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引流管的护理(1)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71
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常规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除体内血液、气体、分泌物等的管道装置,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引流管护理的目的是确保引流的顺利进行,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1.外科引流管护理常规一般外科引流管包括胸管、腹腔引流管等。
护理常规如下:-术后立即观察引流管出血量和颜色,注意及时更换引流袋;-每班交接时记录引流量和颜色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引流管被拉拽或扭曲,避免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被堵塞;-引流管与患者的衣物或其他设备保持固定,防止脱落;-根据医嘱调整引流袋的高度,保证引流管畅通;-定期更换引流袋,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随时观察患者的引流液特征和量,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胃引流管护理常规胃引流管是一种经口或经鼻插入胃腔内的管道,用于排除胃液、气体或其他物质。
护理常规如下:-定期检查胃引流管的位置是否正确,确保管道被正确插入胃腔;-每班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报告异常情况;-根据医嘱进行胃灌洗,保持胃引流管的通畅;-鼻饲患者的胃引流管应保持固定,避免引起不适;-定期清洗和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的发生;-随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3.尿引流管护理常规尿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泄尿液的管道装置,常见于泌尿外科手术。
护理常规如下:-每班检查尿引流管是否固定,避免被拉拽;-定期观察尿引流管和尿袋是否有漏尿现象,及时更换引流袋;-检查尿引流管是否存在扭曲,保持通畅;-注意尿引流管的口径是否适当,避免尿液排出困难;-定期清洗和更换尿袋,防止感染;-每班检查尿液的颜色和量,及时报告异常情况;-观察患者尿量的变化和尿的性状,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症状。
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的引流管,护理常规会有所不同。
目的是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需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留意患者的身体反应和相关症状,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处理。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一、胃肠减压管的护理(一)胃管的护理臵管操作动作要轻柔,操作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并要交待患者在操作的过程中怎样配合,石蜡油可多涂一些,必要时可让患者口服10ml 石蜡油,以润滑食道,便于操作。
判定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用注射器回抽可从胃管内抽出胃内容物;2、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打气,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3、将胃管插入水中无气泡溢出。
留臵固定: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固定胃管应用白色橡皮胶布贴于鼻尖部,胶布应每天更换;胃管插入的长度要合适,成人一般约45—55cm。
对于胃肠手术,胃管接臵在吻合口以下的患者,不可随意上下调节胃管;保持胃管的通顺,防止打折。
搬动或翻动病人时应防止胃管脱出或打折。
观察操作:保证胃管的通畅,定时冲洗,每4小时一次。
冲洗时应根据情况选择5或10ml 注射器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
若有阻力不可硬冲,以免损伤胃壁或吻合口,造成出血或吻合口瘘。
冲洗时若有阻力应先回抽胃液,如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通畅,可再冲洗。
若抽不出胃液、冲洗阻力大,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根据胃液分泌的情况定时抽吸胃液,一般每4小时一次。
抽吸胃液时吸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胃壁,造成粘膜损伤出血;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一般为墨绿色,若颜色为鲜红色,提示胃内有出血。
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内有陈旧性血液。
)量1(若胃液量过多有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的可能),并做好记录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鼻饲管护理胃管或禁食的病人口腔清洁由为重要。
鼓励病人刷牙漱口,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昏迷的病人给予口腔护理。
对于鼻饲的患者要记录按臵日期,标记在胃管上,每7天更换一次,于当日晚最后一次鼻饲后拔出,第二日再由另一鼻孔按臵,并再次做好日期标记.鼻饲操作: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涨、胃潴留之症状后,再行鼻饲;鼻饲开始时量易少,待病人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每次鼻饲前需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患者的消化情况,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病人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1、接管:(1)接病人后先查引流管数量及名称。
