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绪论及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862.00 KB
- 文档页数:30
学习指导书绪论(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工程地质和土力学的任务。
2、了解工程地质和土力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主要内容。
3、掌握土力学学科的工作特点。
(二)本章重点、要点:1、识记:工程地质和土力学的主要内容。
2、领会:工程地质学的任务、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方法;土力学的任务、主要研究目的;土力学学科的工作特点。
第一章岩石和地质构造(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矿物的形态和反映矿物物理特征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几种造岩矿物的表观鉴定方法。
2、熟练掌握因冷凝环境不同所形成的岩浆岩的三种主要类型以及其结晶情况;理解岩浆岩的产状;掌握按矿物和化学成分对岩浆岩的分类;掌握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掌握常见的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及其表观鉴定方法。
3、理解沉积岩的一般形成过程;掌握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掌握常见的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及其表观鉴定方法。
4、了解变质作用的类型;掌握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掌握常见的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及其表观鉴定方法。
5、了解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其确定方法;掌握地质年代及地层单位;熟悉地质年代表。
6、掌握岩层产状的概念及要素;掌握褶皱、节理和断层的特征和类型;掌握不整合构造特征及类型;初步掌握不同构造特征在地质图上的表示特征,能够认识简单的地质图;掌握地质构造特征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与评价。
7、理解岩石的主要物理和力学性质的概念,掌握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掌握岩体和岩体结构特征的概念以及工程地质特征。
8、掌握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特征及其在工程上应用的意义。
9、了解土的成因类型及其特点,土与土层的区分及其目的。
(二)本章重点、要点:1、识记:反映矿物物理特征的概念,常见的几种主要造岩矿物及其特征;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种类、几种主要岩样的名称和特征;地质年代的划分;岩层产状要素,褶皱、节理和断层的构造特征和类型,不整合构造特征及类型;岩石的主要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基本要领,主要岩石的基本性质及特点,岩石和岩体的概念和岩体的工程性质;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特征;2、领会:常见的几种造岩矿物的表观鉴定;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分类原则和表观鉴定方法;地质年代及地层单位;不同构造特征在地质图上的表示特征,能够阅读简单的地质图;地质构造特征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与评价;结合岩体结构特征,理解岩体的工程性质;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与土层构造的关系;(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填空:1)矿物的是指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工程地质学复习要点桂林韦昌吉2020/11/20第一章绪论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研究士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为了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的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地质学中,由于地质因素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因而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为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出现的三个问题:①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②黏土层在基岩面上的稳定问题;③砂负岩层的角度小于基岩面的倾角问题。
第二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地壳。
地幔:处于地壳和地核中间,也称中间层或过渡层,跟据化学成分不同而分为两层:地幔上层和地幔下层。
一、矿物矿物:指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的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质。
次生矿物:自然界中的矿物经受着各种地质作用而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外界条件变到一定程度后,矿物原初的成分、内部构造和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次生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自色、他色、假色)、光泽(造岩矿物绝大部分属于非金属光泽)、硬度(矿物的硬度的确定,是根据两种矿物对刻时互相是否刻伤的情况而定)、解理和断口。
摩氏硬度计:硬度对比的标准,从软到硬依次由下列10种矿物组成,称为摩氏硬度计。
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萤石、⑤磷灰石、⑥正长石、⑦石英、⑧黄玉、⑨刚玉、⑩金刚石。
二、岩浆岩岩浆岩: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三类: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岩浆岩的产状有: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
岩浆岩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岩浆岩的结构分为:全晶质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微粒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重点1、复习指导下册子重点2、《工程地质》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1、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第二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一、地质作用1、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2、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3、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二、造岩矿物1、按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3、硬度:是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4、解理: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要点(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三、岩石: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岩石吸水率:岩石在常压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
2、岩石软化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强度降低的一种性质。
衡量软化性的指标是软化系数。
它表示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岩石在干燥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
3、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冰冻作用的能力。
用强度损失率和重量损失率表示抗冻性能。
4、岩石按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五类。
5、岩石抗剪断强度是在剪切面上有一定垂直压应力作用,被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
《工程地质学》思考题第1章绪论--思考题1.概念: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岩土工程。
(1)工程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原理解决土木工程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设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影响和威胁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
(4) 在工程建设中有关岩石或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的科学技术。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1)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答: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不良地质现象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答: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5.土木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内容:研究人类工程实践活动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
