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 格式:xls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8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概述作为教育领域的顶级奖项之一,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设立旨在肯定和推广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进一步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2018年,在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二等奖的教学成果无疑具有极高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本文将针对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标准和具体成果提供参考。
二、获奖作品简介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共有若干所学校和教育机构,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成果。
其中包括了以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研发、学科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教学项目。
这些获奖作品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对于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获奖作品案例分析1.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项目某小学的数学教学改革项目“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与实际运用能力”的获奖成果在获奖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
该项目通过引入实践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联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字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项目某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获奖成果也是本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亮点之一。
该项目通过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引入了更多的实验探究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进行各种实验探究活动,提高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 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项目某高中的历史课程改革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思考能力”的获奖成果也给本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增添了亮眼之处。
该项目通过对历史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历史知识,更能够培养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汇编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是中国教育界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奖项,它鼓励和肯定在基础教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下面将为您介绍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汇编。
第一章:概述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央政府共同主办,旨在推动优秀教学成果的交流和分享。
本次奖项设立了综合奖和单项奖两个层次,以全面展示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
第二章:综合奖项目综合奖是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最高奖项,优秀的综合奖项目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多个方面达到了高度的创新水平。
1. 中小学室内外学校文化活动教育示范项目该项目将传统的课程教学与室内外文化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层层选拔和培训,成功地在许多学校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2. 初中地理教学资源体系整合与优化项目该项目以地理学科为基础,通过整合和优化地理教学资源,设计了一套全面、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案。
通过实施该项目,初中地理教学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创新思维上都有明显的提升。
第三章:单项奖项目单项奖是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表彰那些在特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1.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该项目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形成了一个方便教师参考的案例库。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提高他们在语文教学方面的教育水平。
2. 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与实施项目该项目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实验设计和实施改革。
通过引入新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第四章:奖项影响和回顾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设立,为基础教育界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获奖项目的成功实践和创新经验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基础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附件2《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基础教育)》填报说明《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基础教育)》(以下简称《申报表》)是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认真填写。
一、封面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
2.成果完成者:个人名义申报的,填写成果主持人姓名,并写上所在单位名称;以单位名义申报的,填写成果主持单位名称。
3.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等级:指该成果在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中所获得的奖励等级。
4.推荐单位: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5.推荐时间:指推荐单位决定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时间。
6. 序号: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填写。
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abc为省级代码(详见下表);def为省级推荐成果的顺序号。
例如:序号“********”为北京市推荐的、编号为001的成果,其中911为推荐单位北京市的代码,001为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的顺序号。
7. 编号:由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秘书处填写。
二、成果简介1. 研究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提出问题、开始研究日期;完成时间指解决问题、形成最终成果的日期。
2. 成果概要:对成果的主要内容做说明,均应直接叙述,请勿采取“见××附件”的表达形式。
3. 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具体指出成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阶段、所采用的方法等,问题要明确,思路、阶段要清晰,方法要有针对性。
4. 成果创新点:对成果在实践中的突破、理论上的创新进行归纳与提炼。
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每个创新点相对独立。
三、成果应用及效果1. 实践检验起始时间指正式实施(包括正式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
正在进行实践检验的截止时间为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的时间。
2. 成果应用及效果:对成果的应用情况、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阐述。