(2)先接管后放松并挤压,保持通畅。
(3)用别针固定床旁,并注明引流管名称。
2、观察:(1)及时倾倒液体,并记录颜色、量、性质。
(2)首次接管量会大,颜色呈血性,以后量减少,色变浅。
(3)如突然增多,色变红,应及时报告医生。
(4)引流管不可超过病人切口高度,防止逆行感染。
3、更换:(1)每日更换引流管一次并记录。
(2)翻身时应先松开引流管,置对侧,防止牵拉、脱出。
(3)注意体温变化。
(4)倾听病人主诉。
胃肠减压护理胃肠减压是通过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内的压力。
1、固定妥善:避免翻身及活动时牵拉脱出。
2、保持负压引流通畅(1)插管后接好接头,注意连接管是否粘连,调节器是否打开(2)防止扭曲,受压。
(3)经常检查胃管有无阻塞,如果阻塞,先查负压装置,调整胃管位置或用20cm盐水冲洗胃管,抽吸胃液(如胃部手术应轻冲轻抽)。
3、每日口护Bid,必要时雾化,减轻咽痛。
4、观察胃液颜色、量、性质,负压内液体及时清到。
5、鼻饲或进食前后应用温开水冲管,抽胃液,确保在胃内用药后,闭管1h,或遵医嘱闭管。
6、每周更换一次胃管。
7、观察排气情况并记录。
8、遵医嘱闭管,拔管,拔管后指导患者正确饮食。
“T”管护理目的是:引流胆汁,支撑胆道,引流残石。
1、妥善固定:在体外管道与皮肤连接处做标记,防止脱出(造成二次手术)烦躁病人用约束带。
2、有效引流:平卧时不超腋中线,站立时不超切口,防止胆汁反流造成感染。
3、保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应经常挤压。
4、每日更换引流袋。
5、如实记录颜色、性质、量,有无鲜血或碎石,沉淀物,同时观察体温及皮肤颜色(有无发黄)、正常人每日胆汁量800~1200ml,呈黄色或黄绿色,清亮无沉渣,一般术后24h “T”管量约300~500ml,进食后可增至600~700ml,以后逐渐减至24h200ml左右,术后前几天可呈混浊、淡黄色,以后逐渐变色深、清亮、呈黄色各种导尿管护理1、妥善固定,告知患者管道的目的及护理方法,防止脱管,烦躁者给予约束。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_护理引流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如血液、尿液、胃液等。
根据引流管的不同类型和使用目的,其护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对常见的引流管进行详细介绍和护理指导。
一、导尿管护理导尿管是用于引流患者的尿液的一种管道。
导尿管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观察排尿情况:应每6-8小时观察一次尿液排出情况,注意尿液量和颜色的变化。
2.保持导尿管通畅:每日至少推注3-5ml无菌生理盐水,以保持导尿管通畅。
3.保持导尿管周围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浓度适宜的抗菌溶液清洁外固定体,避免污染。
4.固定导尿管:儿童应在腹部或大腿内侧固定导尿管,成人可用阴囊固定器固定,以避免导尿管患者因活动过度导致导尿管脱出。
5.注意患者的饮水情况:保证患者在正常范围内饮水,以维持适当的尿量。
二、胃Tube护理胃Tube是一种用于引流胃液的管道,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胃Tube排液情况:应每6小时记录一次胃液的排出情况,注意量的变化。
2.保持引流通畅:每6小时用10ml生理盐水冲洗一次胃Tube,不可用力冲洗。
3.保持周围皮肤干燥清洁:每日用清水轻拭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和干燥。
4.胃总管预防结痂:每日用0.9%生理盐水冲洗大于12小时未排液者。
5.固定胃Tube:将胃Tube用细胃Tube或胶布固定在患者的鼻孔上,以防止胃Tube脱出。
三、引流管护理引流管是用于引流体液的一种管道,包括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
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的变化:每小时观察引流液的排出情况,注意颜色和量的变化,如有明显异常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保持引流通畅:每2-4小时将引流管内的液体抽取出来,同时记录排液量。
3.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或适当浓度的抗菌溶液清洗引流口周围皮肤,避免污染。
4.固定引流管:根据引流管的位置和使用需求,使用专用固定器或湿纱布固定引流管,防止管道脱落。
5.防止引流管结扎:引流管应保持通畅,防止扎紧或压迫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堵塞。
一、脑室引流的护理1.引流管安置:无菌操作,妥善固定,使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术后早期应抬高引流袋缓慢引流,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使颅内压平稳降低,避免放液过快,导致脑室内出血、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诱发小脑幕上疝等。
但在抢救脑疝等危急情况下,可先加快引流脑脊液,再接引流袋缓慢引流。
3.观察记录引流液情况: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定。
本后1~2日为血性后逐渐转清。
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颜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持续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若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有颅内感染,应及时引流脑脊液并送检。
4.严格无菌,防止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穿刺点和引流袋每日更换,如有污染则随时更换;更换引流袋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
5.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或阻塞,尤其在搬运病人或翻身时,防止引流管牵拉、滑脱。
