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训练视唱练耳
- 格式:ppt
- 大小:368.00 KB
- 文档页数:7
GUANG DONG JIAO YU“咚咚哒哒”,敲打音乐的灵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音乐节奏的训练文/河源理工学校黄丽莉节奏的概念非常广泛。
从广义上讲,节奏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规律的声律运动;音乐学中的节奏是指音乐旋律进行中,音符或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包括速度、节拍和旋律节奏三个基本要素。
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而旋律却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
”这也说明了节奏的重要性,节奏是音乐的本源和灵魂,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课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循序渐进,带领学生开展节奏训练。
—、导入音乐节奏的概念关于节奏概念的导入,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各种节奏,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节奏。
例如:寺庙里祈福的钟声,悠远绵长,可以看作是二分音符或是全音符的节奏型(X—X—I);田野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可以看作是四分音符的节奏型(X X I);钟表里秒针的“滴答滴答”声,是八分音符的节奏型(XX XXI);战争片里面机枪扫射“哒哒哒哒”的声音,可以看作是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XXXXXXXX I);马蹄声“嘚嘚咯,嘚嘚咯”类似于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XXX XXX);炎炎夏日知了在树上不停地“知了知了”的叫喊着,这叫声类似于附点节奏(X.X X.X),母鸡下蛋后得意的“咯咯咯哒”的鸣声,则包含了三连音的节奏型。
相比那些枯燥难懂的定义,这些生活中的节奏,形象而又生动,通过它们来导入节奏的概念,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节奏畏难的心理,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音乐节奏的兴趣,同时对引导学生的想象力,为后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感受力、表达力、审美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掌握常用音乐节奏型借助各种有趣的生活节奏,帮助学生产生形象的记忆后,带领学生多次听辨这些节奏,并且将这些节奏模唱岀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做示范,让学生通过多次对节奏的不断模仿,加深对节奏的认知。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内容摘要: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课,也是音乐学习者必修的课程,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节奏的训练是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系统地发展音乐听觉,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
然而,对初学者来说,节奏训练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有浅入深的过程,用科学的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效果。
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课,也是音乐学习者必修的课程,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节奏的训练是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系统地发展音乐听觉,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
然而,对初学者来说,节奏训练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有浅入深的过程,用科学的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效果。
关键词:常用节奏型;母音带唱法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学习视唱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视唱教学,尤其是那些切分音和附点音符以及一拍数个音的,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道高不可攀的门槛。
教师要把繁杂的节奏变得易记,易懂,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把视唱教学中的节奏难点逐步解决,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视唱所包含的多种元素打下了稳定的基础;同时,在熟练掌握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
不仅能唱读节奏,能记节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节奏。
音乐中的节奏形态非常多样,节奏构成千变万化,但其基本形态归类起来并不很复杂。
如果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型,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其他一些较复杂的节奏就不难掌握了。
每一种节奏型都有各自的形态、名称、读法、写法。
如在音乐中最常使用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组合型、连音型,以及我们要着重讲的母音带唱等,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将每种节奏型进行内部组合并让学生加以记忆。
例如在参考综合各种方法后,对于基本节奏型,可以分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和以附点四分音符为一大拍两类。
每一类又有五种划分,即:基本划分、附点划分、后附点划分和特殊划分(各种连音)。
奥尔夫节奏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杨永岗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8期【摘要】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在音乐教育方面也有着很大成就,他的以培养人全面性和创造性为宗旨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从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中的节奏训练出发,以视唱练耳的教学为研究主题,通过对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提出将奥尔夫的节奏训练运用于视唱练耳实践教学中的方式。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节奏训练;视唱练耳;重要性;实践在音乐学的教育中,关于视听练耳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在乐谱方面辨识、读唱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乐感和节奏感方面的隐约感觉。
