业是,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和精神财富。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能够不断再生产。
同时,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战略和积极的,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5.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树立,树立,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6.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党和政府在实施、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
7.我国的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
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的前提,是实现、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8.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的权利,的权利,获得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9.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是互为前提的;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
我国实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10.劳动者要增强意识和法律意识。
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等途径加以维护。
1.劳动【典例1】劳动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人世间的一切幸福也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福劳动者,这是因为①劳动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②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③劳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④我国的劳动者地位平等、享有相同权利和义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生产力中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是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企业与劳动者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劳动的作用与意义,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维权的途径,懂得作为劳动者应该如何正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通过对学生进行就业、择业观和维权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择业、就业和维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从而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
二、重点难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这是今天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每—个劳动者和未来的劳动者都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问题。
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能够指导我们在选择职业时考虑到各种因素,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该怎么迎接挑战并脱颖而出。
这是—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因而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劳动者与企业一样,也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劳动者从事着劳动,创造着财富。
因此,从上一框可以很自然地进入本框。
本框文字内容简单,结构简明,层次分明,易于把握。
第一目“劳动和就业”。
此目设计了4个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2,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作用,并且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平等观。
探究活动3、4,引导学生思考,树立什么样的择业、就业观才是合理的。
第二目“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此目设计了1个探究活动:本目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起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具体权利,关注劳动者依法维护权益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建议本框两目教学内容的设置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选择就业的方式、工作的态度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媒体、网络及现实生活中听到、见到的相关实例也比较多,因此教师可选用典型并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