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可能的原因有:①颅内压低于120~150mH.0(1.18~1.47女「2)可降低引流袋高度,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②引流管在脑室内盘曲成角,可请医师对照X线片,将过长的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再重新固定;③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④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或破碎的脑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将管内阻塞物冲至脑室系统,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
经上述处理后若仍无脑脊液流出,按需更换引流管。
6.及时拔管:持续引流时间通常不超过1周,时间过长易发生颅内感染。
拔管前行头颅CT检查,并先试行夹闭引流管24小时,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
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开放引流;如未出现上述症状,病人脑脊液循环通畅,即可拨管。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普外科是一门对人体各种外科疾病进行治疗的学科。
在普外科治疗过程中,引流管的使用是非常常见的。
引流管的主要作用是将体内积聚的液体或气体排除体外,以便减少感染的风险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下面将介绍普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方法。
一、胸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主要用于胸腔积液的抽吸和排出。
以下是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保持引流管通畅:要保持引流管通畅,不应有堵塞或折曲的情况发生。
需要定期检查引流管并观察排液情况,如需更换引流管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应被固定在身体上,以防止意外拔除。
常见的固定方法有使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引流管。
3.观察引流液量: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如有明显减少或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保持患者舒适:在固定引流管的同时要保证患者舒适,尽量避免引流管对患者造成不适。
二、腹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主要用于腹腔积液或气体的排出。
以下是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引流管通畅是非常重要的,需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被堵塞或折曲。
需要定期观察引流液的气味和性状,如需更换引流管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观察引流液量:观察腹腔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如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避免引流管脱落:需要将引流管适当固定在身体上,常用的方法有使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引流管,以防止引流管的脱落。
4.防止感染:保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5.迅速处理不良事件:如引流液过多或过少、颜色改变、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等情况发生,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三、产褥期常见引流管产褥期常见引流管主要有尿管、鼻胃管等。
以下是产褥期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保持通畅: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时清洗定期更换引流管,注意保持消毒无菌。
2.观察引流液: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如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保持干燥:保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干燥,避免引流液外溢并导致皮肤湿疹或糜烂。
4.避免滑脱:适当固定引流管,以防止滑脱或拔除。
简述各种引流管的护理x一、各种引流管的护理1、常规引流管常规引流管又称为普通引流管,包括肠系膜穿刺管、腹腔穿刺管、腹膜后切口穿刺管、气管穿刺管等,护理要求:(1)使用前,需要进行消毒,包括肠系膜穿刺管、腹腔穿刺管及腹膜后切口穿刺管的消毒要求,为:外面擦拭消毒灭菌,放入2%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气管穿刺管的消毒要求,为:外面擦拭消毒灭菌,放入2%的消毒液中浸泡2分钟,然后冲洗干净;(2)使用时,要注意工具的清洁,用70%酒精灭菌;(3)按照医生嘱托,经常观察引流管内的排液情况,若发现血肿增多,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引流管,以减少炎症发生;(4)引流管需要定时更换,一般一次更换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5)引流管要定期检查,检查其造口部是否发生感染。
2、气管导管气管导管是一种用于支持呼吸并引导机械通气的呼吸管,护理要求:(1)使用前,需要进行消毒,外面擦拭消毒灭菌,放入2%的消毒液中浸泡2分钟;(2)使用时,要注意工具的清洁,用70%酒精灭菌;(3)每日检查气管导管外部是否受污染;(4)定期检查气管导管内外的负压情况;(5)气管导管的更换时间,要由医生决定;(6)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现象时,要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气管导管;(7)检查气管导管造口部是否发生感染。