而通过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节奏训练方法,不仅能有效丰富教师课堂的教学手法,还能有效提高视听练耳在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的教学观念强调,音乐应当是和舞蹈、动作等紧密相关的一种需要通过回归本心进行教学的艺术,需要学习者能充分的作为表演者参与其中而不是简单的作为一名听众。
所以,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应当具备:综合性,能与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即兴性,能够通过学习培养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参与性,能够引导学习者以自身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积极地参与其中;节奏性,能够以节奏的形式使学习更加简单有趣;多元性,能够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是音乐更加具有传统意义;全面性,指的是音乐的教学不分贫富贵贱面向全体学生。
二、节奏训练的重要性节奏在整首音乐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是富裕音乐生命力的灵魂,不仅能有效塑造音乐的整体形象,同时对音乐中的情感表达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的教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学往往更加注重音乐的旋律,而忽视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对节奏的训练,而最终的结果也将导致学生在进行音乐演唱时会缺乏节奏感,在表演不同类型的音乐时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应,并且会出现明显的表演失误。
交响乐团节奏训练【最新版】目录一、交响乐团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二、交响乐团节奏训练的方法三、交响乐团节奏训练的效果与意义正文一、交响乐团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交响乐团是音乐表演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汇集了各种乐器,通过协作演奏出美妙的旋律。
在交响乐团中,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对于各个乐器的演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交响乐团节奏训练是提高乐团整体演奏水平和表现力的关键环节。
二、交响乐团节奏训练的方法1.基础节奏训练:基础节奏训练主要包括拍子、速度、节奏感等基本要素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让乐手们通过击拍、打拍子等方式,熟悉各种节奏和拍子,提高演奏时的节奏感。
2.视唱练耳训练:视唱练耳训练是指通过观看乐谱,同时演唱旋律和节奏,来提高乐手们的音乐阅读能力和演奏水平。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乐手们更好地理解乐曲的节奏结构,从而提高演奏效果。
3.合奏训练:合奏训练是指在指挥的指导下,各个乐手按照乐谱的要求进行同步演奏。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让乐手们在实际演奏中感受和掌握乐曲的节奏,提高整个乐团的协作能力和演奏水平。
4.专项训练:针对某些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节奏问题,可以进行专项训练。
例如,对于弦乐器来说,可以通过练习颤音、泛音等技巧来提高演奏时的节奏感。
三、交响乐团节奏训练的效果与意义通过系统的节奏训练,交响乐团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提高乐团整体演奏水平:节奏训练可以提高乐手们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感,使整个乐团在演奏过程中更加协调、默契,从而提高整体演奏水平。
2.增强乐团的表现力:通过节奏训练,乐手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演绎乐曲的情感,使乐团在演奏过程中更具表现力,为观众带来更美好的音乐体验。
3.培养乐团的团队精神:节奏训练需要各个乐手之间密切协作,这有助于培养乐团的团队精神,提高乐团的凝聚力。
总之,交响乐团节奏训练对于提高乐团的整体演奏水平、表现力和团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视唱练耳学习中的几种练习方法1. 引言1.1 引言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视唱练耳可以培养听觉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视唱练耳也是音乐学习过程中检验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视唱练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视唱练耳学习中常用的练习方法,包括准确听辨音高和音程的练习方法、节奏感和节奏准确性的训练方法、曲调和旋律的练习方法,以及逐步提高难度和加强综合能力的方法。
2. 正文2.1 视唱练耳的重要性视唱练耳在音乐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培养音乐素养和提高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视唱练耳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听辨音高和音程,提高他们的音准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对音乐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视唱练耳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和节奏准确性。
通过练习节奏感,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视唱练耳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曲调和旋律,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演唱技巧。
2.2 准确听辨音高和音程的练习方法准确听辨音高和音程是视唱练耳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音乐中,音高是指音符的高低,音程则是指两个音符之间的距离。
在训练音高和音程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练习方法:1. 听力练习: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可以逐渐提高对音高和音程的敏感度。
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音乐作品,尝试听准每一个音符的音高和音程,逐渐提高自己的听辨能力。
2. 声音比较:可以选择两个音符进行比较,判断它们之间的音程关系。
比如可以选择两个相邻的音符进行对比,判断它们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逐渐扩展到更大的音程范围。
3. 反复练习:对于一些困难的音程,可以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
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音程进行多次训练,加深对这些音程的印象。
一、什么是视唱练耳视唱练耳英文叫作sign-singing and ear-training,也就是看着谱子演唱和耳朵训练,我们简称为“视唱练耳”。
