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便秘的诊断标准
便秘是指排便时间间隔延长,粪便量减少,排便困难,粪便干
硬或呈球状,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
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会引起其他疾病。
因此,及时准确
地诊断便秘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便秘的诊断标准,帮助大家更好
地了解和诊断便秘。
首先,便秘的诊断需要根据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来判断。
正常
情况下,成年人的排便频率在一天3次到一周3次之间属于正常范围,而粪便应该是软的、易排泄的。
如果排便频率明显减少,粪便
干燥、困难排出,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便秘。
其次,需要考虑排便的困难程度。
便秘患者通常需要用力排便,或者在排便时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有些患者甚至需要使用手
指辅助排便。
这些情况都表明患者可能存在便秘问题。
另外,便秘还需要考虑持续时间。
如果患者在连续3个月内出
现上述排便频率减少、粪便干燥、排便困难等症状,就需要考虑是
否患有慢性便秘。
而如果这些症状出现在短时间内,可能是急性便秘。
除了上述诊断标准外,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
有些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都会引起便秘。
因此,在诊断便秘时,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有条件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肠镜、肠功能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
总之,便秘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
只有准确地诊断便秘,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摆脱便秘的困扰,恢复健康的排便功能。
便秘有哪些治疗方法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者大便干燥的情况。
常见的便秘症状包括排便不畅、腹胀、腹痛、大便干燥、大便硬结等。
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药物副作用、疾病等。
治疗便秘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改善生活方式、使用药物辅助等。
首先,改变饮食习惯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方法之一。
饮食中富含纤维的食物可以增加大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便。
推荐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此外,多喝水也有助于保持肠道湿润,促进排便。
同时,避免或减少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高盐食物,避免过度饮酒、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可以帮助改善便秘症状。
其次,增加运动量也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方法之一。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消化道的通气,有助于改善便秘。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等。
此外,腹部锻炼也可以帮助增强腹肌力量,改善排便功能。
例如,可以尝试躺在地板上,双腿屈膝,双手放在脑后,然后缓慢地抬起上半身,让肩膀离地,再缓慢放下。
这样的腹部运动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改善生活方式也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方法之一。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可以使机体的生物钟得到调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起床后尽量定时排便,可以帮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此外,避免长时间坐着,适当活动身体,也有助于改善便秘。
药物辅助也是治疗便秘的方法之一,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和软化大便的药物。
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主要有:滴丸剂、芒果干等温和的植物性泻药;软化大便的药物主要有:乳果膏、凡士林等润滑性泻药。
但是,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出现依赖性,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嘱,在治疗后逐步减少药物的剂量和频率。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尝试其他非药物的治疗方法,如中医针灸、推拿等。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调节肠道功能,缓解便秘症状。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腹部以及特定穴位,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便秘(患者健康教育)便秘 (患者健康教育)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变得干燥和硬结。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饮食不均衡、生活习惯不当、缺乏运动以及某些疾病的影响。
症状便秘的主要症状包括:1. 排便困难2. 大便干燥、硬结3. 排便次数减少4. 腹部胀气或不适感5. 腹部疼痛6. 感觉肠道没有完全排空健康建议对于患有便秘的人群,以下是一些健康建议:1.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帮助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
多喝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保持粪便湿润,减轻排便困难。