2018年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什么是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是由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成果评选活动之一。
该奖项旨在推动和表彰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分为一、二、三等奖,以及入围奖。
奖项设立在不同领域,包括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等。
每年都会有一批教学成果优秀的学校和学科荣获该奖项殊荣。
2018年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情况2018年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已于5月份结束,共有301个项目入选,其中一等奖项目11个,二等奖项目116个,三等奖项目174个。
此次评选覆盖了中小学、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
其中,中小学教育领域项目数量最多,有292个项目入选,占总数的97%。
此外,本次评选的“教育科技与信息化”领域,也吸引了众多参赛者的关注。
在该领域投出的项目中,比较受关注的有广东省增城区小学网络课堂建设、广州市荔湾区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与应用创新等项目。
一些优秀的项目下面列出一些获奖的优秀项目,以供大家参考:广东省莲花山小学“思维训练”课程广东省莲花山小学的“思维训练”课程获得了2018年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这个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思考和实践探究能力,涵盖了基础训练、话题探究和综合应用三部分,包含了数学、科学、语文等领域的综合知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该课程的实施方案非常具有创新和可操作性,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整体讲授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
北京市丰台区二区小学“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北京市丰台区二区小学的“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获得了2018年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该课程针对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课程综合运用了幼儿园游戏教育、运动教育等特点,将幼儿视为学习的主体,以儿童游戏为载体,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开发幼儿的潜能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一等奖(39项)成果名称申报人单位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陈俊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农村初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实践范刚太和县胡总乡中心学校留守儿童的家教策略研究肥西江夏店中学肥西县江夏店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合肥师范附小合肥师范附属小学合肥市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合肥市教研室合肥市教育局合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整体推进的实践与创新合肥市教育局合肥市教育局“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的实践研究杨立新、张莉、陈传江等合肥市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特色学校建设研究合肥一中合肥一中农村小学推广和普及小手球特色运动的实践与探索何绵国明光市女山湖中心小学认识生命的美丽,享受精彩的生活——小学阶段生命教育的研究实践胡琼马鞍山市金瑞小学初中数学课程开发与实施胡涛徐子华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聚焦课堂教学点亮校本教研胡晓燕滁州市教育局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霍山县教育局霍山县教育局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姜家余滁州中学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化学与生活》精品课程建设李新义、陆晓萍蚌埠二中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包文敏、杜效明赵杰、陈启刚等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促进小学生词汇的积累与运用策略研究李兴举等砀山县砀城第一小学基于新课程的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李琼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刘彩霞淮北师范大学“农远项目”学校校园及教室网络坏境建设研究马恩辉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初级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创新案例研究沈建山淮南师范附属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沈亮蚌埠三中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研究盛书山无为县教育局教研室创新教科研工作方式推进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卓益民等宿州市教科所以“乐和”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孙传华合肥市乐农小学幸福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田耘阜阳市铁路学校小学阶段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王士春合肥市嘉和苑小学中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研究张勇亳州市教育局用诗歌点亮生命王亚敏安庆市宜秀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互惠式校本教研模式探索王永红马鞍山市山南小学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及案例研究吴福雷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生日常礼仪教育读本开发与应用研究吴惠平桐城市卅铺中心小学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优质教学研究夏建华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于动态化的“走班学习”的分层教学实践研究休宁县教研室休宁县教研室高师院校中学化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闫蒙钢安徽师范大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殷世东阜阳师范学院安徽中小学地方音乐系列教材研究余含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淮南市高中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郑文年淮南市教研室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马鞍山二中马鞍山市第二中学二等奖(135项)构建“读思、对话、迁移”的语文课堂高琦小学安庆市大观区高琦小学基于学校文化重构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蚌埠九中蚌埠市第九中学高中阶段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有效教学及学校和谐发蚌埠一中蚌埠市第一中学展的研究与实践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曹长德安庆师范学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曹洪辉绩溪县教研室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研究曹文龙滁州市第二小学小学数学电子备课的实践探索车文胜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研究陈群全椒县慈济中学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陈伟宣城二中以人为本显个性四步作文展新篇陈相元东至县教育局教研室家校互动培养儿童孝心的实践研究陈向阳桐城市北街小学基于探究的立体式幼儿科学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陈运英淮北市第一幼儿园“探究+自制”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程波宿州二中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验研究程长富马鞍山市雨山区教育局“健身心——八会”课程的实践与探索程小江黄山学校英语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滁州八中滁州市第八中学开展特色校本教研,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定远县建设小学定远县建设小学《中学文科教学通论》的开发与实践董根明安庆师范学院新课程学业评价的质量分析与提升研究董