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格式:ppt
- 大小:10.51 MB
- 文档页数:72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段历史。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风行全中国,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撮合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缘,后来中国共产党就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以和盘古相提并论,所不同的是盘古创造了天地万物,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一个旧世界,缔造了一个新世界。
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一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大革命。
由于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和中国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狠命的掐住民主思想的脖子,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更加猛烈的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奔涌而来,即以提倡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同盟国(德、意、奥)、协约国(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
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军事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以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为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订停战协议为标志,大战以协约国胜利而结束。
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六个强盗为争赃而导致驴踢狗咬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两个结果: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果)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二,(乘虚而入果)各国因战争大伤元气,从而引发被压迫人民一系列解放革命运动。
俄国的十月革命就是其中之一。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现实的道路,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阶级到东方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3、五四运动及其意义。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5、第一次国合作的形成、成果及其失败的原因本章提示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
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4、帝国主义开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内容:1、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1、是资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3、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新的时代条件;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以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订停战协定为标志,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2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3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4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了马克思主义5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6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其后的《阿Q正传》等作品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7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倡导民主和科学8 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8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10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2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6月3日学生被逮捕,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运动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13 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交换了建党的意见,相约在北京和上海进行筹建工作活动,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2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3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4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5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革命,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16 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17 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的胜利成为工人运动从低潮转向高潮的信号18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