避免过多摄入精加工食品和高脂食品,这些食物通常缺乏膳食纤维,可能加重便秘症状。
2. 生活习惯调整:建立固定的排便时间:每天定时排便,让肠道建立规律性。
多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3. 注意缓解压力:长时间的紧张和压力可能影响肠道正常的功能,要学会放松和缓解压力,有助于改善便秘问题。
4. 医疗干预:如果上述生活调整和健康建议没有改善便秘症状,建议咨询医生,寻求进一步的医疗干预和治疗。
注意事项避免长时间忍便,并且不要过度用力排便,以免造成肠道损伤。
如果伴有其他症状,如血便、腹痛加重等,应尽快就医。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不良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调整,我们可以改善便秘的症状,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
如果便秘症状持续存在或症状较重,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便秘的诊断标准
便秘是指排便时间延长,排便次数减少,排便时大便量少或质硬,常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便秘对于患者的
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便秘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
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便秘。
一、症状标准。
1. 排便时间延长,指排便时间明显延长,通常超过10分钟。
2. 排便次数减少,指连续3天或更长时间内排便次数明显减少,通常少于3次/周。
3. 大便量少或质硬,指排便时大便量少,质地硬,排便时需要
用力。
4. 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指排便困难时伴有腹胀、腹痛等不
适症状。
二、体征标准。
1. 腹部触诊,腹部触诊可发现大便梗阻、肠道积气等体征。
2. 直肠指诊,直肠指诊可发现肛门括约肌松弛、大便梗阻等体征。
三、检查标准。
1. 大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大便中是否有血液、脓
液等异常情况。
2. 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可发现结肠息肉、结肠癌等病变。
3.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腹部CT等检查可发现肠道梗阻、肠道积气等情况。
四、诊断标准。
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结合便秘的持续时间和严
重程度,可做出便秘的诊断。
以上就是便秘的诊断标准,希望对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对于患有便秘的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增加运动量、保持心情愉快也是预防和改善便秘的重要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便秘问题,健康生活。
便秘的治疗(完整版)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便秘的患病率也在悄然上升,据调查显示,我国成人便秘的患病率为7.0%-20.3%,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有所升高,我国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在15%-20%,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一、什么是便秘便秘(constipation)是指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应≥6个月。
二、哪些因素容易引起便秘便秘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药物三大类病因所致。
1、功能性便秘:包括饮水量少、低纤维素食物摄入不足、久坐不动、精神压力大、排便时间过长等。
2、器质性便秘:如结肠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病、认知障碍或痴呆等疾病导致。
3、药物性便秘: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钙剂、铁剂、止泻药等均可引起便秘。
三、便秘的常用治疗药物及注意事项1、聚乙二醇4000散:适用于成人及≥8岁的儿童便秘的症状治疗,可用于糖尿病或需要无糖饮食的患者。
注意事项:大剂量用药可能会出现腹泻,少数有腹胀、腹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停药24-48 h即可消失,随后可减少剂量继续治疗。
2、乳果糖口服溶液:主要用于慢性或习惯性便秘,同时在肝性脑病中也用于治疗和预防肝昏迷或昏迷前状态。
注意事项:治疗的起始几天可能会出现腹胀,通常继续治疗可消失,当使用剂量高于推荐剂量时,可出现腹痛、腹泻,此时应减量。
长期大剂量服用导致腹泻,患者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需减量。
3、比沙可啶肠溶片:用于急、慢性便秘和习惯性便秘。
注意事项:必须整片吞服,不得碾碎或溶解后服用,服药前后2 h不得服牛奶或抗酸药。
偶可引起明显的腹部绞痛,停药后即消失。
长期服用可导致结肠黑变病,因此建议短期、间断服用。
4、利那洛肽:主要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临床研究也证实其在难治性便秘患者中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便秘概述一、病名概念便秘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情志失调,或年高体衰及阴寒内盛所致。
主症见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困难,或经常便而不畅。
可兼有小便短赤,腹部胀满,口舌生疮;或目赤易怒,口苦;或嗳气频作,胁腹痞满;或神疲气怯,或头晕目眩,面黄无华,甚则脱肛等。
二、源流1. “大便秘”之称,首见于《活人书》,但中医很早就有关于“便秘”的记载。
如《素问·举痛论》说:“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认为便秘与热邪内郁有关。
2. 《伤寒论》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
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鞭,名曰阴结也”。
将本病分为阴结与阳结两类。
3. 《诸病源候论》说:“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壅塞不通也。