建功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杜红梅阜阳师范学院凤阳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凤阳示范幼儿园凤阳县示范幼儿园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研究阜阳市教研室阜阳市教育局新课程背景下阜阳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实施阜阳市教研室阜阳市教育局元认知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索高思强、张英芝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巩敬耕利辛县高级中学“253“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固镇县民族中学固镇县民族中学小学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郭勤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礼以知为先学以渐而至郭丽娜马鞍山市西湖花园小学科学技术课程开发与实施合肥六中合肥六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合肥十中合肥十中中小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读本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合肥市教育局合肥市教育局关于小学语文和数学考试评价改革的研究屯溪路小学合肥市屯溪路小学“一个平台四个支撑点”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研究瑶海区教体局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语文分享教学的实践研究洪丰乔舒城县龙河中学分板块、建模型、重过程、融策略——以学习策略指导为中心的英语教学实验研究侯姝琛等宿城一中高中化学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教学关系研究胡贺冰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胡红芳绩溪县教研室沙雕艺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胡旭东芜湖市荟萃中学培养草根名师,推进课程改革胡绪林霍山县与儿街中心学校传承经典文化,营造书香氛围独秀小学怀宁县独秀小学“1-2-3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烈山区实验中学淮北市烈山区实验中学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西园中学淮北市西园中学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黄志山亳州一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绩溪县实验小学绩溪县实验小学以校为本教研机构能力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马玲涡阳一中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解玉嘉淮南二中把“根”的教育扎根校园荆涂学校怀远县荆涂学校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井冠华宿州市教科所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李波亳州师专附属小学美育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陶艺及英语低年级说唱教学李文新马鞍山市健康路小学多维度建教学展示平台深层次促教师专业成长李萍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大课间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李学红马鞍山市新工房小学立足教学实践的化学实验创新研究李友银合肥一中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林桂平滁州市第二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与教学组织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灵璧五中灵璧县第五中学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教师校本培养模式建构研究凌士彬肥西中学智障儿童的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凌晓东合肥市蚌埠路第四小学中小学生英语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刘保卫五河县教研室地方课程《可爱的家园—亳州》开发与实施刘光杰亳州市教科所农村中心学校“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创新刘明杰泗县黑塔中心校小学数学教师版块式培训的实践研究刘锡萍马鞍山金家庄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研究与探索陆忠明六安市经开区皋陶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骆士蓓芜湖市镜湖区北塘小学《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与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梅立新马鞍山市教育局教科所“三M三课一循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与实践苗维爱阜阳市实验中学有效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策略性研究南国花园小学合肥市南国花园小学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王伟、宁伟等宿州市第二中学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研模式研究潘靓等宿州市教科所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潘鑫峰阜阳市北京路第一小学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潘雪芬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参与式有效教师培训模式建构探究祁门教师进修学校祁门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钱明珠黟县实验小学家长素质及其管理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乔伟阜南县第二中学提升教学研究队伍专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全椒三中全椒县第三中学信息技术为创新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襄河中学全椒县襄河中学语文学习与生活的链接桑道兰固镇县杨庙中心小学聚焦课堂预约精彩沈波安庆二中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沈尊华固镇县第一中学“培养幼儿道德责任感”的研究与探索寿县县直幼儿园寿县县直机关幼儿园数字校园建设研究舒城中学舒城中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整合模式研究宿州市三中宿州市第三中学农村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埇桥区蒿沟中心校宿州市埇桥区蒿沟中心校“四步”自主探究式作文教学模式研究孙家来庐江中学语文高校课堂——基于目标·知识·活动的研究汤胜马鞍山市第八中学基于“学习、展示、反思”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实践研究汪峰淮北市教研室片区教研模式的建构研究汪春杰亳州市谯城区教研室基础教育的实践与沉思汪名杰东至县教育局教研室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研究与实践汪起发屯溪四中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研究汪仲尧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问题架构下提升教学研究队伍专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王圣滁州中学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王宝霍邱县岔路镇中心学校网络时代中学德育有效性研究与实践王健阜阳师范学院高中英语作文错误归因及错误纠正策略研究王娜亳州一中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王玉龙亳州一中“学生提问教学”初步研究魏云鹏阜阳市颍泉区周棚中学安徽省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研究吴儒敏、钟能政、胡敏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提升品德课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与实践吴祚稳安庆市宜秀区教育局教研室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芜湖市二十九中芜湖市二十九中区域推进中小学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践研究五河县教育局五河县教育局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西园新村小学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夏红菊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创新教研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萧县白土中心校萧县白土中心