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心理动机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当代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论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12机械设计三班201241101305 杨哲航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电子产品的发展日新月异,其消费市场日益细化,高校大学生已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电子消费群体。
本文从一名在校工科学生以及电子产品爱好者的角度诠释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
大学生消费电子产品有着追求实用低价、新颖时尚、从众攀比的特殊心理,而且这一群体的资金来源稳定,电子产品信息易宣传推广。
关键词:大学生电子产品消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了3000万。
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购买力上正受到越来越多商家的关注,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与各种IT产品紧密相连,例如,作为机械系的学生,我们如今面对的是电脑上的各种3D图和各种指令程序,单单靠手动画图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再复返,可以说这一行业离开电脑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因此,购买足够配置的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大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孕育了一个庞大的大学生电子产品消费市场,为相关电子产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一、大学生电子产品消费市场的形成和现状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产品的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不断降低,价格越来越低。
电子产品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及,有些电子产品早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消费品。
目前,大学生使用的电子产品主要包括手机、电脑、MP3/MP4、移动硬盘、移动U盘、数码相机等。
据我观察,在我身边的同学中,每个人对电子产品的消费投入都很大,例如,有的同学会节省几个月的生活费高达几千块来买一部高档手机。
有一个有趣且壮观的现象,每当小米手机发售日过后,我们学校北门那个拿快递的地方就会堆满了如山般包装好的小米手机。
之所以出现大学生电子消费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着密切关系。
作为年轻的群体,大学生有着比较理性的头脑,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喜爱时尚、新颖的东西,虽然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但是他们都有购买电子产品的欲望,因为即使不是出于娱乐或学习,至少也是他们追求潮流的一部分。
简析大学生苹果手机消费心理简析大学生苹果消费心理导读:摘要:在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情况下,苹果公司陆续上市的iphone价格不菲,但却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很高的销售量。
面对这一情况,本文基于消费心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大学生苹果的消费心理及其理由。
关键词:大学生苹果消费心理1 大学生苹果消费目前状况众所周知,在更新换代如此频繁,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苹果系列在我国一上市就掀起了抢购热潮,五六千元的价格并没有让广大消费者望而却步,还没有稳定收入的大学生对苹果的热情更是高涨。
苹果自从上市以来就在市场保持了经久不衰的态势,极大地冲击了市场,让其他品牌倍感压力。
最低价格的苹果在美国定价199美元,约占其人均月收入的6%;在我国,合约机的定价大约在5800元人民币,约占人均月收入的174%。
多么震撼的数字对比!据调查,大学生拥有苹果的比例约为8%,而大学生作为没有收入的群体,购买苹果的消费心理尤为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2 大学生苹果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市场营销学认为,消费者对商品的客观需要引发购买动机,动机决定其购买行为。
众所周知,不同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各有不同。
那么,大学生购买苹果又是出于一些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呢?2.1 彰显鲜明的个性To be best.To be first.To be different.——这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理念。
如果可以就做到最好,不能最好也要最先,不能最先至少也要与众不同。
这也从心理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品牌独特、有个性商品的喜爱。
在购买商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时,需要表现出独特而有魅力的个人风格以期能够为自己代言。
而实现的渠道就是购买有特点的商品以及为所选购商品进行风格迥异的装饰,以此达到其最独特的生活理念。
而苹果具有独特的个性,恰好满足了大学生消费人群彰显鲜明个性的特征,使得苹果在大学生这个消费市场具有了极强的竞争力。
2.2 追赶时尚与技术的完美统一苹果之所以一直受到“果粉”的热捧,其根本理由是自身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大学生手机消费动机分析报告大学生手机消费动机分析报告求实购买动机据调查显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39%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一些人认为手机的售后服务质量是关键的,形成这一购买动机,除了受他们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工作需求与家人联系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学习和交流方便的影响;求新购买动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大部分被调查的人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
同时,有一些的学生希望拥有为“大学生量身订做的手机”且多数的人认为,在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够炫的手机;求便购买动机根据面对学生手机族的分析,得知到多数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联系、朋友、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有肯定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学生手机购买动机就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求廉购买动机大多数学生手机族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800-1500元之间,也就是说,他们的需要是中低档的手机。
为了达到这个经济实用的目的,他们通常还会选择免月租或月租较低的充值卡来用影响大学生手机的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品牌因素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得出,大学生购买手机注重的是质量、但就质量而言。
大学生属品牌推断,结果表明,品牌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别是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这三个品牌深受认同,加到一起占到了被调查者的总数的大半质量的影响质量可以说是产品的核心,在这里主要考察的是手机的功能性保证性能稳定性、安全性、耐用性、可维修性、销售服务方面。
