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机构组成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383.50 KB
- 文档页数:8
机构的组成原理
机构的组成原理通常是根据其职能和目标设定,以实现有效的运作和决策。
一个机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组成要素:
1. 指导机构或委员会:由一群管理者、专家或权威人士组成,负责为机构的战略发展、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指导和建议。
2. 领导层: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如董事长、总经理等,他们负责制定和实施机构的目标、计划和政策,以及监督和管理日常运营。
3. 部门或分工:根据机构的功能和任务,可以设立各个部门或单位,每个部门负责特定的工作领域,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等。
4. 人员队伍:机构的核心是其员工,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岗位职责参与到机构的工作中。
合理的人员队伍结构和配置对机构的运作至关重要。
5. 决策和沟通渠道: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决策和沟通机制,以确保信息的传递和决策的落实。
这些渠道可以是层级制度、会议、报告、内部通讯等形式。
6. 机构文化:机构文化是由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所形成的,对于机构的团队建设、员工凝聚力和业务执行力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机构的组成原理,不同机构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但这些要素可以作为参考来建立和优化机构的组织架构。
机械机构的工作原理
机械机构是由若干零部件组成的,通过相互连接和运动实现特定功能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机械机构的组成:机械机构一般由零部件、连杆、齿轮、轴等组成。
这些零部件通过连接方式(比如销、键、螺纹连接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机械系统。
2. 动力传递:机械机构中的动力通常通过电机、发动机等动力源提供。
动力源产生的动能通过传动装置(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传递给机械机构的工作部件,驱动其运动。
3. 机构运动:机械机构中的部件通常以轴线为中心旋转或直线移动。
通过合理的布置和连接,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运动,如旋转、滑动、摆动等。
机构运动的形式和方式决定了机械机构的功能及其应用。
4. 功能实现:机械机构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实现了特定的功能。
例如,减速箱是通过齿轮传动实现输入功率的降低和转速的增加;连杆机构是通过连杆的运动实现输出部件的直线或曲线运动等。
5. 控制与调节:机械机构的工作可以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调节。
例如,传感器可以感知机构的运动状态,反馈给控制装置,从而对机构进行控制和监控。
总的来说,机械机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将动力传递到机械系统中的工作部件,实现特定的功能和运动,从而完成所需的工作任务。
第一章机构的组成和结构第一节1.构件是独立运动的单元体,可以是一个独立运动的零件,也可以是多个零件刚性连接而成的组合体。
零件是制造单元体,构件是运动单元体2.运动副:两构件间既保持接触又有相对运动的活动连接(两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联接)。
分类:按照连构件的相对运动形式分为转动副(相对转动)和移动副(相对移动);按照两构件的接触形式分为低副(面接触)和高副(点线接触)3.运动链: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构成的系统。
分为闭式(组成运动链的构件首尾封闭)和开式(未构成首尾封闭)两种。
4.机构:在一个运动链中,将某一个构件相对的固定下来,如果其他的构件如果相对与该固定构件有确定的运动规律,则该运动链构成了机构。
机构的组成有:机架(相对固定的构件)、原动件(运动已知或者运动输入构件)和从动件5.构件运动简图:分为常见的构件简图和运动副的简图两部分加以记忆。
构件的简图有机架(两种)、杆状零件(三种)、转动轴、齿轮、曲柄盘、凸轮等;运动副很多,常见的有转动(两种表示方法)、移动(三种)、球面副、6.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分析构件的相对的运动方式、确定运动副的类型;确定试图平面,一般取平行于机构的运动平面为视图平面。
选定比例尺画即可。
一般的步骤是:从原动件开始。
逐个画出运动副和构件的位置到输出运动构件为止,然后再原动件的位置标出箭头以示说明。
构件用数字标出,运动副用大写字母标出。
常见的说明有杆件、滑块、齿轮、滚子、凸轮等构件。
7.机构的运动简图:8.组成机构的两要素:构件和运动副。
9.连构件组成运动副的必要条件是直接接触且具有相对运动。
第二节1.运动链的自由度:确定运动链中各个够将相对于其中一个构件的位置所需要的独立的参变量的数目称为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用F表示。
2.运动链自由度的计算:F=3n-2P l-P h .分别为活动杆件数、低副数和高副数。
3.运动链称为机构的条件是:运动链的自由度数和原动件数相等。
机械原理教案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分析 1.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中都包含原动件、机架和从动件系统三部分。
由于机架的自由度为零,每个原动件的自由度为1,而机构的自由度等于原动件数,所以,从动件系统的自由度必然为零。
杆组: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
基本杆组: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合称为基本杆组,简称基本组。
杆组的结构式为:l p n 23机构的组成原理:把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就可组成新的机构,其自由度数目与原动件的数目相等。
在进行新机械方案设计时,可以按设计要求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创新设计新机构。
在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满足相同工作要求的前提下,机构的结构越简单、杆组的级别越低、构件数和运动副的数目越少越好。
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对已有机构或已设计完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力分析时,首先需要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即将机构分解为基本杆组、原动件和机架,结构分析的过程与由杆组依次组成机构的过程正好相反。
通常称此过程为拆杆组。
拆杆组时应遵循的原则:从传动关系离原动件最远的部分开始试拆;每拆除一个杆组后,机构的剩余部分仍应是一个完整的机构;试拆时,按二级组试拆,若无法拆除,再试拆高一级别的杆组。