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萧县中学萧县中学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肖玲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马鞍山二中语文马鞍山市第二中学组《古诗词选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谢桂平铜陵市建安小学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的研究徐泓宣城市教研室历史新课程典型案例的研究徐贵亮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可爱的安庆》开发与实施徐晓春安庆市第九中学高中音乐、美术互促式欣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验许峰马鞍山市红星中学影视资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闫明马鞍山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严增进芜湖市教科所想说会说有话可说——突破作文瓶颈的三维教学法杨和平宣城市第十二中学关于‘合作写作和自我评析”英语写作模式的课堂探索杨玉乐利辛县高级中学引导自学课型改革实践之路叶传平合肥实验学校播洒感恩的种子——对感恩教育的研究蚌埠市一实小蚌埠市第一实验小学梨都语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于忠良等砀山县教体局教研室“校本+远程+集中”研训一体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张淮江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美术网络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张金广芜湖市荟萃中学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特色教育的实践张进合肥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中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张敬邻淮北市教研室“怀着爱心写文章”典型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张志先岳西县汤池中学中学生作文养成训练研究与实践赵克明霍邱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方式与途径的研究郑可根蚌埠二中小学中高年级本土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郑芸芸泾县实验小学小学英语故事拓展型教学研究与实践周丹芜湖市梅莲路小学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使用的研究与实践周分工、董凤兰砀山中学初中化学教学的“思与学”——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研究与实践周开军淮北市西园中学中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朱丽萍霍邱县第三中学新课程十年芜湖市中考历史命题实践探索朱启胜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数学校本教材研制与开发邾根好铜陵师范附小学生社团活动的研究与实践邵礼华、刘芸等马鞍山市第八中学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马鞍山九中马鞍山市第九中学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红星中学马鞍山市红星中学行知思想指导下小学生成长档案的研究雨山中心小学马鞍山市雨山中心小学三等奖(243项)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赢在课堂”远程培训项目研究与实践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国培计划——农村美术教学《对话与实践》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新课程下探究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枞阳中学枞阳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东至三中东至三中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庐江中学庐江中学创建“快乐阅读”文化特色学校的探究与实践安庆石化一小安庆市开发区石化一小立足校本搭建平台培育名师铸造品牌高琦小学安庆市高琦小学基于文化视角的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安庆市教研室安庆市教研室基于青年教师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运用安庆五中安庆五中基于学生评价的教师发展调查研究安庆一中安庆一中蚌埠六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蚌埠六中蚌埠六中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专题网站的构建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蚌埠十二中蚌埠市第十二中学新课标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蚌埠十二中蚌埠市第十二中学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蚌山小学蚌埠市蚌山小学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干预与策略实验研究蔡家桥中心校旌德县蔡家桥中心学校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研究曹险峰太湖县新城第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可行性研究查建平宁国市教研室小学书法教育的实施与特色长丰实验小学长丰县实验小学Flash动作设计活动课程的实施陈杰淮南一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陈鹏飞阜阳市教育局教研室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陈树银天长市第一小学农村小学与初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陈卫星旌德县教研室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陈忠诚固镇县第三中学校园网建设与管理的校本模式及策略研究陈自明淮南二十六中校本教材《诗意徽州》的开发与应用程鸣吴新霞歙县第二中学联动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程志宏淮北师范大学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滁州中学滁州二中滁州中学滁州市第二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与实践浮山中学枞阳县浮山中学以国培项目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崔淮玲蚌埠二中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与实践戴雪晴定远县民族小学“小组——互助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砀山中学砀山中学小学阶段中重度智障新生学校生活适应性问题研究刁海英芜湖市培智学校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实践研究丁鑫亳州八中中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研究丁淑贞安庆二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董宝平枞阳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董劲松望江县漳湖中心学校邮文化资源与历史新课程的结合董运动濉溪县第二中学中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研究杜金春亳州市谯城区教研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本培训实践研究范光荣马鞍山市金瑞小学中学历史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方来安庆市第二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传江天长市城南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方茂涛全椒县实验小学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活动的研究方小培、许传保合肥一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教材刚性目标在农村学校课改实践中的合理落实方泽荣黟县教研室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撮镇中心校肥东县撮镇学区中心校校本教材编写和使用肥东一中肥东一中“阅读自归探研评导模式”及“流感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冯克永霍邱县第一中学“5+30+10”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阜阳四中阜阳市第四中学小学语文精读教学策略研究高维公宁国市中溪中心小学理念引领实践探索办学特色新马桥中学固镇县新马桥中学“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仲兴中学固镇县仲兴中学促进小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建构研究韩震阜阳市文峰中心学校初中生社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合肥四十五中