调查研究发现,最为关注的是性能的稳定性,其次是耐用性,性能的稳定性如信号稳定等都是手机的最基本质量内涵,这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基本质量,耐用也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的一个表现,对于大学生而言,受经济的限制,频繁的更换手机是很不现实的,因此手机的耐用性就显得很重要价格的影响调查中发现,在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四个价格档次中,大学生选择1000-1500元价位的手机占4.9%。
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购买意愿研究近年来,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品。
但是,随着市场上品牌和功能的繁多,不同的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的购买意愿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购买意愿进行研究,分析其主要因素。
一、价格因素在考虑购买智能手机时,大学生普遍将价格作为重要的决策因素。
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来说,他们倾向于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而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则更注重品牌和高端功能,愿意为较高价位的手机买单。
因此,价格因素在大学生的购买意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品牌影响品牌对于大学生的购买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知名品牌的智能手机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声誉,给人一种高质量和可靠性的印象。
大学生往往会更加倾向于购买知名品牌,因为品牌代表着一定的品质保证。
此外,一些大学生也会追求个性与时尚,他们可能更愿意购买流行的品牌,以显示自己的品味和身份。
三、功能需求功能因素是大学生购买智能手机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对于手机的功能需求各不相同,一些学生注重手机的拍照功能,因为他们需要用手机记录美好瞬间;而一些学生则更看重手机的游戏性能,因为他们喜欢在手机上玩游戏。
此外,大学生可能还会考虑手机的屏幕大小、操作系统和储存空间等因素,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四、社交媒体影响社交媒体在大学生的购买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学生经常使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朋友圈、微博、微信等渠道了解他人的手机使用体验和购买建议。
当大学生看到朋友所使用的某个品牌或型号的手机具有出色的性能或功能时,他们会产生较强的购买欲望。
因此,社交媒体的影响不可忽视,它对于大学生购买意愿的形成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品质保证品质保证是大学生购买智能手机时的一项重要需求。
大学生担心购买手机后出现质量问题,因此他们通常更倾向于购买具有一定保修期和售后服务保障的手机。
品质保证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购买信心,使他们更加愿意购买智能手机。
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动因分析在当今高科技信息化的数字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渴望的网络生活也已经与现实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
他们喜欢通过网络购买东西、交流信息、看电影、听音乐等等,网络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中。
网络消费心理作为大学生消费行为背后的原因,极具研究价值。
在此,本文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浅析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动因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的自我价值追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更加关注他们的生活品质。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给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广泛的消费机会和选择,给大学生们的生活增加了更多乐趣和便利。
大学生在网络消费时,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档次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消费,同时也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可感。
例如,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他们会更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风格、款式和颜色等等。
其次,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的社交关系需求。
在当前社会中,人际交往和社交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们需要维持和加强自己的社交关系与人际交往。
为此,有很多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消费,在网上购物、约会、社交等等,来扩大社交圈,增加社交活动的层面和频率。
在虚拟世界里,大学生们可以更轻松自在地与用户交流,而这样的社交互动,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实现的,因此可以说网络消费给大学生的社交需求提供了很好的满足。
第三,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的心理需求。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消费是以线上消费主体行为为基础的虚拟世界消费。
因此,网络消费意味着大学生们享受着和现实世界截然不同、充满想象和兴奋的消费经历。
此外,在网络消费过程中,无论是购物还是娱乐,大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例如,购物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和物质享受感,而娱乐则可以消除他们的压力和疲劳。
最后,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的风险认知。
虽然网络消费已经十分普及,但它同样也伴随着一些风险和隐患。
比如,在网络购物方面,存在商品质量与快递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而在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等方面也存在欺诈现象。
论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心理动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更是占大学生总体消费的很大一部分的比例。
对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却有独立消费行为、对新鲜事物接受快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情况和消费心理动机无疑值得我们大家的关注。
1.电子产品的消费背景与研究目的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是指用于个人和家庭与广播、电视有关的音频和视频产品,主要包括:电视机、影碟机(VCD、 SVCD、DVD)、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响、电唱机、激光唱机(CD)等。
而大学生消费的电子产品主要有手机、电脑、MP3等一些流行和时尚的高端设备,这些产品正以越来越低廉的价格走进每个大学生的生活。