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看谱即唱和听觉的训练,但我们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理解,其实它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训练科目,包括乐理、听觉练习、视唱练习和节奏练习,是科学训练小孩头脑反应,提高听力乐感的美育课,通过学习使少儿听觉敏锐,唱音美好,否则一旦耳骨长成型,就较难纠正和提高。
视唱课又是学习声乐器乐课的很好的辅助课。
练耳是学习音乐(声乐、器乐)必要的功课,学习视唱练耳和乐理等音乐基础知识会更好的促进器乐的学习,乐感提高了,学习专业时就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视唱练耳,节拍、旋律等的训练,同时还应该包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达等综合性音乐素养的练习。
二、教学训练内容与方法步骤(一)内容1.乐理。
包括音程,和弦,调式,记谱法等知识。
2.听觉练习。
通过单音的模唱和听辨、音组的模唱和听辨,以及音程、音乐短句的听辨,提高和发展学习者的音乐听辨、分析能力,从而具有“音乐的耳朵”。
3.节奏练习。
节奏是构成音乐要素之一,在这项训练中,通过读节奏、说念歌谣,以及节奏模仿、节奏选择、节奏听写方面的练习,可训练和提高学习者的模仿能力、反应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丰富多样的节奏训练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和增强学习者的音乐学习兴趣。
4.视唱练习。
这项训练是和听觉练习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一项训练内容。
通过对大量优秀的中外儿歌、民歌,以及名曲片段的视谱演唱,使学习者逐步提高视谱能力,同时,通过演唱,可达到积累丰富的音乐语汇的目的。
(二)方法步骤1.听唱音准练习。
刚开始大多数孩子唱不准音,好像五音不全,确实很头痛。
不过,有先天的五音不全,有错觉的五音不全。
如果真是前一种的话,一般很难练习出来的。
因为它是生理上的听觉不足,很难纠正。
如果是后者的话,经过一段指导会校正过来。
听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而听音练习则是培养和提高儿童听觉能力的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
2012年第23期总第325期前沿Forward Position No.232012Sum No.325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节奏训练的几点思考蔡悦(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节奏训练是音乐入门的有效途径,也是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基础。
所以,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对于学习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
20世纪现代音乐节奏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且复杂多变,对于视唱练耳教学训练有一定的难度。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分析现代节奏训练的重要意义,分别从现代节奏训练应具备的能力、阶段划分、教材教学法选用、训练难点和解决办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思考,以供借鉴。
[关键词]视唱练耳;节奏训练;现代音乐[中图分类号]J6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12)23-0175-02[作者简介]蔡悦(1982—),女,辽宁大连人,文学硕士,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作曲于作曲理论研究。
面对国内外非传统音乐作品的大量涌现,以及日益频繁的国际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作为专业音乐基础的视唱练耳课程如何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如何对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课程重新定位;如何转变传统观念接受现代音乐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如何在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这些问题是需要深层次思考和迫切研究的,也是摆在视唱练耳专业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一、现代节奏训练的重要意义首先,增强音乐的记忆力并提高视唱读谱能力。
在音乐中,节奏训练是发展音乐记忆的重要途径。
同时,在视唱读谱的过程中,有节奏感的读、唱和演奏要比无节奏感的一个个单音要快得多,尤其在具有合作性的练习中,只要把握节拍,丢几个单音也不会被甩下来。
其次,培养发展敏锐的音乐感。
节奏感首先是一种感知力,从听火车运行发出的声音自然结合成一种节奏定式,到听雨滴声而发出的声音形成“滴答”节奏型,都是这种感知力的体现。
节奏训练就是利用人的这种潜能,将其诱发出来进行训练,发展为更为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鉴赏音乐的洞察力。
视唱练耳教案教案一:基础视唱练耳目标:通过视唱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唱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
教学内容:1.音阶练习:C大调音阶的唱和读练习;2.简单旋律的视唱练习;3.节奏练习:通过敲打节拍器或拍打身体等方式进行节奏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琴键图或音乐符号图;2.节拍器或其他节奏乐器。
教学步骤:1.热身:用简单的音阶练习唱和读,温习乐理知识。
2.音阶练习:用唱和读的方式练习C大调音阶。
3.视唱练习:选择一段简单的旋律,先教给学生唱,然后让学生尝试通过看琴键图或音乐符号图进行视唱练习。
4.节奏练习:通过敲打节拍器或拍打身体等方式,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5.练习巩固:让学生分组进行视唱练习,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延伸:1.增加音程练习:在音阶练习的基础上,加入音程的训练,让学生学会通过听觉判断音程的大小。
2.增加复调练习:选择一些简单的复调旋律,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和声能力。
3.增加节奏变化的练习:通过给定的节奏图案,让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增加其对不同节奏的准确把握能力。
教案二:听后练耳目标:通过听后练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唱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音准练习:通过听音进行音准调节的训练;2.旋律练习:通过听后唱的方式进行旋律的复述和创作;3.和声练习:通过听后认和声进行和声的训练。
教学准备:1.音频设备和音频素材;2.乐器伴奏。
教学步骤:1.热身:通过唱一首简单的歌曲进行热身,为听后练耳做准备。
2.音准练习:播放一个简单的旋律,让学生跟着音频进行音准调节的练习。
3.旋律练习:播放一个旋律,让学生跟着音频进行旋律的复述和创作。
4.和声练习:播放一个和声旋律,让学生跟着音频进行和声的认和练习。
5.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配乐创作,通过听后练耳的方式将旋律和和声进行完整的创作。
教学延伸:1.增加复调练习:选取一些复调的音频素材,让学生进行听后练耳的练习,提升其对复调音乐的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