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通过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合肥八中合肥八中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合肥九中合肥九中初中技术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合肥四十六中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基于校本教育资源的生活教育实践五一小学合肥市五一小学提高幼儿合作与分享能力的实践探索洪绍兰寿县寿州幼儿园拓展家园共育途径研究洪文菊寿县寿春幼儿园活化高中英语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侯兰华宿城一中教师信息素养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胡娣马鞍山市钟村小学实践研究阅读教学体验式学习行动研究胡建荣旌德县旌阳镇新桥中心小学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胡良华马鞍山一中农村高中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新安中学怀宁县新安中学多元化价值选择背景下主体育德模式研究淮北市教研室淮北市教研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渠中学淮北市开渠中学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实验研究石选学校淮北市烈山区石选学校通用技术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淮南二中淮南二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黄黎树宣城中学新课程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探索与研究黄文明阜阳市城郊中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黄瀛霞望江县第一小学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策略黄子超濉溪县第二中学引学促学师生共学衡山中心学校霍山县衡山镇中心学校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诸佛庵中学霍山县诸佛庵中学诵读经典强本固基江劲松金寨县梅山第三小学大语文教育与儿童个性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焦斌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有效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探索解大庆金寨县梅山第一小学多角度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研究金星闪庐江县第四中学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与实践金业文阜阳师范学院多元化评价手段的研究孔令翠蚌埠市蚌山区教研室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老洲中心学校铜陵县老洲中心学校化学观念建模学习法——化学1(元素化合物)知识高效学习践行黎绍亮阜阳市第五中学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李红黄山市徽州区岩寺小学幼儿园园本教材开发利用的研究李静泾县泾川幼儿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植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李娉广德县桃州四小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研究李艳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学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与实践李斌庐江县盛桥镇中心小学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李金凤淮北市第十二中学皖北农村初中思品骨干教师国培现状的调查研究李凯淮北市教研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的编写与李孔文皖西学院。
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证书是一项具有重要学术和社会意义的殊荣,它是对在国家基础教育领域做出卓越成绩的个人和团体的认可和肯定。
获得这一奖项的单位和个人,不仅在教育研究、教学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更是在促进学科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证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证书的背景和意义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是国家教育部门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教育科研、教学实践、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以鼓励和推动基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证书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树立先进典型、促进经验共享、推动教育创新,对于推动全面建设教育强国、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二、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证书的颁发标准和流程获得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证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经过层层选拔和审核产生的。
评选标准和流程主要包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针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的相应方向和热点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贡献显著和成绩突出,有一定的推广和示范意义等。
而在获奖流程上,主要包括提名推荐、资格初审、项目评审和公示、专家评议和终审、奖项颁发等环节。
整个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保证了获奖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证书的获奖成果和典型案例获得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证书的成果和典型案例一定是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示范意义的。
这些案例可能涉及教育科研、教学改革、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等多个方面,涵盖不同学科和不同教育阶段。
某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某优秀教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某团队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探索出了新路径等。
这些典型案例不仅为同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教育部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推进教学理念的更新,落实教育部的改革要求,我国教育部每年都会评选出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以奖励教育界的先进个人和单位,鼓励他们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的创新成果。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经过层层筛选,终于评选出一批代表教育行业最高水平的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在教学成果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更将对全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项目名称1》项目简介:该项目是教育部长期以来一直高度关注的重点项目,此次获奖主要是基于其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取得的创新成果。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多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尤其是在STEM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成果亮点:该项目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该项目的实施及成果,对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名称2》项目简介:该项目是一项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研究项目,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该项目通过对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富有创意的学习资源。