轻快便捷的电子产品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为大学生获取大量的与生活和学习的息息相关的信息。
但是,作为一个尚无独立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喜爱时尚、新颖的东西,并且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又欠理性的特殊群体,以及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及其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
一、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现状分析由于电子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以及电子产品的技术愈加成熟,电子产品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及,有些电子产品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消费品。
目前,大学生使用的电子产品主要包括手机、电脑、MP3/MP4、移动U盘、数码相机等。
据调查显示,就高校大学生的总体消费状况而言,这部分消费人群在手机、电脑、数码商品上的消费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仍存在上升的趋势。
高校大学生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消费比较庞大,而对数码相机有很高的消费。
功能、价格和品牌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对购买手机、电脑、数码产品时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据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在30个城市的大学生一学期平均花费1500元,占一学期花费(不含学费、学习用品及住宿费用)总额的54.8%,一学期在数码产品中的花费达到了80多亿元。
学生购买手机的心理调查报告学生购买手机的心理调查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购买手机的心理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迅速,手机越来越普及。
手机普及率在中青年人群中的增速明显高于中年人群。
而且,手机的潜在消费者往往更年轻。
可以说,青少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现在在校园里,大学生基本都有手机,高中生拥有手机也很常见。
即使在初中生中,也有很多学生拥有手机。
网上数据显示,学生手机年消费量约为50万部,占市场总消费量的8.2%。
调查问卷显示,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前几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较高的品牌有诺基亚34%,摩托罗拉21%,三星11%等。
这些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以低端机攻击市场为主,国内品牌在学生市场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很多手机厂商和经销商都认为价格低款式时尚的手机是学生手机。
大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风格、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些已经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标准。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最重要的是手机的设计,比如形状、尺寸、厚度、材质、颜色等。
占45%;但大学生并不是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地,占40%;其次,价格被看重,品牌没那么被看重。
1.在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网上调查中,有512人被家人购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5%。
自己买的有580人,占51%;34人是朋友送的,占3%;有11人来历不明,占1%,但1067人的购买成本来自父母或长辈,占93.8%。
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收入,所以购买要求是时尚、实用、价格低。
要求大多数学生购买自己喜欢的手机是不现实的。
所以学生手机家庭只觉得委屈自己,主要是注重价格低廉,款式颜色时尚,设计个性化,功能搭配,功能更好的手机。
应该是时尚,实用,便宜。
对于手机和学生来说,这个条件的筛选是极其苛刻的,要求在各方面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论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心理动机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更是占大学生总体消费的很大一部分的比例。
对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却有独立消费行为、对新鲜事物接受快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情况和消费心理动机无疑值得我们大家的关注。
1.电子产品的消费背景与研究目的
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是指用于个人和家庭与广播、电视有关的音频和视频产品,主要包括:电视机、影碟机(VCD、 SVCD、DVD)、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响、电唱机、激光唱机(CD)等。
而大学生消费的电子产品主要有手机、电脑、MP3等一些流行和时尚的高端设备,这些产品正以越来越低廉的价格走进每个大学生的生活。
轻快便捷的电子产品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为大学生获取大量的与生活和学习的息息相关的信息。
但是,作为一个尚无独立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喜爱时尚、新颖的东西,并且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又欠理性的特殊群体,以及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及其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
一、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现状分析
由于电子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以及电子产品的技术愈加成熟,电子产品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及,有些电子产品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消费品。
目前,大学生使用的电子产品主要包括手机、电脑、MP3/MP4、移动U盘、数码相机等。
据调查显示,就高校大学生的总体消费状况而言,这部分消费人群在手机、电脑、数码商品上的消费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仍存在上升的趋势。
高校大学生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消费比较庞大,而对数码相机有很高的消费。
功能、价格和品牌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对购买手机、电脑、数码产品时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据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在30个城市的大学生一学期平均花费1500元,占一学期花费(不含学费、学习用品及住宿费用)总额的54.8%,一学期在数码产品中的花费达到了80多亿元。
之所以出现大学生电子消费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着密切关系。
如今,大学校园里,手机电脑基本已经成为每个学生的必备之物,手机、电脑和MP3被称为现代大学生必备的“三大件”。
此外,随着大学生在电子产品的消费档次上也越来越高级,在一些电子产品商家看来,大学生已经成为电子产品消费的“主力军”。
二、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特点分析
1、选购要求主要为实用、价格和追求新颖和时尚的心理