”较清楚地阐明了便秘发生的主要机理。
《圣济总录》指出:“便秘涩,盖非一证,皆荣卫不调,阴阳之气相持也。
若风气壅滞,肠胃干涩。
是谓风秘;胃蕴客热,口糜体黄,是谓热秘;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
或肾虚小水过多,大肠枯竭,渴而多秘者,亡津液也。
或胃燥结,时作寒热者,中有宿食也”。
阐述了便秘的病因病机。
4. 《医学启源》说:“凡治脏腑之秘,不可一例治疗,有虚秘,有实秘,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
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5. 《景岳全书》说:“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
知斯二者,即知秘结之纲领矣。
”6. 《证治汇补》曰:“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清之;阴结者温之;气滞者疏导之;津少者滋润之。
大抵以养血清热为先,急攻通下为次”。
三、范围病范畴,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所致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主证:大排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与粪便排出障碍有关的一组症状。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由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便秘,又称特发性便秘,可分为排空迟缓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和合并或混合型。
肛管内外括约肌功能障碍、直肠平滑肌动力障碍/直肠感觉功能损害等因素都会造成排便梗阻,导致功能性便秘。
长期抑郁和焦虑亦可导致功能性便秘。
中西医学对便秘的认识基本一致。
1 诊断依据1.1 临床表现1.1.1 症状便意少,便次减少:此类便秘可见于排空迟缓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
前者是由于通过缓慢,使便次和便意均减少,但间隔一定时间仍能出现便意,粪便常干硬,用力排便有助于排出粪便。
而后者常常是感觉域值升高,不易引起便意,因而便次减少,而粪便不一定干硬。
排便艰难费力:以出口梗阻型便秘更为多见。
这种类型的便次不一定少,但费时费力。
慢通过型便秘由于通过缓慢,粪便内水分过多被吸收,粪便干结,可发生粪便嵌塞。
排便不畅:常有肛门直肠内阻塞感,虽频有便意,便次不少,但即使费力也无济于事,难有通畅的排便可伴有肛门直肠刺激症状,如下坠、不适等。
1.1.2 体征体检时,常可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部位触及粪块及痉挛的肠段。
1.2 理化检查1.2.1 胃肠通过试验(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est,GiT)建议在至少停用有关药物48h后服用不透X线标志物20个后,于第48h拍摄腹部x线平片1张(正常时多数标志物已经抵达直肠或已经排出),选择48h摄片的目的是有可能观察到此时的标志物分布,如多数已经集中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区域之内或尚未到达此区域,则分别提示通过正常或过缓;如在72h再摄片1张,若多数标志物仍未抵达乙状结肠或直肠或仍留在乙状结肠、直肠,则分别提示通过缓慢或出口梗阻型便秘。
胃肠通过试验是一种简易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1.2.2 肛门直肠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ARM)常用灌注式测压(同食管测压法),分别检测肛门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压和用力排便时的松弛压、直肠内注气后有无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出现,还可以测定直肠的感知功能和直肠壁的顺应性等,有助于评估肛门括约肌和直肠有无动力感觉障碍。
便秘诊断标准
便秘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必须包括以下2项或2项以上: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
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辅助,每周自发排便<3次。
2. 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3. 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此外,如果便秘症状开始的时间、发生频率、严重程度;是否会因为某些因素,导致症状加重或缓解;是否伴随腹痛、呕吐、体重降低、血便等症状;饮食、饮水习惯,以及运动情况等;是否有消化系统问题或结肠癌的家族史;是否有其他疾病,或改变了其他疾病的用药情况(如加用新药或现用药品剂量改变)等问题也需要关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出现便秘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获取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便秘的诊断标准便秘是指排便时间间隔延长,粪便干硬,排便费力或排便不畅的情况。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正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便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便秘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症状标准。
1. 排便时间间隔延长,正常人的排便时间间隔因人而异,但通常在一天至三天之间。
如果一个人的排便时间间隔明显延长,且伴有排便费力或排便不畅的情况,应考虑便秘的可能性。
2. 粪便干硬,便秘患者的粪便通常较为干燥,形状不规则,有时甚至呈现颗粒状或块状,这与正常的软便形态有明显差异。
3. 排便费力或排便不畅,便秘患者在排便时通常需要用力,有时甚至需要手动帮助才能排便。
排便不畅也是便秘的常见表现之一。
二、病史标准。
1. 饮食习惯,长期饮食缺乏膳食纤维、水果和蔬菜的人更容易患上便秘。
此外,过多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也会增加便秘的风险。
2. 运动习惯,缺乏运动是导致便秘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久坐不动的人更容易出现便秘问题。
