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34.50 KB
- 文档页数:13
三峡大学临床医学教育管理中心肠结核(Intestinal Teberculosis)一、概述定义:肠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犯肠壁引起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发病情况:肠结核在发展中国家迄今仍是消化道常见病之一,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20—40岁患者占60—70%。
女性高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 : 3。
二、病因及病理(一)病因肠结核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主要是肺结核,少数约10%原发于肠道称为原发性肠结核。
1、肠道感染(经口感染)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的主要途径。
好发部位:回盲部(85—90%)最多见,其次是升结肠、空肠、阑尾。
原因:(1)生理情况下,肠内容物在经过回盲瓣之前,停留时间较长,结核杆菌与该处肠粘膜接触的时间较长,增加了肠粘膜的感染机会。
(2)该部位LT丰富,结核杆菌容易生长。
2、2、血行播散:肠外结核病经血行播散侵犯肠壁。
见于粟粒性肺结核。
3、直接蔓延:邻近脏器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至肠道,如女性盆腔结核。
(二)病理溃疡型:占60%,结核性溃疡可单发或多发,深浅不一,深者可达肌层或浆膜层,边缘不规则,溃疡沿淋巴管走向呈环状,修复时瘢痕收缩导致环形狭窄。
增殖型:占10%,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及结核性肉芽肿形成包块增殖性狭窄。
混合型:占30%,增殖性狭窄和瘢痕性环形狭窄同时存在。
三、临床表现1、腹痛约80—90%的患者有慢性腹痛。
部位:与病变所在位置有关,多在右下腹,少数在脐周或全腹。
性质:一般为隐痛,时有绞痛,合并肠梗阻或急性穿孔时腹痛突然加剧。
影响因素:进餐可诱发或加重疼痛,腹泻与呕吐后疼痛可暂时缓解。
2、腹泻、便秘或交替出现溃疡型以腹泻多见,呈糊状或水样,3—6次/日,不含粘液和脓血。
增殖型以便秘多见。
3、腹部肿块:约30—40%的患者可触及肿块。
见于:增殖型和混合型,常位于右下腹,位置较深,相对固定,质地偏硬,表面不平伴压痛。
4、其它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纳差、腹胀,后期肠狭窄时可出现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症状。
结核性腹膜炎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
1.2 教学内容: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和病因。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腹水检查。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方案。
第二章:临床表现2.1 教学目标: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演变。
2.2 教学内容:结核性腹膜炎的常见症状,如腹痛、腹胀、发热等。
结核性腹膜炎的体征,如腹部压痛、腹水、腹部包块等。
结核性腹膜炎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演变的了解。
第三章:诊断方法3.1 教学目标:熟悉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
掌握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腹水检查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作用。
实验室检查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如血液检查、腹水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如腹部B超、CT扫描等。
其他诊断方法,如腹水培养、腹水ADA测定等。
第四章:治疗原则4.1 教学目标: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案。
4.2 教学内容: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支持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结核药物的选择和用药规律。
第五章:药物治疗方案5.1 教学目标:熟悉结核性腹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案。
掌握抗结核药物的选择和用药规律。
5.2 教学内容:抗结核药物的选择原则,如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药物不良反应的考虑。
结核性腹膜炎的用药规律,包括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疗程。
第六章:手术治疗6.1 教学目标:了解结核性腹膜炎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掌握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术后管理。
结核性腹膜炎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如药物治疗无效、并发穿孔或腹膜炎等。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剖腹探查、腹水引流和病灶切除等。
术后管理,包括抗生素使用、营养支持和康复锻炼等。
第七章:其他支持治疗7.1 教学目标: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其他支持治疗措施。
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
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
开课系部护理学院
开课教研室内科护理学教研室
授课教师田凤娥
职称副主任护师
授课班级13级护理班本科1班、2班、3班
学生人数 122人、122人、132人
长沙医学院教务处制
长沙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
授课教师田凤娥所属系
(部)护理学院所属教研室内科护理
学教研室
职称副主任护
师
授课时间2015年9月15、16、17号授课时数 2
授课班级护理专业专业(本科□专科□) 2013级1、2、3 班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习题课□讨论课□其它□。
结核性腹膜炎教案章节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及预后。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及病因。
2.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3.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及预后。
章节二:临床表现教学目标:1.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
2. 学会识别结核性腹膜炎的体征。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腹痛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腹水、腹部包块等。
章节三:诊断与鉴别诊断教学目标:1. 学会进行结核性腹膜炎的辅助检查。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3.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3. 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腹部肿瘤等。
章节四:治疗原则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
2. 学会制定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案。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抗结核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腹腔穿刺抽液、外科手术等。
章节五:预后与预防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预后。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预后:病死率、复发率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等。
章节六:抗结核药物治疗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抗结核治疗原则。
2. 掌握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抗结核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规律、全程、个体化。
2. 常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
3. 药物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肝功能损害、视力下降、过敏反应等。
章节七:腹腔穿刺抽液教学目标:1. 学会进行结核性腹膜炎的腹腔穿刺抽液操作。
结核性腹膜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3. 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和病因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弥漫性腹膜炎症。
病因主要是结核杆菌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至腹膜。
2.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持续性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可伴有腹水、腹部包块等特殊表现。
3.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蛋白等。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扫描等。
腹水检查:常规、生化、细菌培养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腹膜活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控制方法。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结核性腹膜炎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护理措施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结核性腹膜炎相关章节。
2. 病例:典型结核性腹膜炎病例。
3.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病例图片。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文献和最新研究动态。
六、治疗原则1. 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标准化治疗方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联合应用,持续治疗至少6个月。
2. 支持治疗: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失衡、维持水盐平衡。
3. 对症治疗:控制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
4.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难以控制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七、护理措施2. 病情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的变化。
3. 药物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
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
开课系部护理学院
开课教研室内科护理学教研室
授课教师田凤娥
职称副主任护师
授课班级13级护理班本科1班、2班、3班
学生人数 122人、122人、132人
长沙医学院教务处制
长沙医学院教案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七节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一、肠结核
(一)概述: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以腹痛、排便异常、
腹部包块和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结核杆菌感染肠道后是否发生肠结核取决于人体与结核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
当感染的结核杆菌较多、毒力较强、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和肠道局部防御能力削弱时才
会发病。
2.好发部位:回盲部是肠结核的好发部位,原因如下:①含结核分枝杆菌的肠道内容
物在回盲部停留时间较长,增加了肠黏膜的感染机会②回盲部淋巴结组织丰富③而结
核分枝杆菌易侵犯淋巴组织
3.肠结核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少数为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所致。
4.感染途径:①经口感染(主要途径)②血行播散③直接蔓延(腹腔内结核灶)
5.经口感染的因素:①本来有开放性肺结核或喉结核,吞痰而感染。
②经常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共餐,餐具未消毒隔离③引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和乳制
品
6.肠结核主要位于回盲部,其他部位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
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等处,少数见于直肠。
回盲部结核约占60%~80%。
7.病理分型:
①溃疡型肠结核:肠壁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充血、水肿,进一步发展为干酪
样坏死,随后形成溃疡,深浅不一,深者可达肌层和浆膜层,边缘不规则。
②增生型
肠结核:病变多局限在盲肠,以结核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肠壁局限性增厚与
变硬,肠腔狭窄。
③溃疡增生型肠结核:前两者的混合型。
(三)临床表现
1.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慢性隐痛,间歇性发作。
并发肠梗阻时呈阵发性绞痛,
讲
授
法
+
案
例
分
析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