成果亮点:该项目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学习需求为依托,围绕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基础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项目名称3》项目简介:该项目是一项涉及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的重要研究课题。
该项目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目标,通过探索和实践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交流评台。
成果亮点:该项目的成果不仅在于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在于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总结: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这些项目,是在当今教育改革大潮中涌现出的闪亮之星。
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018一、评审总体情况本次成果奖经各省级单位推荐申报、资格筛查后进入网络评审的成果共1382项(其中港澳地区首次参评,报送成果10项),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的分类要求,将其分为38组进行网评,由各组专家在审阅本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打分,系统在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自动统计平均成绩。
网络评审结束后,共563项成果入围会议评审。
会议评审中,按照相近类别归并、总量相当原则,将成果分为14个组,会评专家经独立审阅成果材料、小组评议、大组合议和评审委员会会议、投票表决等程序后,最终确定了特等奖拟授奖成果2项,一等奖拟授奖成果50项,二等奖拟授奖成果400项。
相比2014年,社会各界对评奖的关注度更高,参与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都更加关注并高度重视成果奖的培育、推荐和申报,更为细致周密地筹备前期准备工作,参评成果的平均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二、评审结果分析本次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参评成果共1382项,入围会评563项,入围率40.74%。
会议评审后,产生拟授奖成果共452项。
拟授奖率为32.71%。
1.按地区分析内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港澳特别行政区均组织参加了本次成果奖的评审,高于平均获奖率的地区有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山东、重庆、广西、香港、广东、海南、澳门等12个省、市、地区,共有326项成果获奖,占获奖成果总数的72.12%。
特、一等奖获奖成果共52项,由上海、江苏、北京、重庆、山东、浙江、广东、香港、西藏、澳门、贵州、江西等12个省、市、地区获得。
2.按类别和学科分析按照《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分类三”,成果类别包含:评价、特教、综合改革、德育、教学、科学、课程、综合实践、艺术、语文、数学、体育、技术(劳技)、幼教、外语、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其他共21个类别。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安徽省2018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03.19•【字号】皖教秘基〔2018〕16号•【施行日期】2018.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安徽省2018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的通知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省属有关高等学校,厅属事业单位: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18〕3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推荐工作的通知》(皖教秘〔2018〕126号)等文件要求。
经研究,决定开展安徽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并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做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
现将有关评审暨推荐工作通知如下:一、评奖范围安徽省2018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授予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做出较大贡献、取得较好成果的集体和个人。
奖励范围包括基础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取得的教学成果。
凡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申报。
二、奖项设置安徽省2018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设定总数122项,设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70项。
并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择优推荐教学成果参加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
按照“坚持标准、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原则,允许各个等级奖项有空缺。
三、成果要求和成果形式(一)成果要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和时代精神,发展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
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未来挑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实践检验,使问题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破解,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对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和候选项目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备受关注的特等奖有1项花落位于西部的重庆市;东部地区的省级行政区获奖数目依旧耀眼,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与2014年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相比,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河南省是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的三匹“黑马”,闯入了前十名。
建议加大省市县级教学成果的培育力度和遴选水平;关注不同地区、不同省级行政区教学成果水平的差异;加强不同类型单位之间的协作。
摘要关键词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统计分析;比较研究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统计与分析张贤金郭春芳吴新建(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25)自2014年教育部首次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以来,各省市区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总结、提炼和推广,并设立了省市县级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机制。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大大地推动了优秀教学成果的生成。
2018年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教育部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活动官网公示的信息,共接受全国各地、各部门推荐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1382项(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申报10项,香港和澳门首次允许申报参评)。
最终,批准获奖项目共452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全国平均获奖率为32.71%。
本文基于评审奖励活动官网公示的1372项候选项目(不含香港和澳门10项)[1]和批准的452项获奖项目名单[2]进行统计与分析。
一、备受关注的特等奖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1994年3月14日国务院令第151号发布),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需要国务院批准,是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含金量最高的奖项。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授予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持完成的“走向世界的中国数学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上海经验”和重庆市巴蜀小学校主持完成的“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