3. 疾病史,一些疾病或疾病治疗药物也会导致便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抑郁症等。
三、体格检查标准。
1. 腹部触诊,医生通过腹部触诊可以了解患者的肠道情况,包括肠蠕动情况、肠鸣音情况等,从而判断是否存在便秘。
2. 直肠指诊,直肠指诊可以了解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张力、直肠内有无粪便残留等情况,有助于判断便秘的程度和原因。
四、实验室检查标准。
1. 血常规,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情况,排除其他疾病对便秘的影响。
2. 大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粪便性状、有无隐血、有无寄生虫感染等情况,对判断便秘病因有一定帮助。
以上就是便秘的诊断标准,通过对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便秘,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医,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也能更好地应对便秘问题,重拾健康的生活。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多长期持续存在,症状扰人,影响生活质量,病因多样,以肠道疾病最为常见,但诊断时应慎重排除其他病因。
【病因】
1、功能性便秘,其发生原因有:
⑴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⑵因工作紧张等打乱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⑶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已状结肠痉挛引起,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使秘与腹泻交替。
⑷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⑸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致排便困难。
2、器质性便秘,其发生原因有:
⑴直肠与肛门病变引起肛门括约股痉挛,排便疼痛,造成惧怕排便,如痔疮、肛裂、肛周脓肿和溃疡,直肠炎等。
⑵局部病变导致排便无力:如大量腹水膈肌麻痹,系统性硬化症,肌营养不良等。
⑶结肠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结肠良、恶性肿瘤、Crohn病,先天性性世结肠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等。
⑷腹腔或盆腔内肿瘤的压迫(如子宫肌瘤)。
⑸全身性疾病使肠肌松弛,排便无力,如尿素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脑血管意外截瘫,多发性硬化,皮肌炎等。
此外,血卟啉病及铅中毒引起肠肌痉挛,亦可导致便秘。
⑹应用吗啡类药、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神经阻滞药、镇静剂、抗抑郁药以及含钙、铅的制酸剂等使肠肌松驰引起便秘。
【发生机制】
食物在消化道经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糜残渣从小肠输送至结肠,在结肠内再将大部分的水分和电解质吸收形成粪团,最后输送至乙状结肠及直肠,通过一系列的排便活将粪便排出体外。
从形成粪团到产生便意和排便动作的各个环节,均可因神经系统活动异常,肠平滑肌病变及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或病变而发生便秘。
就排便过程而言,其生理活动包括:①粪团在直肠内膨胀所致的机械刺激,引起便意及排便反射和随后一系列肌肉活;②直肠平滑肌的推动性收缩;③肛门内、外括约肌的松弛;④腹肌与膈肌收缩使腹压增高,最扣将粪便排出体外,若上述的任何一环节存在缺陷即可导致便秘,便秘发生机制中,常见的因素有:①摄入食物过少,特别是纤维素和水分摄入不足,致肠内的食糜和粪团的量不足以刺激肠道的正常蠕动;②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肌肉张力减低和蠕动减弱;③肠蠕动受阻碍致肠内容物滞留而不能下降,如肠梗阻;④排便过程的神经及肌肉活动障碍,如排便反射减弱或消失,肛门括约股痉挛,腹肌及隔肌收缩力减弱等。
【临床表现】
急性便秘患者多有腹痛、腹胀、甚至恶心、呕吐、我见行各种原因的肠梗阻,慢性便秘多无特殊表现,部分病人诉口苦,食欲减退,腹胀、下腹不适或有头晕、头痛、疲乏等神经功能症状,但一般不重,排出粪便坚硬如羊粪,排便时可有左腹部或下腹痉挛性疼痛与下坠感,常可在左下腹触及痉挛之乙状结肠。
排便困难难严重者可因痔加得及肛裂而有大便带血或便血,患者亦可因此而紧张、焦虑。
慢性习惯性便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经产妇女,可能与肠肌、腹肌与盆底肌的张力降低有关。
【伴随症状】
1、伴呕吐、腹胀、肠绞痛等,可能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
2、伴腹部包块者应注意结肠肿瘤(注意勿将左下腹痉挛的乙状结
肠或其内之粪便块误为肿瘤)、肠结核及Crohn病。
3、便秘与腹泻交替者应注意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
征;
4、伴生活环境改变,精神紧张出现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
【问诊要点】
1、询问病人大便的性状、频度、排便量、排便是否费力,以确定
是否便秘。
询问便秘的起病与病程,持续或间歇发作,是否因精神紧张,工作压力诱发。
并了解年龄、职业、生活习惯、食物是否含足量纤维素,有无偏食等。
2、询问是否长期服用泻药,药物种类及疗程,是否有腹部、盆腔
手术史。
3、询问有无服用引起便秘的药物史,如吗啡、鸦片制剂、可待因、
肠道吸收剂等。
4、询问其他疾病情况,如代谢病、内分泌病、慢性铅中毒等。
【治疗】1、病因治疗:包括改变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治疗器质性疾病,指导合理用药等。
肿瘤、梗阻、绞窄所致的便秘及时手术治疗。
2、对症处理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泻药;如进食过少、年老体弱、排便动力减弱者,宜选用润滑性泻药,如石蜡油、甘油等,也可选用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酚酞、便塞停、大黄苏打片等;排便时不宜用力者,可选用软化性泻药,如二辛基硫酸琥珀钠;粪块嵌塞或作为慢性便秘者的临时治疗,可选用肥皂水灌肠或使用甘油栓、开塞露等;中药:润肠丸,麻仁丸等作用和尤适于慢性便秘患者。
为缓解某些药物的收敛作用,常应用氧化镁等;甘露醇、半乳糖果糖可提高肠腔内渗透压、增加肠腔内容量,刺激肠?动,也可选用。
一般不用硫酸镁治疗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