3.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法目的:为了使平面低副机构结构分析和运动分析的方法适用于含有高副的平面机构。
概念:用低副代替高副方法:用含两个低副的虚拟构件代替高副 高副低代必须满足的条件: 1.替代前后机构自由度不变 2.替代瞬时速度加速度不变对于一般的高副机构,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瞬时替代机构。
经高副低代后的平面机构,可视为平面低副机构。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基本要求:1.掌握速度瞬心的概念,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数目及确定方法,学会用速度瞬心法对现有机构进行速度分析;2.掌握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的方法;3.掌握机构运动分析的复数矢量法,了解矩陈法;4.掌握平面机构力分析中的动态静力分析法,能够对给出机构用解析法建模并进行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机构组成原理
机构组成原理是指由若干个机构部件组合而成的整体结构。
机构是由互相连接的零部件组成的系统,通过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特定的功能。
机构组成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构的分类:机构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平面机构、空间机构、连杆机构、齿轮传动机构等。
每种机构都有特定的运动规律和工作原理。
2. 零部件的连接方式:机构的组成离不开零部件之间的连接。
常见的零部件连接方式有螺栓、焊接、销连接等。
连接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零部件的材料性质、受力情况等因素。
3. 机构的工作原理:机构实现特定功能的原理有很多,例如连杆机构中的运动传递、齿轮机构中的转动传递等。
不同机构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其运动方式和传动性能。
4. 机构的优化设计:在设计机构时,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传动效率、成本等因素。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机构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总之,机构组成原理是指通过将多个机构部件组合在一起,实现特定功能的系统结构。
了解机构组成原理对于设计和使用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构。
发动机的结构原理之15典型全速调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全速调速器是内燃发动机中用来调节发动机转速的重要设备。
它主要由一组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和刀闸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典型全速调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全速调速器的结构典型的全速调速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行星齿轮机构:全速调速器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由一个太阳轮、一个对数轮、多个行星轮和一个固定轮组成。
太阳轮与发动机的飞轮相连,对数轮与输出轴相连,行星轮则与太阳轮和对数轮之间通过行星轮架相连。
2.离合器:用于控制行星轮的连接和断开。
离合器可以使行星轮和太阳轮之间的连接在需要时断开,从而改变行星齿轮机构的速比。
3.刀闸:用于控制切换行星轮架和对数轮之间的连接。
通过刀闸的开闭,可以改变行星齿轮机构的速比。
二、全速调速器的工作原理全速调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低速阶段、高速阶段和全速阶段。
1.低速阶段:在发动机的低速工况下,全速调速器处于闭合状态。
这时行星齿轮机构的速比为最小,输出轴的转速等于发动机的转速。
刀闸处于开启状态,并与行星轮架连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太阳轮和对数轮通过离合器连接。
发动机通过全速调速器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
2. 高速阶段:当发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加时,为了保证输出轴的转速不过高,离合器逐渐打开,断开太阳轮和对数轮之间的连接。
行星轮被fix 住,只能绕自己的轴旋转。
全速调速器的行星齿轮机构速比逐渐增大,输出轴的转速相对稳定。
3.全速阶段:当发动机达到最高转速时,刀闸闭合,切换行星齿轮的连接。
行星齿轮机构速比最大,输出轴的转速达到最佳,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总结:全速调速器是内燃发动机中用来调节转速的重要设备。
它通过调节行星齿轮机构的速比来实现转速调节。
在低速工况下,离合器连接行星轮和太阳轮,输出轴与发动机转速一致;在高速工况下,离合器断开太阳轮和对数轮的连接,行星轮 fix 住,输出轴的转速适当下降;在最高转速下,刀闸使行星齿轮机构速比最大,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机械原理知识点整理机器:一种能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的机构的组合。
机构:用来传递和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
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机械。
构件: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
运动副:由两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的连接。
运动副元素:两构件能参加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表面。
高副:两构件通过单一点或者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
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
复合运动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构成运动副。
运动链: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连接而构成可相对运动的系统。
闭式运动链(闭链):组成运动链的各构件构成了首末封闭的系统。
开式运动链(开链):组成运动链的各构件未构成首末封闭的系统。
* 平面运动链:组成运动链的各构件间相对运动为平面运动;* 空间运动链:组成运动链的各构件间相对运动为空间运动。
机构组成:在运动链中,将某一构件固定成为机架,则该运动链便成为了机构。
原动件(主动件):机构中按给定的已经运动规律独立运动的构件;从动件:除了原动件以外的其余活动构件。
机构运动简图:根据机构的运动尺寸,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定出个运动副的位置,就可以用运动副及常用机构运动简图的代表符号和一般构件的表示方法将机构的运动传递情况表示出来。