保证工程建筑安全、经济、稳定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任务:(1)区域稳定性与评价,是指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是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答:重视工程地质工作,工程建筑的施工、运营就有保障。
反之,则会给工程建设带来影响,严重时可能酿成工程灾害。
7.何谓不良地质条件?为什么不良地质条件会导致建筑工程事故?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有:断层、岩层节理发育的场地、滑坡、河床冲淤、岸坡失稳、河床侧向位移等。
良好的地质条件对建筑工程是有利的,不良地质条件则往往由于承载力低会导致建筑物地基基础的事故,应当特别注意。
第2章地质作用--思考题1.阐述地球的内、外圈层构造。
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2.阐述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形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环境:以岩石圈为主,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演化的,影响人类生活、生存和工程建设活动的岩土介质,是一个开放的、演化的动态系统。
2.岩石圈:从上地幔软流层向上至地表的由岩石组成的空间3.工程地质条件:客观存在的地质环境中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4.地质作用: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壳结构和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5.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6.岩浆作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地球内部的岩浆向外部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面,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7.变质作用:在地壳中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形成新的岩石的地质作用。
8.地震作用:地内机械能突然释放,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的地表引起地表猛烈冲击。
9.工程地质问题: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
二、思考题1.简述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答:(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2)论证与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做出确切的结论;(3)选择工程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4)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5)研究工程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期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6)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论述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具有制约作用体现在:以一定作用影响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某些地质条件不具备而提高了工程的造价;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第一章绪论1工程地质条件的含义?P.2工程建筑地区地质环境全部要素的总含。
第二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1地球主要的化学成分有哪些?举出几种常见的造岩矿物?P。
17氧,硅,铝,铁,钙,钠,镁,钾,氢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石膏2岩石的定义?按成因分类?P.22组成地壳的岩石,都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3岩浆岩按冷凝环境分类如何?P.23上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火山岩)三大类。
4层理构造的定义。
常见的层理构造有哪些?P.29由于季节性气候的变化,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和成分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
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
5举出几种变质岩特有的矿物成分?P.33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
6实际应用题:一块含有大量石英,颜色浅红,具全晶质中粒结构和块状结构的岩石,肉眼鉴定该岩石为何岩石?花岗岩(推理p23P24)7摩氏硬度所反映的是( A)P.20A矿物相对硬度的顺序B矿物相对硬度的等级C矿物绝对硬度的顺序D矿物绝对硬度的等级8了解野外岩层的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
P.50地层对比法,地层接触关系法,岩性对比法,古生物化石法。
(p26)9常见地质年代符号含义?P.49冥古代HD太古代AR元古代PT:南华纪(Nh)、震旦纪Z古生代PZ:早古生代PZ1——寒武纪Є、奥陶纪O、志留纪S;晚古生代PZ2——泥盆纪S、石炭纪C、二叠纪P中生代Mz:三叠纪T、侏罗纪J、白垩纪K新生代Cz:第三纪R(古近纪E、新近纪N)、第四纪(Q)10地质年代和地层年代的单位为何?P.48地质年代单位:代,纪,世底层年代单位:界,系,统11选择题:侏罗纪Jurassicperiod属于(B)P.49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生代12国际性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是(B)注:宙、代、纪、世是国际性的地质时间单位,期和时是区域性的A代、纪、时B代、纪、世C代、纪、期D代、系、统第三章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1产状三要素的含义?P.51图见P51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称为岩层的走向。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的基础部分,是工程地质学科的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的:1.向学生传授内外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这些动力地质现象(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2.通过本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该课程应用性很强,要求学生尽可能紧密联系某些具体工程动力地质现象的实际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介绍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如何学习该课程。
第二章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第三章地震工程地质研究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第四章砂土液化工程地质研究砂土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第五章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本章教与学两方面没有难度,主要问题是实际工作中风化岩分带的标准很难把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好配合现场考察进行教学。
第六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及防治。
第七章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第八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塌陷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渗漏及塌陷处理措施。
第九章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诱发地震的类型,水诱发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 工程地质学的定义: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二、工程地质学研究目的: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三. 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岩土工程性质研究——工程岩土学;工程动了地质作用的研究——工程动了地质学;工程第合资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专门工程地质学;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学;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环境工程地质学四、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应强调的是,不是能将上述诸点中的某一方面理解为工程地质条件,而必须是它们的总和。
五、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
房屋工程:地基承载力、沉降、基坑边坡问题。
矿山开采:边坡稳定性、基坑突水、矿坑稳定……水利水电工程:渗透变形、水库渗漏、斜坡稳定性、坝体抗滑稳定性……六、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各种工程活动天天在地质环境中进行,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始终是客观存在的。
1)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①人类在从事工程活动中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如采煤过程中的瓦斯爆炸、涌水,隧道掘进过程中出现塌顶、岩爆或涌水等;②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如水库渗漏、滑坡、泥石流破坏公路与铁路;③地质条件不具备而使工程造价提高:如沿海三角洲地区城市修建高层建筑,往往由于软基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而增加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