在购买电子产品时,价格和实用是大部分大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
大学生往往对价格和实用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价格高低和实用性的好坏主要影响着他们的购买决策。
并且在购买电子产品时,大学生除了考虑价格和实用因素外,还容易容易追求新外观、新功能、新款式的产品。
在现今社会,时尚和新潮所代表的是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鼓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商场陈列的各式各样款式新颖的电子产品的吸引,也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越来越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2、信息传播费用低,传播效果好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集中在大学校园内,这一群体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高频度的密切接触,更是加大了彼此间的相互影响。
许多大学生也表示其在电子产品购买过程中最信任的信息媒介渠道是同学朋友的经验传授。
各种消费信息在大学生中通过口口相传迅速传播,时尚学生影响一般学生,高年级影响低年级。
群体性生活使得大学生消费信息传播费用很低,但效果显著。
3、大学生电子产品消费两极分化严重
受家庭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大学生电子产品消费趋势明显呈两极分化状态,个体间差异拉大。
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消费为几百元到一千元左右,所购买的电子产品主要是价格低廉的电子产品;而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消费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他们所购买的电子产品主要是名牌产品,而且款式和质量都比较好。
三、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心理分析
1、崇尚品牌,品牌的忠诚度高的心理。
品牌商品不仅仅蕴含经济价值,而且有文化价值。
随着科技高速发达,品牌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的功能竞争,人们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
品牌代表的“质量”的权威性,“价格”的权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权威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增强消费者的自信心。
同时大学生电子产品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电子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
2、从众攀比的心理。
大学生生活的社会性,使得他们的消费心理在社会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产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呈现出“趋同”的现象,以使自己保持与社会群体的一致性。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
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人们总是选择他人作为自己的参照标准。
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休闲娱乐中,总是有意无意的与他人作比较,以求得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
一些大学生互相攀比,购买电子产品时考虑实用性的并不多,而倾向于购买那些高价位高档次的电子产品,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优越感。
3、冲动和理智并存的心理。
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消费观没有完全稳定,消费经验不够丰富,加之求新、求美的个性,因而在选购电子商品时,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忽略对了电子商品全面认真的分析比较,导致大学生在消费时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冲动性购买较多。
另外,大学生的电子消费又具有理性,首先,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的供给有限,因而他们必须有计划地安排收支,谋求在有限经济条件约束下的最大购买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要;其次,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大、信息的增多,他们选购电子商品时会考虑得更全面和细致,表现出较成熟的价值取向。
四、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误区分析
1、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不相一致。
大学生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两面性。
在消费观念方面,大学生基本上都能体谅父母的经济压力,比较认同勤俭节约,把商品的价格作为购物的重要考虑因数,提倡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
而一旦具体到消费行为时,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行为的诱惑,感情用事,形成盲目消费和从众消费,合理的消费观念没有发挥对消费行为的价值导向作用。
2、攀比与炫耀的心理越来越严重。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许多消极的消费思潮不断影响着大学校园,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一些大学生把追求高档消费当成人生的主要目的和价值,使得大学校园里攀比与炫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由于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日新月异,一些大学生为了所谓“面子”而盲目跟风,不惜花许多钱去购买高端电子设备。
就比如手机,其更换的频率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高,这样造成了消费的不合理与浪费。
3、消费水品呈现两极分化。
从目前现状看,当代大学生消费水平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形成了两类特殊人群。
一类是“学
生贵族”,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有充裕的经济支持,所以花钱比较随便、没有计划性,他们热衷于追逐名牌和潮流,时常出入高档娱乐场所,过着比较奢侈的生活。
另一类是贫困学生,他们家庭收入比较拮据,生活费用十分有限,所以消费比较谨慎,过着清贫的生活。
以上两个特殊群体,由于消费水平分化、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差异等原因,给大学校园带来了不谐和的现象。
3.结论和建议:
综上分析,大学生在电子产品上消费过多,有时过于冲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带有极大的感情色彩和略带一点的理性的消费观。
面对大学生的都是十分流行和时尚的产品,尤其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更是日新月异,大学生在面对这些电子产品时适当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追求和攀比是不行的,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对于大学生的电子产品的消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及承受挫折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3、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4、树立自我独立意识。
5、家庭与学校在思想上正确引导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