绘制步骤:①首先定出原动件和执行构件;循着运动传递的路线搞清楚原动件的运动是怎样经过传动部分传递到执行构件的②选择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视为视图平面。
③根据机构的运动尺寸,定出各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用运动副的代表符号、常用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和构件的表示方法将各部分画出。
)机构示意图:只是为了表面机械的机构状况,不按严格的比例来绘制简图。
机构的自由度: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所必须给定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
(要是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则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的数目)机构自由度》1*欠驱机构(欠驱机械系统):原动件数目少于机构自由度的机构或机械系统。
(遵循最小阻力定律,例如:机器人避障,欠驱机械手指,欠驱制动器,等。
机械原理期末题库(本科类)一、填空题: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
2.同一构件上各点的速度多边形必于对应点位置组成的多边形。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的条件是。
19.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最小传动角出现在与两次共线的位置时。
20.具有急回特性的曲杆摇杆机构行程速比系数k 1。
21.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互为,压力角越大,其传力性能越。
22.一个齿数为Z,分度圆螺旋角为β的斜齿圆柱齿轮,其当量齿数为。
23.设计蜗杆传动时蜗杆的分度圆直径必须取值,且与其相匹配。
24.差动轮系是机构自由度等于的周转轮系。
25.平面低副具有个约束,个自由度。
26.两构件组成移动副,则它们的瞬心位置在。
27.机械的效率公式为,当机械发生自锁时其效率为。
28.标准直齿轮经过正变位后模数,齿厚。
29.曲柄摇杆机构出现死点,是以作主动件,此时机构的角等于零。
30.为减小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可采取的措施有和。
31.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如果将杆作为机架,则与机架相连的两杆都可以作____ 运动,18.何谓基本杆组?机构的组成原理是什么?9.速度瞬心法一般用在什么场合?能否利用它进行加速度分析?10.移动副中总反力的方位如何确定?11.什么是机械的自锁?移动副和转动副自锁的条件分别是什么?12.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选择推杆滚子的半径?13.什么是齿轮的节圆?标准直齿轮在什么情况下其节圆与分度圆重合?14.什么是周转轮系?什么是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15.什么是传动角?它的大小对机构的传力性能有何影响?铰链四杆机构的最小传动角在什么位置?16.机构运动分析当中的加速度多边形具有哪些特点?17.造成转子动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平衡?18.渐开线具有的特性有哪些?19.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什么是推程运动角?20.什么是重合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增加齿轮的模数对提高重合度有无好处?21.什么是标准中心距?一对标准齿轮的实际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时,其传动比和啮合角分别有无变化?三、计算与作图题:1.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要求指出可能存在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第二章 机构的组成原理和机构类型综合(3学时)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目的:使学生了解机构的组成以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条件,了解能表征机构运动情况的简单图形(即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为对已有机构进行分析或创造新的机构提供条件。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机构,为了对机构进行研究,显然首先需要知道机构是如何构成的?在什么条件下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以及在设计新机构时或对已有的机构进行分析时如何把研究的机构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2、教学要求1) 了解机构的组成、搞清楚运动副、运动链、约束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
2) 能绘制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
3) 能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4) 对高副低代和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有所了解。
二、本章重点教学内容及教学难点1、重点:运动副、运动链等的概念,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及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难点: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中有关虚约束的识别和处理问题(但不是教学重点),要求对虚约束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并对机构中存在虚约束的一些比较常见的情况有所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以及高副低代。
§2-1 机构的组成及运动简图一、构件与运动副1.名词解释:构件: 组成机构的每一个独立运动单元体。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连接。
运动副元素:参与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点、线、面。
运动副分类:按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是平面运动还是空间运动,分为平面运动副和空间运动副两类。
自由度: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或确定构件位置的独立参变量的数目)。
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具有三个自由度。
约束:对独立运动所加的限制。
两构件间约束的多少和约束的特点完全取决于运动副的形式。
2.各种平面运动副的约束特点:1)图2-1a 所示运动副,构件2沿x 轴和y 轴的两个相对移动受到约束,构件2只能绕垂直于xoy 平面的轴相对转动。
这种具有一个独立相对转动的运动副称为转动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