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赏析
- 格式:pps
- 大小:11.15 MB
- 文档页数:23
第一首《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
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
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
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
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
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
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第二首《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
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
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
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
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
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
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
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
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第三首《喜相逢》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
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一]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
[二]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
[三]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
[四]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第四首《牧笛》作于1958年。
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
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
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
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
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
第一首《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
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
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
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
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
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
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第二首《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
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
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
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
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
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
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
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
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第三首《喜相逢》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
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一]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
[二]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
[三]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
[四]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第四首《牧笛》作于1958年。
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
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
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
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
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我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属于古代大型琴曲,它最早出现在汉代。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最多的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
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为了不连累母亲,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汉族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3、《平沙落雁》《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
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岸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
盘点十大古曲十大古曲是指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经典的十首曲目,它们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些古曲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代表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这十大古曲。
1.《广陵散》《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琴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东汉时期的名琴师吕奇所创。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韵律和优美动听的旋律,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2.《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唐代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卷轴绘画作品,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著名的器乐曲之一。
它通过音乐来再现了宋朝时期繁华热闹、人物众多、生活场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景。
3.《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由二胡演奏家阿炳所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它以其清新脱俗的旋律和深情浪漫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曲之一。
4.《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由明代琴师杨洪基所创作的一首琴曲,它以其简约明快的音乐风格和清新淡雅的旋律,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代表作品之一。
5.《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诗歌《登鹳雀楼》中提到的一首琴曲。
它以其优美动听、富有抒情气息的旋律和深邃含蓄、意境丰富的表现手法,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经典和优美的古曲之一。
6.《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最为流行的民歌之一。
它以其悠扬动听、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抒情深沉等特点,成为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7.《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器乐曲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音乐结构和优美动听的旋律,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8.《大漠谣》《大漠谣》是中国古代民歌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以其深情浪漫、抒情激昂、节奏明快等特点,成为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9.《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声乐曲目之一。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欣赏-回复中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有许多经典名曲至今仍被广泛传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并带领大家一步一步欣赏其中的每一首乐曲。
1.《高山流水》:这是刘明湘为琴谱所创作的一首曲子,以描绘山水之美为主题。
听这首曲子,你会感受到高山流水之间的恢宏壮丽,以及无垠的宽广。
首先,我们可以准备一把中国传统乐器——古琴。
这首曲子需要具备一定的琴技,因此要事先学习古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并掌握一些常用的音律。
2.《广陵散》:这是被誉为古代音乐瑰宝的曲子之一,由古琴大师吴与剑所创作。
它以广陵故地遗世之美为主题,曲中展现出丰富的音乐意境和情感。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这首曲子。
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闭上眼睛,让音乐渗入心灵,感受其中的美妙。
3.《梅花三弄》:这是明代杨洪基所创作的古琴曲子,是流传最广的古琴曲之一。
它以梅花为元素,将梅花的幽雅与气韵传达到了音乐里。
我们可以找一本古琴谱,学习和练习这首曲子。
通过琴声的起伏和轻扬,我们可以感受到梅花的清雅和傲骨。