3、胆道引流管胆道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支持胆汁排出系统的工具,护理要求:(1)放置前,需要进行消毒,外面擦拭消毒灭菌,放入2%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2)使用时,要注意工具的清洁,用70%酒精灭菌;(3)经常观察引流管内的排液情况,若发现血肿增多,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引流管,以减少炎症发生;(4)引流管需要定时更换,一般一次更换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5)患者使用胆道引流管期间,要准备好注射用的药物,以缓解患者疼痛;(6)严格按照医嘱,定期检查引流管造口部是否发生感染。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首先,引流管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外科常见的引流管主要有胸腔引
流管、腹腔引流管、膀胱导尿管等。
不同的引流管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手术,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管,并确保引流
管的材质和尺寸符合患者的需要。
其次,保持引流管的管路畅通是引流管护理的关键。
护士要确保引流
管的连接处牢固可靠,不得有漏气或漏液。
同时要定期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将引流液适时倒置,促进引流管内液体和气体的流动。
避免引流管被压迫
或扭曲,防止管路堵塞。
第三,引流液的判断和记录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士要经常观察
引流液的颜色、量和质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正
常的引流液颜色应为淡黄色或带血性,量和质地应与病情相适应。
如发现
引流液量明显减少或停止、颜色异常、质地变稠或有异味等情况应立即报
告医生并进行处理。
最后,定期更换引流管也是引流管护理的重要环节。
引流管的定期更
换可减少滋生细菌和感染的风险,并保持引流管的畅通。
一般来说,引流
管的更换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误操作和感染的发生。
更换引流管时,护士要做好病区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清洁消毒的物品和患者的精
神和肢体的准备,以减少痛苦和感染的风险。
总之,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是外科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护
士要选择适合患者的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管路畅通,及时判断和记录引
流液的情况,定期更换引流管。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各种引流管护理重点引流管护理是指对患者体内插入的引流管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以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和患者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几个引流管护理的重点。
一、引流管的选择引流管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常见的引流管有胃管、尿管、胸管等。
在选择引流管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需要引流的部位等因素。
同时,还要注意引流管的材质、尺寸和硬度等特点,确保引流管的合适性和舒适性。
二、引流管的插入和固定引流管的插入和固定是引流管护理的重要环节。
在插入引流管时,应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引入细菌感染。
插入时要注意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患者的组织和器官。
插入完成后,要及时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的脱落和移位。
三、引流管的通畅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是引流管护理的关键。
引流管的通畅与患者的恢复和安全息息相关。
在护理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引流管的引流情况,注意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等变化。
如发现引流液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疏通引流管、更换引流袋等。
四、引流管的清洁和更换定期清洁和更换引流管是引流管护理的重要环节。
清洁引流管时应注意使用无菌的清洁剂和无菌纱布,避免引入细菌感染。
清洁时要轻柔、细致,避免对患者的伤害。
定期更换引流管和引流袋,可减少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五、引流管的监测和评估引流管的监测和评估是引流管护理的重要内容。
在护理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和评估引流管的状况。
监测内容包括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等,评估内容包括引流管的通畅性、固定性和舒适性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引流管的正常功能和患者的安全。
六、引流管护理的安全措施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要始终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要正确佩戴洗手液和无菌手套,保持清洁和安全。
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和卧床时间,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和压迫。
此外,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安全和温暖的护理。
总结起来,引流管护理的重点包括引流管的选择、插入和固定、通畅、清洁和更换、监测和评估以及安全措施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