4.《二泉映月》:这是陈升为二胡创作的一首曲子,以描绘月下二泉的美丽景色为主题。
它以独特的技法表现了月亮下泉水的光影交织之美。
现在,我们可以准备一把二胡,学习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
在演奏时,我们要注重表达出曲子中月亮和泉水的细腻之处。
5.《阳关三叠》:这是管平湖创作的曲子,以描绘阳关古道的壮美景色为主题。
曲中将阳关的险峻和奇特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可以借助一把笛子,演奏这首曲子。
通过吹奏的音调和吹气的力度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阳关古道的绵延和宏伟。
6.《秋江夜泊》:这是杨洪基为琵琶创作的曲子,以描绘江河湖泊秋夜的静谧之美为主题。
曲中充满了律动和起伏,营造出恬静的意境。
我们可以尝试学习弹奏琵琶,并演奏这首曲子。
通过琵琶的音符和指法,我们可以传递出秋夜江泊的闲适与宁静。
7.《清明上河图》:这是陈芸为笛子创作的曲子,以描绘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为主题。
曲中集合了悠扬的笛声和生动的音符,创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中国在每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崭露头角,而今天我们要说得就是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十首金曲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中国风采。
第一首,摔琴绝弦,天涯何处觅知音——《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相传在先秦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
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中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
古典音乐十大名曲欣赏《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又名《夕阳箫鼓》、《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汉宫秋月》——崇明派琵琶曲。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独奏古曲。
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
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胡笳十八拍》——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
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传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
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
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
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
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
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
列举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是:
1、桃花扇:桃花扇歌词出自明代著名文学家文天祥的《武陵春》,几乎成为中国文艺史上最具有经典性的一首民歌之一。
2、念奴娇:该歌出自元朝史官、文学家关汉卿所著的《西厢记》,表现出女子柔弱而美丽的特点,以及男女之间的良缘,被誉为“中国社会文艺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文艺作品”。
3、望海潮:该曲出自元朝报学家何时说《岳阳楼记》,它融合了古典诗词和传统曲调,被誉为“中国古典曲风的杰出代表”。
4、凤归云:凤归云出自宋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歌曲表达的是以婉约的姿态,以情感化的方式表达出人生的苦乐,使该曲被誉为“中国古典曲风的杰出代表”。
5、舞秋风:舞秋风词出自五代著名文学家张先《蓬莱仙踪》,以优美动人的声调表达秋意,充满浪漫,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精美之作。
6、春江花月夜:该曲出自宋代著名作家苏东坡的《春江花月夜》,表达的是苏东坡对心灵深处的情感,抒写了当时春江景色的宁静之美。
7、八声甘州:该曲出自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水调歌头·绮罗香》,抒发出眷恋故土、怀念家乡的寄相思情绪。
8、汉宫春:汉宫春出自明代文学家欧阳修《汉宫秋》,抒写了汉宫小厅的四季景色及中国古典情怀,传唱至今。
9、满江红:满江红歌词出自清朝文学家唐寅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抒写春江景色,表达春之快乐,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作。
10、千古绝唱:千古绝唱歌词出自清代名词牌《满江红》,以优美的押韵,表达家国繁华,被誉为“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
十大古曲的名词解释古曲,是指具有悠久历史背景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传统音乐作品。
这些曲调经过岁月的洗练与演绎,在民间乐队、戏曲演唱、器乐演奏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广为流传。
它们不仅代表着中国音乐的丰富历史遗产,更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十大古曲进行名词解释,为读者呈现这些经典作品的历史和内涵。
第一首古曲是《关山月》。
它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由乐坛著名琵琶演奏家张昭发创作。
《关山月》以其深沉哀婉的旋律和悲凉的情感描绘了边塞历史上的壮士之死与离别之苦。
通过宛转悠扬的琵琶声,曲调所传递的对故土深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令人动容。
第二首古曲是《阳关三叠》。
它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民间曲调,最早来源于唐代。
它描绘了西北大漠中阳关关隘的景色,通过乐曲中融入流畅动人的和声、飘逸悠扬的旋律,将荒凉广袤的戈壁和无垠沙漠的辽阔气势传达给听众。
第三首古曲是《醉渔唱晚》,其诗名源自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作《醉渔唱晚》。
曲调婉转悠扬,带给人们一种宁静的意境。
乐曲表达了渔翁戏水、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和随性自在的人生态度,将听众带入恬静如水的精神世界。
第四首古曲是《广陵散》,由古琴演奏家文朝荣创作。
《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琴曲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广泛流传于汉族地区。
乐曲简洁凝练,空灵自由地传达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使人沉醉其中。
第五首古曲是《步步高》,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乐曲《行者抚琴》,后由乐坛著名古琴演奏家冯宝宣发扬光大。
《步步高》描绘了抚琴者逐渐增长的情绪,以及他在音乐中获得的情感解脱。
乐曲抒发了人们心中所追求的欢乐和自由,是古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第六首古曲是《十面埋伏》,出自京剧大师梅兰芳创作。
这首曲目是《花木兰传奇》中的一部分,描绘了木兰决心投身军旅的英勇之举。
乐曲激昂豪迈,通过梅兰芳独特的演唱风格和京剧表演技巧,将木兰这位民族英雄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首古曲是《白鹿原》,根据中国现代作家陈忠实的同名小说而创作。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图文:网络PPS:辛钰明按提示操作按Esc键退出单击去目录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返目录
3:30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
编而来,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
三次,故称“三弄”,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相传晋桓伊作笛《梅
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
乐曲通过歌颂
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
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返目录
3:55
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
《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
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返目录
4:47
《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
套曲。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
涓子所作。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
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返目录
3:16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返目录
7:47
唱词(魏晋-蔡琰字文姬)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
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4:53
返目录
《广陵散》,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
据《战
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
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
现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操。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
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据《琴操》记载: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
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
聂政为父报仇行刺
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
10余年。
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
于是,找机会进
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己当
然也是壮烈身亡了。
返目录
3:14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返目录
7:03
《十面埋伏》是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前身是明代的《楚汉》。
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返目录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